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立法院各委員會議事運作:實務與先例

立法院各委員會議事運作:實務與先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573273
陳錫欽,謝有銘,古建廷,陳怡安,李宛澤
新陸書局
2025年9月03日
167.00  元
HK$ 141.95  






ISBN:9786267573273
  • 規格:平裝 / 324頁 / 19 x 26 x 1.62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 尚未分類 ]











      立法院委員會制度,為憲政運作之樞紐,分權制衡之實踐,亦是民主深化之基石。其間制度之設計、議事之程序、實務之運作及慣例之積累,皆有脈絡可循,體制可依。爰撰此詩,綜合制度之理與實務之情,以詩言志,以文載道,冀彰議道之尊、崇規之本。藉盼作為全書導引,引領讀者進入立法院各委員會議事運作之制度門徑,體察專業與制衡之精神。



      本書的核心貢獻,便在於對立法院各委員會歷年所累積之「議事先例」進行系統化整理與分析。相較於單純的法條解釋,議事先例更能反映制度在真實運作中所面對的多樣情境與彈性調整。本書不僅彙整常見的議事爭點與處理方式,並輔以法規條文、委員會內規、比較法制度及實務運作經驗,力求兼顧制度之規範性與操作之可行性,提供使用者在具體議事情境中可參據的制度工具。



      在內容編排上,本書以立法院各委員會組織法為基礎,依照議事程序邏輯設計十二個主題章節,涵蓋:「前言」、「總論」、「提案」、「議事日程」、「出列席與簽到」、「開會」、「討論」、「表決及復議」、「秘密會議與公聽會」、「行政命令與請願文書之審查」、「議事錄」以及「總結」等核心議題。各章皆力求條理清晰、論述嚴密,章首特設導語對聯,以助讀者提綱挈領;並佐以豐富實例與實務經驗,以實現理論與實務之有效銜接。


     





