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定價127.00元
8
折優惠:
HK$10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地毯下的佛法:意識如何生成物質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9036689
胡著發
樂果文化
2025年9月19日
200.00 元
HK$ 170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579036689
叢書系列:
樂生活
規格:平裝 / 624頁 / 15 x 21 x 3.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樂生活
分
類
宗教命理
>
佛教
>
生活佛法
同
類
書
推
薦
宗門屑語:四十年習佛錄影之一
參禪與念佛修法:月溪法師文集(4)
快樂自在:如何無憂無懼過生活
自我的幻滅與重生:一個人的修行筆記
福慧自在:修福修慧,大家平安健康;六度萬行,人人身心自在
內
容
簡
介
緣起是佛法的核心,今天流傳的十二支緣起說真實只有十支,已被科學的弦理論算出。根據弦理論思考緣起,有重要的原始經文被掃到地毯下,爭議混雜的緣起說也是錯誤百出。重建的緣起正義正是許多科學家、哲學家在尋找的意識科學,也是宇宙大統一理論。
許多人認?量子力學與意識有關,但量子力學與意識還有很大的差距,而且廣義相對論在意識的角色更?重要。
唯物主義認?試驗不需要人去觀察結果,一個攝像頭就足夠了。其實,觀察者、攝像頭、所觀察的結果都歸觀察者即心。
宏觀的廣義相對論與微觀的量子力學都非常的精準,不能結合的根源是二元對立。深入理解統一二者的弦理論則是非二元對立,是法爾的、基於唯識的緣起法。其中廣義相對論對應觀察者即?生,量子力學對應被觀察。無數無量?生是平行宇宙。因此,從來沒有物理學。
基於唯識的緣起法早過今天科學一千年,是最早的科學。今天唯物主義的科學除了二元對立外,教導我們外在有個蘋果,通過眼睛,大腦處理信息認識到有個蘋果,這些都將被確定為?科學。真實是我們各自有個第八識,裏面的種子成熟後生識,識變見分、相分,也變根身、器界如蘋果。
弦理論的主幹即緣起,因此,不但圓了愛因斯坦統一之夢,也是「上帝不擲骰子」的「因果甚深」的緣起法。愛因斯坦說的「上帝」,就是佛教的「緣起」,即「一切法皆是佛法」。
所有佛法都必歸緣起十支:四緣、五果、八識、五蘊、十二處、二十二根、因緣變與分別變、因能變與果能變、見相二分、共變等。今天論述這些法都沒歸位十支,因此可?是不分天南地北。
今天許多哲學家包括腦神經專家如同唯識,不認?意識產生於大腦,要是意識不是來自大腦則必定是眼不能見、耳不能?等,否則違反最基本邏輯。
?
目
錄
前言 8
導讀 14
第一章 宇宙真相 30
第一節 哲學思維 32
第二節 自我投毒 34
第三節 六百年前 36
第四節 十二因緣 37
第五節 弦論緣起 40
第六節 中國地圖 47
第七節 宇宙緣起 48
第八節 緣起哲理 51
第九節 眼不能見 53
第十節 識外無境 56
第十一節 何為無境 60
一、安安寶寶 60
二、手術室裏 60
三、宇宙天文 61
四、太陽之光 61
五、各乘各機 62
六、水電網絡 62
七、量子試驗 63
八、相對試驗 65
第十二節 何為意識 66
第十三節 緣起與腦 68
第十四節 意識與腦 70
第十五節 純粹唯心 72
第十六節 無物理學 74
第十七節 輪迴涅槃 84
第十八節 心相續相 86
第二章 緣起爭議 88
第一節 幾世幾重 88
一、三世二重 89
二、二世一重 89
第二節 六種理論 90
一、說一切有 90
二、南傳上座 93
三、中觀學派 95
四、瑜伽行派 96
五、水野弘元 96
六、中道僧團 99
第三節 南傳權威 103
第四節 相依此緣 105
第五節 爭議小結 107
第三章 緣起正義 112
第一節 原始佛教 113
一、譬如三蘆 113
二、因緣生觸 115
三、原始緣起 116
四、親辦自果 118
第二節 識等五果 120
一、南傳五果 120
二、俱舍五果 121
三、唯識五果 122
第三節 無始無明 122
