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經濟戰爭時代:全球經濟如何成為美國的戰爭武器

經濟戰爭時代:全球經濟如何成為美國的戰爭武器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523629
愛德華?費希曼
陶安禮
感電出版
2025年9月03日
233.00  元
HK$ 186.4  






ISBN:9786267523629
  • 叢書系列:利涉大川
  • 規格:平裝 / 584頁 / 14.8 x 21 x 3.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利涉大川


  • 商業理財 > 經濟/趨勢 > 經濟/金融小說











      ★完整解析讓美國再次偉大背後的經濟手段(遠不只有關稅)

      ★《經濟學人》2025年度好書、《金融時報》夏季選書、《外交事務》 必讀書單

      ★《晶片戰爭》作者克里斯?米勒、《血色大地》作者提摩希?史奈德 好評推薦



      歡迎來到經濟戰爭時代——此時此刻,

      美元、晶片與供應鏈,是比航空母艦更致命的武器。

      過去,摧毀一個國家的經濟需要封鎖港口、圍困城市;

      如今,美國政府只需在網路上發布一則聲明,就足以癱瘓對手的金融命脈。



      這場戰爭的戰場,是全球經濟體系中那些看似尋常卻至關重要的「鎖喉點」(Chokepoints),

      本書將美國對抗俄羅斯、中國與伊朗等國的「經濟鎖喉戰」搬上檯面,

      揭示看似平和的全球化,如何在21世紀成為大國博弈的戰場。



      本書作者愛德華?費希曼作為前美國國務院官員,帶領讀者深入權力中樞,揭露自冷戰後國際政經局勢的精彩內幕。當美國開始質疑全球化的結果,轉而開啟一場前所未見的經濟戰爭。隨著普丁、習近平與哈米尼等獨裁者在國際舞台上崛起,美國內部一群戰略創新者──外交官、律師與金融奇才,悄悄打造出一套制衡對手的經濟武器體系,將美國在金融與科技上的領先地位,化為經濟制裁利器。



      ?本書共分六部,揭示美國如何將全球經濟,化為自己的戰爭武器:

      【第一部|打造鎖喉點】追溯經濟作戰的歷史演變與其現代化基礎。作者回顧從拿破崙到聯合國對伊拉克的禁運等舊方法,並指出其局限。接著,闡述美元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核心地位,以及美國如何利用其對這套「看不見的基礎建設」的控制力。911事件後,美國財政部開始將這些經濟力量武器化,並透過制裁北韓進行了初次試驗。



      【第二部|伊朗與核彈之爭】詳細描寫美國如何運用經濟武器對抗伊朗核武野心。以史都華?李維為首的財政部官員,透過「耳語運動」和次級制裁,成功說服國際銀行和企業與伊朗斷絕往來。儘管最初效果有限,但在美國國會的強硬施壓下,制裁範圍最終擴大到伊朗中央銀行與石油出口,導致伊朗經濟崩潰,迫使其回到談判桌。



      【第三部|俄羅斯的帝國擴張】描述美國及其盟友如何應對俄羅斯在2014年對克里米亞的入侵。美國外交官丹?弗瑞德主導協調歐洲盟友的任務,並設計出精準的「特定行業制裁」。儘管制裁未能阻止普丁的侵略,但馬來西亞航空MH17班機的空難促使歐洲國家加強制裁力度。這些制裁與油價下跌共同作用,導致俄羅斯經濟陷入嚴重困境,但普丁仍未撤退。



      【第四部|中國的科技稱霸野心】介紹中美關係從貿易摩擦升級為技術競爭的過程。川普政府的中國政策鷹派人士博明,將中國的經濟侵略視為對美國技術霸權的生存威脅。描述美國如何透過出口管制,打擊華為和中興通訊等中國科技巨頭,凸顯美國在半導體供應鏈中所掌握的「鎖喉點」。這場科技技術戰促使全球供應鏈開始分裂,並引發各國對經濟安全的重新思考。



      【第五部|烏克蘭戰爭與經濟武器升級】講述拜登政府如何應對2022年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的行動。白宮官員預判入侵的可能,並與盟友協調出包含制裁俄羅斯中央銀行和實施廣泛出口管制的「零日制裁」方案。儘管最初有所保留,但在戰事升級的壓力下,制裁力度不斷加大,最終形成對俄羅斯能源出口的價格上限,目的在削弱其戰爭財源。



