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攻略中國史:跟著宜蓉老師看漫畫學歷史-套書附贈「中西大事對照年表」

攻略中國史:跟著宜蓉老師看漫畫學歷史-套書附贈「中西大事對照年表」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4717211038352
吳宜蓉
親子天下
2025年8月28日
240.00  元
HK$ 228  






ISBN:4717211038352
  • 叢書系列:晨讀10分鐘
  • 規格:平裝 / 380頁 / 14.8 x 21 x 2.3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晨讀10分鐘


  • 童書/青少年文學 > 史地/傳記 > 歷史地理











    情境漫畫 X 課綱補充 X 古今對照

    作品橫掃各大通路排行榜

    「Special教師獎」得主、暢銷歷史作家吳宜蓉再出擊!

    帶你完整攻略橫跨三千年的中國史!

    從看懂周朝的封建加盟制度開始,到發現清帝國由盛轉衰的翻車關鍵!

    這不僅是一套以108課綱為基礎、串連起單一事件的歷史書!

    更是二十堂訓練思辨批判力,超有感歷史課!

    ★☆★套書附贈超實用「中西大事對照年表」★☆★



      宗法禮樂,其實是史上最早的總公司加盟制度?

      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秦始皇原來是個控制狂?

      成吉思汗打造的物流系統,比團購黑貓還準時?

      鄭和下西洋撒幣炫富樣樣來,究竟有誰真買單?



      翻開國中的社會課本,八年級的歷史常常讓人霧煞煞,不僅時間跨度長,制度和文化的演變複雜;缺乏時序脈絡的單一事件,也很難理解之間的因果關係。



      有「歷史小巨星」之稱的吳宜蓉老師,以豐富現場教學經驗,結合108課綱的學習重點,為中小學生量身打造出《攻略中國史》──上冊從周王朝的封建制度,進入先秦百家爭鳴的思想盛宴,一路延伸至絲路的建立及貿易交流;下冊從宋朝的變革與危機,穿越強大的蒙古帝國及明朝大航海的時代,再延伸至傳教士踏入中國、東西方第一次真正打照面。



      每章由幽默詼諧的情境漫畫開場,進入正文後,更不只告訴讀者「發生什麼事」,更著重「為什麼會這樣」,透過宜蓉老師親切詼諧的敘述,令人會心一笑的舉例,讓千年以前的歷史制度與文化背景變得不再遙遠,而是與現代社會緊密連結,貼近你我的生活情境。



      以多元的角度,重新看待事件;從權力的運作、人性的光明與黑暗中,思考制度如何形成、崩解與重新建構;最後,在一頁頁故事裡,一起練習提問:當時的人是怎麼想的?他們的選擇又如何影響了今天的我們?讀懂歷史,不只是知道過去,而是看懂我們在世界中的現在與未來,鋪出一條理解的歷史路徑。在接觸歷史的路上經常卡關嗎?快拿起螢光筆,讓宜蓉老師帶領你攻略三千年的中國制度與思想變遷!



      「誠摯的希望這套書能讓你感受到歷史如同百變怪般可愛,會因我們的問題、觀點、情緒不斷變身。它從不是一成不變的死板知識,而是一種不斷刺激人們思考的方式。」——吳宜蓉



      ◎本套書共2冊:

      1.(上)從周王朝推行封建制到玄奘的獨旅

      2.(下)從澶淵之盟到馬戛爾尼使團的到來



      ◎本書關鍵字:歷史、108課綱、中國史、封建制度、先秦百家、朝鮮之役、思辨力、漫畫

      ◎無注音,適合10歲以上閱讀

      ◎十九項議題分類:人權、品德、法治、多元文化、閱讀素養、國際教育

      ◎學習領域分類:語文、社會



      【晨讀十分鐘】系列簡介

      透過知名的作家、選編人,為讀者編寫類型多元、有益有趣的好文章。每日定時定量的閱讀,不僅是要讓學習力加分,更重要的是讓心靈茁壯、成長。在學校,晨讀就像是吃學習的早餐,為一天的學習熱身醒腦;在家裡,每天不間斷、固定的家庭閱讀時間,也會為全家累積生命中最豐美的記憶。