一、不合邏輯 123
二、十支緣起 123
三、恐在中間 124
四、含攝於觸 124
五、無行緣識 125
六、有漏種子 125
第四節 二世一重 127
第五節 識支為始 129
第六節 識支與色 132
第七節 識支與名 136
第八節 緣起四果 141
第九節 四果概述 142
一、異熟之果 143
二、等流故果 144
三、增上之果 145
四、士用之果 145
五、緣起四果 146
第十節 離系之果 149
一、如來法位 149
二、無漏種子 150
三、無餘涅槃 150
四、無垢之識 151
五、無漏之位 151
六、還滅依持 152
七、滅道所依 152
八、異熟離系 152
九、四向四果 155
第十一節 太虛大師 157
一、? ? 果果相攝 157
二、四緣五果 160
三、賴耶緣起 162
四、苦集滅道 165
五、現行見相 166
第十二節 名色等流 167
一、等流七識 167
二、等流名色 169
三、名色小結 170
第十三節 染污末那 172
第十四節 流轉三果 175
一、七心之界 175
二、等流士用 177
三、六識四因 180
四、二種識流 182
五、五俱五心 184
六、五俱意識 185
七、上座九心 186
八、三果小結 188
第十五節 循環相攝 189
一、觸可先後 189
二、流轉四果 191
三、一世三果 192
四、增上意義 194
五、一世果因 195
六、剎那十支 197
第十六節 各支五蘊 198
一、支與八識 198
二、五遍行法 199
三、受想二蘊 200
四、有支與思 201
第十七節 正義小結 202
一、通俗緣起 202
二、暗流與浪 203
三、無間似我 205
四、心不可得 207
第四章 緣起實證 208
第一節 三重之腦 211
一、三重概述 211
二、邊緣系統 212
三、見繩為蛇 215
四、等流士用 216
第二節 盲人眼識 218
第三節 聽而無聞 221
第四節 識等五果 222
一、名色觸等 222
二、行受想蘊 226
三、別境心所 244
四、等流別境 250
五、腦與五果 251
第五節 名色互緣 252
一、末那緣色 253
二、等流緣色 263
三、各類分泌 267
第六節 癡見慢愛 268
一、染污末那 269
第七節 緣起與腦 270
第八節 無明理論 271
一、染污等流 273
第九節 水界之腦 276
第十節 實證小結 279
第五章 緣起奧義 282
第一節 緣起即心 283
第二節 識外無境 286
第三節 唯一色法 288
第四節 大腦與業 289
第五節 士用增上 291
第六節 托色變色 293
一、各有見相 293
二、視而無見 294
三、粗細差別 294
四、因緣而起 295
五、同時異時 295
六、視覺之幻 295
七、精神錯亂 297
八、夢境所見 298
九、因緣分別 298
十、想像障礙 304
十一、瀕死體驗 307
第七節 愛等五支 308
一、一切增上 308
二、賴耶增上 309
三、增上之心 310
四、果報增上 311
五、帝釋天網 311
六、因果能變 312
七、遷流之苦 .316
第八節 三界共變 317
一、三界種子 317
二、共與不共 318
三、重重無盡 319
四、共變根身 321
五、現後世報 321
六、二十二根 322
第九節 托種變色 323
一、根即種子 324
二、縱橫緣起 325
三、唯二十二 328
四、宇宙萬象 328
五、緣起心法 329
六、心生萬象 330
七、男女二根 331
第十節 五果同時 333
第十一節 緣起性空 335
第十二節 界即識支 336
第十三節 非大非小 338
第十四節 無境何觸 339
第十五節 質即信息 343
第十六節 齊識而還 352
第十七節 奧義小結 354
第六章 弦論因緣 356
第一節 弦論爭議 357
第二節 統一理論 359
第三節 極微緣起 360
第四節 種子現行 362
第五節 維次與識 363
第六節 弦論緣起 368
第七節 法法相攝 370
第八節 四緣五果 372
一、流轉四果 372
二、認識即果 373
三、四緣面貌 374
第九節 識外無境 375
第十節 非大非小 377
第十一節 地的概念 380
一、地球佛教 380
二、十七地論 381
三、三界九地 381
