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情緒自癒:七種常遇心理傷害與急救對策

情緒自癒:七種常遇心理傷害與急救對策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604946
蓋?溫奇
祁怡瑋
橡實文化
2025年10月01日
160.00  元
HK$ 136  






ISBN:9786267604946
  • 叢書系列:藍光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4.8 x 21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藍光


  • 心理勵志 > 情緒/壓力









    前言:為受創的情緒療傷止痛



    第一章? 遭拒:日常生活中的情緒皮肉傷

    遭拒造成的心理創傷

    治療遭拒創傷的四帖處方和使用原則

    [處方一]:和自我批評的聲音爭辯

    [處方二]:重建自我價值

    [處方三]:增進社會連結感

    [處方四]:自體減敏

    何時諮詢心理衛生專業人士



    第二章 孤單寂寞:人際關係肌肉無力

    寂寞對身心健康的衝擊

    寂寞是會傳染的

    孤獨造成的內傷

    治療孤獨創傷的六帖處方和使用原則

    [處方一]:脫下染上負面色彩的眼鏡

    [處方二]:辨認自誤的行為

    [處方三]:採取別人的觀點

    [處方四]:加深情誼

    [處方五]:為建立社會連結創造機會

    [處方六]:領養人類最好的朋友

    何時諮詢心理衛生專業人士



    第三章 失去與創傷:情緒骨折負傷前行

    失去與創傷造成的心理衝擊

    掃除失去與創傷心理陰霾的三帖處方和使用原則

    [處方一]:順著自己的方式緩和情緒痛苦

    [處方二]:找回失落的「自我」

    [處方三]:從悲劇中找出意義

    何時諮詢心理衛生專業人士



    第四章 罪惡感:心理中毒

    不健康的罪惡感和人際關係

    罪惡感造成的心理傷害

    被動式罪惡感的反作用力

    罪惡感如何毒害家族全員

    治療罪惡感心理傷害的三帖處方和使用原則

    [處方一]:學習有效表達歉意

    [處方二]:原諒自己

    [處方三]:放下過去往前走

    何時諮詢心理衛生專業人士



    第五章 反芻思維:狂摳結痂的情緒傷口

    反芻思維造成的心理傷害

    治療反芻思維心理傷害的四帖處方和使用原則

    [處方一]:改變觀點

    [處方二]:轉移對痛苦情緒的注意力

    [處方三]:重構憤怒

    [處方四]:避免將親友當作你的情緒垃圾桶

    何時諮詢心理衛生專業人士



    第六章 失敗:情緒感冒如何惡化成心理肺炎

    失敗造成的心理傷害

    導致失敗的自我妨礙行為

    對失敗的恐懼與家庭關係

    壓力如何影響表現

    治療失敗心理傷害的四帖處方和使用原則

    [處方一]:尋求支持,然後記取教訓

    [處方二]:著眼於你能掌控的因素

    [處方三]:負起責任、駕馭恐懼

    [處方四]:用分心對付壓力造成的分心

    何時諮詢心理衛生專業人士



    第七章 自卑:情緒免疫系統衰弱

    缺乏自信對自我價值感的影響

    自卑造成的心理傷害

    治療自卑心理傷害的五帖處方和使用原則

    [處方一]:寬待自己,把腦袋裡的自我批評關靜音

    [處方二]:找出自己的強項,肯定自己的長處

    [處方三]:提升對讚美的耐受力

    [處方四]:增強自身的內在力量

    [處方五]:強化意志力和自制力

    何時諮詢心理衛生專業人士



    結語:打造個人的情緒急救箱



    ?





    前言



    為受創的情緒療傷止痛




      感冒了該怎麼辦?想都不用想,隨便一個十歲小孩都會立刻建議你要多休息和喝雞湯。膝蓋割傷了怎麼辦?孩子也懂得要清創(或塗抗生素藥膏)和包紮。孩子還知道腳骨折了要打石膏,骨頭才會回到正確的位置。接著再問問孩子為什麼必須採取這些步驟,他們會告訴你這麼做一方面可幫助傷口復原,一方面也能預防傷口惡化。感冒有可能轉為肺炎,刀傷有可能感染發炎,斷掉的骨頭若是沒有對準位置接回去,拆掉石膏以後你就會不良於行。從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就教孩子如何照顧自己的身體,孩子們通常也學得很好。



      但如果問一個大人該怎麼緩和被人拒絕的心碎、孤單寂寞的痛苦折磨,或是遭逢失敗的苦澀心情,任何一個成年人都不清楚這些常見的「內傷」要如何治療。自卑怎麼變自信?失去重要的人事物要如何走出傷痛?對大人而言,這些問題一樣很難答得出來。回憶總是反覆閃過腦際怎麼辦?心裡的罪惡感揮之不去怎麼辦?拿這些問題去問人,你得到的反應可能是一臉為難、手足無措和刻意改變話題。



      有些人可能會很有把握地建議你:和親朋好友聊心事是最佳良藥。他們一心認為只要是頭腦正常的心理衛生專業人士,想必都不會反對這種建議。但和人聊自己的感受,在某些情況下或許有紓解的作用,在某些情況下卻可能有害而無益。要是指出其中的危險,通常又會換來面露難色、手足無措和刻意轉移話題的反應。



      我們之所以很少積極治療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傷害,其中一個原因在於手邊缺乏處理傷口所需的工具。沒錯,心裡一旦受傷了,我們總可以尋求心理衛生專業人士的輔導,但這麼做往往不切實際,因為日常生活中絕大多數的「內傷」都沒有嚴重到需要專業介入。正如同我們不會一咳嗽或打噴嚏就跑到家庭醫師的候診室外,搭個帳篷漏夜排隊。我們總不能一被心上人拒絕或每次被老闆罵,就跑去找心理師哭訴。



