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此中三昧費思量:李歐梵香港論集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620747328
李歐梵
商務
2025年10月17日
253.00  元
HK$ 227.7  






ISBN:9789620747328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5.2 x 23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香港


  •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華文文學研究









    自序 李歐梵



    重讀經典

    魯迅與世界文學

    跨語境跨文化的張愛玲

    張愛玲的英文問題

    ——談《雷峰塔》英文版中的中文元素

    張愛玲與荷里活電影

    人間四月「殘酷」天

    ——重讀《愛眉小札》

    重讀《浮生六記》

    三生事,費思量

    那天,我看見歌劇裏的蕭紅……

    悼念現代文學大師施蟄存

    百歲巴金在想甚麼

    晚期托爾斯泰

    漫談狄更斯

    我看哈維爾

    ——一個「偉大的人文心靈」的命運

    重讀卡夫卡札記

    在香港教卡夫卡

    《海邊的卡夫卡》與人文人生

    《烏托邦之岸》

    瘟疫與人生

    ——文學再反思

    對牛彈琴

    ——卡繆《瘟疫》的啟示

    文學解藥?

    ——在香港重讀卡繆的《瘟疫》

    瘟疫與自由



    邂逅文化

    香港的文化定位

    ——從國際大都市到世界主義

    香港文化的「邊緣性」初探

    香港媒體與公共性

    香港副刊文化直追晚清民初

    找尋香港的書店和咖啡店

    博物館

    藝術節

    兩部香港電影

    ——戲仿與寓言

    憶金銓

    向胡金銓致敬

    ——看《臥虎藏龍》

    香港導演許鞍華

    成龍的電影

    記吳宇森

    英雄的「本色」

    獅子山下有感

    香港電影經典作品

    香港電影有危機?



    省思教育

    香港的高等教育

    香港大學講習班

    香港牛棚書院

    通識與通才

    大學與書店

    過度管理

    ——香港大學教育的危機

    絕望之於希望



    我的香港

    追憶中大的似水年華

    從芝加哥到香港

    ——一段心路歷程

    一個老教授的日記

    為香港寫一個愛情故事

    《范柳原懺情錄》新版自序



    李歐梵年表





    自序



      這本書為「舊文新編」,舊文指的是以前發表過的文章,大多寫的是我最喜歡的文學經典和最令我難忘的人物,我「敝帚自珍」,對於這些舊文自有一番溫馨的回憶,編者認為值得重印,再結集成評論集,把「冷飯」炒成一碟新菜,於是就變成這本小書。這個選材和編輯的藝術,我做不到,在此要先說一聲感謝。



      我的雜文十分混雜,但大多是文化評論:歷史,人物,人文風景,和個人感受無可避免地混雜於文字之中,這些舊文重現於這本小書,自然引起不少回憶。記得初到香港時有一次參加一個香港文學的論壇,在座的一位香港詩人對我說:想不到你對香港的通俗文學評價這麼高!其實我的閱讀趣味雅俗不分,當文學經典遇上通俗文化之後,往往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香港文壇「龍蛇混雜」,但它也是一個「高手雲集」的地方,在這裏我有幸結交了不少朋友,特別是也斯(梁秉鈞,1949—2013),他是我的香港文化啟蒙導師,帶我走遍香港的大街小巷,讓我吸收到一種獨特的混雜品味。



      我和香港結緣,也靠了一場瘟疫:二??三年突發SARS,當時我在科技大學擔任訪問教授,教了一門現代中外文學的課,內容包括我最喜歡的中外名著如魯迅《狂人日記》、張愛玲《傾城之戀》、卡夫卡《變形記》、托馬斯 · 曼《威尼斯之死》、伍爾夫《達洛衛夫人》,不亦樂乎。SARS 爆發,學校停課,留給我足夠的時間重新閱讀這些文學經典,於是突發狂想:這場現實的瘟疫不是和卡謬(Albert Camus)的小說《瘟疫》很相像嗎?日常生活的危機反而觸動我的文學細胞,於是乾脆以文學中的瘟疫為題,到處演講。如今回顧,這些文學情境都變成美好的回憶,如果當時我留在美國任教,逃避了這場瘟疫,就不會有這種獨特的感受,或寫這類文章。



      誰會臆測到後來(2019)爆發的全球化瘟疫 Covid?我活在其中,戰戰兢兢,卻一個字也寫不出來。



      在香港教書,至少在我任教時代的中大(2004—2020),可以用中英雙語,採納中外教材,給我一種思想上的自由和解放,我聲稱自己是「世界人」(cosmopolitan),香港回歸為中國的一部分,也應該是一個世界城市,這一個獨特的地位造就了它文化的混雜性。這是我一向的立場,它絕對是以文化的多元性為基礎的。不過我也承認,我的文化愛好畢竟是在大學時代孕育出來的,《現代文學》雜誌上翻譯的文學經典也成了我的課外讀物。我在一本評論集中公開承認自己「情迷現代主義」,書中道盡我對於美國現代文學大師,如海明威、福克納、費茲覺羅的仰慕之情,我對他們作品的迷戀,像是在追逐鬼魂,和 Wood Allen 的這部電影 Midnight in Paris 所描寫的一樣,人生如夢,電影也是夢境的製造者。文學、電影和音樂,這三種愛好豐富了我的一生。



      以上追憶的拉拉雜雜的瑣碎事物,為本書收集的部分雜文提供了一些歷史的脈絡——都是些個人的回憶,也許可以和部分讀者產生共鳴。



    ?




    其 他 著 作
    1. 我的二十世紀 : 李歐梵回憶錄
    2. 我的二十世紀:李歐梵回憶錄(限量珍藏簽名本)
    3. 半先知與賣文人(紀念版)(精裝):哈維爾評論集
    4. 半先知與賣文人(紀念版)(精裝):哈維爾評論集
    5. 色,戒:從張愛玲到李安
    6. 現代性的想像:從晚清到五四
    7. 諸神的黃昏
    8. 過平常日子(修訂版)
    9. 過平常日子(修訂版)
    10. 弦外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