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孩子不是我生的?:第一本臺灣夫妻的海外代孕實錄【作者親簽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4183499
甘薇琳(Vivi),潘柏丞(拳擊小潘)
遠流
2025年9月26日
160.00  元
HK$ 160  






ISBN:9786264183499
  • 叢書系列:綠蠹魚
  • 規格:平裝 / 236頁 / 14.8 x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綠蠹魚


  • 心理勵志 > 勵志故事/散文 > 真實人生故事











    只有經歷懷胎十月,

    才有資格成為父母嗎?

    ?

    ?? 臺灣首本海外代孕實錄 ??

    獻給每一位走在求子路上的你!

    ?

    從情感陪伴到實務分享,

    完整呈現代孕旅程的真實樣貌。

    ?

    願商業代孕,

    不再只是謾罵與誤解,

    而能成為照亮希望的一道曙光!

    ?

    ??▍沒說出口的痛,不代表不存在

    ?

    ??根據臨床統計,臺灣每六到七對夫妻中,就有一對面臨不孕,接受人工生殖治療。

    ?

    ??自然懷孕、人工授精、試管嬰兒……當嘗試過所有方法,卻換來一次次失敗。身體的折磨、內心的自責、無能為力的挫敗感,加上長輩的「好意」關心,不知把多少人壓得喘不過氣。

    ?

    ??不是不努力,而是早已用盡力氣。

    ??不是特例,而是許多人的真實處境。

    ?

    ??這本書,正是對這段隱痛的真實回應 ─── 在看不見出口的幽谷裡,依然有人選擇繼續前進,決心成為父母!

    ?

    ??▍大眾的誤解,代孕的真相

    ?

    ??提到「代孕」,你會想到什麼?代理孕母都是非法黑工?販賣嬰兒、剝削女性?然而,真實情況其實與你所想的天差地遠。

    ?

    ??以美國加州商業代孕為例:

    ?

    ??? 代孕是一項雙向媒合的制度,委託配偶要尋找合適的代孕者,代孕者也要挑選條件契合的委託方。

    ??? 代孕者必須具備一定經濟基礎、至少生養過一名子女,且通過嚴格的身心評估。

    ??? 代孕合約明定雙方權利義務,確保代孕者充分獲得醫療、法律、財務等支持。

    ??? 此過程涉及多方專業人士,包括國內外生殖醫師、國際代孕機構、代孕者選定的產科醫師與醫院、雙方獨立律師,以及醫療保險公司,各司其職,層層把關。

    ?

    ??▍走過低谷,也要成為父母

    ?

    ??作者甘薇琳(Vivi)與潘柏丞(拳擊小潘),歷經流產、不孕,選擇踏上海外代孕之路,共同寫下這段漫長旅程。從製作胚胎、媒合代孕者、釐清醫療程序與法律細節,到迎接寶寶返臺,一路直面未知與挑戰,不斷前行。

    ?

    ??這本書不僅是經驗分享,更是最真誠的陪伴,獻給每一位:

    ?

    ??■ 背負長輩壓力與生育焦慮的你。

    ??■ 每次月經來潮都忍不住落淚的你。

    ??■ 做了多次療程皆以失敗告終的你。

    ??■ 渴望與同志伴侶擁有屬於自己孩子的你。

    ??■ 曾自問「我這輩子是不是沒辦法當爸爸�媽媽了」的你。

    ??■ 夜裡默默搜尋「合法代孕」、「代孕費用」、「不孕怎麼辦」的你。

    ??■ 想理解這世界上不同家庭樣貌的你。

    ?

    ??不論你是誰,都希望能從這本書得到力量,讓「商業代孕」不再只是謾罵與誤解,而能成為現實生活中的一道希望。

    ?

    ??因為家,從來不止一種形式;而對孩子的愛,也從來不是懷胎十月才能成立。願這本書,成為你在夜裡尋找光亮時,最有助力的一束火光。

    ?

    本書特色

    ?

