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本書從發想、醞釀、撰寫、融匯、徵引、統整,直至最後完稿,前後經歷五、六年之久。對筆者而言,不僅是項長期持續性的工程,也是經由數十年來研究成果與教學經驗之積累,方淬煉而得之成果。從任教以來,無論在運輸專業的教學或研究工作上,一直以經濟學理為基礎,尋求適當的理論及方法,來解釋、分析、預測、解決,存在於交通運輸領域的各種現象、各類行為,以及各項問題。因此,默許有朝能構建一套有系統、富專業,且完備的運輸經濟知識體系,一本能真正屬於運輸專業領域的經濟學!在如此使命感之驅動下,終在任教三十五年後,奮筆疾書完成了《現代運輸經濟學:理論及應用》一書,堪為學界老兵對運輸學界的寥薄回報。
理論上,運輸經濟之相關理論主要來自「個體經濟學」,個體經濟在經濟學領域中,亦稱為「價格的理論基礎」。經濟學係為用以解決有限資源的運用及分配之理論性方法,亦為各類方案選擇或決策之有效工具。在前述各項運輸經濟問題中所面對資源運用、分配、選擇及決策時,多會直接或間接地牽涉到價格或定價的課題。由此可知,價格確實是經濟問題裡之核心課題。實際上,運輸價格與定價問題普遍存在在交通運輸系統之中,從消費者願付價格、業者定價格、市場交易價格、政府管制價格,乃至社會外部性的影子價格等各項運輸經濟問題,幾乎無不涉及或隱含著價格因素。換言之,價格或定價原理貫穿了運輸經濟的主要分析。
在運輸系統中,「運輸經濟」通常是為了解決、改善或處理運輸問題可運用的重要方法之一。從交通建設之可行性研究、運輸系統之方案評估、運輸規劃之方案選擇、運輸需求之管理預測、營運管理之資源利用、生產服務之效率追求,乃至運輸市場之管制機制等,皆是運輸經濟可能涉課題,範疇相當廣泛。因此,本書從經濟系統裡的需求面、供給面、成本面、市場面、管制面、政策面等,逐一引介相關經濟原理及方法,並以運輸領域的實務問題為應用及分析對象,以建立運輸經濟之知識框架,並將當前運輸經濟相關議題探討化繁為簡,使讀者得以懂得如運用並解決實際問題之學習目的。
筆者從事運輸經濟相關課程教學與研究已歷經數十餘載,其間亦曾參與或主持過多項國家級重要運輸研究計畫,此書中引述若干筆者經典之作,雖略有年代,惟這些研究係開相關方法之先河,至今仍不斷被參引,如兩階段DEA模式方法、CV與EV以個體選擇模式估計使用者效益方法、以生產力變動方法估計公車補貼路線前後之經濟效果、由等候時間品價值衡量資訊對使用者之效益等,不一而足。因相關知識及應用,對交通運輸專業人士無論從事研究、教學、行政,或管理工作皆當有所具備,遂將多年所學所思、研究所獲、實務所悉,綜整匯集成書。歸納本書內容,基本上具有五項特色:
一、理論與實務兼顴:本書在說明各項原理及理論之後,都配合實務問題之詮釋及應用,或搭配案例/簡例之說明,讓讀者易於了解原理的實用性;此外,筆者將多年來個人應用於分析國內實務課題之研究成果,綜整、歸納國內外相關研究之發現或成果,證明了相關理論之可應用性、可操作性,以達「知其所以然,且用之以然」的目的。
二、國際與在地兼容:國內運輸經濟教科書相對於國外略顯不足,而國外教科書自然多以國外情形之探討為主,儘管運輸問題有其國際性或通用性,仍有值得學習之處。惟其相關描述資料或案例對國內讀者可能較難切身感受。運輸問題本有其在地性,解說相關運經理論時,如有在地實例對應或實務搭配說明,再引用國際情形或案例,與之呼應,將使相關方法及理論,展現其活用性及通用性。本書對應單元主題同時引介諸多國內、國際案例及實況,使本書同時具有在地特性及國際視野,達到在地與國際內容之兼容並蓄,亦為本書特色之一。
