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日本人也不知道的日本語3:敬語、人物對話、書信書寫、文化歷史……學會連日本人都會對你說「讚」的正確日語
定價87.00元
8
折優惠:
HK$69.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文化資產守護行動:臺灣文化資產保存的困境探討與前瞻思維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688304
張維修,李思薇
遠流
2025年9月26日
193.00 元
HK$ 164.0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6267688304
叢書系列:
本土與世界
規格:平裝 / 296頁 / 17 x 23 x 1.9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土與世界
分
類
[ 尚未分類 ]
同
類
書
推
薦
內
容
簡
介
本書從臺灣原住民族祖先型文化的起源開始談起,建立一個看待臺灣歷史的時間架構,從地面上各種可移動�不可移動的有形文化資產,穿越至地底下、水面下的考古遺址,將這些錯落在臺灣及離島各地的文化資產視為一個個座標,它們在這個大時間序列下,為不同時期的人群與物質文化發出有意義的訊息。
透過十個文資現場的實地履勘,包括古蹟、歷史建築、考古遺址、聚落建築群及文化景觀等,帶出臺灣文化資產的真實脈絡與現況,反映文資保存在觀念與執行上的發展課題。此外,借鏡日本文化財的保存政策,觀察日本如何在「文化景觀」架構下維護歷史風貌並推動地區活力,以及在文資修復、人才培育的卓然成果。並針對臺灣目前在實務推動上面臨的挑戰,提出論述與分析,全面檢視了臺灣文資保存的進展與困境,期以前瞻性的政策思維面對這個重要議題,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一起守護臺灣的文化資產,永續傳承人類珍貴的歷史紀錄。
?
目
錄
序? 一次成功的文化資產政策總體檢? 林盛豐
壹、前言
貳、現場:遇見文化資產
考古遺址(地下與水下)
現場一 考古遺址的發現與保護
現場二 土地開發與遺址保存的衝撞
現場三 水下文化資產調查研究
原住民族與漢族
現場四 原住民族聚落保存
現場五 民間文資保存運動
產業及可移動遺產
現場六 產業遺產保存與活化
現場七 可移動的文化資產——以鐵道車輛保存為例
都市發展與文資保存
現場八 古蹟周邊景觀管控
現場九 容積移轉與容積調派
職人匠心
現場十 傳統建築修復技術的人才培育
參、他山之石
肆、臺灣文化資產保存面臨的困境與挑戰
伍、結論
附記??
一、後續追蹤
二、本通案性案件調查研究之工作方法
謝誌
參考文獻
?
序
序
一次成功的文化資產政策總體檢
監察委員 林盛豐
全面檢視的調查工具
監察院各委員會歷年來有諸多與文化資產保存有關的調查案,個案如陳悅記祖宅、普安堂、臺南火車站、綠島綠洲山莊及十三中隊、不義遺址、樂生療養院、陽明山中山樓周邊園區暨歷史建築、臺南赤崁文化園區、南投牛運堀窯、臺北監獄遺構、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建築、建國啤酒廠、鄒族集會所等;與管理制度有關的調查案如「公有建造物之文化資產價值評估」、「公有機關對所屬文化資產維護不善」等等。因此,有監察委員建議應進行通案調查研究,方能瞭解臺灣推動多年的文化資產保存政策,到底有何結構性的困境。
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一一二年度之通案調查研究以「政府辦理古蹟、歷史建築及考古遺址等文化資產保存、人才培育現況與困境之探討」為主題。參與調查的成員有范巽綠(召集人)、林盛豐、浦忠成、蘇麗瓊、蕭自佑、葉大華、林國明等七位監察委員,以及兩位協查同仁——范怡如與黃宣瑋。有一句官場名言,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官。這次非常複雜繁瑣的調查工作,沒有這兩位鐵錚錚的協查,絕對無法成事。
監察院調查案的品質,相當程度取決於國內專家之諮詢,與可供參考之國際經驗,也就是國外專家之諮詢。這個通案調查研究,諮詢了國內外頂尖的文化資產專家,讓參與調查的監察委員對文化資產保存與維護的理論與實務,得到深刻的理解。
本次通案調查研究的另一個正面經驗,是文化部相關部門的全力配合。這次調查,總共進行了十四次履勘,現勘了五十七處場址,包括考古遺址、古蹟、歷史建築、聚落建築群及文化景觀。每一次踏勘,都是我們與文化部官員的學習之旅。我們清楚地向文化部及地方政府表示,這次調查研究不在究責,而在發現問題、聽取意見。這個基調讓我們得以瞭解很多基層平常不易上達的問題。
?
