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科學家.作家魂:從數據整理、撰寫技巧到投稿策略,寫出讓期刊難以拒絕的研究論文

科學家.作家魂:從數據整理、撰寫技巧到投稿策略,寫出讓期刊難以拒絕的研究論文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612194
朱廣邦
黃秋容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
2025年9月30日
127.00  元
HK$ 107.95  






ISBN:9786267612194
  • 叢書系列:科普系列
  • 規格:平裝 / 184頁 / 17 x 23 x 1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科普系列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論文寫作









    推薦序 一本適合新手與老將的論文寫作指引? ? ? ? ? ? ? ?周成功?

    推薦序 深入淺出探討科學論文寫作? ? ? ? ? ? ? ? ? ? ? ? ? ? ? ? ?邱士華

    譯者序 快速掌握本書,研究之路不孤獨? ? ? ? ? ? ? ? ? ? ? ? 黃秋容

    前言?



    第1部:下筆前的準備

    第1章 傑出的研究人員也是優秀的小說家


    1.1 從實驗數據到期刊論文的戰役

    1.2 撰寫研究論文:喚醒靈魂深處的作家

    1.3 何謂寫作:追求更深層的了解

    1.4 研究論文、小說撰寫及發表:殊途同歸



    第2章 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步驟

    2.1 優質實驗數據的特色

    2.2 研究方法的4+1步驟

    2.3 4+1步驟應用在論文撰寫

    2.4 科學研究方法的陷阱



    第3章 圖表的構築:研究論文的磚與瓦

    3.1 何時及何處開始

    3.2 圖表選擇的一般考量

    3.3 構築表格及撰寫注腳(Footnotes)

    3.4 構築圖像



    第2部:撰寫及修訂論文

    第4章 撰寫及修訂論文


    4.1 從實驗數據到研究論文:一場硬仗

    4.2 優質的學術寫作:「SPICC守則」及「迷你裙原則」

    4.3 擬定論文大綱:作戰計畫

    4.4 撰寫初稿:讀者至上

    4.5 修訂初稿的「5R守則」

    4.6 ChatGPT用於學術論文撰寫注意事項



    第5章 以科學且專業的英文寫作

    5.1 英文寫作:小說家的啟示

    5.2 抓出英文文法的臭蟲

    5.3 動詞時態(Verb Tenses)的用法

    5.4 以科學英語撰寫

    5.5 論文寫作其他注意事項



    第6章 研究論文的架構

    6.1 標題頁(Title Page)

    6.2 摘要:論文的精髓

    6.3 前言:說明為何(Why)做這項研究

    6.4 材料與方法:說明如何(How)進行實驗

    6.5 結果:說明做了什麼和發現了什麼(What)

    6.6 討論:研究論文的靈魂,說明「那又如何」(So What)

    6.7 參考文獻:學術文獻也是科學依據

    6.8 正文之後的內容(Back Matters)

    6.9 本章摘要



    第3部:投稿過程

    第7章 選擇適當的期刊:了解自己的學術位置


    7.1 研究報導需要有良心的出版商

    7.2 期刊引文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及期刊影響指數(Journal Impact Factor, JIF)

    7.3 「開放取用」(Open Access, OA)及「掠奪性期刊」(Predatory Journal)的竄起:當心甜蜜陷阱

    7.4 論文撤稿(Paper Retraction)及表達關注(Expression of Concern)

    7.5 論文發表的新模式:先發表,再審查

    7.6 期刊的類別及自知之明



    第8章 投稿過程:最終決戰

    8.1 投稿過程:最後一役

    8.2 初次投稿

    8.3 投稿後可能面對的命運

    8.4 修訂稿的說明函

    8.5 接受通知函:全壘打



    第9章 研究倫理:優秀的研究論文建立在優質及誠實的研究上

    9.1 切勿偽造及操控實驗數據:造假無法得逞

    9.2 切勿抄襲他人文字及實驗數據:剽竊就是剽竊

    9.3 研究誠信:每天老老實實在實驗室打拼

    9.4 作者倫理:負責任的論文撰寫及發表

    9.5 結語:好好寫,更上一層樓

    附錄

    參考資料





    推薦序?



    一本適合新手與老將的論文寫作指引

    周成功(台北榮民總醫院醫學研究部前研究員、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退休教授)




      朱廣邦教授這本研究論文寫作指引,不論對初次踏入研究領域的新手,或是久經研究沙場的老將,都有非常高的參考價值。對前者而言,這是一本研究論文寫作的入門手冊:除了有實驗設計、數據整理到如何將研究成果納入研究論文格式的規範之外,還包含在投稿過程中如何應對學術期刊主編等細節,無不鉅細靡遺。同時,按部就班地指出正確的寫作表達方式,並點出許多應該避免或新手常犯的錯誤。而對後者而言,這本書提供了另外一種寫作風格的參照:看看自己過去論文寫作經驗和書中提出來的看法之間有無異同之處。在參照的過程中,很容易會發現一些自己過去論文寫作經驗中沒有注意到的地方,或是曾犯過的錯誤。當然,也可能會發現一些你不同意的地方,這時候對於英文非母語者來說,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自己去嘗試與探索,並有機會去熟悉當前英文寫作的風尚。



