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詠懷集推薦函? ?
作者? 荷塘詩韻
有句話說:「寫一首壞詩的樂趣,勝過讀一首好詩。」此話怎講呢?我們剛開始創作時,是沉浸在有趣的文字遊戲裡,慢慢書寫就會發現把詩寫好確實難得。透過想像與經驗,逐步練習累積自我思考而呈現出來。詩經說:「詩者,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大則可以詮釋宇宙人生, 關懷國家社會,小則可以是個人喜怒哀樂留下真實感受。
作者王美紅《詠懷集》乃二零一三起十年間的生活記詩。詩集分為五個篇章。壹、理想與現實的圓融契合。貳、自然與藝術的相互映襯。參、競合與重唱 ( 組詩 )。肆、有韻詩歌的昇華 。伍、( 類 )散文詩的試煉。詩的書寫也是生命情調的選擇,生活有所感所以有所詩。小自撫育女兒《女兒的成長》,大自閱讀《心經》以及一本書和居住的古城,都是以詩印證生活,引領讀者看見生活的款款深情。
《心經》中,詩人一起筆兩行
觀自在,與長空相應
是一尊菩薩的慈顏
說的正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而人生苦厄從來沒有減少,紅塵多苦難,生滅演繹著歲月。唯菩薩慈顏永保純善心靈,讓潛藏的智慧修成菩提。
一首《走過歲月》, 作者提及經歷天搖地變驚恐,說的該是無可逃避的天災地震與颱風。老去的歲月從鏡子裡看見陌生的自己曾幾何時魚尾紋躍然臉上。從此不可得的青春只能在泛黃照片中尋覓,是生命的餘韻。字裡行間娓娓道來如今晚境。過往的美麗再怎麼也挽回不了鏡中的蒼白。冠狀肺炎 covid -19 襲擊全球,死亡不計其數,疫苗研發及排隊買口罩是一開始的現象。詩的最後也呼籲把口罩優先留給第一線醫療人員和防疫人員,以期保障民眾健康與安全。詩的觸角延伸到關懷社會,這也是創作者慈悲的胸懷及視野。
輯二提到人必須走出戶外,用藝術的眼光觀察天地間萬物。從生活周遭的車聲、石階和吃冰到秋夜,鎮紙與書法,日常料理等等,涵蓋的面向多元,更生活化。
車流揭開城市一早生活的序幕,也是生活的日常。享受吃冰的當下,本該十分美好,卻遇上重機車呼嘯而過,揚起灰塵,喉嚨瞬間卡卡,美好也就當然打了折扣。姬路城是日本的古城之一,古色古香,護城河澄明,河裡錦鯉優游,時空來到深秋,楓紅滿城,滋潤了遊客紅塵僕僕到訪的心情。是凡間一座寶藏,讓瞥見的風景成了永恆。大凡寫詩,夜是一個廣受歡迎的題材。夜有其安靜與神祕,隨興的一杯黑咖啡輔助掙脫書法行草書寫困境,越界與古書法家隔空對話,解構下筆竅訣,夜的守候彷彿神助。
輯三是組詩,充滿生活的趣味。第一組定題光明,從《晨光 》《星光》《月光》到《燈光》文字活潑,有著擬人化的溫婉俏皮,讀來十分欣喜。第二組 流動,從《溪流》《車流》《航行》到《時尚》有紅塵的忙碌,也有溪水流動,船隻航行,甚至時尚的演繹,有著淋漓的爬梳與駕馭,讀畢叫人頷首莞爾。輯四是詩歌的昇華。輯五散文詩的試煉。作者平日勤練書法,楷書功力相當,行草還在練習中,書法可以養生,涵養心性,以散文詩細說從頭。生活因為閱讀及書法,人生風景經緯座標有了遼闊的置身,在生命的迴廊裡,一路穿風戴月向前。寫詩, 處處可萌芽,隨時可成篇,寫作需要的是持續不斷才不會戛然而止。但不管如何,一日寫詩,終生詩人,當無可置疑。
二零二五 八月一日於彰化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