    ??1.【雙視角書寫.情與理兼具】


    ??第一本由臺灣夫妻共同撰寫的海外代孕全紀錄。主述者為Vivi,細膩還原從失落到重生的心路歷程,兼具情感與實務面;拳擊小潘則以父親視角補充觀點,睿智幽默、堅定相伴,讓這段代孕旅程更為立體豐富。

    ?

    ??2.【流程全公開.高度實用性】

    ??從心理準備到實務操作,從醫療環節到法律細節,詳盡梳理美國加州代孕之完整流程、付款節點、注意事項、風險評估,更附上專有名詞中英對照表,幫助讀者少走冤枉路,確實掌握代孕的每一步。

    ?

    ??3.【情緒共感.社會倡議】


    ??這不僅僅是一段個人經驗紀錄,更是一場對代孕議題的深刻對話。期盼藉由本書,跳脫外界標籤與二元對立,深入理解女性自主權與多元家庭,讓「親子」定義不再受限。



    專文推薦

    ?

    ??「也許以往大家對『父母』的定義是懷孕生子,但讀完這本書,我更加確定 ─── 父母的真正意義,是孩子還沒來到世界前,就已替他擋下所有風浪。那是一種無形卻厚重的愛。這不僅是一對夫妻的故事,更是許多家庭的縮影。」

    ??─── 77老大|中醫師YouTuber

    ?

    ??「許多美國代理孕母表示:『享受懷孕,也想幫助別人,同時又能?家庭帶來收入。』不能因為這樣的人少,就認定這樣的選擇不合理。Vivi和拳擊小潘將臺灣人的代孕教戰手冊寫出來,用務實的資料與求子的美好,翻轉輿論的誤解。」

    ??─── Cindy|「志願單親故事集」粉專板主

    ?

    ??「成為家長,不再只是傳統意義上的『生養』,而可能需要跨越法律、文化與社會框架。身為同志家長,我深刻體會到這條路有多麼孤單與不易,也是一條需要社會集體思考的路。」

    ??─── 鄒宗翰|媒體人

    ?

    好評推薦

    ?

    ??吳其穎醫師|蒼藍鴿、蒼嵐健康美學診所院長

    ??理科太太|YouTuber

    ?


     





    推薦序 ─── 77老大、Cindy、鄒宗翰

    自序 ─── 為什麼選擇分享這段旅程?

    ?

    第1章 ▎起點 ─── 決定踏上代孕這條路

    從關心到壓力,婚後立刻被推著生孩子

    懷孕的驚喜還沒準備好,就被現實狠狠打回來

    失去以後,我發誓要把孩子生回來

    面對第二次失去的恐懼,我不敢再賭一次

    不只是代孕,更是夫妻的修行之路

    ?

    第2章 ▎開口 ─── 在不孕與代孕之間,如何向家人揭露?

    娘家父母的支持基石

    1年大概是催生話題的極限

    阿嬤們的聯合調查行動

    公婆的溫和攻勢vs.老公的高段防護術

    三個願望vs.三次逼問

    暫時的沉默,也是一種保護

    被意外打亂了計畫

    祕密揭曉前,先來一場驚嚇測試

    每一個家都有自己的節奏

    ?

    第3章 ▎準備 ─── 制度、流程、風險的全面盤點

    商業代孕還是利他代孕?

    海外代孕關鍵選擇:親權確立方式

    深入分析美國各州差異

    藉由諮詢主動出擊

    從流程掌握到費用確認

    代孕的背後,是一場縝密的工程

    ?

    第4章 ▎代孕第一步 ─── 製作合格胚胎

    我們的求子誠意

    在國內還是去國外製作胚胎?

    踏出第一步

    取卵過程

    胚胎送往美國的必要檢測

    回診聽胚胎報告

    冷凍運輸至美國

    深思熟慮後的責任承擔

    ?

    第5章 ▎代孕第二步 ─── 代孕者的挑選與被挑選

    醫師建議與風險說明

    我們最關心的六個問題

    完成最終委託配偶檔案

    雙向選擇的媒合機制

    應徵代孕者的經濟條件

    加州代孕市場

    理想代孕者的篩選標準與實務經驗

    ?

