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創意.都市.幸福感:驅動區域創新及經濟成長(2版)

創意.都市.幸福感:驅動區域創新及經濟成長(2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3669390
陳坤宏,彭渰雯,洪綾君,林漢良,趙子元,洪于婷,陳亮圻,陳璽任
五南
2025年8月25日
193.00  元
HK$ 164.05  






ISBN:9786263669390
  • 規格:平裝 / 416頁 / 17 x 23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2版
  • 出版地:台灣


  • 人文社科 > 社會議題 > 社區再造/都市規劃











      美國著名女性都市計劃學者Jane Jacobs在她的世紀經典名著「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1961)裡曾經說過:「無趣、沒有活力的城市, 事實是因為自身埋藏了走向毀滅的種子。……而活力、多樣、緊湊的城市,具備了處理問題的充足能力,因此保有不斷再生的種子。」Charles Landry在其經典之作 「The Creative City: A Toolkit for Urban Innovators」(2000, 2008)一書中,特別提到「21世紀將是城市世紀,『創意城市』成為一種行動的號召。……『創意』就是當今城市的命脈,應該將城市的觀察焦點放在『人』的身上。」



      在創意城市理論中,Richard Florida(2002)提出「創意階級」與「3T」理論,主張美國城市應該制訂足以吸引「創意階級」前來的政策才行,堪稱是先驅者,但其理論在「地方經濟的發展」上仍有不足。Florida為了彌補先前理論的不足,分別於2005年發表一篇名為「The world is spiky」的論文,以及2008年出版專書「Who’s Your City? How the Creative Economy is Making Where to Live the Most Important Decision of Your Life」,進一步主張「尖峰都市」(Spiky City)與「地點」(Place)對當今每個人生活的重要性,而其重要性是來自於「創意經濟」,Florida自此即可將他的「創意理論」與「城市地方經濟」彼此關聯起來。他的研究結果顯示:「世界是平的」此一神話並非事實,全球多元化與分殊化造成城市經濟結構已大不同,選擇居住地點也決定了人們的「幸福」。個性開放者群聚是區域創新及經濟成長的驅動因素。「開放」與兩個特別的因素有關:一是「美感」,二是「好奇心」。區域創意及創新與多元化、活力以及開放有關,但與社會資本無關。



      然而,正當全世界關注並熱愛「創意城市理論」之際,Thomas Hutton在他的2016年新書「Cities and the Cultural Economy」中特別提到:文創經濟在城市中可能造成的不公平現象,並且預先告訴文創經濟研究者與政策制定者,必須設想有效方案。Florida也於2017年出版一本新書:「The New Urban Crisis」,對於先前的創意城市的樂觀或地方發展主義導向看法,有了一些修正與新的論述,甚至提出解決對策。從Hutton與Florida二位學者的先知預言,是否說明了「創意城市」不完全是樂觀的、美好的,從「創意城市」到「幸福城市」理論典範的轉向,可能是未來的一個趨勢。



      循此一思維出發,創意城市帶來的正面效果、創意城市可能產生的負面效果、以及未來幸福城市規劃與政策,乃成為本書鋪陳的三大主軸,自然也正是本書論述的核心所在。讀者們,您認為「創意城市」(Creative City)與「幸福城市」(City of Happiness),孰優孰劣﹖您要的是「市民全贏」的都市(Urbanism for All)抑或「贏者全拿」的都市(Winner-Take-All Urbanism)呢﹖上述問題的答案,則有待觀察,當然也都會在本書中提供線索與梳理。

    ?


     





    第1 章 導論

    第2 章 都市幸福感

    第3 章 創意城市與尖峰都市區域的形成

    第4 章 創意菁英與都市發展的樂觀與悲觀?

    第5 章 創意經濟與都市發展的樂觀或悲觀?

    第6 章 創意設計與都市空間治療

    第7 章 創意設計與都市意象









      現今全球有將近5 5% 的人口居住於都市地區, 根據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人口司《2018 Revision of World Urbanization Prospects》的研究指出在2050 年將達到68%。這個都市化的發展自19 世紀後,都市的規模一直在擴張,當今,東京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人口總數為3,700 萬,到2030 年,預計世界上將有43 個人口超過1,000 萬的巨型都市。Richard Florida 更用衛星影像的夜間燈光足跡,定義出巨大經濟產值與人口聚集的巨型都市區域,全球的經濟產值以及人口聚集與分布,已經呈現「高峰」與「低谷」的尖峰都市型態。



