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愛的69種玩法(I、II雙重魅惑夾鏈袋限量版)
定價227.00元
8
折優惠:
HK$18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當女兒悄然崩潰:一位醫生母親見證精神疾病的傷痛日記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659304
金賢娥
林建豪
健行
2025年9月01日
127.00 元
HK$ 107.9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6267659304
叢書系列:
I健康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I健康
分
類
[ 尚未分類 ]
同
類
書
推
薦
內
容
簡
介
這是一位身為母親也是醫師的作者,陪伴罹患躁鬱症女兒七年所記錄下來的真實故事。面對如同在黑暗夜海中摸索前行般的無助與焦慮,她選擇不放棄、不逃避,與女兒並肩度過無數難以預測的日子。透過平實卻深刻的筆觸,作者向所有正在承受精神疾病之苦的患者與家屬傳遞共鳴與安慰,也讓更多人理解:精神疾病並不是該隱藏起來的痛。
書中不僅回顧陪伴歷程,更納入作者多年來為了理解女兒病情所研讀的心理學與精神醫學資料,深入探討社會對精神疾病的誤解與偏見。從如何與患者溝通、面對自殘與自殺傾向的處理方式,到挑選醫療資源的實務建議,皆出自她作為一位「患者家屬」的真實經驗。
這是一本誠實面對家庭困境的生命書寫,也是一部充滿勇氣與行動的陪伴指南,為所有正在與心靈風暴抗衡的你,照亮一盞燈。
本書特色
★? ? 醫師母親的真實陪伴紀錄:親身書寫七年來陪伴罹患躁鬱症女兒的歷程,融合專業與親情,誠實呈現高張力的家庭照護經驗。
★? ? 傳遞共感與安慰的力量:不只是個人告白,更是寫給所有與精神困擾奮鬥者與其家人的共鳴之書,替「無聲承受」的群體發聲,鼓勵社會更理解與接納精神疾病。
★? ? 結合專業知識與實用建議:從母親的實際經驗出發,提供面對自殘、自殺傾向、醫療選擇、溝通方式等具體做法,對同樣處境的家庭有高度參考價值。
★? ? 破除污名,倡議共存的視角:書中反思社會對精神疾病的隔離與誤解,呼籲以平等與包容的態度共存,是一份兼具療癒與社會反思的作品。
名人推薦
小鬱亂入�小鬱亂入?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王雅涵�諮商心理師
李旻珊�捷思身心醫學診所醫師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馬大元�精神科醫師、YouTuber、親子專家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劉仲彬�善言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 一致暖心推薦
好評推薦
為什麼精神疾病患者與其家人都得躲起來承受痛苦呢?何時我們才會想要和患者一起共存,而不是一昧地想要隔離患者呢?本書不只是在講述醫生母親在女兒罹患精神疾病後的心痛歷程,同時也揭露了一般人難以和精神上與自己不同者共處的能力嚴重不足的真實面,這對必須生活在韓國的我們來說是相當嚴厲的鞭策,同時也是尖刻斥責的反省文。──認知心理學家金慶日
如果用氣候比喻一個人的心情,雙相情緒障礙症就像是原本晴空萬里在瞬間變成暴風雨一樣,如果晴朗的天氣能持續下去看起來會很舒服,但大地會化為沙漠,暴風雨過後樹木會被連根拔起。女兒連續幾年因為躁鬱症、反覆自殘與恐慌症而住院,身為母親,同時也是一名醫生的作者的心情大概就像是這樣。她研讀相關疾病的資訊努力去理解女兒,秉持著對女兒的愛支撐且向前邁進的過程就像是行走在險峻的石子路旅行一樣,我們是不會輕易被擊倒的強大存在,這是一本讓罹患心境障礙的患者與家人全都能獲得慰藉與勇氣的書。──精神健康醫學系專門醫生河智賢
?
目
錄
前言? ? ? 世界崩潰了?
第一年 否認與樂觀?
第二年 烏雲?
第三年 崩潰的生活?
第四年 每個暴風出現的夜晚?
第五年 盡全力擁抱疾病?
第六年 再次回歸生活?
我們都是精神疾病患者 透過神經多樣性看見的世界?
結語?
?
