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不拖延、不依賴靈感的寫作達標術:暢銷作家、教授、編輯、記者、自媒體創作者……萬人實證有效的高產出習慣

不拖延、不依賴靈感的寫作達標術:暢銷作家、教授、編輯、記者、自媒體創作者……萬人實證有效的高產出習慣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4310925
蓓?.艾文斯,克里斯.史密斯
閻蕙群
采實文化
2025年8月28日
140.00  元
HK$ 119  






ISBN:9786264310925
  • 叢書系列:翻轉學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4.8 x 21 x 1.7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翻轉學


  • 商業理財 > 職場工作術 > 思考邏輯/決斷/創意











    �獻給想寫但沒靈感、有靈感卻寫不出來的你�

    不靠寫作天分,

    讓你的想法也能被看見!



    ★★★★★

    《出版人週刊》編輯選書



    暢銷書《人生4千個禮拜》作者

    奧利佛.柏克曼

    =專文推薦=



      ?就算你不是作家,也一定需要寫作

      從職場到生活、從傳達觀點到建立個人品牌,

      無論是提案、企劃、簡報、論文、心得分享、自媒體經營,甚至一封關鍵郵件,

      寫作,不只是作家的專屬能力,而是每個人都需要掌握的表達工具。

      如果平常沒有書寫習慣,真正需要動筆時,往往只剩下空白與焦慮。



      ?不必靠天分和靈感,連暢銷書作家也是這麼寫

      身為寫作教練的蓓?.艾文斯與克里斯.史密斯,也曾歷經卡關與拖延的困境。

      在多年陪伴上萬名寫作者後,他們發現,真正的障礙從來不是技巧或靈感,

      而是完美主義、自我懷疑,還有對寫作的過度期待,

      更是你對自己與思緒的掌控感。



      就算在壓力中,也能條理清晰、有力表達,

      從一篇文章到一本作品,不再只是夢想,而是可實現的目標。



      ?做自己的寫作教練,10大面向打造高產出習慣

      從布克獎入圍作家、暢銷作家到自媒體經營者……

      他們的共通點不是靈感多、時間多,而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因此,兩位寫作教練傾囊相授,

      教你從10大面向打造屬於自己的寫作習慣和節奏──

     

      ?破解「每天寫作神話」的迷思,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頻率

      ?4種寫作法:隨興寫作、每日例行寫作、追劇式寫作、固定排程寫作

      ?搭配環境、時間、生活節奏,建立個人化的「觸發儀式」

      ?用「寫作沙盤演練」取代空泛建議,實際操練有效策略

      ?把拖延轉化為寫作暖身(散步、做家事都是有效熱身)

      ?寫不出來時不要自責,可以用好奇心取代批判

      ?以寫作陪伴生活,將零碎時間轉化為創作動能



      本書有更多打造寫作習慣的高效技巧,

      還收錄超過50位創作者的真實經驗與實用策略,

      幫助你在真正需要寫的時候,寫得出來。

      不再拖延、不再等靈感,真正完成你想完成的作品與目標!



    誠摯推薦



      王乾任(Zen大)|職業作家、培訓講師

      瓦基 | 「閱讀前哨站」站長

      林慧 | 口語暨文字表達訓練師

      東默農|知名編劇講師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鄭緯筌 | 世新大學新聞學系兼任講師、《經濟日報》專欄作家

      (依姓氏筆畫排序)



      「多麼可愛又友善的一本書啊!它讓我感到愉快、振奮、不再孤單,並且迫不及待地想要繼續寫作。強烈推薦!」──凱茜.倫岑布林克(Cathy Rentzenbrink),《寫下一切》(Write It All Down)作者



      「這本關於如何寫出好文章的書,寫得非常出色,對任何希望提高寫作效率的人來說都極具價值。如果你是個寫作者,請成為這本書的讀者吧。」──羅伯特.席爾迪尼(Robert Cialdini),《影響力》(Influence)作者



      「一本有趣且包含豐富資訊的指南,幫助你克服寫作中最棘手的障礙。」──嘉蓓爾.歐廷萱(Gabriele Oettingen),《正向思維新解》(Rethinking Positive Thinking)作者