      【晨讀十分鐘】系列特色

      ★臺灣第一套針對「晨讀十分鐘」運動策劃編選的讀物。

      ★邀請專家名人為國中小的讀者編寫兼具質感與閱讀樂趣的文章。

      ★十分鐘內能完整閱讀的漫畫與短篇文章,最能帶給孩子閱讀的自信和堅持到底的成就感。



    本書特色



      特色1:以108課綱歷史學習重點為架構,補充課本中沒有揭露的觀點與因果,學習不卡關!?

      特色2:京都國際漫畫大賞得主銀甫量身打造,以幽默的情境漫畫為引導,原來歷史也可以這麼有趣!

      特色3:每章附有【想一想】單元提問,訓練理性思辨,引導感性同理,真正的歷史沒有標準答案!

      特色4:套書附贈中西大事對照年表,輕鬆縱觀中西歷史,掌握世界在不同時期下的發展!



    名人推薦



      《非普通三國》作者Somebody Sue�普通人|「地方爸爸與他的小幫手們」粉絲團主王昭棠|

      臺北市內湖國中歷史科教師何郁瑩|臺中市臺中一中歷史科教師陳一隆|

      作家.閱讀推廣人綠君麻麻|高雄市民族國中歷史科教師蔡宜岑|

      臺中市立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蔡淇華|新北市漳和國中歷史科教師貓老師|翻轉地理教室

      好評推薦!



    各界好評



      宜蓉的歷史寫作有如玄奘譯經,行文白話,兼具深度與條理。本書可以是歷史教科書的絕佳補充,更會是讀懂中國的必讀經典。──翻轉地理教室



      當歷史不再只是記誦的朝代與事件,而是引發提問、思辨與共感的旅程,讓宜蓉老師用生動的文字,為中學生打開讀懂歷史的魔法門。──「地方爸爸與他的小幫手們」粉絲團主 王昭棠



      讀完宜蓉的《攻略中國史》,深深佩服她的博學與妙筆。以詼諧易懂的語調融合現代生活情境,將複雜史實娓娓道來。透過黑貓小史與荔枝老師的對話,活化歷史場景並激發學習動機;文中穿插令人深思的情境,讓人在閱讀之餘不斷的自我省思。隨著文字引領,彷彿與作者一起穿越中國,與古人展開跨時空對話,真的是一場知識與心靈的豐收。──新北市漳和國中歷史科教師 貓老師



      對歷史的喜愛與否,學生時期的經驗至關重要。很羨慕現在有宜蓉老師的授業解惑,學習歷史可以如此有趣!──《非普通三國》作者 Somebody Sue�普通人?



      歷史的價值,是從過去的經驗中,找出未來可行的方向,幫助我們活得更清楚、更理解彼此。《攻略中國史》就是這樣一套帶著幽默、親切與深度的書,既能補足現今課綱中制度與人性之間的知識斷裂,也能開啟孩子對歷史、對世界更寬廣的視角。──作家.閱讀推廣人 綠君麻麻



      我誠摯推薦給所有關心歷史教育的讀者。對青少年而言,它是一堂真正「把歷史學起來」的課程;對成年人來說,它是一次發現制度與人性交錯的歷史旅程;閱讀中國史,是一種文化鏡照與自我定位的歷程。唯有理解歷史的多重脈絡,才有能力與未來展開更深層的對話。──臺中市立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 蔡淇華



      宜蓉老師將流暢的教學流程轉化為書中精華,帶出這套書的吸睛關鍵:

      導入:以漫畫和接地氣語言激發讀者好奇心,如稱玄奘為「最強背包客」。

      開展:依時序脈絡,深入解析歷史發展與因果關係,如從西周封建穩定到東周禮崩樂壞,催生了百家爭鳴,帶給讀者豁然貫通的欣喜體驗!