    第6章 ▎代孕第三步 ─── 代孕者的付出與委託者建立新角色

    代孕者的孕前準備

    代孕者的心理評估

    代孕者的母體醫學評估

    簽署代孕合約與支付律師費

    雙方義務與財務保障

    放下完美計畫,迎接現實與變數

    療程啟動與醫療投保

    代孕合約中的重要時間點

    與代孕者交流的甜蜜點

    ?

    第7章 ▎代孕第四步 ─── 迎接新生命與安排返臺


    美國新生兒準備1:購買新生兒保險

    美國新生兒準備2:設定受委任人

    迎接新生命的那一刻

    寶寶像誰?這題得靠科學說話

    美國新生兒準備3:申請返臺文件

    美國新生兒準備4:新手爸媽特訓與登機準備

    搭機前的試煉

    在雲端守護著你

    ?

    第8章 ▎反思 ─── 關於代孕的八個爭議


    爭議1:經濟不平等導致對弱勢女性的剝削

    爭議2:代孕者自主權與社會觀感

    爭議3:對傳統家庭結構的影響

    爭議4:母親與孩子的關係

    爭議5:兒童權益與身分認同

    爭議6:代孕者的醫療風險

    爭議7:商業代孕造成人口販賣並危及女性安全

    爭議8:助長基因選擇與優生學問題

    ?

    結語 ─── 走過這段旅程,充滿感激

    ?

    附錄1 ─── 常見代孕詞彙中英對照表

    附錄2 ─── 我的代孕旅程時程表





    自序



    為什麼選擇分享這段旅程?


    ?

    ??? 沒經歷過同樣的痛苦,就能輕易否定他人的選擇嗎? ?

    ?

    ??「代孕」(Surrogacy)這個議題在許多社會中備受爭議,因為人們往往站在自認為高?的道德角度來審視,卻忽略了當事人的需求與無奈。他們認為,支付費用的委託方是在壓榨經濟貧困的女性,將其物化;而接受委託的代孕方則是為了金錢而放棄道德底線。

    ?

    ??然而,這種簡化的二元對立思維忽視了代孕制度可能帶來的社會價?與對雙方的幫助。在法律嚴格規範的前提下,代孕制度可以讓需求方得到希望,也能讓提供者獲得更好的經濟條件,去支撐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

    ??現今社會對代孕的接受度仍然有限。根據臺灣的新聞民調,近八成受訪者表示反對代孕制度合法化,其中女性支持合法化的比例又明顯低於男性。這樣的結果耐人尋味,尤其生育對女性而言無疑是最直接的議題。這就好比一場游泳競賽,成功上岸的人站在岸邊,對著還在水裡掙扎的人說:

    ?

    ??「我可以,為什麼你不可以?」

    ?

    ??但這種說法並不公平。因為每個人的身體條件、心理狀態、人生處境都不同。

    ?

    ??請大家試想一個畫面:假設在一個理想化的社會,人們普遍認為女性婚後應該孕育子女。

    ?

    ??? 右側站著成功懷孕並生下孩子的家庭。

    ??? 左側是?未懷孕的女性,或正猶豫是否要生孩子的家庭。

    ??? 中間則是一條由右至左、傾斜而下的游泳滑道。

    ?

    ??在這條滑道上,可以看到不同情況的夫妻:

    ?

    ??? 有些人游得很快,順利懷孕。

    ??? 有些人游得很慢,一次次努力卻仍然沒有結果。

    ??? 有些人已經泡在水裡好幾年,歷經不孕與治療的煎熬,身心俱疲。

    ??? 有些夫妻因為壓力產生爭執,妻子筋疲力竭,想回到左邊的陸地,丈夫卻拚命拉著她,試圖繼續前行。或者反之。

    ?