四、弦論地景 383
五、色不離識 386
六、下地依上 401
七、恆星演化 401
八、三災世成 405
九、色到無色 409
十、色的粗細 411
十一、黑洞緣起 414
十二、吾皆星塵 416
十三、因緣引力 418
十四、藏識深密 420
十五、人體科學 424
十六、法爾引力 426
十七、無色界地 429
十八、起無因見 430
十九、宇宙起源 433
二十、宇宙起源 436
二十一、鄰近界地 437
二十二、沼澤景觀 440
第十二節 齊識而還 440
第十三節 弦論大腦 442
第十四節 無物理學 443
一、漏洞百出 443
二、真空災變 446
三、龐然大物 448
四、識為底層 448
五、心與色法 450
六、弦的擺佈 451
七、對稱與否 452
第十五節 平行宇宙 452
第十六節 全息宇宙 454
第十七節 根身器界 455
第十八節 困境誤區 460
第十九節 四次革命 465
第二十節 證自證分 466
第七章 元宇宙喻 470
第一節 今天科技 470
第二節 未來科技 471
一、元液體X . 471
二、元液體Y . 472
三、元囊科技 472
第三節 元囊中心 472
第四節 真實虛幻 474
第五節 吃?腿喻 474
第六節 名牌包包 476
第七節 無境何食 476
第八節 三維科學 478
第九節 疏所緣緣 479
第十節 眼不能見 481
第十一節 元喻小結 481
第八章 意識爭議 484
第一節 意識科學 485
第二節 意識代理 486
第三節 你是宇宙 488
第四節 身心二元 490
第五節 百家爭鳴 492
第六節 意識是膜 494
第七節 分析唯心 495
第八節 困難問題 500
第九節 意識小結 501
第九章 緣起總結 504
第一節 佛的教導 505
第二節 法爾如是 506
第三節 一心二門 507
一、二十二根 509
二、處界即心 510
三、本來面目 510
四、怪物月光 514
第四節 七處征心 519
第五節 膜的世界 522
一、扭曲時空 522
二、膜與世界 523
三、工作空間 525
四、因緣分別 525
五、觀察與膜 526
六、弦論之膜 529
第六節 時即流轉 530
第七節 自由意志 532
第八節 腦根悖論 537
第九節 萬有理論 540
第十節 科學玄學 543
第十一節 語言局限 544
一、風輪引力 545
二、引力之波 546
三、引力電磁 547
四、兩個四大 548
五、風乾支節 550
六、壽命差異 553
七、以錘錘錘 554
第十二節 空有之爭 555
一、語言局限 556
二、真理哲理 557
三、阿賴耶識 560
四、違害緣起 561
五、舌辨游戲 565
第十三節 太陽之境 566
第十四節 意識科學 571
第十五節 識與宇宙 574
第十六節 頓現一相 577
一、無有實體 577
二、全息宇宙 578
三、或遠或近 579
四、隨量大小 583
五、最終科學 586
第十七節 眾盲之盲 588
第十八節 緣起數學 589
一、宇宙語言 590
二、意識數學 591
三、第一人稱 591
四、萬法唯識 593
五、異熟即e . 593
六、虛實之間 594
七、最美數學 596
八、有等於空 597
九、佛與數學 599
十、萬法結構 601
十一、快子與漏 603
第十九節 三不知道 605
第二十節 未解之謎 607
後記 608
?
序
前言
筆者多年前嘗試從科學的角度來認識佛法,希望完全從真理的角度來理解佛法,而不是滿足於做學術式的研究,也不簡單的從字面上的意思來瞭解。因此涉及今天的科學多方面,嘗試尋找佛法在今天科學中的痕跡。比如,佛教描述的法在今天昌明的科學中是否有痕跡可循,大腦的結構是否與佛法的理論吻合,佛教的色界、無色界是否是有等。
科學家、哲學家們也一直在尋找真理的途中,正當他們在討論,做為人類的我們,是否具有能力去瞭解真理,卻不知或不信,佛是「一切智者」,佛說的法必定是真理——那?在今天科學極度昌明的時代必定能尋找到其痕跡。
筆者經過多年的探索,發現科學最前沿的弦理論似乎在描寫唯識的種子、第八識、第七識、前六識等,但還是不能貫通之所以。特別是弦理論能計算出的黑洞代表什??又為什?筆者認為是第八識的M 理論與五版的超弦論有對偶性?又弦理論的反德西特/ 共形場對偶性描述的是什??
