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蘇志燮的每一天 2008-2015 So Ji Sub’s History Book(紅色溫度 收藏版)
定價200.00元
8
折優惠:
HK$160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臺灣攝影家:許蒼澤[精裝]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3951617
張美陵,魏竹君
國立臺灣美術館
2025年4月01日
327.00 元
HK$ 277.9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6263951617
叢書系列:
文化藝術
規格:精裝 / 206頁 / 21.6 x 27 x 2.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文化藝術
分
類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政府出版品
>
博物館
>
文化藝術
同
類
書
推
薦
國立臺灣博物館典藏管理作業手冊
硐仔的黑金歷險[精裝]
小金的奇妙歷險[精裝]
無限延伸的臺灣博物館:文創誕生記
拓開國際:國立歷史博物館與巴西聖保羅雙年展檔案彙編Ⅲ(1966-1975)[精裝]
內
容
簡
介
攝影觀深受音樂、電影與戲劇的許蒼澤(1930-2006),秉持「攝影即是生活紀錄」的理念,力行「紀錄生活」與「玩攝影」的精神,一生持續以寫實風格創作,同時也積極實驗新的風格和技法,作品亦屢屢入選日本攝影雜誌年度賞,深獲各界好評與肯定。
許蒼澤的攝影可說是情感的相遇、記錄、傳達、感受的互動媒介,能喚起觀者產生強烈的情感聯繫,並具體呈現在他對家鄉鹿港近半世紀的紀錄上。
屋瓦古厝、巷弄人家,許蒼澤畢生或遊走在窄仄的曲巷,或登上自家樓頂,細膩地記錄了鹿港人的變與不變、勞動與休憩、生活與慶典,忠實地見證鹿港的滄海桑田,而這些昔日的吉光片羽,亦成為臺灣珍貴的文化資產與記憶寶庫。
目
錄
4 部長序|李遠
6 館長序|陳貺怡
8 代序|許正園
專文
12 情感的記憶
——許蒼澤攝影的文化資產初探|張美陵
27 街頭顯影
——許蒼澤「生活攝影」的社會性與個人性|魏竹君
作品
62 公共空間的公眾生活
82 工作中的孩童
102 地方勞動者
122 紅磚古厝巷弄
138 鹿港古厝紅瓦屋頂
151 口述訪談
175 傳記式年表
198 許蒼澤簡歷
200 圖版索引
序
序
先祖父於1919年購買第一部相機,開啟了百年來整個家族熱愛攝影的先河。父親引領我進入攝影領域,他教我攝影技巧,沖片、洗片,也教我欣賞其他大師的作品,卻從未跟我討 論過他自己的作品。
先父於2006年往生後,我將他一生拍攝的作品及手稿捐贈給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希望獲 得更好的保存與利用。2024年6月,鹿港老家在文化部經費補助下整飭完成後登錄為歷史建 築,未來將成為以展出父親作品為主的「長源醫院——鹿港歷史影像館」。但我即使手上 擁有大量父親作品的掃描資料,卻一直找不出時間來仔細研究。
這些資料包含了七千多卷底片或幻燈片、三大本攝影筆記本,以及他一生蒐集的八百多件攝影器材的紀錄本掃描檔案,內容涵蓋了攝影藝術、歷史、社會人文、相機科技等多個層面的範疇。直到今年,為了這本攝影專書的出版,我密集與兩位撰述的學者溝通、幾乎廢寢忘食地研究這些掃描檔案,才真正進入父親心中的世界。
父親個性隨和,這項特質充分表現在他的作品上。他雖堅持寫實攝影,卻沒有其他寫實攝影家那麼強烈的主觀意識;他拍農村、拍老人小孩、拍各行各業工作中的人,不是為了凸顯或批判什麼,只是關心他們的生活;他在作品中不時表現出十足的幽默感,卻不會讓人覺得是在戲謔被攝者。
他不喜歡被稱為藝術家,而自稱只是個「用相機寫日記的人」。家母曾問他為何拍那麼多,他的回答總是:「以後妳就會知道」。今天我們的確可以知道,他畢生用二十五萬張底片所寫下的「日記」,絕對值得後人花費更多時間、更多精力來深入研究與探討。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