    ??這張圖象徵著婚姻與求子的過程。當我們只詢問已經上岸的人是否支持代孕,他們的答案往往是「不」;但當我們詢問那些仍在水裡掙扎的人,答案可能截然不同。因此,不該因為自己沒有經歷過同樣的痛苦,就輕易否定他人的選擇。

    ?

    ??對某些夫妻而言,代孕可能是一條希望之路,一盞指引前方的明燈。

    ?

    ??|小潘∣────── 我覺得很多人的心態就跟當過兵的一樣:既然我吃過苦,別人也不能好過,徵兵制當然要繼續,大家都得來嘗嘗當兵的滋味!

    ?

    ??我曾經認為自己能順利懷孕,不會有這樣的困擾。然而,2023年初的一場流產,徹底改變了我的想法。

    ?

    ??不知是荷爾蒙影響,還是年齡逼近35歲,抑或是來自長輩日積月累的壓力,沒有小孩的我,內心竟充滿了愧疚與羞恥。我渴望能將我和丈夫的基因傳承下去,但這場流產帶來的身心創傷讓我無法承受再一次的失敗。

    ?

    ??長輩們紛紛勸我多抱抱小孩,說不定會帶來好「孕」,但他們不知道,產前與產後憂鬱帶來的陰影,讓所有的「好意」都對我造成極大的壓力。我開始逃避談到小孩,甚至對「小孩」兩字的任何話題都很反感。

    ?

    ??|小潘∣────── 有陣子Vivi陷入極度敏感的狀態,只要我傳的照片裡有小孩,她就會生氣。後來我傳照片前都會先篩選過,避免觸碰到她敏感的神經。

    ?

    ??逃避幾次後,我回憶起婚前和朋友們的聚會,我們曾討論到代孕的可能性。當時,我只是驚訝於費用之高,聽到新臺幣300萬時心想:「這也太貴了,還是自己生吧!」沒想到多年後,這竟成了我的選擇之一,而且價格也不是那時亂聊的數字。

    ?

    ??本書不僅是我和我先生的經歷紀錄,也希望幫助有相似經歷的家庭和個人,提供你們在這條路上可能遇到的問題與解決思路。更重要的是,希望這個社會更理解並認同代孕參與者,讓這條路不再充滿質疑與偏見,而是成為?正有需要的人所能依靠的光明之路。



    推薦序



    中醫師YouTuber�77老大


    ?

    ??做自媒體這些年,我每天都會收到各式訊息:有人問健康、有人聊感情,也有人分享人生故事。大多時候,我只能簡單回覆,但唯獨一封信,卻讓我停下手邊的事,從頭到尾讀了好幾遍。

    ?

    ??那是來自拳擊小潘的信。

    ?

    ??我和他素未謀面,對他的了解只在YouTube影片裡,他外型精實、講話耿直。但在信裡,他卸下拳擊手的硬殼,寫下他與太太Vivi的生命歷程 ─── 一次流產、一份醫師診斷,以及他們決定踏上代孕這條路的原因。

    ?

    ??在本書中,我感受到一股特別的力量。拳擊場上,他靠雙拳奮戰;而在這段旅程裡,他和太太用的是耐心、信念與愛。從胚胎遠赴美國、等待配對、面對不確定,到承受反覆檢查與消息……每一步都像是一場沒有終點、沒有鈴響的比賽,既沒有裁判替你數秒,也沒有觀眾為你加油。他們只能靠自己,撐過一回合又一回合。

    ?

    ??也許以往大家對「父母」的定義是懷孕生子,但讀完這本書,我更加確定 ─── 父母的?正意義,是孩子還沒來到世界之前,就已經替他擋下所有風浪。那是一種無形卻厚重的愛。

    ?

    ??《孩子不是我生的?》不只是一本記錄代孕旅程的書,更是一份最?誠的指南,也是一封寫給同樣在十字路口徘徊的人的信。小潘和Vivi沒有粉飾這條路的艱辛,把每個現實的抉擇、每次等待的心情、每個可能的風險,都赤裸裸地呈現出來。讀著讀著,你會發現,這不僅是一對夫妻的故事,更是許多家庭的縮影 ─── 那些渴望生命降臨,卻必須走一條迂迴之路的人們。

    ?