2017年突然想到黑洞或許是唯識中的色界眾生,不久順藤摸瓜根據今天的天體物理學對天體的認識,建立了整套色界、無色界的結構。又一直到2019年尾,突然想到五版超弦論或許是佛教的五果。筆者自己做了大概的比對;但心想是否有更具?服力的論據?2020年初,在網上搜尋了兩天不到,發現太虛大師在1927年所做的一張圖。這數年來一直嘗試理解這張圖,最終肯定太虛大師的圖與弦理論1995年後的一張M理論與五版超弦論對偶性的圖,是完全一樣的,只是論述的角度不同。之後又在《成唯識論》讀到第八識與五果的關係。此後再通過不斷的思考與探索,不但確認弦理論已經算出唯識的理論,到再後來認識到弦理論已經算出佛教的緣起法。
今天,許多科學家正在拼命的尋找宇宙大統一理論,弦理論是統一兩個上世紀人類最偉大發現: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唯一可能。但弦理論中出現太多遠超出物理學者認知範疇的數學物件、數學猜想,弦理論學者非常的困惑。弦理論也因此極具爭議性,反對弦理論的大有人在。弦理論是個總稱,實際上是由許多數學物件、數學猜想組合的,比如上面提到的五版超弦論是一直困惑弦理論學者的問題,因為統一之後,不是得到一版理論,卻有五版。
佛教的緣起法即宇宙最終的真理。宇宙的真理只有一個,但這個真理是由一套套的法組合的,對佛法來?是法法相攝,都是因與緣所生的法。據此佛教說法是緣起,是空性即沒有自性。從弦理論來?,這些法就是弦理論的各種數學物件、數學猜想。
筆者在比對弦理論與十二因緣的過程中,發現今天佛教界對於十二因緣的論述有極大的分歧,每個宗派都不同,可以?是非常的雜亂。要知道十二因緣是佛悟道後所?,是佛法的核心,也是緣起法的核心,可以?佛法即緣起。今天十二因緣論述的雜亂分歧,?明一個無可否認的事實——各宗派如瞎子摸象,每個對於象的描述都不一樣。因此,現有十二因緣的論述都是錯的。或?要是做個結構性的評分,現有的緣起論述在識、名色、六入、觸等最重要的四支極度的混亂,也缺乏清晰結構性的輪廓,可以?沒有一個論述是及格的。特別是佛說的緣起法只有十支,其中沒有無明與行二支。無明是隱藏在名色支之名,而行則是在有支,因此,現有的緣起法以無明為第一支,一開頭就錯了。
筆者再深入比對弦理論與十二因緣,翻?佛教經論,發現了一個揪心的事實:十二因緣法在這2,600年來,原來的原始經文被刻意的掃到地毯下。佛在說十二因緣的時候雖然說十二因緣的識支與名色支是二支,但明顯的說如三蘆:「展轉相依,若去其一,二亦不立,若去其二,一亦不立」,雖然是二支,但卻是三法,不是二法。2,600年過去了,這《雜阿含288 經》的經文是必讀,也是十二因緣最重要的一段、二支、三法,但完全沒有關於三法的解?。可以?十二因緣是被掃到地毯下的佛法。
這三法極為重要,因為我們體驗到的包括大腦都只是心即第八識相續的假象:是識支、名色支的三法,或識支即第八識與名色支即等流果,每剎那的現行熏種子、種子生現行才有的假象。有如電腦上的螢幕,通過電腦的程序編碼剎那剎那的顯示在螢幕上的假象。唯識的第八識就是弦理論的M 理論,而名色支的等流果在弦理論是型IIB弦。
弦理論可以說是個導航圖,通過這個導航圖,翻?佛教經論,筆者還發現大量關於今天各種十二因緣論述的謬誤。要?今天現有十二因緣的論述是謬誤百出一點不為過。這裏以「地毯下的佛法」為題,完全沒有不尊敬佛法的意思,而是學佛法之人都必須以此為警惕,也希望被掃到地毯下的佛法重見光明。
十二因緣就是緣起,這裏將會?明緣起就是心;心是什?是對佛教來?還是一個謎。最近就有著名的大乘法師?:「心是千古之謎」,最近也有南傳學者說:「意識是什?還是一個爭議不休的問題」。心、意識是什?,不僅小乘迷惑,大乘也是茫然,這在佛教是非常可悲的事實。要是有某位大師說他知道心、識是什?,結果?出的必定是一大堆的佛教專有名詞,可以?是只是自?自話。