    前言



    第 1 章 總論

    壹、委員會制度之核心地位

    貳、制度演變與憲政背景

    參、正當法律程序與委員會中心主義

    肆、授權明確性與規則治理原則

    伍、國會運作與憲政秩序之整體省思與改革方向

    陸、小結

    柒、案例分析

    一、正當法律程序原則

    二、委員會中心主義下之國會運作及其改革意涵

    三、授權明確性原則

    四、國會議事自律之憲法法理與運作範圍

    五、有關議事內規之效力問題

    六、適用議事內規之解釋屬國會自治範疇

    七、溯及立法之檢討

    八、立法院決議之種類

    九、立法院決議之效力

    十、主決議之憲政效力界限:以死刑一致決公投案為例

    十一、法律案附帶決議之效力,僅具建議或參考辦理性質

    十二、預算案之附帶決議似應儘可能配合辦理

    十三、委員會之決議與臨時提案之效力問題

    十四、委員會臨時提案之依據與實務作法

    十五、委員會是否具有機關地位之探討

    十六、全院委員會性質上與委員會的區別

    十七、有關立法院召委準用政黨中立規定之可行性初探

    十八、委員會的裁量邊界



    第 2 章 提案

    壹、制度功能與法源依據

    貳、提案主體與權限區分

    參、提案類型與程序設計

    肆、程序中立與正當性爭議

    伍、議事小常識

    陸、小結

    柒、案例分析

    一、立法院院長、副院長能否連署或提案之探討

    二、各委員會僅具審查職責,無法案提案權

    三、委員會不得以黨團名義提出修正動議

    四、提案機關對於未議決法案內容變更之處理

    五、法律案制定或全案修正時,新增條文之處理方式

    六、委員會已審查通過條文,政府提出新案再併入審查問題

    七、「前瞻特別預算案」主決議之處理爭議

    八、委員會臨時提案之處理時機與實務調整

    九、立法委員提出臨時提案、修正動議等須親自簽名之依據

    十、黨團提案由院長召集或所屬黨團召集協商之區別

    十一、立法院就法律案為增加支出提議



    第 3 章 議事日程

    壹、制度功能與程序意涵

    貳、制度依據與權責分配

    參、日程編排之程序要點

    肆、議程變更之實務風險與正當性爭議

    伍、主審召集委員之變更與黨團協商

    陸、委員會排案與主審爭議

    柒、小結

    捌、案例分析

    一、議事日程送達時限與例外情形

    二、變更議程之時機與程序規範

    三、變更議事日程,不經討論,逕付表決

    四、兩黨輪流共同排審法案之制度實踐與協商模式

    五、同一法案更換主審召集委員之實務運作與爭議

    六、在主審權爭議下,召委藉排案實現議事進度控管之策略運用

    七、院會交付委員會審查之議案,改交其他委員會審查之方式

    八、論審計長列席立法院之法律性質:質詢或諮詢

    九、同一議案之認定與召委主持權延續原則之探討



    第 4 章 出列席與簽到

    壹、制度功能與基本意涵

    貳、法規依據與制度設計

    參、簽到程序與人數計算方式

    肆、實務挑戰與常見情況

    伍、議事先例與處理方式

    陸、制度精進建議

    柒、小結

    捌、案例分析

    一、委員會立法委員簽到應親自到會場為之

    二、立法委員尚未簽到出席,不得登記發言

    三、撤簽後原已辦理之預告質詢登記,無須亦無權撤銷

    四、委員會會議列席人員應辦理簽到之規定與實務

    五、論行政院政務委員應邀列席立法院委員會會議

    六、專家學者可參加委員會會議

    七、論國安會秘書長列席立法院委員會會議

    八、論立法院秘書長列席委員會會議

    九、委員會邀請五院人員列席之法理可行性與憲政界限分析

    十、「列席人員」於憲政體制中之法理定位與監督功能初探

    十一、強化制度界線:列席制度與備詢義務的法理釐清

    十二、委員會主席台兩側人員座位配置差異之原因分析

    十三、國會專業幕僚制度之雙軌運作:以專門委員及法制局為例

    十四、議事抗爭影響會議進行之處理原則



    第 5 章 開會

    壹、開會制度之重要性與功能定位

    貳、開會召集程序

    參、會議主持與秩序維持

    肆、開會實務困境與應對模式

    伍、議事先例與處理經驗

    陸、制度優化建議

    柒、小結

    捌、案例分析

    一、立法院院會開議日規定之沿革

    二、立法院院會開議日之先例

    三、立法院委員會召集委員未選出前之運作機制說明

    四、對召集委員選舉結果有爭議,由委員會自行依本院相關內規處理

    五、委員會召集委員選舉中廢票之認定原則與實務案例

    六、委員會議程與召集委員選舉相關程序之規範與實務

    七、各委員會召集委員之改選機制探討

    八、委員會委員提請召開委員會議之制度實踐

    九、開會法定人數之認定問題

    十、召集委員報請院會決定與其他有關委員會開聯席會議

    十一、國防預算解凍案審查程序爭議之探討

    十二、聯席會議召集程序之爭議

    十三、緊急聯席會議程序瑕疵之探討──以103年能源法案審查為例

    十四、全院委員會之期日,召開各委員會會議之例外

    十五、因召開委員會聯席會議,委員會停開之例外

    十六、會議時間屆滿,主席未經出席委員同意不得逕行延長

    十七、院會經議決不再處理散會動議之議事先例

