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拒絕家庭意外!居家安全設計健檢100+:瓦斯•水電•防墜•防盜,讓家人遠離危險的保平安設計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自己會念書的孩子:「家庭習慣」是孩子考出好成績的關鍵,而非天分。 75位現役東大生的家庭與讀書習慣調查大公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505953
東大CARPE DIEM,西岡?誠
黃筱涵
任性出版
2025年9月30日
153.00 元
HK$ 130.0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6267505953
叢書系列:
issue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1 x 1.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issue
分
類
親子教養
>
潛能/學習力啟發
同
類
書
推
薦
線上高效讀書法:提高孩子學習意願的活用術
小熊媽親子學英語私房工具101+【小熊媽自學英語寶典二部曲】(暢銷修訂版)
十堂說話啟蒙課,孩子開口不再忐忑:速讀、背誦、複述……從不善言辭到侃侃而談,孩子只是欠缺一點口才訓練
為什麼別人的孩子那麼有創意?注意力×觀察力×想像力,開發右腦,訓練思維,打開創新的大門!
從怕學習到愛學習:名校和家長都肯定的自主自律學習
內
容
簡
介
◎從小學開始,「每天晚餐前」寫完功課。
◎不禁止孩子打電動。而是規定:寫完功課就可以,且一天不超過1小時。
◎當孩子問:讀書有啥用?東大生的爸媽會怎麼解釋?
◎家有考生,家長怎麼做?考前先帶孩子去看他內心的第一志願。
本書作者西岡?誠是推廣學習方法的東大CARPE DIEM的創辦人,
幫助很多孩子以「逆轉成績」考上東大,
其中包括為了分攤家計,每週要打工根本沒時間念書的高中生;
還有就讀偏鄉的公立高中,仍能在東大模擬考拿到第一名的學生。
他也經營YouTube頻道「東大特訓班【官方頻道】」,
與1.5萬名訂閱者分享學習的樂趣。
本書以調查75名東大學生的學習過程為基礎,
發現許多東大生並非天生就很會或喜歡讀書,有些還經常翹課,
但這些學生都有幾個共同的特質:
◎這些家庭習慣,孩子輕鬆上頂大
.晚餐前就寫完功課:
81%的東大生,從小學起,爸媽就規定他們要在晚餐前寫完功課,
有時間壓力,效率更高。
.在客廳而非房間讀書 (特別是小學時期)
70%的東大生小學時都在客廳學習,
爸媽也不用特別盯,只要坐在旁邊,或偶爾拿點心、飲料給孩子。
◎成績逆轉勝的關鍵
.數學5分鐘內算不出來,就看答案
這是某位東大生爸爸給孩子的建議。理由是?
.錯處要另外抄一次,反覆複習
某位東大生說:
「爸爸教會我的學習習慣中,最重要的就是整理錯題筆記。」
.當孩子問:讀書真的有用嗎?對未來有幫助嗎?
「總會派上用場、未來可以走的路更廣……」,
東大父母不講大道理,而是用「薪水差異」來解釋。
◎家有考生,家長怎麼做?
先帶孩子去看他內心的第一志願,
親眼看到目標,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讀,更能維持動力。
家庭習慣是孩子考出好成績的關鍵,而非天分。
75位現役東大生的家庭與讀書習慣大公開。
名人推薦
「洛洛老師—情緒x學習雙趨力」粉專創辦人、作家�洛洛老師
《療心圖書館》作者�彭冠綸
目
錄
推薦序一 什麼樣的孩子會自己念書?�洛洛老師
推薦序二 父母管得少,孩子更自動自發�彭冠綸
前言 家庭習慣而非天分
第一章 這些家庭習慣,孩子輕鬆上頂大
01 養成習慣,最好時機是小學
02 明確區分讀書和休息時間
03 在客廳而非房間讀書
04 以週為單位規畫學習行程表
05 聽到數學就頭痛,爸媽怎麼幫?