      總結:每章附【想一想】提問,使古今產生連結,也符應了社會情緒學習(SEL)的核心能力,以利瑪竇為例,他自我覺察其優勢與限制,透過社會覺察尊重中國文化,運用變通人際技巧,承擔決定制定「利瑪竇規矩」,最後得以成功傳教。

      想在三十六小時內掌握三千多年從商周到清朝的歷史嗎?《攻略中國史》絕對是您的最佳選擇!──臺北市內湖國中歷史科教師 何郁瑩



      一○八課綱底下的中國史,因為敘事方式不同,學生所理解的中國史常常變成一知半解,或是不甚理解。如何讓國中生能通透掌握課綱的重點,不管是現場教師或是學生,推薦閱讀歷史小巨星的這套書,精選二十個現場授課教師的痛點,用貼近學生用語,歷史人物躍然紙上,霸道總裁──秦始皇、超派鐵拳的法家、物流王國──蒙古國、朝貢VIP等......學歷史不僅重視思辨,更是理解彼此的方式。──高雄市民族國中歷史科教師 蔡宜岑


     





    (上)從周王朝推行封建制到玄奘的獨旅

    第一章|周王朝的建立:封建制度的形成

    第二章|平王東遷:封建制度的崩潰

    第三章|帝國誕生:秦王嬴政統一天下

    第四章|尋找時代的解方:先秦百家爭鳴

    第五章|走出來的美麗:絲路的形成

    第六章|我們不一樣:永嘉之禍

    第七章|沒有絕對的好事: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政策

    第八章|第一次出國留學就上手:遣唐使們

    第九章|一個人旅行:玄奘取經

    第十章|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選拔人才的方式



    (下)從澶淵之盟到馬戛爾尼使團的到來

    第十一章|國際級的談判:澶淵之盟

    第十二章|人性的考驗:靖康之變

    第十三章|制霸天下:蒙古帝國的崛起

    第十四章|汴京市民圖鑑:發達的城市生活

    第十五章|世界的中心:朝貢體制的建立

    第十六章|炫富式航行:鄭和下西洋

    第十七章|東北亞大亂鬥:朝鮮之役

    第十八章|禮儀之爭:耶穌會傳教士東來

    第十九章|想像的東方:歐洲的中國熱

    第二十章|人設翻車:馬戛爾尼使團的到來





    ?





    作者序



    百變怪般可愛的中國史




      「中國史」在中學的歷史課堂中,一直是最不好處理的段落。



      怎麼說呢?



      九年一貫後,國中歷史課變成一個星期一節課。那時的中國史,必須在一學期十六至十八節課的時數中,一口氣講完從山頂洞人已知用火、堯舜禹湯、夏商周秦漢一路到宋元明清的帝王將相朝代史。我常常一節課就必須跨越數百年,一上課這個朝代起朱樓,下課前這個朝代樓塌了。是非成敗轉頭空,數風流人物,一節只有四十五分鐘。



      一○八課綱開始,一個星期還是一堂歷史課。然而,課綱在中國史有大幅調整。過去以朝代為脈絡,現在改用主題式為軸,例如「商周至隋唐時期國家與社會的重要變遷」。課文模糊了時序,刪減了政治變動,著重在制度如何影響生活?立意也許良好,但現實就是學生的理解力完全跟不上課綱的美意。這種改變就很像,你原本跟朋友說:



      「我們家以前住在鄉下,跟阿公阿媽一起。後來爸爸調來市區工作,另外買了房子,我就跟著爸爸媽媽搬來市區住。」



      聽起來很有畫面,可以想像大概是怎麼一回事。



      但現在你說:「我們家從三代同堂轉變為核心家庭。」



      蛤?



