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序
自從1990年代步入職場,本人幸運地隨著臺灣產業發展而經歷並見證多次巨大的產業轉變,每一次的轉型似乎都存在著突破不了的挑戰與困境,但臺灣產業的韌性總能創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榮景。現今,臺灣又面臨全球永續及數位之雙軸轉型與地緣政治的雙重挑戰,這次我們是否依然能勇於面對外在挑戰並以「借力使力」心態堅實並永續地走向共善共榮的一方呢?我深信,臺灣眾多的有識之士都在思考如何為此「共榮願景」創造一些價值,我也自許為其中的一員。
現在回想,我的人生似乎也是在「業界」與「學界」雙軸中發展與學習,並採取「先實踐後理論」的學術路徑。早期的職涯在美商歷練供應鏈管理與服務品質系統,並以在職身份完成一個工業工程博士學程。後來進到半導體產業,轉換跑道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在近十年的管理生涯中發現不懂的組織議題比清楚理解的還多!於是,我再度回到學術界並在政大完成企管博士學程。在政大的學術生涯中,正逢企業社會責任深耕發展與ESG萌芽時期,於是我的研究就結合永續發展與傳統管理為主軸。在政大修習司徒達賢老師的「個案教學」課程時認識了郭金尼秘書長,於是開啟了後續幾個共同合作的學術研究計劃,也讓我有機會跨入醫療健康照護產業的領域。
鑑於ESG議題在這一兩年成為醫療產業的顯學,如果能夠提供一本兼具理論與實務的入門書籍,將可以為醫療產業創造一些價值。郭金尼秘書長和我都有豐富的產業實務經驗,加上政大期間所接受的永續理論的磨練,在書中除了介紹永續的系統性知識外,我們更多以建構性實務架構(implementation framework)來橋接永續理論與實務作法,以協助讀者從理論認知層次加速跨越到實務應用上。同時,我也將過去兩年在明新科大、逢甲大學及列日大學教授ESG相關課程中反應不錯的課程設計內容納入書中。
雖然ESG的倡議、政策、法規、技術、案例等等不度推陳出新,然而ESG底層的理論與實務架構卻相對穩定。期望本書所提供的ESG基礎性架構能協助醫療健康照護產業的朋友,梳理當前或未來各類ESG議題與內容,進而提升系統性的ESG知識與技能系統,為ESG的實踐助力,共同建構永續共榮的醫療服務體系。
?
田錦宏
202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