第二章 成績逆轉勝的關鍵
01 隔天重作一次沒解開的數學
02 自己制定讀書計畫
03 錯誤要另外抄一次,反覆複習
04 爸媽從不對我說:「快去讀書」
05 天分不足,努力可以克服
第三章 與孩子互動的訣竅
01 猜謎搭配集點遊戲
02 每天稱讚孩子一次
03 今天是可以不讀書的日子嗎?
04 遇到不擅長的科目
05 當他問:讀書真的有用嗎?
06 爸媽要先學給孩子看
第四章 必須學才藝嗎?
01 通常一次學兩種才藝
02 報名表要讓孩子親自簽名
03 撐過最容易放棄的第一個月
04 報考檢定,學習更有動力
05 千萬別說:「不准玩社團」
第五章 閱讀習慣的培養
01 我家廁所擺了很多詞語圖鑑
02 從入門版書籍開始買
03 先不要一口氣買整套
04 很多東大生都是御宅族
05 即使是小事,也要讚美孩子
06 把書桌擺在客廳
07 固定每天的洗澡時間
第六章 抵抗手機的誘惑
01 參觀各種博物館、美術館
02 課堂學到什麼,馬上帶他去看
03 玩桌遊
04 自己安排休息時間
05 國中之後再開始看漫畫
06 制定3C規則
07 由家長掌握網路開關
08 當孩子不遵守規定
09 當孩子的雇主
10 設立零用錢制度
第七章 家有考生,家長怎麼做?
01 培養考試意識
02 帶孩子去看想念的學校
03 備考期間,別過問他的成績
04 一個題目只容許錯兩次
05 讓他親眼看到目標
結語 大人很多、小孩很少的時代
序
前言
家庭習慣而非天分
相信不少家長都有這樣的煩惱:孩子完全不讀書,老是打電動,要他讀書總是不甘不願。而且,當爸媽越要求,孩子就會越抗拒,反而更討厭讀書……結果就陷入惡性循環。
究竟家長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主動讀書呢?
? ? 本書訪談75名東京大學(以下簡稱東大)學生,並以調查結果為基礎,搭配東大CARPE DIEM的觀點,探索讓孩子有幹勁、主動學習的祕訣。
具體來說,東大生的家庭從孩子讀小學起,就在做這些事:
.打造適合學習的環境。
.引導出孩子主動學習的幹勁。
.培養閱讀習慣。
.培育對新知的好奇心。
.妥善規畫與娛樂(如遊戲、3C等)的相處之道。
.指導孩子以正向心態面對升學考試。
? ? 本書會以淺顯易懂的方式,介紹如何打造適合學習的環境、培養孩子自己會念書的習慣。除此之外,還有讓他獨立自主的最重要關鍵:親子相處之道。
東大生家長從不說:快點去讀書!
雖然本書調查的學生都已考上東大,但並非每個人從小就喜歡學習,或是從小學就會主動讀書。他們之所以能考進東大,家長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把教育主軸放在幫助孩子獨立。
舉例來說,東大生的家長不太會說出「快點去……(做某件事)」。也就是說,他們不會對孩子說「快點去讀書」、「快點把房間整理乾淨」。這樣的語句,其實就是上對下的命令,會妨礙孩子的獨立。
若孩子從小就總是聽從他人的命令行事,自然不懂得主動思考。所以,這些家長在孩子還小時,就極力避免陷入「爸媽開口了,孩子才會動起來」的狀態。
? ? 想必很多家長看到孩子沒在讀書時,都會生氣的要求他:「快去讀書!」但這很容易讓小孩產生反抗心態,反而越來越不願意念書。不分青紅皂白就對孩子發怒,會導致他抗拒或感到沮喪,更沒辦法達到家長預期的結果,如此一來,爸媽就等於白生氣一場了。
另一方面,東大生的家長遇到這種情況時,會先詢問孩子:「為什麼不讀書呢?」他們並不是強求孩子去讀書,而是探索他不讀書的原因。
大部分的情況下,小孩回答的理由都不是「不想」讀書,只是「懶得」讀書才跑去玩耍。所以,他們聽到家長這樣的提問後,反而會自然產生幹勁:「我好像還有作業沒寫完耶」、「對耶,我本來是打算讀一下書的」。
