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我不和死者說話:一位司法精神科醫生的奇妙經歷

我不和死者說話:一位司法精神科醫生的奇妙經歷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4197991
羅娜.莫里森
姚若潔
時報出版
2025年9月16日
153.00  元
HK$ 130.05  






ISBN:9786264197991
  • 叢書系列:People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4.8 x 21 x 1.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People


  • 人文社科 > 社會議題 > 法醫/司法事件











    「這世上,總要有人願意走進黑暗,才有人能走得出來。」

    她見過最孤絕的靈魂、最混亂的思緒,卻始終選擇傾聽、理解與陪伴。

    一位司法精神科醫師的真實故事,幽默、溫柔、帶著震撼。



      她不是在法庭審判罪人,也不是在驗屍房剖析遺體;她的工作,是深入最黑暗的心靈深處,找出被遺忘的那個人。



      她說:有時候,最需要被看見的,不是病,而是那個被病吞沒的人。



      司法精神科醫師羅娜?莫里森,在英國國家醫療體系工作超過三十年。她的病人,有人犯下暴行,有人讓社會避之唯恐不及——但她始終選擇看見「人」,而非「標籤」。這些真人真事可能會使你意外又吃驚,但他們的故事也強力挑戰著我們對精神疾病患者的刻板印象。



      我一向相信,如果你想贏得一個人的信任,誠實是最好的策略,即使要傳達的訊息並不令人開心。下面是我們的對話。



      「我注意到你外衣袖子裡有東西。我在想那是不是武器?這不會影響我幫你看診,我不想為你製造麻煩。我只是想確定我們會面時,彼此都是安全的。可以告訴我那是什麼嗎?」



      「開山刀。」



      「為什麼你來看醫生要帶開山刀?」



      「我覺得出來外面不太安全。我要用來保護自己。」



      「如果我要幫忙你處理容易生氣的問題,有可能我們會談到讓你生氣的事情。如果你生氣起來,身邊又有一把開山刀,我會覺得不太安全。你可以答應我以後不再帶刀子來嗎?我不想受傷,也不希望你惹上麻煩。」



      他咕噥一聲,點點頭。吁,我鬆了口氣。



      在這本坦率又動人的回憶錄中,莫里森以幽默與誠實,帶領我們走進精神醫療與司法交會的灰色地帶,直擊關閉在醫院、監獄和法庭門扉後面的世界。你會看到莫里森醫師與殺人犯、跟蹤狂和其他危險罪犯令人瞠目結舌的交手經驗,與她一起試圖釐清那些最異乎尋常的狀況。還有那些學習和重大精神疾病共存的勇者,他們的真實故事讓人深受啟發。



      莫里森笑言在她的司法精神團隊辦公室裡有一個非常精準形容他們工作的特色標語:「我們都是瘋子……瘋子(MAD)=做出好的改變(Making A Difference)。」



      《我不和死者說話》散放出的耀眼光芒意外地觸動人心,超越聳動的新聞頭條,讓我們看見一名司法精神科醫師以及她在工作上接觸到的生命故事。



    各界推薦



      哇……不可思議的閱讀經驗。精神疾病患者已經是很難照顧的病人,而精神疾病犯罪者更是如此。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一位格拉斯哥的女性願意用一生去接觸、治療這些最具挑戰性的患者,幫助他們康復?在這部感人又真誠的回憶錄中,羅娜?莫里森講述了許多令人捧腹大笑與震驚的故事,揭示了社會對於精神疾病的錯誤觀念,勇敢地將她的生命故事與她個人由於姊姊和丈夫而遭遇的創傷交織在一起。這是一本流暢、引人入勝且深入作者內心深處的書,探討了我們對精神疾病患者的忽視,同時也是一個警示和呼籲,提醒國家醫療服務系統的專業人士要對邊緣化的病人付出更多同理心,花更多時間關懷他們的需求。——萊斯莉.瑞達克(Lesley Riddoch),得獎記者、廣播人與作者



      《我不和死者說話》的每一頁都讓我讀得津津有味。這本書感人、有趣又嚇人,最棒的是這些故事是由迷人而充滿活力的羅娜?莫里森打從心底與大家分享。——邁克爾.赫佩爾(Michael Heppell),《星期日泰晤士報》排行榜暢銷作家



      這本書呈現了司法精神科醫師的世界,充滿離奇、幽默和令人心驚膽戰的故事。最重要的是,它鼓勵讀者反思自己的先入為主之見,以及精神疾病遭受的汙名。極力推薦!——查理.勞森(Charlie Lawson),國際商業網絡英國及愛爾蘭全國總監



    ?