      【第六部|世界經濟的斷裂點】總結經濟戰爭時代的深遠影響。美國對俄羅斯和中國的經濟作戰,加速全球經濟的分裂與「去風險化」。這導致各國開始爭奪經濟安全,試圖擺脫對美國的經濟鎖喉點依賴,例如美元和先進技術。作者總結,這個時代「不可能的三位一體」在於經濟相互依存、經濟安全和地緣政治競爭無法同時並存,並預言經濟戰的結束可能導致大國衝突回到傳統軍事對抗。



    各界好評



      提摩希?史奈德(Timothy Snyder)|《暴政》、《血色大地》作者

      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晶片戰爭》作者

      保羅?甘迺迪(Paul Kennedy)|《霸權興衰史》作者

      丹尼爾?尤金(Daniel Yergin)|《全球新版圖》作者

      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羅斯柴爾德家族》作者

      H?R?麥馬斯特(H. R. McMaster)|前白宮國家安全顧問

      史都華?瑞德(Stuart A. Reid),《外交事務》執行主編

      布蘭登?西姆斯(Brendan Simms)|《歐洲:西元1453年迄今的霸權之爭》作者

      海爾?布蘭茲(Hal Brands)|《歐亞世紀》作者

      派屈克?科里森(Patrick Collison)|Stripe執行長



      「作者本著個人的實務經驗與透徹研究,寫下這一部無與倫比的美國當代制裁史。對所有希望負責且有效使用經濟實力來解決全球問題的人來說,本書是非常好的指南。」——提摩希?史奈德(Timothy Snyder)|《暴政》與《血色大地》作者。



      「扣人心弦、來自第一線的親身紀錄,描繪美國如何將全球經濟武器化,用來對抗愈加強勢的對手。從阻止伊朗核武發展的高風險行動,到阻止中國取得AI晶片的尖端策略,《經濟戰爭時代》是過去數十年間美國制裁與出口管制實務的最佳導覽。若要理解當代經濟戰爭的樣貌,這本書不可或缺。」——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晶片戰爭》作者



      「一本劃時代的重要著作,堪稱當代經濟戰領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保羅?甘迺迪(Paul Kennedy)|《霸權興衰史》作者



      「費希曼筆下的《經濟戰爭時代》敘事老練、引人入勝,生動描繪出地緣政治的新形貌。他寫出一本精彩的當代歷史紀實,不僅為理解未來戰局提供思考框架,也揭示全球經濟體系下企業所面臨的風險與挑戰。這本書是我們理解當前全球經濟碎裂與地緣緊張局勢升溫的關鍵指南。」——丹尼爾?尤金(Daniel Yergin)|《全球新版圖》作者



      「如果你寫作或研究戰爭與地緣政治,卻對經濟戰不熟悉,那就必須從這本書開始讀起。」——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羅斯柴爾德家族》作者



      「美國要如何在激烈地緣政治競爭的環境下維持其經濟與金融優勢?《經濟戰爭時代》一書可作為解決這個問題的教戰手冊。愛德華•費什曼追溯經濟作戰的歷史演進歷程,帶領讀者一窺美國反制中國經濟侵略、伊朗發展核武的野心,以及俄羅斯的復仇主義(revanchism)等戰役的幕後故事。費什曼透過本書揭露了許多寶貴的策略教誨,並對任職於政府與企業界的讀者提出許多令人信服且刻不容緩的建議。」——H?R?麥馬斯特(H. R. McMaster)|前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著有《戰場以及我們跟自己的戰爭》(Battlegrounds and At War with Ourselves)一書。



      「精彩、即時、讓人欲罷不能,《經濟戰爭時代》是那種能徹底改變你看世界方式的書。愛德華?費希曼揭開經濟戰爭這個隱密世界的面紗,講述那群曾被視為邊緣的美國官員,如何悄悄重塑美國外交政策。他讓讀者親臨決策現場,見證制裁與出口管制如何一步步成為應對伊朗核威脅、俄羅斯擴張與中國崛起的關鍵手段。這是一本兼具實務深度、學術洞察與敘事張力的作品,當今想理解全球經濟與美國角色的人,絕不能錯過這本書。」——史都華?瑞德(Stuart A. Reid)|《外交事務》執行主編



