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海妖在呼喚:你我的注意力如何成為商品

海妖在呼喚:你我的注意力如何成為商品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9988709
克里斯?海斯
王美音
閱樂國際文化
2025年9月03日
140.00  元
HK$ 119  






ISBN:9786269988709
  • 叢書系列:生活
  • 規格:平裝 / 314頁 / 17 x 23 x 1.57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生活


  • [ 尚未分類 ]











      在演算法海妖的歌聲中守住自己:理解當代注意力危機



      當我們打開手機、登入社群平台、觀看新聞推播時,或許已習以為常地認為這是自由意志的展現。然而,《海妖在呼喚:你我的注意力如何成為商品》卻指出,我們所謂的「選擇」,其實是在一套設計精密的注意力系統中被預設、引導甚至操控的結果。



      作者克里斯?海斯(Chris Hayes)以清晰的邏輯與廣闊的視野,描繪出一個令人警覺的現實:注意力,正逐步從人類內在的心理資源,轉化為可被提取、衡量與交易的經濟商品。如同十九世紀的工業資本主義將人類的勞動轉化為工廠中的商品化勞力,當代平台資本主義則將我們的注意力轉化為利潤來源。



      海斯不僅指出這個趨勢的技術與經濟根基,也進一步區分了注意力的三種形式:自主注意力(voluntary attention)、非自主注意力(involuntary attention),以及社交注意力(social attention)。這三種注意力的操控與再配置,構成了平台經濟的核心策略。其中,社交注意力——人類渴望被看見、被認可的本能——成為最易被系統利用的對象。



      透過推播通知、演算法排序、短影音設計、讚與分享的回饋機制,我們在平台上不斷參與,也不斷「被引導」。我們不再只是使用者,而是產品本身。



      本書特別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其不僅停留於對現象的描述,更關注這一過程如何改變了公共領域與政治文化。當新聞媒體為了流量與關注而傾向製造情緒化內容,當政治人物為了被演算法推送而選擇迎合極端言論,我們看到的不只是注意力的轉移,而是民主討論空間的逐步被侵蝕。



      本書並非單純的批判或哀嘆。它在最後幾章也提出對應的思考:如何重新界定「注意力」的價值?我們能否設計出不以剝奪注意力為前提的科技產品與媒體系統?個人是否有可能透過認知訓練、制度改革、文化抵抗,重新奪回對專注與時間的主權?



    本書特色



      當你在滑手機時,是誰在獲利?

      是你在選擇想要觀看的內容,還是你其實被臉書、Instagram 裡的演算法算計了?

      流連忘返於網路世界中時,是否讓你覺得注意力破碎,無法專注?

      對於時時刻刻都在炒作自己名聲的人,你是否已十分厭倦?

      本書揭露「注意力經濟的真相」,帶你看清注意力時代裡的陷阱,學會如何奪回自己的時間與心智主權。

    ?


     





    第一章? 海妖在呼喚 (The Sirens’ Call)

    第二章? 吃角子老虎機與山姆大叔

    第三章? 邪惡的根源

    第四章? 社會注意力 (Social Attention)?

    第五章? 疏離感(Alienation)

    第六章? 注意力時代的來臨

    第七章? 公眾的注意力

    第八章? 奪回我們的心智

    致謝

    註釋



    ?





    導讀



      在《海妖在呼喚》一書中,克里斯?海斯(Chris Hayes)深刻剖析了我們這個被注意力驅動的時代,如何一步步墮入「注意力經濟」的陷阱。他將今日的社會現象比擬為古希臘神話中的海妖——她們以動聽的歌聲誘惑水手,最終導致船隻覆沒。而現代的「海妖」,則是科技平台、媒體機構與演算法,它們無所不用其極地捕捉我們的注意力,將其商品化,成為一種能被收割、販售與操控的資源。



      本書橫跨政治、新聞、心理學與經濟學領域,從歷史角度回溯資訊傳播的演進,揭示美國公共話語如何在資訊過剩、信任崩解的背景下瓦解。海斯亦以親身經歷為例,剖析作為記者與電視主持人,在「必須吸引目光」與「維持真誠信念」之間的掙扎。



      然而,本書並不止於批判。海斯提出:「我們並非注定被吞噬」,而是需要重新定義何謂有意義的專注與交流,思索民主社會在資訊時代的新規範。



      這是一部兼具洞察與警示的作品,適合所有活在這個資訊過剩時代的人閱讀。當你聽見那來自螢幕的「呼喚」,本書將幫助你辨識它們背後的邏輯與風險,學會奪回自己的專注力與判斷力。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