     





    前言

    第一章 我的祕密花園

    第二章 只准握手,不許擁抱

    第三章 和亞伯特做朋友

    第四章 我討厭讀書!

    第五章 尿的洗禮

    第六章 別了,薇薇

    第七章 學習製作烤肉串

    第八章 洋蔥人先生

    第九章 來聊聊生殖器吧

    第十章 你穿著衛生棉嗎?

    第十一章 踏入司法精神科

    第十二章 不要把我肢解

    第十三章 幫媽媽挖馬鈴薯

    第十四章 面對夏洛克

    第十五章 別再帶刀子來

    第十六章 你談過中風了沒?

    第十七章 障礙賽的練習

    第十八章 拼圖的藝術

    第十九章 我的寶貝

    第二十章 毛線帽與波佐

    第二十一章 無期徒刑

    第二十二章 叫警察!

    第二十三章 穿蘇格蘭裙的追求者

    第二十四章 該死的貓

    第二十五章 偉特奶油糖的危險

    第二十六章 起司洋蔥還是鹽醋口味?

    第二十七章 殺了我,取走我的器官

    第二十八章 到底要不要約束?

    第二十九章 聖誕節快樂,莫里森醫師

    第三十章? ?我想殺了我姊姊

    第三十一章 應對棘手的病人??以及同事

    第三十二章 心的故事

    第三十三章 指揮樂團

    第三十四章 不擅長的事

    第三十五章 精神科的女帽商

    第三十六章 半滿的杯子

    第三十七章 愛之船

    第三十八章 你的孩子已是個青少年

    第三十九章 我們會降落嗎?

    第四十章? ?結束的開始

    第四十一章 二○一八年三月二十三日

    後記

    致謝





    ?





    作者序



      「我不和死者說話!」



      笑聲像漣漪般在聽眾間擴散開來,此時我正再一次解釋「司法精神病醫師」的工作對象是患有精神疾病的罪犯,而不是剖檢實驗室裡的屍體。我的確取得了法醫學的學位,那是因為有許多病患和專業人員期待我要有一些關於屍體和犯罪現場的知識。但是精神病醫師對著屍體說話的景象,和我的工作實況可是差了十萬八千里。



      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司法精神科這一行。你的眼光必須要能夠超越犯罪者和新聞標題,直接看到一個人,聽見他們的故事,然後鑑別精神疾病是不是影響因素。就算他們已經性侵了兒童或殺害了老人,你仍必須保持不帶批判的態度,好好尊重那個人。精神疾病有時會讓好人做出壞事。我的工作是找出這些人,治療他們,讓他們復健。有的人可能會說:「何必這麼麻煩?把他們關起來,鑰匙扔掉就好。」但我總想,這麼說的人如果自己的親人有了精神疾病,又因此犯了罪,不知他們還會不會持同樣意見?到時他們可能會說:「不是他們的問題,他們是因為生病了才做出那種事。」我猜他們應該會希望親人接受治療與復健。把人當作一個人來看待是很重要的,這種觀點之所以深植我心,來自童年時每週一次對我姊姊薇薇安的探視。她有學習障礙、肢體障礙,感覺也有缺損。她塑造了我的核心價值,我的職涯選擇,以及我與他人的關係。



      我在英國國家醫療服務系統(NHS)工作了三十二年,退休後,終於有機會回顧一路走來所遇到的精彩、挑戰、帶來啟發的人,還有奇特的事件。人生經驗就像是拼圖的碎片,拼湊起來,成為我之所以為我的圖像。在城堡出生,從我那不會說話的姊姊身上學到生命裡重要的事情,在比利時的同志酒吧遇見我的丈夫,認識強姦犯和殺人犯,在女性監獄裡「終身監禁」,對付跟蹤狂,成為全職的照護者然後經歷喪親之痛——這些事情全都塑造出今天的我。



      本書裡關於病患的故事,除非早已經公開,否則全都經過修改或合併,以保護病患,避免洩露他們的身分。我用這些案例來說明我在職業生涯中遇到的各種情況,並描繪那些學習與病共生的美好的人。如果你曾是我的病人或同事,覺得書中的某個片段是你的故事,那麼我想說:你們是我的旅程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也很榮幸成為你們旅程的一部分。接下來是我的故事,在我記憶中的模樣。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