      「西方國家正面臨地緣政治大清算,值此時刻,大西洋兩端的有識之士都不該錯過這本難得的著作。作者愛德華•費什曼是學者兼實務界人士,曾任政府公職的他,對相關內幕知之甚深;如今,他更以引人入勝的文筆,述說這個新經濟作戰形式的興起歷程。《經濟戰爭時代》一書的寫作兼顧大局概況與具體內容,透過作者的生花妙筆,讀者得以見識到全球宏觀大局中許許多多和世界經濟運作方式有關的精彩片段。最後,費什曼以令人信服的論述,主張西方國家不可能同時選擇要經濟互相依存、經濟安全以及大強國競爭。我們將必須明快做出抉擇,否則就得被動接受別人替我們做的抉擇。」——布蘭登?西姆斯(Brendan Simms)|《歐洲:西元1453年迄今的霸權之爭》(Europe: The Struggle for Supremacy, from 1453 to the Present)一書作者。



      「在全球勢力與影響力爭奪戰中,制裁是非常重要的武器。《經濟戰爭時代》是一本說明制裁如何發揮作用-以及制裁為何有時無法產生作用-的大師之作。這是所有想瞭解當今全球競爭情勢的人都不可錯過的巨著。」——海爾?布蘭茲(Hal Brands)|《歐亞世紀》(The Eurasian Century)一書作者以及《危險地帶》(Danger Zone)共同作者。



      「本書深刻描繪經濟基礎設施如何形塑當代地緣政治,並帶領我們理解這項21世紀趨勢的歷史、運作邏輯與未來戰略意涵。若想掌握未來權力將如何運作,這是一本絕佳的入門讀物。——派屈克?科里森(Patrick Collison)|Stripe公司聯合創辦人暨執行長



    《經濟學人》《經濟學人》《外交事務》好評推薦



      「一場緊湊又引人入勝的全球敘事。曾任美國國務院與財政部官員的費希曼,他在書中揭示,美國政府這些原本不具話語權的經濟部門,如何在過去二十年間,躍上地緣政治衝突的最前線。《經濟戰爭時代》是一部節奏明快、劇情十足的非虛構鉅作。」——《經濟學人》



      「一部關於21世紀美國經濟戰的敘事傑作。費希曼的文字清晰、思路縝密,娓娓道來這場經濟武器的演進過程。」——《金融時報》



      「一本極具可讀性的佳作,回顧過去二十年美國如何發動經濟戰,作者本身正是參與其中的實務操盤者……本書出色地整合全貌,說明美國如何取得全球性懲罰權力,以及如何使用甚至濫用這股力量……對於想要理解當今局勢、預見未來動向的讀者來說,這本書不可或缺。」——《外交政策》

      

      「一本既可讀又充滿見地的作品,作者正是這場戰爭的親歷者,深知其中機制與權力博弈。《經濟戰爭時代》完整梳理美國如何取得並動用這套全球性的懲罰工具,並揭示它背後的邏輯與濫用風險。」——《外交政策》



      「內容紮實、節奏明快……全書篇章精短、筆觸生動,刻劃鮮明,讀起來不拖沓。費希曼對人物性格描寫精準,書中穿插工作以外的小故事,讓外交官與官僚的輪廓更立體。這些角色共同塑造過去二十年來的制裁政策,而這套政策的重要性,幾乎難以估量。」——《衛報》(The Guardian)



      「費希曼記錄這場經濟戰新時代的關鍵轉折,也描繪那些真正推動歷史進程的幕後操盤手。人物陣容之龐大,幾乎可比擬為《冰與火之歌》,豐富細節更讓全書讀來宛如一部政治驚悚小說。」——Big Think

    ?


     





