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90%的人對前途迷茫: 用「錢」的角度給你人生答案,超過400萬人付費學習的課程

90%的人對前途迷茫: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762325
水湄物語
大是文化
2025年9月30日
140.00  元
HK$ 119  






ISBN:9786267762325
  • 叢書系列:Biz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4.8 x 21 x 1.5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Biz


  • 商業理財 > 投資理財 > 理財規劃 > 個人理財











      ◎考公務員、念研究所、當上班族?你的選擇標準是?

      ◎如果不考慮現在的收入,你的夢想是什麼?怎麼才能辦到?

      ◎現在的工作前景不明,下一步我該怎麼走?

      ◎20年後的同學會,你想怎麼介紹你自己?



      90%以上的人都存在的「前」途迷茫,

      這本書,用「錢」的角度幫你解惑。

    ? ??

      作者水湄物語,20歲就考上公務員、24歲考上MBA重返校園、

      26歲年薪就相當於新臺幣130萬元,看似風光,

      但所付出的代價是,一年超過11個月都在出差,

      每週上班7天、每天平均工作12小時,賺得越多人生越不自由,

      甚至未能見到自己外婆最後一面,讓她開始懷疑自己、懷疑人生。



      直到不經意間看到「財務自由」這個詞,

      才猛然清醒自己的生活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現在的她,是擁有超過400萬付費用戶的

      知名投資理財學院──長投學堂的創始人,

      幫助讀者從具體的理財方法入手,從而理順生活,提早達到財富自由。

    ? ??

      ◎你的死薪水正在拖垮你,你需要高價值開源法



      .開源有三路徑:加法、乘法、指數

      你現在是「斜槓青年」還是「兼差打工仔」?

      其實開源有三大陷阱,偏偏現在最時髦的「斜槓青年」是其一,小心別陷下去,

      股神巴菲特的賺錢路徑又是什麼?加法、乘法還是指數法?



      .選擇好工作就像選股票

      出社會3到5年,10%的人出類拔萃,20%的人差強人意,70%的人相對平庸,

      要怎麼不讓自己成為那70%?你要像選股票一樣選公司!

    ?

      ◎複利思維,是你彎道超車的最強武器



      窮人思維是「老鼠賽跑」:拿到薪水就買車買房,然後再買更大的車與房……

      富人思維是「人生快車道」:不靠死薪水生活,他們靠錢自己賺錢。

      如何從「老鼠賽跑」變成「人生快車道」的富人思維?

      聽聽作者分享的「國王的象棋」故事,裡面有答案。

      因為股神巴菲特最好的朋友查理.孟格天天都這樣做。?



      ◎時間,比錢更寶貴的稀缺資源,你得抓大放小



      .巴菲特二十打孔法,找到你人生最重要的事

      如果一生只能做20件事,你會選擇做什麼?

      當公務員、開公司、吃美食、環遊世界……怎麼辦超過20個了,

      試試股神巴菲特的二十打孔法,你的時間就會花在最值得的事情上。



      .標準普爾家庭資產配置法,超過10萬個家庭使用

      信用評等機構標準普爾發現,10萬個資產穩定增加的家庭,都會把錢這樣配置:

      要命的錢10%、保命的錢20%、生錢的錢30%、保本的錢40%,

      怎麼分配?本書用圖解教你。



      如果只靠公司薪水,你一生能賺多少錢,怎麼算?書中有答案。

      這是一套超過400萬人付費學習的財務自由課程,

      36個易學易用的理財工具,學會從錢的角度整理和規畫人生。

    ??

      (原版書名:理財就是理生活)



    名人推薦



      財經作家、《股海老牛2025強勢抱緊股》作者�股海老牛

      財富自由女神�李雅雯(十方)

      財經作家�雷浩斯

      《動能致富》作者�99啪

    ?


     





    推薦序 拒當「下流老人」,從生活理財開始�股海老牛

    前言 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致富思維



    第1章 複利思維,彎道超車的最強武器

    1.如果不考慮收入,你想做什麼?

    2.金錢需求金字塔,你爬到第幾層?

