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 我能為它做什麼?? 李遠
序? ? 成為銜接文學與影像的座標? ?陳瑩芳
導論 文學IP時代新譯:臺灣影視改編的世紀光影 黃儀冠
?
【一?映畫時代 隨片登臺】
明星魅力常演常新:臺灣影視史上的歌仔戲聲影 施如芳
記那兀自閃耀著的:從〈藝旦之家〉到《嘆?花》的藝途同行 石婉舜
〔特寫〕銀幕旁的說書人:日治至戰後初期臺灣電影辯士的身影 張靜茹
?
【二?聚光燈 類型與風格】
愛情、親情、革命:從兩個例外看瓊瑤小說改編 林芳玫
文人電影的斷代記憶:一九六○年代的臺灣電影與文學改編 陳煒智
俠之大者:淺談金庸作品的民族主義及其影視作品演變 陳相因
多元與平權的先鋒:臺灣同志文學改編影視 曾秀萍
〔特寫〕關於那個哲理可以如此輕易說出口的古龍宇宙的五段速寫 黃猷欽
〔特寫〕一步一腳印,持續向前行:淺談臺灣推理懸疑小說影視改編現狀 冬 陽
?
【三?長鏡頭 社會寫真】
土地的迴聲:臺灣鄉土文學改編電影 張皓棠
文字與影像參差對照的敘事美學:〈蘋果的滋味〉改編與「削蘋果事件」 謝世宗
靜默中的撕裂:女性書寫與新電影的交織現場 羅珮嘉
敗者的青春:臺灣新電影《小畢的故事》之成長敘事 王萬睿
光影的筆觸,文字的節奏:侯孝賢與朱天文的共創之路 池思親
翻譯霧社事件的英雄:關於電影《賽德克.巴萊》與紀錄片《餘生》 石岱崙
〔特寫〕致愛玲,談改編 莊宜文
〔特寫〕淺談非虛構影視的生存法則 陳南宏
?
【四?場面調度 多元轉譯】
在螢光幕裡沉浸的閱讀時光:臺灣文學的電視劇改編 陳國偉
改編日治時期文學的幾種方式:《台北歌手》與《日據時代的十種生存法則》 陳允元
凝視母土的痛與愛:從《寒夜》談客家文學改編 楊淇竹
情理之內,意料之外:臺灣文學紀錄片中的身影編造術 徐明瀚
電視機裡的閱讀時光:關於「閱讀時光」文學影像計劃 謝欣芩
〔特寫〕帶著感官飛行:關於「飛閱文學地景」 馬翊航
〔特寫〕跟著臺灣文學一起長大:《花甲男孩》跨域製作的回顧 楊富閔
?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