可以?弦理論的主幹就是十二因緣,十二因緣即心,今天科學尋找的宇宙大統一理論得出的結論正是大乘佛教所?的——宇宙一切皆是心的顯現,也是緣起。
在這個背景的同時,科學家、哲學家正在瘋狂的探索什?是意識,一場意識是什?的混戰,在三十多年前悄然的由戴維·查爾莫斯(David Chalmers)所提出的「意識難題」所引發,到今天尤為激烈。最近弦理論學者布萊恩·格林(Brian Greene)在個名為「什麼創造了意識?」的座談會的一開頭說:
首先要弄清楚一件事,我們不知道意識是什麼。1
要知道這座談會的嘉賓有查爾莫斯與英國神經科學家、認知與計算神經科學教授阿尼爾·賽斯(Anil Seth)。「沒人知道意識是什?」是今天學界的共識。但今天支持唯心主義的學者有增長的趨勢,如一位荷蘭的哲學家貝納多·卡斯特魯普(Bernardo Kastrup)毫不留情面的批判今天的唯物主義思想,他說今天的唯物主義科學是「胡?八道」。其中有許多學者討論宇宙的最底層邏輯是否是意識,若是,那?意識怎?成為宇宙的最底層邏輯是一個最大的謎團。有一位學者唐納德·霍夫曼(Donald Hoffman)正嘗試建立一套以意識為宇宙底蘊的數學模式。他們不知道以緣起法為主幹的弦理論就是這個宇宙最底層的邏輯,因為佛說的緣起法是基於唯識的,而對唯識來?,其建立的一整套系統如第八識、種子、八識等,正是描述意識為宇宙的最底層邏輯。確實「沒人知道意識是什?」,因為這些學者都對緣起法完全沒有認識。
但這不代表佛教懂得什?是意識:一、在緣起法的混亂爭議;二、將最重要的識支與名色支三法掃到地毯下;三、大、小乘宣稱不知道什?是心、意識;四、不知道基於唯識的緣起法即意識為宇宙底層邏輯。今天佛教喜好做一些學問如考古、古本、古文、美術、宗派、教史、脈絡等,但對一些學問如物理學卻毫無興趣、甚至畏懼與排斥,因此佛教更不懂得什?是宇宙大統一理論,也不知道意識為宇宙的底蘊。
佛觀真理悟道,他說的法假名佛法,不是佛法。要是只是從佛法中求佛法,或遇上真理不能理解,無異於「刻舟求劍」。
三個都極具爭議性,但像是完全不相干的領域:佛教的緣起說、意識是什?、宇宙大統一理論,在這個時代剛巧聚焦到一起。
導讀
筆者在探索真理的過程中,嘗試接觸學術界的人士,特別是佛教界。筆者發現他們多是在做學術學問、古文考古,古本對比等。也有許多是為了生計,或生存在大專學府為了交功課做論文業績,許多是與佛陀要我們做的功課是一點關係也沒有。又許多學術論文,應該是根據大專學府的作風,?調用第一手資料。筆者不認為第一手資料都是對的,甚至有許多是錯的。在這些錯的資料上做學問只是錯上加錯。許多在固有門派的思維中打轉,在思想上自我的加上枷鎖。特別是這些學術性的論文運用的專有名詞也是思維的枷鎖,再怎?專業要是不能通過這些名詞理解真理就是沒有用處。
反觀,有些不是很正規的渠道,反而是能夠更能引導思考真理、真相是什?。比如文中引用的大衛·格羅斯(DavidGross)、羅時憲、David Tong、于凌波、柏納德·卡爾(BernardCarr)等的觀點,這些學者有很多時候不方便在學術論文中直接的提出他們的看法,或在退休後才提出,但這些看法反而是他們的真正體悟,能夠正確的引導對真理的正確思維。
換著早個二、三十年,若沒有發達的網絡與豐富的網上資訊,筆者是絕對不可能完成這篇文章,得到「弦理論的主幹就是佛教的緣起法」的結論,也絕對不可能建立一套「緣起正義」。有許多的資料更是一周甚至數天前發佈的。今天已經不是為了等一本書的發佈,要等上好幾個月或好幾年的時代。這裏在論述的時候,第一手資料與通俗資料兩者并用,也便利讀者查證。此外,今天已經是人工智能的時代,這裏有些創作也依賴人工智慧如ChatGPT、Copilot 等來簡化概念。
第一章「宇宙真相」主要的目的是確立世界觀,讀者不需要同意筆者的世界觀,但必須用這世界觀來批評或評價這裏面的?容。世界觀一旦錯誤,認識將會非常的不同。比如要是我們還是認為地是平的,又怎?能夠理解廣義相對論呢?