    3.有錢人想的,跟你哪裡不一樣

    4.財富自由無法速成,你得這樣準備



    第2章 時間,比錢更寶貴的稀缺資源

    1.時間是稀缺資源,你得抓大放小

    2.巴菲特二十打孔法,找到你人生最重要的事

    3.借用願望清單,幫助目標實現

    4.標準普爾家庭資產配置法,超過10萬個家庭使用



    第3章 成長思維,區分你的能力圈與舒適圈

    1.最好的投資,是投資自己

    2.盤點個人資產負債表,換工作的必備武器

    3.查理.蒙格這樣變有錢:跨學科思維模型

    4.在能力圈內行動,在舒適圈外學習



    第4章 你的死薪水正在拖垮你,你需要高價值開源法

    1.賺錢有三法:加法、乘法、指數

    2.開源三步走,經驗和賺錢兼顧

    3.哈佛博士研發MPS開源法,找到最適合你的開源路徑

    4.常見三大開源陷阱,斜槓青年是其一



    第5章 就業要選大企業還是小公司?先聽股神怎麼說

    1.選工作就像選股票

    2.三維分析法,有前途也有錢途

    3.我的精實創業經歷──長投學堂創業過程

    4.打造個人職場護城河,讓企業主動找到你



    第6章 超過400萬人付費學習的財務自由課程

    1.終身財富計算法,看看你一生能賺多少錢

    2.不同階段的財務規畫,要攻也要守

    3.下個富翁就是你,認識投資金字塔

    4. 20年後的同學會,你要怎麼介紹自己?



    附錄 值得閱讀的同主題好書





    前言? ??



    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致富思維




      我的父母都是上海知識青年,我的童年是在四川度過的。後來因國家政策,國中畢業我回到了上海,在一所寄宿高中就讀。生活和學業的巨大改變,對青春期的我都是考驗。



      大學聯考那一年,父母特地請假從四川到上海來陪我,然而我還是考砸了。最終我因2分之差無緣一般大學,被一所專科院校錄取。而我就讀的科系是在當時看來已經瀕臨夕陽產業的「紡織品設計」。



      還好,我沒有就此消沉下去,憑著不服輸和不氣餒的精神,創造了一段短暫的「鐵飯碗」經歷。



      我的20歲:不想混的「退休」生活



      透過努力不懈,專科畢業後,我順利通過公務員考試,20歲就端上了長輩們很滿意的鐵飯碗。同時,我一邊工作,一邊開始準備普通大學的考試。用了3年時間,我最終獲得了大學學歷。



      我當時抱著鐵飯碗,學歷也提升了,求個安穩的下半輩子,應該不成問題,但我並不想這樣。我當時的日常工作是打字、寫稿,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重複,除了消磨我的意志力以外,也毫無成就感。記得有一次到食堂排隊打飯,我突然發現,我的後半輩子都排在我前面:科長、副處長、局長……雖然那時候我也馬上要升科長了,但那一瞬間讓我明白,這種一眼望得到退休的日子,不是我想要的。



      於是,23歲的我又開始不安分了。雖然當時也不知道未來究竟想幹什麼,但總覺得自己還有其他的潛力可以發掘,所以開始了MBA(按:工商管理碩士,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的備考之路,每個週末都在肯德基看書學習,最後還真的考上了。就這樣,冒著被爸媽斷絕關係的風險,24歲的我和「鐵飯碗」說再見了。

    ? ??

      我的26歲:MBA畢業,高薪白領又如何



      24歲那年,我選擇重返校園,進入日間部攻讀MBA課程。兩年後順利畢業,26歲的我如願進入一家全中國前500大的諮詢公司。工作雖然辛苦,但月薪從五位數起跳,在10年前已算相當不錯,至少,讓老爸重新找回了面子。



      然而不到3年,我再次崩潰。130萬元的年薪看上去風光,但我要承受的是,一年超過11個月的出差,以及每週上班7天、平均每天超過12個小時的工作負荷。那時,五星級酒店對我來說早已失去了吸引力,著名旅遊城市也只是另一個工作地點。我經常睡醒睜開眼好一會,才能反應過來自己人在哪。我的皮膚變糟、睡眠變差、腰還粗了一圈。然而打擊不僅如此,曾讓我引以為傲的「年輕」,也在不知不覺中變成壓力的來源。家人開始以「剩女」的眼光看我,開始催婚了。



      就在那年冬天,從小養育我的外婆去世了,而我正在廣州出差,錯過了見她最後一面的機會。我還記得,那年冬天彷彿格外冷,冷得讓我開始懷疑自己、懷疑人生。即將30歲的我,公務員、升學考研究所、高薪名企我都體驗過了,為什麼依然過得不開心?難道我的選擇是錯的?