即使有些孩子會用比較強硬的理由反駁:「因為○○才不想讀書。」就算這個理由是他臨時想出來應付的,家長只要繼續問,就能夠拆穿孩子的藉口:「但是,○○不是可以靠??解決嗎?」
像這樣反覆提問,孩子就會逐漸發現:「爸媽說的確實有道理……。」藉由提問引導孩子認真思考,並自行體悟出答案,反而能夠讓他做出符合家長期望的行為。
順帶一提,「教」這個字的教育效果其實非常低。事實上,教育學也已經證實這一點。某研究發現,當老師在上課時告訴學生「現在開始我要教你們」,學生們的幹勁會明顯偏低,但若改成「現在我要和你們分享知識」,學生們就會認真聆聽。
? ? 由此可知,最重要的不是「教」孩子做什麼,而是「引導」孩子主動去做。本書將以淺顯易懂的方式,介紹東大生家庭都在落實的生活習慣──也就是首重孩子主動體悟、行動,讓他們獨立的思維。
小學時期就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東大CARPE DIEM是由本書監修者西岡?誠所設立,團隊成員則為東大學生。至今已對全日本20所以上國、高中的學生,傳授東大生思維與學習方法。
而除了學習方法之外,近年來有越來越多家長提出委託,希望能分享讓孩子主動學習的祕訣。因此,本書活用了東大CARPE DIEM的人際網絡,從東大生們的小學時期開始探索,找出他們是如何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東大CARPE DIEM的成員有一大特徵:靠著逐步探索而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成績才開始突飛猛進的人,比從小就是天才的人還要多。此外,大多數人的共通點,都是小學時期就養成了主動學習的習慣。
此外,本書也收錄許多東大在學學生的真實心聲,有許多事情是他們回想起來覺得「幸好當初這樣做」、「這件事對我很有幫助」,所以家長們肯定也能從中找到適合自家孩子的方法。
推薦序一
什麼樣的孩子會自己念書?
「洛洛老師—情緒×學習雙趨力」粉專創辦人、作家�洛洛老師
「老師,為什麼我家孩子都不會自動自發?每天盯他念書,真的很煩!」我常常聽到家長這樣的心聲──如果孩子會自己讀書,該有多好!
在多年的教學經驗中,我觀察數百位孩子的學習歷程,想知道到底什麼樣的孩子會自己念書?是因為個性、家庭環境,還是擁有努力目標?
蒐集各種案例後,我的發現與本書許多觀點不謀而合。這些考上日本第一學府東京大學的孩子,是如何培養出來的?多半是家長留意生活與教育的細節,促使孩子發展出自主學習的習慣與能力。
我曾在許多演講中提到,養成閱讀與學習習慣的最好時間點,就是在小學時期。我觀察到很多孩子下課後,是安親班老師盯著完成功課,而他們回家後就是全然放鬆,並不知道何謂「讀書習慣」;這樣的學生在升上國中、課業難度提高後,想憑藉自己的能力掌握課業進度,通常就會顯得較為吃力。
所以,在小學時建立生活節奏與時間管理的能力非常關鍵。家長可以劃分專門的場域,例如允許玩手機的地方與禁用手機的讀書場所。該休息時就完全放鬆,該學習時就徹底專注,並在孩子混淆時提醒他們。這種清晰的界線能幫助孩子養成自律。
此外,本書提到不少學生之所以把東大當作目標,可能是因為學校某個社團、某位教授的講座,或是特定領域的研究等,引發他們濃厚的興趣。當孩子透過實際接觸而產生驅動力,就能讓他們明白自己為什麼而努力,「知其為何,才能承其任何」。
然而,傳統的學習方式往往強調要不斷輸入,深怕錯失了知識學習的廣度。但在本書中,我們會發現東大高材生其實是透過與別人分享、整理筆記或展示作品來輸出學習成果。這種方式不僅能加深自己的理解,同時也能培養表達能力和思考邏輯,這也是我們在教育現場常常忽視的一點。
