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理性與感性的溝通運用》找五南圖書公司出版時,五南編輯部告訴我,這本書可歸類為商業用書。真心地感謝五南圖書公司給這本書詮釋與出版的機會,希望這本書能帶給社會以及每一位讀者擁有更多的價值、想像的視野及空間。
談到寫書的緣起,在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我開這課程已經有二年多了,在教學過程中讓我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與撰寫。不過,原先「警察敘事能力與溝通」是我在警專擔任通識教育中心主任時所開發的課程,這個課程定位在「警察法律專業課程」的通識教育,課程中找了許多有實務經驗的警官來學校傳授話術的溝通與運用,以因應警專學生畢業後與實務銜接。
目前國內教育界或社會人士對於通識課程的概念,仍有不同的解讀與想法,我在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開的這門課程為「敘事能力與溝通」,這個課程定位在「通識教育的專業課程」上,是希望大二以上的學生能將其所學的知識或經驗,融入與運用到生活中。也希望學生能夠在這課程學習後重組更多的知識與經驗,以開拓「有系統的思維空間與方法」,進而促使他們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學習到溝通是人類形塑「社會化」的一個重要生命歷程,同時產生「學習遷移」的行動力。
一般而言,溝通是人類社會化必經的學習歷程,市場上的課程講授或書籍多半著重於溝通技巧。本書提供讀者一套有系統的溝通思維體系,不再受制於固有思維的框架,可運用在各種工作場域或是自我修為的溝通運用上,是透過解構與建構的方法,得以產生「關鍵衝突」與「關鍵理解」之間能量的轉換,在理性與感性的交融下創發出人際關係的和諧與自在。
本書提供給讀者最快樂的概念是「看見自己」、「找回自己」。過程中可體驗、探索群己關係的變化,學習觀察、洞悉事物的因果與本質,重組記憶的思考法則,包容多元智慧的探求,以及拓展人際關係的創發力。
陳宏毅
謹誌於福州寓所
2025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