      當時迷茫的我,忍不住從書中尋求答案。不經意間,看到「財務自由」這個詞,猛然清醒。雖然我曾經聽過,但我總以為,好好工作、好好賺錢就能實現我想要的財務自由,殊不知:我的高薪是用大量的時間和健康換來的,賺得越多就越不自由,而一旦停下來,生活就沒有了保障。如果一直在這個輪迴裡打轉,即使月薪可觀,也很難擺脫窮忙的命運。



      財務自由的重點不是財富,而是透過財富創造被動收入,帶給自己身心自由。也就是說,讓錢為你工作,換來的時間和空間,才是真正的自由。於是我開始努力學習理財知識,並且不斷實踐,才有了30歲後大家熟知的經歷:從諮詢公司辭職、降薪加入NGO組織(按: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學理財、出書、一不小心成了網路平臺豆瓣網紅;又因為投資愛好結識了現在的老公,並且一起攜手成家創業。我用3年時間實現財務自由,也擁有了3個可愛的寶寶;而且在第8年時公司達成融資目標。



      雖然我現在擁有了上述的小成績,但是我曾不只一次的回想:如果我20歲就能懂得這些財富思維,現在我的人生會怎樣? 這個思考,正是促成我寫這本書的原因。十餘年的理財教育經歷,讓我接觸了大量的年輕人。我非常清楚他們內心各式各樣的困惑:



      「老師,我要不要回老家考公務員?」



      「老師,今年就業市場不佳,我是不是該考研究所?」



      「老師,我是去大公司好還是自己創業?」



      幾乎每一次被問到這樣的問題,我都會想起自己20歲時的經歷。這些問題歸結起來,八成都離不開錢。我也深感年輕人的財商知識(Financial Quotient,簡稱FQ)真的比想像中匱乏得多!



      我們都熟知:經濟基礎決定你的意識形態。一個人的社會行為和他對錢的認知息息相關。我始終認為,面對迷茫和挫折,不要害怕,更不要躲避。除了有前輩的經驗可以借鑑外,更應該及早學會從「錢」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看待世界。人在年輕時,一定要明白這些道理。



      1.? ? 正視金錢:



      從小學到高中,在我們接受社會教育的成長過程中,我們一直處於「不需要自己賺錢」的環境。父母為我們提供生活和教育的資金支援,讓我們可以安心學習老師傳授給我們的知識,然而我們絕大多數人卻對錢的規律既陌生又未知。這也導致很多人進入大學,甚至踏入社會後,陷入一個被消費綁架的狀態:成為典型的月光族,用遍信用卡、現金貸等借貸方式,被負債追趕,生活在對錢的焦慮裡。



      雖然人生成功與否,並非只能用金錢衡量,但要活出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往往無法脫離堅實的物質基礎。所以,正視金錢,越早越好。



      2.? ? 投資自己:



      所謂投資自己,遠遠不只金錢,而是用CEO思維,樹立個人品牌。



      著名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曾經說過:個人專長的壽命,要遠遠長於企業的壽命,將個人的風格與能力形成特色,使自己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是建立個人品牌的關鍵。通俗的說,就是當你在一家公司工作一段時間後,一提到你的名字,別人會立即想到你的專業能力、個人特質和工作價值,而不只是你的職務和頭銜。



      這樣的自我投資,是將自己視為一項資產,不斷提升價值;這本身就是一種投資思維。



      3.? ? 把握青春:



      在我的公司,「長投學堂」(按:作者所創立的理財教育機構)幫助過的四百多萬名學員中,我見過月薪達10萬元、工作5年,竟然還是月光族的卡奴;也見過每月生活費只有5,000元、不打工、不兼職,用理財方法在大學4年存了10萬元的優秀女學生。在我公司的員工裡,也有很多逆襲的年輕人:有愛打遊戲的小工程師,在接觸理財後,分析了大量的財務報表,只用5年就賺了近500萬元,超過老爸一生的積蓄;有學霸富家小姐,不靠父母,辭掉了銀行經理職位,靠理財和愛好追逐自己的夢想。