    ??我很少替不認識的人寫序,但看完他們的故事,我覺得這不僅僅是一封寫序邀約,而是一段?得被更多人看見的生命經驗。我知道,對很多人來說,「代孕」是個遙遠又陌生的詞,但翻開這本書,你會明白,這背後不是冷冰冰的醫學名詞,而是溫熱的淚水、堅定的選擇,以及不計代價的愛。

    ?

    ??願這本書,成為你在人生低潮時的一盞燈,照見另一種可能;也讓你明白,成為父母的方式不只一種,但愛的重量,永遠相同。

    ?

    推薦序



    「志願單親故事集」粉專板主�Cindy


    ?

    ??「妳就是因為單親啦,怕再生一個的時候自己死掉,所以把死亡風險轉嫁給一個很窮很可憐的女人,妳這就是吃人血饅頭。」

    ?

    ??這是我開設臉書粉專「志願單親故事集」不久後收到的一則留言。我的二寶,是透過代理孕母出生的。

    ?

    ??我不只寫過代理孕母一家人的故事,還曾牽線讓《報導者》採訪她,並親自剪輯採訪影片,讓板友聽見她溫暖的聲音,親口訴說為何選擇當代理孕母,以及過程中先生、小孩、父母、公婆的態度。她的模樣,與臺灣社會想像中「代理孕母應該要很可憐」的樣子完全不同。她和先生都在大學任職,對她而言,能幫助他人,並再次「享受懷孕的感覺」,是從事代孕的主因。

    ?

    ??有些人會說:「她只是『倖存者偏差』。」但更準確的說法是「小眾」,倖存者偏差這個詞不是這樣用的。

    ?

    ??我們很常聽到女性訴說懷孕與生產對身心的影響:疲憊、疼痛、不適、睡不好、撕裂傷、產後憂鬱,以及生產過程像在鬼門關走一遭的風險。因此有人認為:「這樣痛苦的事,怎麼可能有人自願?一定是被迫,或是為了錢。」

    ?

    ??但我會?臺灣拳擊國手林郁婷的例子。

    ?

    ??她的成長故事、投入拳擊的初衷、堅持不懈的過程,以及最終達到的成就,讓許多人欽佩與感動。但我必須坦承,我無法想像自己或身邊女性友人打拳擊,畢竟訓練極度辛苦、耗體力,風險又高,不僅要承受被打到鼻?臉腫的疼痛,還可能留下無法逆轉的運動傷害。但我不能因此說:「這樣痛苦的事,怎麼可能有人自願?林郁婷一定是被迫,或是為了錢。」

    ?

    ??又例如,我也無法想像自己和另一位女性談戀愛,但我不能因此質疑同志戀情是被迫,或者「想也知道是為了錢賣身」。不能因為這樣的人少,就認定這樣的選擇不合理。許多美國代理孕母表示:「享受懷孕,也想幫助別人,同時又能為家庭帶來收入。」三者兼得,並不衝突。粉專「莉娘的甘苦生活」板主是一位臺灣媽媽,她也是享受懷孕過程,又想幫助別人,所以嫁到美國後成為代理孕母。她們不是「倖存者偏差」,而是「小眾」。

    ?

    ??但這世界上的確存在被迫的弱勢,這就是為什麼法律品質與體制是關鍵,必須將問題劃分?楚,讓可能遭受剝削的族群不符資格。

    ?

    ??美國是個「什麼事都能找律師?人」的社會,資訊流通、制度健全、契約嚴謹。代理孕母一旦吃虧受委屈,早就鬧上媒體、?上法院。所以,當你看到許多赴美代孕的人都擁有美好經驗,並不是大家都剛好遇到「倖存者」,而是美國的制度設計讓這樣的「好經驗」成為常態。

    ?

    ??我很開心看到Vivi和拳擊小潘夫妻,逆風將臺灣人的代孕教戰手冊寫出來,幫助其他前往美國尋求代孕的人。我特別感動的是,這個議題在臺灣充滿爭議,他們依然勇於發聲,用務實的資料整理與代孕求子的美好,來翻轉輿論的誤解。

    ?