      「本書闡述了幾乎每位寫作者都會面臨的挑戰,並針對為何無法完成作品的許多誤解和傳說,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本書將幫助你規劃寫作生活,並指導你如何對待寫作這門藝術。」──雷尼.桑德斯(Rennie Saunders),「安靜寫作!」(ShutUp&Write!)創辦人兼執行長



      「這不僅是一本關於提高生產力的書─大多數寫作者已經擁有不少這類書籍,但沒有一本能真正觸及寫作如此困難的根本原因。本書與眾不同:它不僅基於作者自身的經歷,還匯集了他們多年來與數千名寫作者合作所積累的經驗。無論你寫什麼,無論你遇到什麼困難,你都可以在本書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這本書溫暖、睿智且實用,它值得在你的書架上占有一席之地。」──艾莉森.瓊斯(Alison Jones),「非凡商業書友會」(The Extraordinary Business Book Club)播客主持人、《探索式寫作》(Exploratory Writing)作者



      「這本書有兩點我特別喜歡。首先,蓓?和克里斯並沒有假設適合某位知名作家的方法也適合你,他們強調的是幫助每位作家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寫作方式。其次,這並非僅憑直覺,而是基於對作家寫作方式的深入研究,強烈推薦。」──奈傑爾.沃伯頓(Nigel Warburton),《哲學的40 堂公開課》(A Little History of Philosophy)作者



      「在我的工作中,沒有什麼比一張空白的頁面更令人感到恐懼的了,卻也沒什麼比完成並出版一本書更令人滿足和興奮的了,本書會全程陪伴你走完這個過程。蓓?和克里斯注重實用性,並以令人欽佩的專注力聚焦於需要改變的習慣,為了幫助你將文字「公之於眾」。如果你想從「寫作」到「成書」,那麼你需要這本書。」──格雷安.艾科特(Graham Allcott),「Think Productive」 創辦人、《如何成為生產力忍者》(How to be a Productivity Ninja)作者



      「蓓?和克里斯的克服拖延症課程,是我們『Reedsy Learning』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因此我很高興看到他們把既實用且富有啟發性的建議整理成書─它真的非常有效。」──雷卡多.法耶特(Ricardo Fayet),Reedsy 共同創辦人



      「令人耳目一新且極具實用性。知道寫作並沒有唯一的正確方式,這種自由感令人欣喜!我喜歡這本書的廣度和深度─它既收錄了資深作家們的心得和創作過程,又提供了極其實用的技巧和練習,告訴你接下來該做什麼。這本書值得成為每位寫作者書架上最常翻閱的手冊。」──葛蕾絲.馬歇爾(Grace Marshall),《人生低谷卻逢春》(Struggle: The surprising truth, beauty and opportunity hidden in lifes sh*ttier moments)及《如何真正提高生產力)(How to be Really Productive)作者



      「我翻遍了我的作家自助藏書,沒有一本能與本書相提並論。在我看來,本書可能決定了你手稿的生死:要不繼續躺在抽屜裡不見天日,要不順利出版被放到書架上販售。我知道很多寫作者會從本書受益,因為我就是其中之一。」──威爾.孟繆爾(Wyl Menmuir),入圍布克獎的小說家、寫作老師、《大海的吸引力》(The Draw of the Sea)作者



      「引人入勝且極具權威性─為所有寫作者提供經過實踐驗證的建議,無論他們處於寫作生涯的哪個階段皆適用。」──黛比.泰勒(Debbie Taylor),Mslexia 創辦人兼編輯



      「這本書是任何努力養成寫作習慣的人(我們大多數人!)不可或缺的夥伴。有了蓓?和克里斯的陪伴,寫作之路將不再孤單,也更容易實現。我們將在未來數年廣泛與我們的寫作社群分享這本書。成為作家沒有神奇祕方,但這本書已經非常接近了。拿起它,開始行動─然後放下它,開始寫作。」──馬修.特里內蒂(Matthew Trinetti),倫敦作家沙龍共同創辦人



      「蓓?和克里斯在我出書的過程中,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他們對創意生產力的深刻見解和淵博知識,為我提供了靈感和支持、以及實用的工具,幫助我堅持下去,並建立更注重心態的寫作實踐。我對他們的書感到非常興奮,因為它將幫助許多寫作者。」──路易絲.巴塞特(Louise Bassett),《隱藏的女孩》(The Hidden Girl)作者

    ?