    十八、延會之宣告問題

    十九、補班日是否得召開委員會會議

    二十、立法委員選舉停會

    二十一、停會期間各委員會辦理考察

    二十二、黨團依比例組成專案委員會或小組成員之改派程序

    二十三、立法院註銷媒體記者採訪證 違規行為受懲處

    二十四、立法院會期、休會、臨時會及復會制度說明

    二十五、聯席會議召委爭議與程序正當性之探討

    二十六、聯席審查之召集與主審角色之釐清與改革

    二十七、委員會考察之制度定位與功能分析



    第 6 章 討論

    壹、討論制度之意義與角色

    貳、討論程序與規範

    參、各類討論情形與應對機制

    肆、實務案例整理

    伍、小結

    陸、案例分析

    一、一時議一事原則

    二、一事不再議原則

    三、議案、法律案及其他「提案」之區別

    四、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逕付二讀

    五、議案不得分割審查原則

    六、委員會自行決定併案審查之議案得部分審竣先提報院會

    七、法律案交付審查後,性質相同者得為併案審查之探討

    八、探討立法院初步審查小組制度之功能與成效

    九、立法院會議舉行質詢時,會議時間應延長至排定委員質詢結束

    十、立法委員登記發言未到場三次唱名即視為放棄質詢權

    十一、關於委員會本會與非本會委員之詢答時間分配

    十二、無主席時可否質詢,以及代理主席之問題

    十三、官員列會備詢,未經報告或退回報告即逕行詢答之情形

    十四、「前瞻特別預算案」-處理過程相關疑義

    十五、不得反質詢:憲法依據、法律規範與實務爭議之探討

    十六、專案(題)報告、業務報告及預算案,合併質詢相關問題

    十七、逐條討論中停止討論之程序運作與實例

    十八、出席立法委員提出異議權之行使須當場為之

    十九、委員會審竣議案提報院會時,僅能列立法委員1人說明

    二十、大體討論及廣泛討論之概念釐清

    二十一、會議詢問與權宜問題、程序問題的差異

    二十二、立法院審查報告制度之運作與意義

    二十三、立法院委員會專題報告之法源基礎、功能發展與實務挑戰

    二十四、院會交付委員會「審查」與「處理」之實務運作省思

    二十五、論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中的「審查」與「處理」機制

    二十六、委員會專業審查功能與黨團協商之平衡 209

    二十七、不須協商議案經異議後交付黨團協商之法理與實務探討



    第 7 章 表決及復議

    壹、表決制度之功能與原則

    貳、表決方式與適用情境

    參、修正案與主案之表決程序

    肆、復議制度之適用與限制

    伍、先例彙整

    陸、小結

    柒、案例分析

    一、表決人數計算之疑義

    二、法定人數確認與連續表決下清點人數提議之效力探討

    三、表決順序之處理

    四、點名表決處理程序

    五、舉手表決處理程序

    六、「前瞻特別預算案」-表決次序之處理

    七、重付表決、重行表決及「重新表決」之處理程序及問題

    八、表決器表決時,因誤插表決卡造成表決結果與事實不符之處理

    九、出席立法委員對表決結果有疑問之處理

    十、立法院三讀程序之正當性重構:全案表決爭議與制度化路徑

    十一、復議案之限制、範圍及討論時間



    第 8 章 秘密會議與公聽會

    壹、會議公開原則與例外

    貳、秘密會議制度

    參、公聽會制度

    肆、重要實例彙整

    伍、制度評估與建議

    陸、小結

    柒、案例分析

    一、調閱專案小組設立時機之問題

    二、調閱委員會(或小組)不得向檢察機關調閱偵查中之案件

    三、公聽會的成員應包括審查會之立法委員

    四、立法院公聽會召開程序及黨團協商階段之限制與例外

    五、教師法修正草案審查程序調整:改以召開座談會替代公聽會

    六、院會決定交付委員會召開秘密會議

    七、委員會委員提議召開秘密會議

    八、委員會列席人員提議召開秘密會議

    九、立法院秘密會議之安全管理與法律規範不足之檢討



    第 9 章 行政命令與請願文書之審查

    壹、制度意旨與憲政架構

    貳、行政命令之審查

    參、請願文書之審查

    肆、程序原則與制度建議

    伍、小結

    陸、案例分析

    一、行政命令之審查不適用屆期不連續原則

    二、請願案列報告事項或討論事項?

    三、請願文書成為議案之要件 266

    四、公告具法規命令性質者應送立法院查照



    第 10 章 議事錄

    壹、制度意義與功能

    貳、法律依據與實務規範

    參、議事錄的內容結構與範例

    肆、資訊公開與透明機制

    伍、小結

    陸、案例分析

    一、委員會議事錄確定之時機與實務彈性

    二、每會期最後一次委員會及聯席會議議事錄之確定機制

    三、院長、副院長選舉會議(預備會議)議事錄之宣讀確定時機

    總結

    一、立法院各委員會組織法功能再定位與制度強化之研究

    二、立法院各委員會會議程序之適用與準用法規體系整理



    參考書目

    附錄 會議規範之參考資料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