急迫的課題
在為期一年的調查研究過程中,提出十五點結論與建議,其中有幾個非常急迫的課題:
一、重建臺灣主體性歷史論述,並透過考古教育廣為推展:僅以四百年漢人移民、有文字之歷史記載或中國地方史的思維看待臺灣歷史,顯有不足,因此我們建議文化部由強化十二處國定考古遺址之教育傳播功能做起,讓國人明瞭此類臺灣史前遺址的發現在國際人類學、考古學界之重大意義。
二、前瞻政策思維及財務規劃:國內近年來大量增加指定、登錄文化資產,但欠缺前瞻性之政策思維及財務規劃,造成修復經費匱乏與修復人力不足,引起民怨甚至爭訟。文化部宜會同地方文化局處,盤點全國文化資產所需保存修護經費及修復人才供需狀況,並參考日本經驗,擬定十年計畫與相應預算,從調查研究、修復設計、施工之間順利接軌,並建議比照「公共藝術設置辦法」,於各級政府興辦重大公共工程時提撥一定比例經費,納入文化資產保存基金或專戶。
三、善用文化資產容積移轉與容積調派機制,保存文化資產整體風貌:國內對於古蹟或歷史建築之保存係以建造物本體為主,鮮少重視周邊區域之管控,往往造成視覺景觀障礙,鄰近大稻埕特定專用區的南京西路危老改建案可建造十五層高樓、鄰近國定古蹟總統府、歷史建築菊元百貨店的衡陽路危老改建案可建造四十層高樓、未來臺北北門郵局公辦都更可在直轄市定古蹟臺北郵局後方興建四十四層高樓,皆是文化資產保存與土地開發衝突及並存的代表性案例。建議文化部會同內政部、地方政府,就「古蹟周邊」或「為了保存文化資產整體風貌」而備受限制的周邊範圍,建立容積移轉、容積調派機制,以利文化資產保存與都市開發衡平發展。
四、制度化培育文化資產修復相關人才:借鏡日本,建議文化部與教育部、原住民族委員會合作,就原住民族考古、水下考古、古蹟、歷史建築等文化資產修復相關人才,建立制度化、體制內之培育制度,透過細水長流之經費、穩定之文化資產調查研究、修復,並依不同職能,分類、分級培訓,建置人才庫,以提供長期穩定之優質修復人才及考古人才。
?
閣樓上阿嬤的箱子
我從友人那裡聽來的故事。老房子的閣樓,是一個陰暗角落。雜物堆中有幾個木箱子,打開來,裡面是母親的舊書信、老照片、畢業證書、紀念品等等。友人日子忙碌,無心整理這些雜物,就放在腦後。幾年後,有一個假期得空,就與女兒一起上閣樓整理那幾個木箱。
打開箱子,蛀蟲已經咬壞了不少照片、信件。友人與女兒花了很多時間,拼湊出照片與照片中阿嬤的故事。
在整理照片的過程中,以及對母親的記憶,母親在世的樣貌與她生活的時代,逐漸浮現出來。她女兒也對自己的阿嬤有一種宛如再世相認的感情。
我們的文化資產,就像閣樓阿嬤木箱裡,逐漸被蛀蟲咬壞的老照片與書信一樣,若來不及整理,一個家族的記憶,將永久消失。
每一個文化資產場景,都是一個裝滿歷史碎片的箱子,但在整理之後,也是一扇通往一個歷史時代的窗戶,當文化資產場景之窗越多,一個消逝的世界就會展開。
從我們的場景之窗,可以窺見從史前到原民的生活世界,更可以細讀明鄭、清領、日治時期的城市風景、聚落、宅第的生活情狀。箇中隱藏的傳統智慧、生活美學,以及吾輩在時間及歷史洪流中存在的意義,才會逐步浮現。
?
對讀者的呼喚與期待
政府依法辦理文化資產保存業務已超過四十年,全國建築文化資產(有形文化資產)近三千處,其中公有、私有古蹟各半。學術普查發現的考古遺址也近三千處,而只有五十六處考古遺址有法定地位。此次引起七位參與調查監察委員極大感動的水下文化資產,更只是一個龐大海洋敘事的第一頁而已。
相對於歐洲或日本等文化資產保存先進國,臺灣是一個歷史感薄弱的移民社會,國人常讚嘆日本傳統空間動人,卻未能建立對本土文化資產保存之社會共識。
雖然此次費時長達一年的調查結果堪稱豐碩,但發現的問題亟需有創意的策略、長遠的規劃、穩定的財源、專業的研究與技術人才的培養,才能解決。
(節錄自《文化資產守護行動》序言)?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