    前言|不戰而勝



    第一部|打造鎖喉點

    1.? ? 從雅典到伊拉克:經濟戰的千年戰史

    2.? ? 看不見卻支配世界的基礎設施

    3.? ? 當金融解放成為武器

    4.? ? 沙漠中的交易與權力交換

    5.? ? 美元規則:我們的貨幣,你們的風險

    6.? ? 穿西裝的經濟游擊隊

    7.? ? 小國試煉場



    第二部|伊朗與核彈之爭

    8.? ? 技術官僚的隱形作戰

    9.? ? 伊朗對峙美國「紙老虎」

    10.? ? 高風險的經濟布局

    11.? ? 金融制裁教父——李維

    12.? ? 橄欖枝背後的盤算

    13.? ? 不是盟友就是目標

    14.? ? 資本大逃亡

    15.? ? 最後的金融堡壘

    16.? ? 一百比零的外交勝負

    17.? ? 冷熱交替的談判術

    18.? ? 壓倒性的經濟勝利

    19.? ? 凍結令:資產瞬間消失

    20.? ? 「世界又避開一場戰爭」的代價

    21.? ? 當世界金融成為黑魔法



    第三部|俄羅斯的帝國擴張

    22.? ? 外交官的舞台

    23.? ? 巨熊的傷口與復仇

    24.? ? 烏克蘭廣場革命引爆點

    25.? ? 先瞄準,再開火

    26.? ? 制裁聯繫小組的祕密行動

    27.? ? 外科手術式的經濟打擊

    28.? ? 制裁俄羅斯的第一炮

    29.? ? 空難加劇的國際怒火

    30.? ? 制裁升級

    31.? ? 殘破不堪的經濟體系

    32.? ? 懸崖邊的俄羅斯

    33.? ? 來自莫斯科的黃金賄賂

    34.? ? 「壞思想」與內部危機

    35.? ? 搭黃金電梯找到活路



    第四部|中國的科技稱霸野心

    36.? ? 翻譯官與情報破口

    37.? ? 不負責任的「利益攸關者」

    38.? ? 醒來的那一刻:美中對撞

    39.? ? 百花齊放還是戰線混亂?

    40.? ? 第一個破口:中興通訊

    41.? ? 驗證案例:福建晉華

    42.? ? 華為中箭

    43.? ? 誤啟的科技戰

    44.? ? 後門與背叛

    45.? ? 對華為開出第二槍

    46.? ? 骨牌效應全面展開

    47.? ? 數位鐵幕落下



    第五部|烏克蘭戰爭與經濟武器升級

    48.? ? 實戰派官員的反擊藍圖

    49.? ? 最完美的經濟戰計畫

    50.? ? 美國回來了

    51.? ? 戰爭前的歷史吶喊

    52.? ? 油價恐慌與能源戰

    53.? ? 入侵就是入侵

    54.? ? 肖爾茨震撼與歐洲立場轉折

    55.? ? 銀行對決坦克

    56.? ? 潘朵拉的經濟盒子

    57.? ? 利率戰與戰爭同場競演

    58.? ? 虛幻貨幣與真實衝擊

    59.? ? 供需錯亂下的全球市場

    60.? ? 魔術方塊經濟的多重解法

    61.? ? 我們還有別的選擇嗎?

    62.? ? 經濟服務供應商大聯盟

    63.? ? 持久的經濟消耗戰

    64.? ? 分裂的世界市場



    第六部|世界經濟的斷裂點

    65.? ? 「小庭院,高圍牆」的全球新秩序

    66.? ? 世界爭搶經濟安全網

    67.? ? 打破鎖喉點的代價

    68.? ? 戰略博弈與最後結算



    結語|不可能的三位一體



    ?





    前言



    不戰而勝




      世界上有些地方,單憑地理位置,便不斷在歷史的舞台上反覆登場。博斯普魯斯海峽正是這樣的地方——這條狹窄的水道穿過伊斯坦堡市中心,標誌著歐亞分界,同時連接富饒的黑海與地中海港口,通向更遠的大洋。這裡是文明交匯、權力角力之地,帝國曾在此興起,也在此衰亡。



      公元前五世紀黃金時代的雅典,仰賴博斯普魯斯海峽的自由航行來獲取糧食。運載烏克蘭穀物與克里米亞乾魚的船隻,自北向南穿越此處,並在一連串帝國哨站與無敵雅典海軍的保護下駛向雅典。這一點,雅典的宿敵斯巴達深知。長達27年的伯羅奔尼撒戰爭,最終以斯巴達艦隊在埃哥斯波塔米的勝利告終——他們切斷雅典的補給線,讓這座城市因飢餓而屈服。博斯普魯斯不僅是雅典的命脈,也成了其帝國瓦解之地。



      七百年後,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在此建立了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堡)。這座城市成為歐洲最大且最富裕的都市,以聖索菲亞大教堂的穹頂為天際線的地標,作為東羅馬帝國首都長達千年。直到十五世紀,奧斯曼帝國圍城攻陷此地,延續數百年盛世。從克里米亞戰爭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奧斯曼帝國持續與覬覦此地的列強交戰。