      這就是現在歷史課程的問題,也是學生讀歷史時的樣子。它想強調制度怎麼影響人們的生活?人群又是怎麼互動?但學生常常搞不懂,因為他們在課本看不到人物、碰不到事件、抓不到時序,摸不著因果。



      制度不是憑空掉下來的,它有時代的脈絡,也有人推動的故事。



      作為在現場教學近二十年的國中歷史教師,我清楚我們不可能再回到帝王將相的朝代史觀,如果只想用過去的方式把故事講好講滿,那只是在重複老派的敘事,證明我們沒有與時代同步;我也深知這個時代的歷史不好教,怎麼更好的理解中國史的演變軌跡,更立體的詮釋人性拉扯的互動,是對歷史老師的考驗,也是驅動教學進化的試煉。



      久病成良醫嘛,長年與歷史課本糾纏不清的我,針對老師備課容易卡關的地方,以及學生常見的學習迷思,挑選了一○八課綱中國史的學習重點進行書寫,希望可以把課文的隻字片語重新召喚成形!讓一切變得有血有肉,有靈魂!轉化成能讓讀者腦中浮現畫面、帶出情緒、開始思考、產生追問的歷史敘事。



      謝謝編輯幼婷、彥如的用心陪伴與創意發想,感謝漫畫家銀甫精緻可愛的美圖為作品增色添彩,謝謝親子天下的支持協助。能與才華洋溢、認真付出的夥伴完成這套作品,身為作者,我感到無比幸福。



      歷史的探討,無法一言論定。中國史論述的發展過程,勢必還有更多可能。我始終相信:歷史,是人與制度、人與人之間長期互動的過程。詮釋歷史,不是選邊站,而是要盡可能讓多方展開對話。誠摯的希望這套書能讓你感受到歷史如同百變怪般可愛,會因我們的問題、觀點、情緒不斷變身。它從不是一成不變的死板知識,而是一種不斷刺激人們思考的方式。



    推薦文



    《攻略中國史》──理解在歷史事件背後的多重觀點

    翻轉地理教室




      何謂「中國」?我國的中學社會科教材,是否真的能讓孩子讀懂、理解中國史呢?



      臺灣國中階段的社會領域,分為歷史、地理、公民三科,課本中對於「中國」的定義其實並不一致。地理與公民所談的中國,比較接近現代國家觀念下的中國;而歷史課本裡的中國,則更像是一種文化與心理層面的中國,沒有固定的疆界,是一種文明視角下的中國。



      可以這麼說:若想真正理解「中國」,還是得從歷史的深層脈絡出發,才能勾勒出比較清晰的輪廓。然而,現在國中歷史課面臨課綱調整、節數減少、內容簡化等挑戰,要讀懂中國史,談何容易!



      也因此,宜蓉老師這套關於中國史的著作橫空出世,格外令人振奮。我閱讀後的最大感想是:她的歷史書寫,宛如書中所描繪的玄奘大師翻譯佛經時的精神──「如果我們能得到更真切的知識,那我們就要更努力的把大腦中的資訊,有條理、有邏輯的展示,幫助更多人共享知識的果實。」



      宜蓉的文風,會讓我有一種衝動,想稱之為「白話文運動2.0」。她太懂現代年輕人的語言,又能把艱深的文獻轉化為清晰可讀的文字,巧妙拉近歷史與讀者的距離。



      更可貴的是,這套書潛移默化的傳遞了一個關鍵訊息:學習歷史,需要具備多重視角。同一事件,每個人都能有自己的判斷,但我們也應該學會拉高視角,理解不同觀點存在的可能。



      書中提到戰國時期的秦將白起,在長平之戰中坑殺近四十萬投降的趙兵。你可以批評他殘暴,但也可以思考:在糧草有限的現實條件下,戰俘的殺與不殺,都是艱難的抉擇。這是暴虐?還是成就霸業的必要代價?



      又如明朝萬曆年間的「朝鮮之役」,中、日、朝三方的角力交織,大家都說自己是最終勝利者,也都說自己是正義的一方。宜蓉寫道:「一樣的故事,會有著不同的敘事。隨著時間改變,解釋也會不斷的改變。這絕對不只是一場戰爭,也是一面映照出各國民族情感的鏡子。」



      歷史不只是過去,它流動於時間的長河中,在不同語境裡不斷重述或重新詮釋。



      宜蓉老師的每一本書,都是輔助學生學好歷史的上等補品,也是社會科老師備課時極具價值的參考素材。我每次讀完一本,就想要繼續敲碗下一本。相信你也會跟我一樣!