    ??我很榮幸在這條艱苦但意義非凡的路上,與他們同行。

    ?

    推薦序



    媒體人�鄒宗翰


    ?

    ??在這個瞬息萬變、全球化浪潮席捲的時代,家庭樣貌不斷重塑,成為家長不再只是傳統意義上的「生養」,而可能需要跨越法律、文化與社會框架,踏上一場深刻冒險。《孩子不是我生的?》?實細膩地記錄一對夫妻走過海外代孕的艱辛與溫情,不禁讓我聯想到,作為一名同志爸爸,在跨國代孕路上同樣歷經了掙扎與希望。

    ?

    ??當初決定走上代孕這條路,我與先生也經歷了無數個不眠之夜,焦慮與不確定感如影隨形。每一步醫療檢查、每一份法律文件的簽署、每一次等待消息的心跳加速,都是對耐心與信念的考驗。我深知那種既期待又害怕的複雜情緒,因為我們和Vivi與拳擊小潘夫妻一樣,在這條上一再承受壓力,卻依然堅持不放棄。

    ?

    ??本書打破了許多代孕迷思與偏見,比如代孕並非剝削,也不只是金錢交易,而是一段交織人性關懷與倫理考量的旅程。作者以溫暖?誠的筆觸,呈現了從心理準備、法律合約、醫療程序,到迎接新生命的每個細節,而這些都是想成為家長的人必須面對的障礙與挑戰。

    ?

    ??尤其讓我感動的是,他們夫妻在不孕挫敗下依然緊握雙手、互相扶持的情感力量。那份堅韌,超越了任何家庭形式。這也讓我想起第一次抱著寶寶的瞬間,所有等待與辛苦,瞬間化為無盡的幸福與感恩。

    ?

    ??社會常以「生育」作為判斷「家」的唯一標準,但事實上,家是由愛與責任一點一滴築起的堡壘。身為同志家長,我深刻體會到這條路有多麼孤單與不易。除了法律限制,還要面對社會對非典型家庭的誤解。而本書對代孕法律和倫理的探討,讓人重新思考現行制度對多元家庭的包容,也看見在追求親職權的路上,如何運用經濟、社會等「生育資本」,突破階層與法規的重重阻礙。

    ?

    ??更重要的是,我們面臨著文化上重新界定「家長」這個角色的挑戰。當家長不再僅是生物學意義上的「父親」或「母親」,而是任何願意並有能力用愛去養育、守護孩子的人,社會對家庭的理解就該與時俱進。本書透過?實故事,使這些議題更貼近每位渴望成為家長的生命經驗。

    ?

    ??從全球視角來看,代孕不再是孤立事件,而是跨越國界、文化與法律的複雜實踐。臺灣家庭在海外尋求代孕的過程,讓我們更加理解家庭的多樣性,卻也映照出臺灣自身制度的限制,進而促使更多人對政策與態度的轉變展開更多討論。這是許多在求子路上努力的家庭所共同面對的課題,也是一條需要社會集體思考的路。

    ?

    ??本書不僅是一段代孕實錄,更是一本為所有在生育路上徬徨、奮鬥的人點亮希望的指南。無論你是正面臨生育困難的夫妻,還是像我一樣的同志家長,這本書都能讓你感受到:成為家長的路雖然漫長艱辛,但愛能跨越一切不可能。每一份堅持與付出,都是為了迎接獨一無二的幸福。

    ?

    ??最後,願這本書讓社會更理解與尊重不同形式的家庭,也讓所有渴望成為家長的人,都能在公平與愛中擁抱屬於自己的家。感謝Vivi和拳擊小潘的?誠與勇氣,也感謝每一位在愛的道路上不斷前行的人 ─── 因為你們,這世界才更美好!




    其 他 著 作
    1. 孩子不是我生的?:第一本臺灣夫妻的海外代孕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