最後,我覺察到能持續進步的孩子,核心特質就是會在錯誤中不斷成長與修正。當大人對滿分有執念,孩子就會非常害怕犯錯。具體的表現像是學生會丟掉自己考差的試卷,因為那是象徵自己「不夠好」的印記。
家長應該跳脫這樣的觀念,陪伴孩子學習,並讓他明白:第一次答錯沒關係,把它當成學新知識的機會,也可以協助孩子整理錯題,方便日後複習;至於第二次答錯,尚可接受。但到了第三次就要知道,這是本該答對的題目,需要將它列為重點、反覆練習。
這種方式能教會孩子,不視錯誤為洪水猛獸,同時也讓他明白學習歷程本就不會一帆風順。「不怕犯錯」對維持讀書動力也是至關重要。
如果小孩總是在收到父母指令才行動,他學到的不是知識,而是「等待指示」;相反的,那些被允許提問、嘗試,甚至是犯錯的孩子,反而能逐步養成自主規畫的能力。這正呼應了許多東大生家庭的做法:將學習的責任與主控權交給孩子,並耐心引導,養成他們自主學習的基礎。
如果你期望不用天天催,孩子就會自動念書,相信本書能夠帶給你許多實際又有益處的方針。
推薦序二
父母管得少,孩子更自動自發
《療心圖書館》作者�彭冠綸
一看到本書書名,我就覺得,許多家長都需要這本書。
我有三個孩子,一個高中生、一個念國中,最小的讀國小,他們三個都是會自己讀書的小孩:回到家就寫功課,考試前自己寫評量、安排進度複習。
常常有人問我,要怎麼教才能讓小孩如此自動自發?我其實不是嚴格的媽媽,與其說是「教」,不如說是給孩子自主的空間。
讓孩子自主的練習,不是等到他們長大才開始,而是從小開始培養,像是在國小課業還沒有很重時,就養成固定時間寫功課的習慣。我們家小孩的習慣是,回到家先洗餐袋,接著跳繩、運動一下,接下來就是寫功課。如果肚子餓,也可以先吃小點心,再開始寫。
很多人認為要把孩子教好,爸媽需要管得更多,但我覺得其實是管得更少。父母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課題分離,就像本書所說「成績是孩子的事」。許多時候都是家長太擔心,把兒女的成績當成自己教養的成績單,以至於處處介入。
當孩子的課業學習總是被父母安排,他漸漸的就會放空,因為不需要自己做任何規畫,只要聽爸媽的話就好。
國小時因為課業比較簡單,家長還有辦法應付,但到了國、高中,學習的內容家長很難扛得住,這時想放手讓孩子自己安排,可是他根本沒有練習過,怎麼可能自行安排讀書進度?
就像本書所說,練習最好從國小就開始。不過,也並不是要家長完全不管,任由小孩在房間摸魚,書中提出一個很棒的做法,就是在客廳寫功課。
讓孩子在你看得到的地方寫作業,可以觀察到孩子學習的情況,而他也會比較認真完成功課。我們家的孩子也是在客廳寫功課,一人一個角落,若有人遇到問題時還可以一起討論。
家長不用勉強自己什麼科目都要會,而是扮演支持者的角色就好,遇到不會的題目,陪著孩子一起找答案。孩子都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當父母樂於學習,孩子自然就會模仿。
當你給了孩子一定的自由,就少了被逼著念書的感覺。把讀書的主控權還給孩子,也是把讀書的責任還給孩子。
除了學校課業,爸媽可能也會煩惱該不該讓小孩學才藝。本書提到,學習才藝可以訓練念書時用不到的大腦。有些孩子的天賦可能沒辦法在學科上展現,但我們可以透過才藝課,發掘孩子學業以外的強項。
小成功的經驗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如果沒辦法在課業上找到成就感,可以換個方向,在學才藝的過程中慢慢尋找。若不知道要讓小孩學什麼,就多帶他出門走走,逛逛博物館、美術館、科教館和動物園,培養好奇心。
如果你正在為了每天催促孩子讀書、寫作業而煩惱,千萬不能錯過這本書。讓我們一起在閱讀中學習,一起陪伴孩子長大。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