    補足斷裂、建立完整史觀的課後神書──《攻略中國史》

    作家.閱讀推廣人 綠君麻麻




      當國中的女兒第一次接觸中國史時,他常常眉頭緊皺的跟我說:「媽媽,我覺得中國歷史好像跳來跳去,一下子在秦朝,一下又到了唐宋,但中間發生什麼根本不知道。」他雖有整體的概念,知道秦始皇統一六國,也聽過唐太宗是盛世明君,卻無法理解朝代之間的因果關聯,每當遇到素養題裡問「為何會發生這樣的制度變革」、「當時的人可能如何思考」時,他總是卡住,不知道該從哪裡下手。



      原來這是因為一○八課綱的歷史大幅調整,課綱雖然從宏觀主題切入,培養思辨能力的立意甚佳,但在省略歷史時序、朝代更迭與脈絡後,學生很容易缺乏整體歷史觀,無法建立起完整的知識網絡。



      直到我拿到這套書《攻略中國史:跟著宜蓉老師看漫畫學歷史》,發現這正是一套為一○八課綱下「主題式教學」的斷裂感做出補救神書。



      歷史小巨星吳宜蓉老師,有二十年的第一線教學經驗,深知學生在學習歷史時的痛點,這套書拯救了學生容易卡關、產生問題的地方,還原歷史應有的面貌,補進去更多血肉及靈魂,重新形塑孩子的中國史觀。它從人性與制度出發,帶孩子學「發生了什麼」,更進一步思考「為什麼會這樣發生」。



      一、幽默語言X生活比喻,歷史秒懂!



      我最驚豔的,是這套書的語言風格:完美還原宜蓉老師幽默風趣的講課過程。不管是秦始皇統一度量衡,還是靖康之變的艱困局勢,孩子都能迅速進入情境。



      比方說,她講度量衡制度時,用現在的手搖飲比喻不同容量的杯子、談朝貢制度時用「買鹽酥雞還要諂媚老闆娘」的方式形容貿易互惠關係,是不是一聽就懂?讓學生覺得歷史並不遙遠,就在我們生活中。



      二、漫畫引導X想一想收尾,培養批判力與思辨力



      每一章的架構,都以有趣的漫畫作為情境引導,先讓孩子願意打開書、產生興趣。然後進入正文時,用清晰脈絡講解制度、人性與影響。最後還有「宜蓉老師的想一想」環節,設計各種角度的問題,引導孩子思考不同角色的感受與立場。



      像是談到「靖康之變」,除了敘述金兵掠奪、北宋滅亡的故事,宜蓉老師更發出一連串的叩問,讓學生去思考:為什麼北宋積弱?皇帝與朝臣為何決策如此?岳飛為何必須死?



      這些問題沒有正確答案,卻能讓孩子設身處地走入歷史,從裡頭去感受人性與制度的拉扯。



      三、多元觀點X立體史觀,建立孩子的同理心與格局



      宜蓉老師說:「歷史就像一面多稜鏡,每個角度呈現出不同的光影變化。」我非常喜歡這樣的觀點,這樣的史觀讓孩子更有包容度,理解從不同角度去看一件事情,事情就有不同面向,進而能同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而有更廣闊的胸襟。



      例如講到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政策,老師會從鮮卑族的角度出發,讓學生思考:如果你是被強迫改變服飾、語言的民族,你會怎麼想?政策在促進融合的同時,也可能埋下族群對立的種子。



      又或者談到蒙古帝國的崛起,我原以為只會強調成吉思汗的征服與破壞,但書中反而提到了宗教的開放、經濟與文化的交流,以及忽必烈朝廷中的多元文化融合,甚至引用研究指出蒙古的征戰意外促進了森林再生與碳排減少。這樣宏觀的視野與角度,讓孩子學會:歷史是多面向多角度的,絕對不能從單一觀點來看一個事件。



      四、文科是素養力的練習場



      有時候,許多家長會誤以為「數理才是硬實力,史地文科就是背誦科目」。但事實上,文科最能訓練孩子的理解力、組織力與判斷力。從史料裡挖出觀點,從事件中看見邏輯,這些都是素養時代最重要的能力。