     





    好評推薦

    推薦序 建立一個真正適合你的寫作習慣�奧利佛.柏克曼

    推薦序 破解拖延的寫作實戰心法,獻給想持續前進的你�鄭緯筌?



    前言 那些能一直寫下去的人,做對了什麼?



    Part 1 寫作方法



    第1章 打破規則

    ──因為這些規則是寫給別人的




    迷思如何操控我們

    當模仿成了阻力

    「每天寫作」神話的崛起與瓦解

    完成寫作的方法不只一種

    一個轉念,改變寫作人生

    定型心態與成長心態

    你的寫作信念是否屬實?



    第2章 自定規則

    ──對自己來場科學實驗




    拖延與停滯?

    寫不出「夠好」的第二本

    承認自己卡關了

    溫和的百日寫作

    用心注意自己做事的方式

    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更用心注意寫作過程

    記下思考歷程

    寫作方法不只一種

    停掉「自動駕駛」式的寫作



    Part 2 開始寫作



    第3章 規劃時間

    ──注意你的寫作過程




    將寫作融入生活中

    隨興寫作法

    每日例行寫作法

    追劇式寫作法

    固定排程寫作法

    不要拘泥於一種方法

    ★沙盤演練──規劃時間



    第4章 設定目標

    ──找到寫作之旅的方向




    想像一個正面的結果

    有目的的「腦中演練」

    心動不如行動

    寫得更多、更久

    成功設定目標的五個面向

    越具挑戰性,越可能激發行動

    讓夢想變得更聰明

    夢想需要行動才能實現

    ★沙盤演練──設定目標



    第5章 踏出第一步

    ──從小處做起,進步隨之而來




    從小處著眼

    動機並不可靠

    最小、最容易開始的方式

    小步前進,能成就大事

    鷹架式出版的力量

    建立行動節奏

    設定漸進式的次目標

    ★沙盤演練──踏出第一步



    第6章 停止分心

    ──主動掌控你的注意力




    盛名之累?

    分心是人類的天性

    思考很花力氣

    除障思考

    選擇環境設計

    想繼續寫的時候停下來

    正確應對分心

    ★沙盤演練──停止分心



    Part 3 持續寫作



    第7章 培養韌性

    ──巨大挑戰,小步前進




    不出書就出局

    人人皆可培養韌性

    當寫作成了義務

    做小事讓你前進

    如何培養韌性

    寫作目標需要有意義

    不要硬撐

    ★沙盤演練──培養韌性



    第8章 養成習慣

    ──讓你日復一日的堅持下去




    寫作習慣可以追蹤

    習慣的力量

    追蹤寫作進度與感受

    追蹤績效

    有效養成習慣的基礎

    咖啡與寫作情境

    啟動大腦的獎勵迴路

    讓寫作變得愉快的方法

    ★沙盤演練──養成習慣



    第9章 與人合作

    ──寫作中的社群動力




    讓他人協助你

    鼓勵競爭的殘酷教室

    競爭好還是合作好?

    歸屬感的力量

    在共同目標下寫作

    合作無間的最佳拍檔

    集體創作的多重面貌

    我們如何寫出這本書?

    寫作也需要問責機制

    與人連結,是創作之路的養分

    ★沙盤演練──與人合作



    第10章 走向精通

    ──堅持下去,會越寫越好




    從遊戲到出版

    「如何練習」更為重要

    有目標的練習

    刻意練習之路

    向頂尖師資精進寫作

    從信任導師到自我教練

    如何教導自己

    ★沙盤演練──走向精通



    結語 數量迷思



    邁出下一步

    謝辭

    引文出處





    推薦序



    建立一個真正適合你的寫作習慣

    奧利佛.柏克曼(Oliver Burkeman),《人生4 千個禮拜》作者




      我常幻想自己有一天能成為一名作家,但這幻想其實有點莫名其妙,因為不論按哪種標準來看,我都已經是作家了:我在報社當記者20 多年了,且出版了三本書。



      但我指的是真正的作家─他們已經得知每天高效寫作的祕訣。我幻想自己在一間專屬的寫作小屋裡,桌上只有一台筆電、一本皮質封面的筆記本,和一杯裝在陶杯裡的現泡咖啡。能在這樣的環境中寫作,肯定感覺像在記錄上帝的口喻。(此話是借用蘇格蘭作家繆麗爾. 史派克(Muriel Spark) 的說法,其實她是在形容她的創作過程,只不過每次看到都令人火冒三丈。)



