自序
聯合國大會通過原住民族權利宣言:「認識到極需尊重和促進原住民族因其政治、經濟和社會結構及其文化、精神傳統、歷史和思想體系而擁有的固有權利,特別是對其土地、領土和資源的權利」;「聯合國憲章」、「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公民及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表彰尊重原住民族知識、文化和傳統習慣;及「維也納宣言和行動綱領」,莊嚴通過尊重原住民族的一切人權和基本自由,承認其獨有特性、文化和社會組織的價值和多元化。學者從歷史考究,台灣原住民居住台灣的土地上,過往已數千年的歷史,荒山野嶺的自然環境中,孕育出採集、狩獵、魚撈、農耕的原始生活,已融入固有傳統習慣,形成文化權保障的一環。
原住民獵槍所建構的狩獵文化史,在時光巨輪的演進更迭,管制政策隨著不同時期而改變;台灣近期法制的誕生,源自1983年制定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歷經15次修正。管制措施從刑罰化、刑罰減輕、除罪化而行政罰;自製獵槍由「前膛槍」、「準後膛槍」而「後膛槍」;法制亦由「生活習慣特殊國民獵槍魚槍管理辦法」、「槍砲彈藥刀械許可及管理辦法」,演進至現行的「原住民漁民自製獵槍魚槍許可及管理辦法」,期間適法爭議未歇,磕磕絆絆逾40載,迄今仍阻滯於「自製獵槍」的限制框架,惟距開放制式獵槍之期已不遠矣!
原住民性格單純、開朗、樂觀、知足,個人在生命旅程中,欣幸結識許多善良活潑的原住民友人,深刻記著他們美好的身影,華蜜而回憶深長;2008年更見證「七隻飛鼠」 (泰雅族語發音:比度Yabi)樂團的組成,有著特殊的情感,時常沉浸在他們優美歌聲裡,直到深夜不寐,迄今仍難以忘懷。
「原住民漁民自製獵槍魚槍許可及管理辦法」於2025年3月15日發布施行,為使原住民充分了解法令規範,確保狩獵權益及避免觸法。爰就現行法令提出個人研議淺見,作為敲門石,除供為主管機關參考之外,更盼關注原住民狩獵權益的先進,不斷提出真知灼見,共獻心力。有鑑於個人才疏學淺,論述未盡周延,也盼讀者不吝指正。
感謝家父馮海洲、家母馮羅阿吉給予一生的陽光與溫暖,緊握您們的雙手伴隨守護。
馮強生? ?謹誌
2025年6月於台北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