因為緣起法是佛教的核心,也是宇宙大統一弦理論的主幹,也是解決意識是什?的答案。因此,緣起法是關鍵也是必學必修,第二章「緣起爭議」介紹現有的緣起法的爭議,讀者可以用來比對以下三章的?容,而自行做決斷與有更深的認識。筆者相信通過對比,讀者將發現現有的十二因緣論述是極為雜亂貧瘠、缺乏明顯的結構、甚至違反邏輯的。
第三章「緣起正義」主要是確立緣起的真正意義,這章的主幹主要是以佛教學術論文方式來確立,但其中加上「弦論因緣」之筆記,介紹筆者怎?樣通過觀察弦理論與唯識學而一步步的得到這緣起正義。
意識即緣起,緣起即意識緣起,「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此中之「此」即意識,不是豆、瓜、籐、等無情物。現代人、科學認為意識是從大腦產生,第四章「緣起實證」解釋大腦與緣起法的關係。這裏也?明為什?識支、名色支的名與色互緣,如何互緣。這是緣起法最重要的,但完全空白的一環。
雖然第一章建立必要的世界觀,但因為「緣起甚深」,有些深奧的緣起意義必須到第五章「緣起奧義」運用深層的唯識詞匯、概念才能解釋得清楚。比如唯識的共變理論,怎?樣共變,無境何觸,為什?佛說「齊識而還」等等。這裏也建立一些比較深奧但佛教到今天還沒有的理論,比如:托色變色、托種變色等;這些也是受弦理論所?發,雖有經論可循,但之前經論沒有詳細的解釋。
到這裏,讀者應該已經認識到許多弦理論的名詞、概念,但多是片段式的。第六章「弦論因緣」為弦理論做個總體的組合介紹,也解?弦理論學者的困境與誤區,這些困境與誤區從緣起法、唯識理論來?是一目瞭然的。
我們認為有的世界其實是虛幻的,為了更容易的解釋為什?沒有色、物質等,第七章「元宇宙喻」應用一個元宇宙的世界來做比喻。
今天科學家、哲學家和以吠陀為主的宗教家在賽跑,每個人都想做為第一個提供能被確認的意識理論,因為這是開天闢地、青史留名的偉業。第八章「意識爭議」雖然非常的簡要,目的是希望讀者能夠大概的瞭解今天學界主要討論的議題。
第九章「緣起總結」為在以上還沒來得及細述的觀點,從不同的角度來做個總結。
在本書第一次排版期間,有一個剛發佈的對談會,筆者認為可以是一個更簡潔的總結,將之設置在「附錄1 意識是根本嗎?安納卡·哈里斯」,或許讀者能夠從這個附錄做為總結。
筆者在?讀許多書籍時,經常在?讀了許多頁之後,必須嘗試總結作者論述了些什?,或必須做筆記。這裏為了讓讀者更容易理解、銘記各種概念,這裏盡量在章節上分段,每一章、節、段都有相關的概念與知識點,也利於之後做為參考。在引用資料的時候也盡量的詳細,以讓讀者更能全盤的體會其中論點的要處。
因為這裏的論述跨越佛學、唯識、意識、大腦、弦理論、宇宙天文等,這裏不能將所有的詞匯概念都詳細的解釋。比如第八識、阿賴耶識、M 理論等都沒有如一些書本做深入的介紹,還希望讀者在網上搜索相關的詞匯、概念、資料。今天可以利用人工智慧工具做提問、搜尋,筆者就利用這些工具生成了許多的圖片。
最後,筆者建議讀者在網上搜尋並?讀徐獻軍的《太虛大師論佛學與科學的關係》與陳兵的《佛學與科學融通之省思》。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