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從事勞工行政教學已經一段時間,觀察了許多順利考上,甚至是非本科系一年上榜的學生,但更多的是連年卡關,在讀書與考試上均不得要領,而繼續在考試準備的苦海中折騰的人。
我自己也是一路靠考試走來的人,表面上看似順風順水,但實際上也試過總分差兩分律師沒上榜,365?的苦,何況自己當時還是年過三十辭掉工作去考試,壓力大到只能定期到身心科診療的程度。所以敢說自己能深切理解在準備考試過程中的徬徨無助,也因此不斷提醒自己在補習班的教學上要更加精進,當個負責任的教學者,真正幫助考生「早日上岸」。
然而,考試仍絕大多數取決於考生的心態、準備方法,甚至說難聽一點,和考生本人的學習能力有關。但這並不代表我在批評落榜者的心態或能力;相反地,如果聽不進別人的意見,明明已經受挫卻還用同一種方式去衝刺硬碰,其實只是一種躲藏在舒適圈,逃避現實的作法。這很難聽,但這是實話。
無論是我個人的考試經驗,或是觀察到上榜者與落榜者的差別,個人對於國家考試這件事,至少是勞工行政三個本科,一直認為體系、觀念、邏輯推演和文字表達等等才是上榜與否的關鍵,與念書時間、記憶力、死背活背等等沒有太多關聯。我個人自認算記憶力不差的,但實際上即便是從大學時代起已經浸淫十多年的勞工法政問題,尤其是法條,我也不能倒背如流,甚至有時拿到國考題目時也會遇到完全沒看過的議題。但即便如此,我始終確信,如果是自己坐在考場上遇到這種情形,再怎麼樣我都能寫出內容來爭取分數,這不是吹牛,而是自己真的在國考中的經驗談。
體系、觀念和邏輯推演能幫助考生導向出題者要問的「問題意識」,而反覆演練考古題鍛鍊出的文筆可以讓即便是硬湊的文字,也能看起來有些樣子。這就是我個人認為的考試祕訣,如此而已。
因此,本書的誕生就是希望建立考生的體系、概念與邏輯推演能力,所以內容上主要以闡述法制政策背後的精神、目的等等為核心,這也是準備國家考試申論題的重點,先搞清楚這個問題在「問什麼」?「為什麼」會有這個問題?而非甚麼東西都想要硬背。當體系和觀念都清楚了,很多東西都能用推演的,剩下的就是能不能用文字表達出自己的意見。
本書的內容是以個人在補習班中的教學課程為主,因此是以個別勞動法為主要核心,並沒有涵蓋到考綱上的所有範圍,屬於集體勞動法和勞資關係的部分,請參考拙作《AH092勞資關係讀本》。
最後,真心希望每個考生都能找到合適的方法和道路。
陸川 2025.8書於嘉義田野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