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深入探討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著作──《黃帝內經》的《素問》,並且切要地分析其與《傷寒論》的不同定位與影響力。《素問》不僅是一部奠基於臨床醫學的中醫典籍,也是一部透過黃帝與歧伯的對話展現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著作。透過內容解析,書中揭示《素問》在臨床觀察方面的精闢見解,並且與西方現代醫學的神經與精神系統、血液動力學,以及生理病理學等概念產生對話。
?
此外,本書比較了古代中醫的臨床觀察方法與當代西方醫學以解剖學為基礎的不同視角,強調《素問》的醫學思辨原則,在於相同的疾病於不同個體上可能呈現的不同診斷依據。醫者應當考量疾病與人的相互關係,避免過度專注於單一理論,而忽略病情變化的可能性。對於中西醫學理論與臨床應用的分析,使本書足以作為海內外學者研究《素問》的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