      《攻略中國史》讓孩子在讀懂歷史的過程中,也同時讀懂人性、讀懂制度、讀懂思辨。而這些能力,會回到日常生活中,讓孩子更能同理他人、理解社會、也做出更有遠見的決定。



      歷史的價值,是從過去的經驗中,找出未來可行的方向,幫助我們活得更清楚、更理解彼此。《攻略中國史》就是這樣一套帶著幽默、親切與深度的書,既能補足現今課綱中制度與人性之間的知識斷裂,也能開啟孩子對歷史、對世界更寬廣的視角。



      如果你家也有一個像我家女兒一樣,對中國史感到困惑的孩子,我誠摯推薦這套書,跟著宜蓉老師一起,用漫畫與笑聲,走進歷史的全貌,也陪孩子走向更立體的人文世界。



    不只是事件,更是思辨!打破刻板,把三千年歷史寫活了

    臺中市立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 蔡淇華?




      在琳瑯滿目的歷史書堆中,《攻略中國史》以其清爽活潑的風格脫穎而出。傳統史書常以大量文字、繁重編年描述,令人望之卻步。然而這套由吳宜蓉老師(有「歷史小巨星」之稱、獲得Special教師獎)與漫畫家銀甫合作的作品,每章以幽默詼諧的漫畫引起好奇。讓讀者先「看懂」再「深入」,即使是不愛讀長篇的青少年,也能輕鬆進入歷史。



      《攻略中國史》不只是強調朝廷觀點,也呈現底層、地方、外族、國際視角。例如探討北魏漢化與文化同化問題、遣唐使的教育文化交流面相,並且總是提出不同價值觀,供讀者評估與選擇。



      宜蓉老師不只是敘述事件沿革,更解剖背後制度邏輯與人性動機,幫助讀者思考從「發生什麼」到「為什麼這樣」。書中挑選的每個事件後,都隱含「制度選擇對今日的啟示」。讀者不只是看到中國史,而且看到臺灣與亞洲歷史互動的源頭。例如第十六章「炫富式航行:鄭和下西洋」,探討此次「炫富撒幣」,對東亞與臺灣間的深層影響。



      此外,每章末尾加入「想一想」單元,引導讀者反思──例如引用北魏漢化策略,進一步討論「文化政策與多元族群的關係」,使古代歷史的制度議題能貼近現代臺灣多元文化社會的脈絡。書中也講人性,從靖康恥的人性考驗,到蒙古帝國的恐怖戰術,呈現制度下人的選擇與盲點。這些提問不只讓讀者「知道」,更讓讀者「提問」,建立自己觀點和批判思維。



      書末附贈「中西大事對照年表」,從絲路建立、鄭和下西洋、耶穌會傳教士東來、馬戛爾尼使團等事件中,並置歐洲、美洲等全球變局。讀者能同時觀望中國與世界發展脈絡,訓練出具備國際觀與時代感的世界史視野。



      《攻略中國史》以漫畫為入口、以主題為骨架、以思辨為肌理,從象牙塔走向生活,從單向學習走向提問互動。它不是單純講故事,而是一條提問之路,引導讀者「在歷史中尋找當今生活的影響」、在「中西脈絡看當代身分」、在「自己提問中建立觀點」。



      對臺灣讀者而言,這不僅是一套中國史讀本,更是一部讓你知道自己是誰、從哪裡來、將往哪裡去的文化認同書,為文化自信添磚加瓦。



      我誠摯推薦給所有關心歷史教育的讀者。對青少年而言,它是一堂真正「把歷史學起來」的課程;對成年人來說,它是一次發現制度與人性交錯的歷史旅程;閱讀中國史,對臺灣讀者而言,是一種文化鏡照與自我定位的歷程。唯有理解歷史的多重脈絡,才有能力與未來展開更深層的對話。



      快拿起螢光筆,跟著吳宜蓉老師一起攻略三千年中國制度與思想變遷,從歷史中找到你自己的問題、觀點與答案吧!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