      所以,無論你現在學業如何、家庭條件好壞、顏值是否出眾,這些都不要緊;也許你現在正春風得意,又或者身處逆境,也都別太在意。因為,你眼前所看重的,可能在多年之後會成為茶餘飯後的笑談。人生的路還很長,年輕才是你最大的一筆財富。但是要從現在開始,用正確的方法去經營生活。



      「理財就是理生活」是長投學堂的標語,也是我創立長投學堂8年來,形成的最深刻、最強烈的感悟。在長投學堂的四百多萬用戶中,我們接觸到各式各樣與金錢有關的真實案例,感受得到大家的焦慮、糾結、痛苦和迷茫。但透過理財學習,很多人都開始正視金錢,重塑自己的金錢觀,從具體的理財方法入手,領悟背後的財富思維,再將其延展到生活的各方面,從而「理」順生活。



      我和我的先生,也曾是萬千理財課程中的成員,我們經歷過一番因金錢而掙扎的痛苦歷程,最後下決心學習理財;也經歷過幾番摸索,收穫經驗和教訓,最終享受到理財知識帶來的財富,以及財富給生活帶來的更多自由和選擇。我們的生活因理財而變化,也因理財而變得更美好,這是我對「理財就是理生活」的體會。在我們的學員身上,理財帶來的改變不僅真實可見,更一次次被親身經歷所驗證。



      從理財到理生活,我們從對金錢的焦慮出發,走向對理財學習的熱忱,最終忠於打造更好人生的初心。希望你讀完本書,也能理順生活,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推薦序



    拒當「下流老人」,從生活理財開始

    《股海老牛2025強勢抱緊股》作者�股海老牛




      「你是工作之後才開始研究股票,還是學生時代就有接觸啊?」有次朋友這樣問到。我很尷尬的說:「對於理財,我屬於晚開竅的那種。」即使看到朋友一臉驚訝貌,我仍自顧自的繼續說下去。



      錢現在夠用就好?一定要先建立理財思維



      學生時期我靠打工賺取生活費,當時只覺得錢「現在」夠用就好,剩下的就存到銀行裡孳生微薄的利息。即使出社會後,收入增加,我還是天真的認為只要買基金就好,從未真正的去衡量財務狀況,更不懂得規畫未來,現在回想起來,對自己當時的天真感到汗顏。直到認識另一半後,我才開始思考財務狀況,這才算是踏出理財的第一步。



      後來,為了規畫婚後的生活,我做了一張「未來」的收入損益表。結果才驚覺,雖然表面上現在收入是足夠的,但未來有買房、買車、養小孩等生活費用,還得加上必要的醫療支出與意外等雜項支出。倘若現在沒有做好理財規畫,最後的結果是工作30年後,大概只剩下數百萬元的退休金可以拿,變成一位又老又窮的「下流老人」。所以真正的理財思維絕對別停留在現在夠用就好,必須將未來的財務狀況攤開一併檢視!



      一切都還來得及:啟動複利思維



      理財千萬不能跟過去的我一樣無感,啟動複利思維才能讓你「更有感」。這本書中提到複利三要素:本金、收益率、時間,也就是說增加投入的本金、提高收益率,只要時間一拉長,在不斷的重複下,所得出來的結果將會遠超出你的想像。如同作者告訴我們的,及早了解「複利」的力量,讓錢幫你賺錢。



      臺灣人口老化速度居全球之冠,再加上少子化、低薪、中高齡失業等問題,倘若沒有儘早開始理財規畫,未來成為「下流老人」的窘境,可非危言聳聽。以我自己為例,正在為將來的複利紅利而努力,所以不管你幾歲,從現在開始絕對來得及。



      即使你尚未進入職場、還沒有金錢收入,年輕時也應該在人生起步的初始階段,樹立正確的價值思維。這本《90%的人對前途迷茫》十分適合不同人生階段的你,能幫你擬定適合自己的財務規畫。理財不僅是管現在的財,還要理將來的財;從覺醒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續不懈、穩健累積,成功的那天就不遠了。

    ?




    其 他 著 作
    1. 理財就是理生活:90%以上的人對前途迷茫,本書用「錢」的角度給你人生答案,超過四百萬人付費學習的FIRE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