      這本研究論文寫作指引有兩個獨特之處,值得讀者特別注意。首先,朱教授有一個貫穿全書的理念,那就是論文作者其實是在扮演一個小說家的角色,寫作過程就是不斷地喚醒內心深處那位小說家的靈魂。換言之,寫論文就好像寫小說:「寫研究論文是因為我們有話要說、有故事要講。」朱教授為了進一步闡明這個觀點,還特別引用1991年詹姆斯. 米切納(James A. Michener)出版的《小說》(The Novel),透過書中對小說寫作的觀點來作為論文寫作的對照。



      我完全贊同這個看法。過去我也常對學生說,不論是論文寫作或是上台報告,其實都是在說故事。述說故事時一定有聆聽的對象,所以在說故事的過程中,要不斷地把自己當作聽眾,設身處地思考:這樣的鋪陳,聽眾容易了解嗎?能不能吸引聽眾的注意、引發聽眾的好奇?最後能不能說服聽眾接受我們想傳達的訊息或結論?雖然現在的研究論文多半有格式規範,但是說故事的筆法仍然可以貫穿在研究論文的每一個段落。當然「材料與方法」的部分是唯一的例外。



      本書另外一項獨特之處,就是點出許多貼近最新研究論文寫作與出版領域中的討論與爭議。像是第6章第6.8.8節有關ChatGPT或生成式AI的使用,以及第7章第7.3節〈「開放取用」(Open Access, OA)及「掠奪性期刊」(Predatory Journal)的竄起:當心甜蜜陷阱〉、第9章〈研究倫理:優秀的研究論文建立在優質及誠實的研究上〉。這些章節的內容,是每一位從事科學研究者,都應熟悉並引以為戒的準則。



      初次踏入研究領域的新手,如何利用這本書呢?我有一些建議。簡單來說就是要培養寫作能力,光看書或上課是不夠的。書中第一章其實就已經告訴讀者:「我們先向老師和前輩學習基本技能,接著在適當的監督指導下不斷努力練習,進而日漸提升技能,最後發展為自信成熟的研究論文作家。」那平時一個人又該如何練習呢?我建議日常就要廣泛閱讀研究論文,更重要的是,在閱讀過程中要不斷嘗試分析論文的架構,同時,得不斷地對照書中提供的指引,試著去比較異同、判斷優劣,慢慢找出自己的偏好、建立出自己的寫作風格。不同的論文作者在說故事方式,或是呈現論文起承轉合的架構上都有可能不同,但萬變不離其宗,只要養成這種閱讀論文的習慣,分析論文的數量夠多,自然而然地你就能掌握到研究論文寫作的訣竅了。這和俗諺所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是一樣的道理。



      我自己在閱讀的過程中,會發現書中有些看法與我過去論文寫作的習慣不同,於是就上網去做了一些探索。在本書第5章第5.2.2節的〈主動式還是被動式(Active or Passive Voice)?〉內容說明得很清楚:「在論文寫作中,我們經常需要描述所執行的實驗,以及由實驗產生的反應或結果。為了客觀陳述,我們最好使用被動語態,少用或完全避免使用『我們』作為主詞。」而在第5.4.4節的〈儘量使用被動語態(Passive Voice)〉,內文再度強調了「科學是客觀的,一切所言以證據為本。為了保持客觀,我們最好使用被動語態來撰寫研究論文,避免使用『我們』。」



      研究論文寫作該用主動還是被動語態,其實並沒有一定的對錯。記得在我就讀研究所時期,老師也曾說過,為了保持科學數據的客觀性,撰寫研究論文最好使用被動語態,避免使用「我們」。但是學術期刊文字撰寫的風尚到了1980年代之後,似乎有180度的轉折。不論是學術期刊或是許多英文研究論文寫作指引,都鼓勵作者使用主動語態寫作。例如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研究生寫作中心(Graduate Writing Center)於2019 年公布的〈科學寫作:主動語態與被動語態〉“Scientific Writing: Active and Passive Voice”一文中,開宗明義提到:「在科學寫作中,我們使用主動語態和被動語態來撰寫清晰且連貫的研究文章。儘管許多科學家過度使用被動語態,但大多數科學期刊(例如:《科學》〔Science〕和《自然》〔Nature〕)實際上鼓勵使用主動語態。」接下來則進一步說明:「主動語態直接、清晰且簡潔。除非有令人信服的理由選擇被動語態,否則應使用主動語態。將主動語態視為預設選項,並在適用時不要害怕使用第一人稱。」當然,被動語態的使用並沒有被排除,它提到被動語態在科學論文的「方法」部分尤其適用,而當使用被動語態時,確保行為主體要麼顯而易見,要麼就是無關緊要的。



      透過上述例子,將我探索的結果與讀者分享,也作為這篇推薦序的結尾。我想強調的是,文字使用的方式並非一成不變,是會隨著時間而有所差異。如何正確寫出合於時尚的英文,對英文非母語者來說,的確是個很大的挑戰。要克服這個挑戰,除了懷抱著分析�比較的態度,以及廣泛閱讀論文,碰到疑難或是觀點相左時,必須向人請教或是找資料來解惑,沒有其他捷徑可尋。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