      本書既能獲得你的青睞,想必閣下平日也愛舞文弄墨(至少有時候會寫點東西吧),並渴望成為一名作家(我的意思是,你最後終於找到適合自己的寫作藍圖,不再為了寫作而苦苦掙扎、心情沮喪或批評自己)。



      但我得告訴你一個壞消息,本書並未提供成為一個快樂、高效作家的祕訣,因為世上根本沒有這種東西。不過好消息是,不再幻想世間有本寫作的葵花寶典,是成為一個更快樂且更高效作家的關鍵第一步。



      本書收錄了我見過最棒的建議,能幫助你打破那個不切實際的幻覺,並建立一個真正適合你的寫作習慣。(而非海明威、繆麗爾.史派克或理想版的你,所適用的那種。)你需要自己的版本



      作家很愛給其他作家立規矩,畢竟這不失為一種愉快的分心,能夠讓自己暫時脫離寫不出來的窘境。但堅守「每天寫作」或「要在零干擾環境中寫作」之類的寫作規則,其實弊大於利。它們會讓你以為:如果你沒有遵循這些規則,你就不是真正的作家;或是你曾遵循這些規則,但持續一段時間後,便停筆好幾個月,因為重拾完美的「寫作生活」像是一個無法克服的挑戰,但其實你只需重新開始寫點東西罷了。



      事實上,對於不同個性、處於不同人生階段和不同生活狀況的人,需要採用完全不同的寫作方式。(說實話,在我家裡,我星期四和星期一的做法,就不一樣,很多家庭也是如此。)誰規定每天都必須寫作,或是一定要長時間不受干擾地寫;我甚至願意承認追劇式寫作法可能最適合某些人──其實我很不情願,因為這種作法完全不符合我的個性。況且,據我所知,本書並非提供一個寫作系統,而是提供一套系統,能幫助你找到適合自己、按照你的心理和環境,為你量身訂製的獨門寫作方法。



      我想,我們之所以執著於那些一體適用的寫作規則,是因為我們渴望它們看似能帶來的掌控感。但是對於寫作而言,那樣的掌控感只不過是海市蜃樓罷了(其他方面何嘗不是如此)。這是本睿智、友好且實用的書,探索及應用書中的理念,將帶來比幻想完美寫作生活,更有價值的東西。它將幫助你,在你真正生活的這個世界裡,更快樂地寫出更多的作品。



    破解拖延的寫作實戰心法,獻給想持續前進的你

    鄭緯筌,世新大學新聞學系兼任講師、《經濟日報》專欄作家




      我在企業、大學教過很多人寫作,曾以為寫作的最大敵人是時間不夠或沒有靈感。直到有一天,我在臺北某間咖啡館裡,眼看著隔壁桌客人的咖啡從熱騰騰變成溫涼,Word 畫面卻還是空白一片時,我才意識到真正的敵人,從來不是時間,而是自己。



      那天,我一邊啜飲咖啡,一邊偷偷觀察隔壁桌的客人。只見他先是檢查了三次信箱,然後滑了十多分鐘網路論壇,接著又到 YouTube 看了幾段職棒比賽的精華。一個小時之後,咖啡杯裡只剩下幾口冷掉的液體,但這位老兄的 Word 畫面還是一片空白。



      別在等完美時機,它必須被創造



      我們很常見到這種拖延的現象,我相信應該很多朋友都很熟悉。那麼,我們該如何克服拖延症呢?直到我讀到《不拖延、不依賴靈感的寫作達標術》,我才明白很多人過去一直陷在一個迷思裡:等到靈感來了、等到環境完美了,或是等到時間剛剛好才願意動筆。但事實上,那個「剛剛好」的時機也許永遠不會自動出現;換句話說,它必須被創造。