序
前言
世界崩潰了
孩子慢慢捲起衣袖,我暫時停止了呼吸,孩子白皙的手臂上有數不清的刀痕。
「你是什麼時候弄的?這又是怎麼弄的?到底為什麼要這樣?」
在停止思考的腦海中,我冒出無數的疑問,但孩子卻一副若無其事的態度回答說:「我不是說別看比較好嗎?我早說過你會受到打擊……」
孩子們病得很嚴重,但卻被大人們忽視,就算新聞報導有一名孩子因為承受不了成績的壓力而選擇結束生命,我們也只會事不關己地說:「我們國家競爭太激烈了,雖然很可憐,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就算新聞報導別人的孩子在學校因為承受不了被集體排擠與霸凌而選擇自殺,我們也只會冷漠地說:「我們國家的教育環境怎麼會變成這副模樣呢?」
就算看見年輕人的自殺率持續上升、發生憂鬱症的頻率暴增的新聞,我們依舊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一心認為自己家中有開明的父母親指導,孩子們不可能會發生那樣的情況,但是我這方面的無知被徹底打破了。
孩子曾說出這樣的話:「我的內心從很久前開始就發生了問題,存在於我心中的憂鬱現在準備要吞噬我了,我真的很討厭自己,別問我為何覺得內心煎熬,因為你一定會問說像我們這樣的家庭究竟有什麼好憂鬱的呢?沒有人能理解我,就算只是說很難受,你也根本就無法理解呀。」
究竟哪裡發生問題了呢?老大的脾氣不夠溫和且缺乏社交性,相較之下,老二從小就深受所有人喜歡,這樣的老二崩潰了,不對,應該說是徹底崩潰。
在那天過後的一個月,我發現某個自殺的偶像團體成員留下的遺書中,出現和我們家孩子一樣的話。
我的內心故障了,
原本在慢慢啃蝕我的憂鬱最後吞噬了我,
我徹底輸給憂鬱了。
(……)
找出覺得煎熬的原因,我不是說過好幾遍了嗎?為何我會覺得難受呢?那件事有讓我這麼難熬嗎?不是有更具體的劇本嗎?你希望有更多的故事嗎?
我不是說過了嗎?你該不會又當作耳邊風吧?可以戰勝的就不會變成傷痕!
二女兒被診斷罹患躁鬱症(Bipolar Spectrum Disorder)已經是七年前的事了,這七年來孩子被送去保護病房十六次,無法再上學,我的人生軌道也因此改變,我同樣也變成完全不同的人了。
「為何這種事會發生在我身上呢?」我一邊詛咒自己的人生,一想到孩子的未來,也讓我頓時陷入無止境的悲嘆中。我每天都過著看不見希望的日子,整顆心被撕裂了無數次,另一方面,我的內心也漸漸形成一層似乎能讓我承受人生任何一種悲劇的堅固保護網。
有人說家中如果有精神疾病患者,就如同是抱著一顆不定時炸彈一般。病患狀況好時覺得很放心,但同時內心也會害怕隨時都有可能以各種方式引發悲慘的局面,因為每天都過著這樣的生活。
這意味著我只要連續幾個小時看見通訊軟體上的已讀數字沒有變動,孩子就可能已經不在這個世界上了,而我每天都過著這種煎熬的日子。
初夏微風清爽吹過臉龐,讓人心情感到愉悅的某個晚上,我和孩子吃完晚餐後,就一起去她住的社區附近最美味的手工冰淇淋店,那是一家會使用鹽巴和米等特殊食材製成義式冰淇淋的店,平常都會大排長龍,但或許是時間還很早的關係,我們剛抵達就有座位。我在點冰淇淋時,孩子突然走到門口開心地迎接同年紀的女孩,我也裝作一副認識對方的樣子說:「啊呀,是朋友呀?」嘗試和陪同那名女孩一起進來應該是媽媽和姊姊的同行者打招呼,但她們轉頭的速度如同像是會掀起強風一樣,以果斷又冷淡的方式無視了我。
我當下一度覺得有些傻眼,但我立刻管理好臉部的表情。冰淇淋送上來後,我把冰淇淋交給開心和朋友聊天的女兒後就離開。女兒不久前才剛從身心醫學科保護病房出院,那個孩子是在同一個病房認識的朋友,那個朋友的媽媽和姊姊表現出來的反應,就像是認為家中有這類的患者是非常可怕的災難,將至今依然根深蒂固的偏見完全表露無遺。
這本書是我們家族的辛苦紀錄,是為了把我們曾經歷,以及目前正在經歷的辛苦分享給和我們面臨相同狀況的許多人而寫的。儘管現代醫學有耀眼的發展,至今還沒有讓人滿意的解決方法,所以精神疾病患者與家人們必須因為更嚴重的偏見與烙印承受龐大的苦痛,我想解釋這並不是任何人的錯,其實是一種和任何一種身體疾病完全不同的疾病,該如何從此一人生的枷鎖中降低苦痛,以及家人該如何攜手共同生存下去,就是我寫這本書的主要契機。在孩子與疾病對抗為期不短的這段期間,就連身為醫生的我和丈夫都過得如此煎熬了,不像我們一樣擁有專業知識的一般人該如何撐過這樣的情況呢?我一直都有這樣的疑問。或許會有人認為我們家人和精神疾患家人生活在一起時不會有任何的困難,但希望讀者看完我們家的故事後能稍微獲得一點慰藉與幫助。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