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左撇子女孩:25年創作歷程.幕後製作.完全版劇本【首刷限量贈品.鄒時擎&西恩貝克親簽明信片】

左撇子女孩:25年創作歷程.幕後製作.完全版劇本【首刷限量贈品.鄒時擎&西恩貝克親簽明信片】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669785
鄒時擎
原點
2025年10月29日
160.00  元
HK$ 160  






ISBN:9786267669785
  • 叢書系列:On-artist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7 x 23 x 1.5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On-artist


  • 藝術設計 > 電影 > 導演/電影人









    Ch1 電影•築夢

    ˙〈長路〉………………………………導演∣鄒時擎

    ˙鄒時擎作品年表

    ˙給台灣影迷……………………………共同編劇•製作人•剪輯∣西恩.貝克

    ˙左撇子女孩拯救了誰?………………監製∣饒紫娟



    Ch2 左撇子女孩的誕生

    ˙〈暗巷〉………………………………導演∣鄒時擎

    ˙工作花絮

    ˙主要演員&幕後團隊

    ˙《左撇子女孩》創作之路……………導演∣鄒時擎

    ──01電影想法Q&A

    ──02提案籌拍Q&A

    ──03劇本撰寫Q&A

    ──04攝影分鏡Q&A

    ──05剪輯音效Q&A

    ˙導演視覺筆記

    ˙小團隊攝影作戰………………………攝影∣陳克勤



    Ch3 完全版劇本

    ˙劇本詮釋方向

    ˙劇本視覺定調

    ˙《左撇子女孩》完全版劇本

    ──完整劇本?刪動場次?攝影師拍攝日誌?導演講評



    ?

    ?









    長路(節錄)──導演│鄒時擎




      我其實從來沒有想過,拍電影會成為我人生的路。



      老實說,我成為導演、製作人甚至創作者的旅程,更多是不小心掉進來的。電影對我來說,是慢慢發生的,是理解這個世界、與它溝通的一種方式。



      我在台灣出生長大,是一個傳統家庭中的長女,家裡還有一個大我一歲的哥哥。從小就被教導要懂事、體貼、聽話。我的成長背景不戲劇化,也沒有大起大落,卻總有一股深層的壓抑感,像潛水時耳膜被擠壓的那種靜默。家裡的情緒不外露,一切靠察言觀色維持平衡。我也學會了這種能力,並默默調整自己的位置。但我知道,我安靜的外表下,埋藏一股不服輸的勁。



      遇見電影



      在New School念書的時候,同學們經常窩在電腦教室裡。那是一個擁擠但自由的空間,每個人都像是在為自己的小宇宙拚命燃燒。我也常常賴在電腦教室不回家,不僅可以免費借用攝影機、燈光器材,那裡也有轉換影片格式的工作站和Avid剪輯電腦,我們在那裡學會了怎麼把有限的資源變成無限的創意。我就是在那裡遇見了Sean Baker,他常常在那裡一個人剪片、戴著耳機、眉頭緊鎖(當時他正在剪他的第一部長片《Four Letter Words》)。



      我記得我們第一次對話是在轉檔室,我們一起在那台轉檔機器前排隊等候,他忽然問我:「你喜歡世界電影嗎?」我點點頭,然後我們就這樣聊了起來,從韓國電影聊到法國新浪潮,從李滄東聊到蔡明亮,最後繞回那時剛開始發跡而我們都很著迷的Dogme 95電影。這段對話讓我首次在陌生環境中遇到無須翻譯就能理解我觀看方式的人。我們開始經常一起看片──《那一個晚上》(The Celebration)、《破浪而出》(Breaking the Waves)、《美麗蘿賽塔》(Rosetta),我們邊看邊討論為何那種不舒服但難以逃避的畫面能夠觸動人心,為何看似醜陋、晃動的鏡頭竟比完美構圖更能傳遞情感。



      我們開始想,如果我們也能拍一部不經美化、直接呈現生活粗糙面的電影,那會是什麼模樣?當時《慾望城市》正火,大家都很嚮往劇中的紐約生活,但是我們卻一點都不覺得那是我們每天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紐約。這個念頭,讓我們想拍一個我們每天生活卻常常視而不見的紐約、想拍那些其實一直存在但從未被拍進電影裡的人與聲音。那時候我們還不知道要拍什麼,也沒有資源或計畫,只是知道我們想要開始創作。而那個念頭,一直延續到後來我們真正開始寫劇本、舉起攝影機、走進街頭、走進他人的故事裡。我開始思考,什麼是我想拍的東西?或者更根本地問,什麼是我想「看」的東西?這是一個立場問題。我想從哪個角度觀看這個世界?是帶著批判、懷疑,還是帶著同理、好奇?



      我越來越明白,我喜歡的「看」是靠近,用眼睛貼近一個人,用耳朵去聽一場家庭爭執中沉默的間隔,用身體去感受。我開始明白,我之所以對電影著迷,是因為它可以讓我在兩個畫面之間,感覺到某種真實─那種無法用語言解釋的東西,那種只有靠「凝視」才能理解的東西。也是在那時候,我開始對「觀看」這件事產生責任感。



      我開始意識到,鏡頭是一種選擇。你選擇拍誰,你選擇不拍誰,你讓誰在畫面中講話,你讓誰永遠靜默……這些選擇組成了一部電影。我不想拍只有導演視角的電影,我得先學會真正傾聽、真正靠近,甚至有時候是放棄自己的立場,讓畫面說出它自己的語言。



      我帶著一台簡單的底片機,拍下街頭、影子、夜市、空椅子和表情奇特的人。有時候我會在某個街角站很久,只為等一個光線剛剛好的瞬間出現。我不知道這些東西能做什麼用,但我知道我需要留住它們。我靠著一種半信半疑的直覺往前走,一路跌跌撞撞。但正是這些彆扭與不確定,讓我慢慢找到了自己的語言,一種「這個世界上有些人和事應該被看見」的急迫,我想讓這些東西留下來,讓別人也看見。於是我開始寫劇本、拍片段、剪影片、找素材。我不是為了完成什麼功課,創作對我來說,就是這樣一種「忍不住」。



      真正拍電影的緣起,要從我和Sean Baker初識時的一次閒聊說起。那天我提到高中時的一段記憶,外公看見我用左手拿菜刀,立刻皺起眉,語氣嚴厲地說:「左手是魔鬼手,不可以用左手拿工具。」那句話帶著一種我當時無法理解、卻久久揮之不去的羞恥感。Sean聽了之後,覺得這是一個極具力量的故事種子。他說我們可以把它變成電影的一個核心意象。於是,我們在紐約開始了最初的影像創作,用手上的簡單器材,我們彼此學習、互相激發,慢慢摸索出屬於自己的影像語言。



      後來,我們決定回到台灣尋找更多靈感。那時我們沒有資金,只有一台小DV攝影機、一台單眼底片相機,和滿腔的熱情。我邀請自己、媽媽,以及媽媽朋友的小女兒當主角,還向街角的檳榔攤借景。我們拍下了一組《左撇子女孩》攝影集,最後剪成了第一支片花。那時誰也沒想到,這顆小小的種子,會在二十多年後,開成一朵真正的電影之花。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