      但即使家家戶戶都會常備一個急救箱,裝滿用來處理日常外傷的繃帶、藥膏和止痛藥,我們卻沒有一個像這樣的急救箱,用來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小內傷。而就像外傷一樣,我們也經常受到各種內傷。本書所涵蓋的每一種內傷都極為常見,每一種內傷也都會造成情緒上的痛苦,並有可能對心理的健全造成危害。然而,截至目前為止,我們都沒有一套慣用的工具可以止心裡的痛、解心裡的苦、釋放心裡的壓力,儘管這些傷害三天兩頭都在發生。



      在第一時間為自己急救,可以預防許多諸如此類的傷害進一步影響心理衛生和情緒健康。只要一受傷就立刻為自己的情緒進行急救,的確有許多需要專業治療的臨床心理疾病都是可以預防的。舉例而言,反芻思維很快就會演變成焦慮和憂鬱,失敗和遭拒的經驗很容易就會導致自卑。治療這些傷口不僅能加速復原,還有助於預防併發症。就算衍生出併發症,緊急自救也能緩和病勢。



      當然,就像存貨再怎麼充足的急救箱也不能取代醫生和醫院,萬一心裡傷得很嚴重,靠自己急救也取代不了心理衛生專業人士。然而,面對身體健康,我們很清楚自己的極限在哪裡,但面對心理健康,我們可就不見得清楚了。多數人都能判斷多深的刀傷要給醫生縫、瘀血和骨折有什麼不同,也知道自己是不是脫水到需要打點滴的程度。但說到心理傷害,我們不僅缺乏必要的處理工具,也沒有能力判斷自己需不需要專業的協助。結果我們常常忽略了心裡的內傷,直到傷勢嚴重影響心理機能的地步。我們絕不會放任膝蓋上的傷口惡化到損害行走的能力,但我們老是丟著心裡的內傷不管,直到傷勢重得我們走不動人生之路。



      大家普遍懂得處理身體受到的外傷,卻完全不懂得處理心裡受到的內傷,這麼懸殊的落差真的很不幸。如果這世上根本不存在情緒緊急自救術也就罷了,但明明就有緊急自救的工具可用啊!近來,在許多心理學領域的研究都發現了各式各樣的處方,針對的就是我們最常受到的心理傷害。



      本書每一章都會探討一種常見的日常心理傷害,並介紹各種可以用來緩和痛苦情緒、避免問題惡化的緊急自救術。就像我們自行處理身體上的外傷,這些有科學根據的自救術都可以在家自行操作,也可以用來教給孩子。本書提出的處方就是未來自家心理急救箱的要件,我們可以隨身攜帶這些心理保健工具迎接生活的挑戰。



      我個人會針對如何緩和自己的痛苦情緒,給我輔導的個案具體明確的建議。在研究所攻讀臨床心理學那幾年,我這種做法時常遭到批評。曾有一位指導教授告誡我道:「我們要從根本上解決心理問題,不是開情緒止痛藥給個案。天底下沒有心理阿斯匹靈這種東西!」



      但速效止痛藥和解決根本問題並不衝突。我相信每位個案都該隨手常備幾帖情緒急救處方,就跟他們應該接受其他更進一步的心理治療一樣。多年來,我一直都在身體力行,萃取創新的研究發現,化為實際的建議,讓我的個案可以將這些處方用在日常生活的情緒傷害上。我之所以這麼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些處方有效。多年來,我的個案和親朋好友也一直慫恿我將這些心得結集成冊。我決定寫成這本書,因為是時候認真看待我們的心理健康了。就像養成牙齒和生理保健的習慣一樣,是時候養成心理保健的習慣了。家家戶戶都該常備一個心理急救箱,在裡面裝滿包紮情緒的繃帶、抗生素藥膏、冰敷袋和退燒藥。



      畢竟,一旦知道有心理阿斯匹靈的存在,不拿來用就太愚昧了。



      範例



      本書七大章節涵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七種心理傷害:遭拒、孤單寂寞、失去、罪惡感、反芻思維、失敗和自卑。雖然是以各自獨立的章節呈現,但我建議各位將整本書融會貫通。即使有些章節現在跟你沒有直接的關係,認識一下各式各樣的情況可能造成的種種心理傷害,未來不管是自己或親朋好友碰到了,我們都懂得如何因應。



      本書每一章都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探討各種打擊確切造成什麼心理傷害,包括那些我們常常沒有察覺的傷害在內。舉例而言,我們可能認為孤單寂寞顯然會帶來情緒上的痛苦,但卻沒有意識到長此以往對身體健康也有嚴重的危害,甚至會縮短我們的壽命。更有甚者,孤單寂寞的人常有自我打擊的行為出現,使得他們不自覺地自外於人,把能夠給他們安慰的人拒於門外。



      每一章的第二部分則針對第一部分探討的傷害提出處方,供讀者自行服用。我整理了使用原則,說明什麼時候該進行情緒急救,以及如何落實本書建議的自救術。我也整理了處方摘要和「用法用量」。由於本書只是給你一個心理急救箱,不是要用來取代專業的心理治療或照護,所以在每一章的結尾,我也針對何時應該諮詢訓練有素的心理衛生專家,為讀者提出指導方針。



      本書提出的建議都是根據一流的科學研究,這些研究通過了同儕審查程序,並發表在一流的學術期刊上。各項研究和處方的出處可於隨文註中找到。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