三、新趨勢課題導入:本書以「現代」為名,就是融入了當前、最新之趨勢性運輸課題內容之探討,包括了數位經濟、共享經濟、平台經濟,以及永續經濟等面向。隨著時代的演變以及先進科技進步及應用,如AI,大數據,雲端、物聯網、自動化等不一而足,使得運輸系統產生了重大轉型或變革。新科技帶來了新的解決方案,提升了運輸效率或成效,同時亦衍生了運輸經濟新課題及新挑戰。從消費、生產到市場發生了許多與傳統經濟行為大異其趣的現象,甚至翻轉了既有需求行為及生產模式,例如「數位經濟」展現了智慧運輸效能,「共享經濟」造成計程車市場的解構、「平台經濟」帶來了消費行為的新風潮、MaaS(交通行動服務)引領了運具捆綁服務的新模式,自駕車與無人機帶動了運輸系統的新構建,以及「永續經濟」結合碳價提供了運輸碳排成本內部化的新手段等。此外,受Covid19疫情影響,使通訊與視訊降低了運輸需求的必要性(在家上班、彈性上班等)已帶來交通「錯位替代」之可能性等,皆是在當今運輸體系裡或已經,或悄悄地,或即將發生之情事。
四、謬誤問題之解惑:經濟學是一套實用知識及分析工具,經濟理論是從現實世界現象中去萃取、歸納而得,然後再從經濟理論去推縯預測,真實世界的行為與現象,非常適合用於解決運輸交通領域的實務問題。然而,在經濟理論之應用因理論之熟悉度或理解有限,做出錯誤解讀或運用。因此,本書通透詮釋理論精義,並以實證或示例指出謬失之處。例如機車如何證明為「劣等財」,在「機會成本」、「影子價格」及「經濟成本」之間異同,「共同成本」與「聯合成本」之差異,「密度經濟」與「網路經濟」之釐清,DEA兩階段績效對效率與效果之分離,成本效益中「事前事後」與「有與無」之混淆,以及旅行時間價值之調整等諸多謬誤,不勝枚舉,在研習本書解析後,當能豁然開朗、茅塞頓開。
五、由淺入深之指引:一本好的教科書應把握住讓讀者如何能「看得懂、學得會、用得對」是最重要原則。因此,撰書過程中,筆者常面臨諸多挑戰,包括課題面向之取捨、內容深淺之處理、單元主題之安排,乃至數學式之繁簡等鉅細問題,皆依據課題、內容及單元之邏輯性,重要性,以及可讀性等原則,逐一權衡整合;進而依據經濟理論架構,有序組織及兼融鋪陳,讀者當能有系統且有效率地研習本書,獲取運輸經濟之整體專業知識。當然書中部分屬於研究性內容,或許須具備計量方法先修基礎,或屬主題性課題之探討,讀者則可依程度及需求,斟酌研習之。
有感於運輸經濟專業知識具備之重要性及必要性,筆者不斟野人獻曝,遂攬筆綜撰「現代運輸經濟」成書,以饗有志者研習,期能對運輸學界之知識發展、實務界之知能應用,有所回饋及助益。本書所撰述、探討、涉及的內容與課題,已涵蓋整體運輸經濟應有之範疇與內容。對大學師生而言,本書當是一本相當完備且實用的「運輸經濟學」教科書。惟學海無涯,有志者在理論上當深入研讀「個體經濟學」之相關書籍或文獻;在方法上,則可在「計量經濟學」或「應用統計學」方面尋求精進。最後,謹將本書獻給筆者在求學歷程中曾啟蒙與教導的敬愛師長,在教學研究及工作過程中曾惠予指導與提攜之長輩先進,以及默默給予筆者最大支持與關照的親愛家人。
陳敦基 敬筆
于母親節2025.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