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村幸夫:
我認為有必要將這些街區的故事,
作為「故事本身」來口耳相傳,珍惜刻印於其中的奮鬥痕跡。
?
我認為有必要將這些街區的故事,
作為「故事本身」來口耳相傳,珍惜刻印於其中的奮鬥痕跡。
?
地方的魅力,是因居住這片土地上的人之魅力而產生出來的。有時起於一位主婦的提議,或是關心自己家園的小學生。而社區改造不光只是淨化水溝或把房子弄漂亮,還包括了對故鄉的那份摯愛,以及維護並推展社區特色的熱忱。
本書是日本十七個小城鎮大改造的故事,記錄著一群打從心底深愛自己居住土地、熱心推動社區營造工作的人們,面對產業蕭條、人口外流等困境,如何透過建築、老屋、護城河等的再生利用,創造出地方新生命的過程。不只是建築和景觀的改變,更重要的是穿針引線的人的故事。
這種藉由營造社區追求美好生活的想像與渴望,超越了文化與國界,標示著台灣向日本學習社區發展的里程碑。此刻台灣正邁入地方創生時代,希望有志於社區營造者經由這本書,更進一步接合台灣的特殊情境,為了更美好的未來一起築夢與圓夢,讓台灣成為更有魅力、更宜居的地方。
?
很不喜歡早起的我們,為什麼能如此持續不斷,
彷彿消防隊的清晨練習活動一樣?
這是愛護鄉土的心情在支持著我們。
──矢部和男
?
每天在這個地方工作、購物、和人相會,
我們都能汲取自己所感受到的、「在這裡生活」的微細事物,
和街上所擁有、潛藏的東西,
用來推動社區營造。
這些東西也許並不亮麗時髦,但我們確信,
它卻是能將我們的地方特色發揮出來、真正的社區營造。
──《臼杵──街景創造.景觀導覽》
書中每個故事都顯示著,歷史不是冰冷的文物或建築,而是與生活交織的記憶;保存不是為著懷舊,而是創造未來的可能。……這本書讓我們都能重回初心,它提醒我們:所有美好的城鎮風景和生活環境,都從夢想開始。
──丘如華(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祕書長)
?
我們在本書中看到了活生生的社區營造推動者的身影,與日本社區造街的種種經驗,這些有創造力與想像力的點子、構想,可以啟發我們在地的靈感。……消化與吸收他們的教訓與創新能力,是我們最值得由日本學習的地方。
──夏鑄九(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名譽教授)
?
這裡傳遞著一個「發現、發現、再發現」的訊息,發現地方的潛在資源、發現人的潛在能力、再發現心之所需。儘管日本的街屋和台灣的不同,而人所散發之光和熱卻是相通的。
──王惠君(本書譯者、臺灣科技大學建築所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