      本書書名《創意.都市.幸福感—驅動區域創新及經濟成長》,企圖展現出這種尖峰都市形成的系統動態足跡,那就是:創意階級崛起所造成的創意經濟,造就了高生產力、高就業機會、高財富、高度創意共同聚集的「尖峰都市」,同時成就了創意菁英階級的「幸福感」。但是,全球化的創意菁英往往是競爭的、排他性的,結果卻是尖峰都市內部產生了新貧的中產階級、貧富不均加劇、仕紳化區隔深化等社會問題。同時,尖峰都市之間的競爭結果,卻無意中使得次要都市、小城鎮、鄉村地區,呈現出停滯、萎縮、衰退的「低谷」發展。因此,針對此一新的都市危機與挑戰,《創意.都市.幸福感》這本書嘗試肩負起一項任務與責任,企圖尋求促進都市再生或再發展的解決對策,一言以蔽之,即是從創意城市與尖峰都市、幸福感之間關聯的論述出發,其次探討創意菁英、創意經濟與都市發展的樂觀或悲觀結局,最後是研擬都市空間治療與都市意象的營造,以建立一個開放、有活力、包容、多元化且具美感的「幸福都市」。這正是這本書所要揭櫫的理念:重新思考從「創意城市」(creative city)到「幸福城市」(city of happiness)理論典範的轉向(paradigm shift),此一可能趨勢,期待能夠創造所謂「市民全贏」的都市(Urbanism for All),如此的話,方為都市之幸!



      基於上述這本書所抱持的責任與理念,我們將以「正—反—合」三部曲,建立起全書的邏輯思維,並且進一步分成四部分。除了第一部分外,第二部分代表的是「正」,第三部分代表的是「反」,而第四部分代表的是「合」。透過這樣的鋪陳,希望讀者能夠輕鬆簡易地掌握這本書的精神與內容。



      . 第一部分:全書的邏輯思維,包括:理論回顧、全書中心思想與全書摘要、從「創意城市」到「都市幸福感」、為何要撰寫《創意.都市.幸福感》這本書等,均會在這本書的第1 章「導論」中加以闡述。



      . 第二部分:「創意城市」帶來的正面效果,代表的是「正」,包括:創意地點(place)—個性(personality)—幸福感(happiness)之三角關係,以及造成都市空間型態可能的優勢,將分別在第2 章「都市幸福感」與第3 章「創意城市與尖峰都市區域的形成」中加以論述。



      . 第三部分:「創意城市」可能產生的負面效果,代表的是「反」,包括:都市內部的危機及都市之間的競合,將分別在第4 章「創意菁英與都市發展的樂觀與悲觀?」與第5 章「創意經濟與都市發展的樂觀或悲觀?」加以論述。



      . 第四部分:未來都市規劃與政策,代表的是「合」。如果「創意城市」帶來正面效果,固然是好的,全體市民受惠,相反的,如果「創意城市」產生了負面效果,那麼,市民將不再有幸福感。所以,需要透過未來都市規劃與政策,創造出「幸福城市」。這本書即分別以文化創意設計結合都市空間治療理論,並融入長期照護,給都市人帶來幸福,以及讓創意提升都市意象為個案,進行研究,將分別在第6 章「創意設計與都市空間治療」與第7 章「創意設計與都市意象」加以論述。



      本書的內容是期許能夠兼顧學術理論論述,以及國外與臺灣在地案例的介紹與反思,以適合大學生、研究生,以及一般社會大眾閱讀,並得以深入淺出的寫作風格帶領讀者,對於「創意—都市—幸福感」此三者之關係,能夠具有基本的素養及知識上的成長,更能夠創造讀者與筆者互相共鳴交流的平台。



      寫書是種下一個緣,指引一個閱讀的法門。本書的作者群來自都市計畫、公共政策、觀光遊憩、工業設計、醫療與文化資產等跨領域的背景,帶給本書在論述視野上的創新與廣度。作者群中曾執行行政院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補助108 年度「創意經濟與都市幸福感」經典研讀班計畫,期間的交流分享給予書寫帶來啟發與思維,特此致謝。整整一年,我們從策劃寫書到完成寫書任務,當中歷經設定目標、擬定全書章節架構、分配撰寫章節、完成初稿,以及各章節整合工作,作者群共開會三次,充分討論與溝通,靠的是作者群的「夢想、目標、責任與勇氣」,最後達成使命。我們更大的期許是一個信念:「寫書的價值在於引導別人讀書,教導同學學習,提升讀書風氣。」寫書讓我們更能體會到「為師者,當如是也」的意義,以此與讀者共勉之。相信本書尚有不足或疏漏處,請讀者們指正與包涵。同時,在此誠摯地感謝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編輯陳念祖先生與李敏華編輯,為本書的編輯出版付出心血。


    陳坤宏 彭雯 洪綾君 林漢良

    趙子元 洪于婷 陳亮圻 陳璽任

    2020 年7 月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