      博斯普魯斯海峽屢成歷史關鍵並非偶然。它是一種「鎖喉點」(chokepoint)——誰掌握它,便握有巨大權力;誰封鎖它,便可讓敵人跪地求饒。



      2022年12月5日,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仍在不遠處肆虐,博斯普魯斯口岸出現驚人場景:數十艘巨大油輪綿延成海上壅塞長龍,無法通過。全球最繁忙航道之一就此停擺,一場經濟混亂一觸即發。



      這並非戰艦封鎖,也非航運事故。癥結在於當日凌晨0:01起正式生效的美國與盟友新規定:凡以超過每桶60美元價格出售的俄羅斯原油,禁止美歐公司承運、保險與融資。這一「價格上限」政策,意圖削弱克里姆林宮的石油收入,進而打擊其戰爭能力。



      由於全球海運保險95%以上掌握在西方手中,西方政府便借此壟斷優勢,進行經濟封鎖。即便土耳其未正式支持該政策,其官員也擔憂若准許未符保險要求的油輪通行,一旦發生溢漏或事故,後果難以承擔。為此,他們要求每艘油輪出示額外保險證明,導致海上交通壅塞。



      幾段美國財政部官網上更新的技術性文字,就足以令全球重要水道陷入停滯——這是現代經濟戰爭的真實力量。



      從2014年起,美國便透過這種手段對俄羅斯施壓——制裁、限制、斷金流。這些來自不知名官員的行政命令,在全球掀起連鎖效應,重塑經貿與金融格局,也重新定義世界秩序。



      這正是美國當前對外政策的轉向:軍事不再是首選,經濟武器成為主力。制裁、出口管制、投資限制,取代炸彈與坦克,主導地緣戰局。



      這場「不戰而勝」的策略背後,美國的力量來自金融與科技的全球支配力——不是將軍、不是士兵,而是律師、外交官、經濟學家與跨國企業的執行長,成為這場戰爭的主角。



      事實上,早在1958年,諾貝爾經濟學家湯瑪斯?謝林就指出:「經濟戰爭,是用經濟手段對敵國造成傷害或以威脅方式施壓。」與傳統軍事手段的不同,在於其非暴力特性。



      但在全球化交織之下,這些非暴力戰術影響迅猛,連鎖反應難以控制。



      回顧冷戰後的新自由秩序,許多金融菁英(如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花旗執行長沃爾特?瑞斯頓)都認為「市場主宰一切」,而非國家。瑞斯頓更在1992年預言,政府將逐漸喪失調控能力,真正主導歷史進程的,是串聯全球資金與資訊流的金融體系與科技基礎建設。



      然而,在這樣的體系中,也悄悄孕育了另一種「戰略關鍵點」:美元地位、國際結算系統、技術專利、先進晶片……這些都成為美國得以發動新型經濟戰爭的關鍵控制環節。



      身為美國國務院制裁政策團隊的成員,我曾參與設計對俄、對伊朗的經濟戰,也曾為國務卿、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提供戰略建議。這本書,正是我長年參與與研究這場無聲戰爭後的總結與揭露。



      本書將透過深入訪談與實地調查,帶你走進戰爭現場:白宮地下戰情室、歐洲外交大廳、華爾街與倫敦銀行總部、克里姆林宮與中南海、霍爾木茲海峽……從決策者的觀點,重建歷史瞬間。



      第一部,從制度演化與冷戰結構解釋全球經濟如何變成今日的樣貌。



      第二至第五部,則依序追蹤四場關鍵戰役:2006至2022年間,美國針對伊朗、俄羅斯、中國與2022年再次對俄的全面戰爭。



      第六部,我們來到今日的世界——一個因經濟戰爭而破碎的全球市場。



      這並非原本預期。美國本以為這些武器「低成本、高效率」,卻未料將徹底重塑全球秩序。



      未來,這些經濟戰工具將變得更強、更頻繁。對中國與美國的雙邊陣營而言,彼此的經濟武器都是威脅。中間的「搖擺國家」將在兩強間遊走,左右為難。



      美國必須認清:光靠制裁不夠,戰略規劃才是關鍵。若不謹慎,這些工具可能報廢,甚至引爆反效果。未來的經濟戰,贏的關鍵,不是力量,而是智慧。



      公元前405年,斯巴達要癱瘓博斯普魯斯,得靠一場艦隊大捷。



      2022年,美國政府只需發布一條網路公告。



      這就是經濟戰爭的威力,而本書,正是為了揭開它的真面目。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