      身為一個長年在商管與傳播領域寫專欄、也教學生寫作的老師,我看過太多一本正經的寫作建議,像是:每天寫一千字、清晨五點起床或一定要在安靜的房間裡才能創作……



      以前我也深信不疑,直到這本書用一個個故事告訴我:不同作家有完全不同的節奏,有人喜歡追劇式爆發,有人偏好細水長流;有人必須早上動筆,也有人卻在午夜的效率最高。



      寫作難關,多半卡在心理而非技巧



      我特別喜歡書裡談到加拿大小說家瑪格麗特.愛特伍的例子。她曾經在冰天雪地的英國鄉間,和一個都鐸時期的小說題材死磕半年,最後什麼也沒完成,卻意外從這段失敗中誕生了《使女的故事》。那種繞了遠路才找到方向的過程,其實就是創作過程的真實樣貌。



      寫作難,常卡在心理而非技巧



      書中有一段話特別打動我:「寫作困難的真相,不只是技巧,更是心理障礙。」嗯,這一段話讓我太有共鳴了。就算身為資深講師,也出版過十多本書,我依然會被「我寫得夠好嗎?」這種疑問拖住腳步。特別是當我同時身處學術圈與商業圈,看到同行的佳作時,那種比較與懷疑會不斷打擊自我。



      這本書提醒我,寫作需要的不只是時間管理,更是一套能支撐你心理狀態的系統。對我來說,這套系統包括:固定的寫作時段、一杯手沖咖啡、把手機放在手搆不到的地方,以及一個能夠相互鼓勵、打氣的寫作夥伴。



      這讓我想到,我在大學任教帶學生做專題時,也常強調支持系統的重要性。學生不是不知道怎麼寫,而是缺乏那個讓自己持續下去的環境與陪伴。



      行動先於靈感,節奏可以設計



      我認為,靈感是靠行動得來的,不是憑空掉下來的。本書的作者用很多案例提醒我們,動機是行動的副產品。你不必等到有寫作的感覺才動筆,反而要先動筆,感覺才會慢慢跟上來。



      對於很多剛開始學習寫作的朋友,我會推薦他們採用「15分鐘寫作法」:只要在手機上設定好時間,不管文筆好壞,先設法寫滿15分鐘。這個方法其實不難,很多人會不知不覺寫到40分鐘甚至一小時,因為一旦跨過門檻,手感就回來了。



      我在某些企業作培訓時,也會把這個方法傳授給需要寫報告或做簡報的學員。有人原本要花三天才能完成一份提案,結果用這種小步快走的方法,只花半天就寫好了初稿。



      書中談到的「追劇式寫作法」與「每日例行寫作法」,不但讓我覺得印象深刻,也藉此重新檢視自己的節奏。我發現自己在不同任務中,會切換不同模式:好比在寫專欄或教案時,我傾向每日例行,保持穩定輸出;但在衝刺書稿或研究報告時,我會進入追劇模式,連續幾天專注沉浸其中。



      沒有完美公式,唯有持續前進



      看完這本書,也讓我釋懷:原來不必死守某一種模式,彈性切換才是長久之道。舉例來說,還記得有一次我接下一份跨國顧問案,需要在兩週內完成多達100頁的研究簡報。我索性安排自己進入閉關模式——每天早上8點到咖啡館,下午4點收工,不應酬也不接新專案。結果,我不僅準時完成,還意外多做了兩個個案研究。這段經驗讓我更相信,節奏是可以設計的,而不是被動等待。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觸是:寫作是很個人的體驗,也許沒有所謂的完美方案。就像很多管理大師說「策略是動態的」,寫作方法也是如此。



      我們會經歷不同的生活階段、承擔不同的責任,甚至心理狀態也會變。今天有效的方法,明年可能就不再適用;而曾經覺得不可能的方法,有一天可能正好成為解方。



      我想鼓勵大家要正向思考,不再責怪自己沒靈感或不夠自律,更重要的是需要更專注於建立適合當下的支持系統,並允許自己靈活切換節奏。



      如果你也曾在寫作時感到坐立難安,或是覺得靈感遙不可及,我真心推薦你讀這本《不拖延、不依賴靈感的寫作達標術》。它不會給你一套死板的公式,而是陪你找到那條屬於自己的寫作路徑。



      嗯,寫作本來就該是這樣。我們不急於達到完美,重要的是持續前進。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