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報》年度最佳歷史書籍★
★ 《星期日泰晤士報》、BBC、《紐約客》、《衛報》、《獨立報》與《金融時報》年度選書★
被忽視的生態失衡,將成為本世紀最沉默、也最深遠的安全危機。
★ 《星期日泰晤士報》、BBC、《紐約客》、《衛報》、《獨立報》與《金融時報》年度選書★
被忽視的生態失衡,將成為本世紀最沉默、也最深遠的安全危機。
自然界在人類文明的興衰中從未缺席。火山、太陽活動與洋流的變化,牽動著饑荒、戰爭與疫病;烏俄戰爭,隱含著能源爭奪的遠因;全球經濟快速擴張的背後,意味著環境崩壞的加速。昨日、今日與明日的問題,其實皆源於人類之於自然環境的應對能力。
我們很少思考自然世界如何形塑文化、革命與全球貿易,而歷史研究也習慣以人類為中心。《地球之路》一書中,彼德.梵科潘重新審視氣候變遷、極端氣候與長期環境變化對歷史的深遠影響,挑戰簡化的氣候決定論,重建自然與人類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描繪著人類在自然的影響與回應下,顛簸前行的未竟故事。
《地球之路》不僅是對過去歷史的研究,更是一本對於現在與未來的警示錄。我們之所以能存活於地球,不過是依靠極其微妙的氣候平衡與偶然的幸運。面對當前的氣候危機與生態挑戰,這本書提供的不只是知識,更是一種全新視野,提醒著我們終究是自然世界的衍生物,而非主宰。
「我們的世界始終是個變異、變易的世界,畢竟只要出了伊甸園,光陰就會荏苒,時光終究遞嬗。」
聯合推薦
專文導讀
洪廣冀�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專業推薦
PanSci 泛科學
王道還�生物人類學者
陳竹亭�臺灣大學化學系名譽教授
陳鳳馨�資深媒體人、News98《財經起床號》主持人?
黃貞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GENE思書齋齋主
蔣竹山�中央大學歷史所教授兼文學院學士班主任
(依姓氏筆畫排序)
國內外好評推薦
「人類改造了地球:梵科潘則改變了我們對歷史的理解。」──《金融時報》
「這是首部全面論述人類與自然世界關係的著作……如果這本書無法讓我們開始思考,那麼大概沒有任何書能夠做到。」──安東尼?比弗爵士(Sir Antony Beevor)
「宏大、博學、切合時代……是《絲綢之路》的精彩續篇。」── 丹?瓊斯(Dan Jones),《星期日泰晤士報》
「具備海嘯般的思想重量與戲劇張力……一本無窮吸引人的作品。」──傑拉德?迪格魯特(Gerard DeGroot),《泰晤士報》
「這是一部史詩般、扣人心弦、原創性十足的歷史書,讓人欲罷不能。我真想買一本送給我認識的每一個人。」──薩納姆?桑吉拉(Sathnam Sanghera)
「一部令人眼花繚亂的全球研究集大成……本書的價值在於深刻理解,不僅從科學上,也從文化與哲學層面認知到,我們是自然世界的衍生物——不是地球的主宰,而是地球的產物。」──亞當?尼可森(Adam Nicolson),《旁觀者》
「本書將一個嚴肅且切題的主題──從氣候變遷的角度書寫人類歷史(無論是自然造成的還是人為的)──與極具可讀性的文字完美結合……梵科潘的高明之處,在於開創出一種新體裁:生態史詩。」──《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
一本關於人類如何改變自然環境的專家指南,深入探討氣候在世界歷史變遷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我們這個物種如何形塑陸地、海洋與大氣條件。──《獨立報》(Independent)
權威之作……書中充滿引人入勝的例子,說明環境如何影響歷史的進程……令人著迷。──《觀察家報》(Observer)
真正的世界通史。敘事從時間的起點一路延伸至當代,涵蓋所有大洲……這是一部傑出的學術作品;幾乎不可能有人能讀完其中一章而沒有學到新知。──《評論家》(The Critic)
《地球之路》幾乎每一頁都能看到彼德.梵科潘引用與評析龐大的科學文獻……這裡我們看到歷史學家如何成為閱讀科學資料庫、基因研究與氣候紀錄的專家。──《雪梨晨鋒報》(Sydney Morning Herald)
一部史詩般的歷史長卷……充滿迷人的事實與驚人的統計數字。《地球之路》是一部由無數微觀歷史組成的宏觀歷史。──《泰晤士文學副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