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斐羅與蘇菲的奇妙童話 :25篇小小哲學家的奇思妙想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4233682
蒲世豪
小五南
2025年10月28日
117.00  元
HK$ 111.15  






ISBN:9786264233682
  • 叢書系列:悅讀中文
  • 規格:平裝 / 148頁 / 17 x 23 x 0.9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悅讀中文


  • 童書/青少年文學 > 橋梁書 > 成長/校園









    導論



    材料(愛奧尼亞學派)

    變化(伊利亞學派與赫拉克里特)

    數學(畢達哥拉斯學派)

    靈魂(原子論學派)

    認識你自己(希臘神廟)

    無情(希臘悲劇)

    觀點(智者學派)

    感覺(智者學派)

    無知(蘇格拉底)

    犯錯(蘇格拉底)

    理性(柏拉圖)

    思考(柏拉圖)

    三種人(柏拉圖)

    進步(犬儒主義)

    比較(犬儒主義)

    金錢(犬儒主義)

    目的(亞里斯多德)

    平衡(亞里斯多德)

    故事(亞里斯多德)

    懷疑(懷疑學派)

    命運(斯多葛學派)

    心靈(斯多葛學派)

    快樂(伊比鳩魯)

    死亡(伊比鳩魯)

    哲學書(古希臘哲學)





    導讀



      筆者寫過一些兒童哲學的教材,卻從來沒以「兒童」作為故事主角,在這本書兒童終於作為主角登場了。



      這些年來,臺灣的兒童哲學有越來越多人投入,呈現百家爭鳴的榮景。兒童哲學是為了兒童而設計的哲學,是為了啟發兒童思考,發現思考的樂趣而存在。不論形式是討論、辯論、寫作、遊戲、繪畫、閱讀,最終願景都大同小異。



      但也因各方路線不同,課程差異頗鉅,在了解實際課程以前,免不了幫讀者對焦,以期發揮最大效用。但這些對焦的動作既不是在「定義哲學」,也不是在「定義兒童哲學」,而只是為了理解本書安置的腳踏板,踩上去看完風景後就可以扔棄。



      對筆者而言哲學家是群怪人,常人以為美好的現實世界,他們往往斥之為虛妄不實,把眼前花花世界視為一堵厚牆上的壁畫,推斷牆後隱藏著某些真相。哲學是他們窮畢生之力在現實的牆上開通的小窗,目的是為了看穿整個世界。



      兒童哲學則是讓兒童在成人的幫助下爬上這些美麗的小窗,看一看窗外奇景。鑿透牆從古至今都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所以這些奇景除了小窗外是很難看到的。哲學可以冷門,卻很難被替代,因為它根本不是現實世界中的任何東西。面對當今快造快拋引起的焦慮,唯一出口就是看見超越現實的永恆。



      所以,如果你多少願意接受以上比喻,請試著把本書中的故事當成一扇扇遠望的窗,它帶你看見的不是現實世界,而是穿越過一整個世界,是造窗者投入一生心血所發現的奇妙真相。



      兒童有辦法學哲學嗎?



      有些人認為兒童沒辦法學哲學,因為哲學太難太抽象。舉個例子,在兒童心智發展研究中,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兒童不可能有抽象的形式思考,所以不可能有「兒童哲學」,因為兒童缺乏學習哲學的能力。



      不難想像,皮亞傑對「哲學」一詞的想像應該是成熟期的哲學,特別是那種大戶頭、布滿論證的哲學,也許是邏輯學,或至少像康德風格的哲學家,在這種意義下,連成人都很難達到這種水準,所以當然言之成理。



      可是這難道是「哲學」的唯一形式嗎?哲學家亞斯培認為兒童是天生的哲學家。他想到可能是叔本華這類哲學家,會給出一種靈光一現、瞬間啟蒙的警世觀察。比方說當某個孩子發現大人喜歡自尋煩惱、自以為是的時候,他的眼界豁然開朗。



      各位想必聽過「國王的新衣」的故事,故事裡的小孩就是個能看穿真相的哲學家。大人們有的因為害怕得罪國王,有些想諂媚討好國王,有的因虛榮心而撒謊,也有人對大家同意的事想也不想就說好。雖然是故事,但這說的就是兒童哲學家。



      他們倆到底誰對?他們倆說的根本就不衝突。造成這種表面衝突的原因是人類使用語言的習慣。維根斯坦指出,當問「什麼是『遊戲』」時,我們很快會想到一些例子,沿著例子給解釋。例如當人說「遊戲就是在平面上移動某些東西的活動」,他想到「下棋」。當人說「遊戲應該要有競爭」,他想到的是「比賽」。



      但遊戲「真正的定義」是什麼?傳統上一廂情願地相信「有」,維根斯坦認為也許沒有真正的定義,一連串相近的活動,一組組玩的過程都可以叫「遊戲」。也許一連串相近的思想都可以叫「哲學」,因此亞斯培與皮亞傑兩人都沒有錯。



      所以兒童能學哲學嗎?要看哪一種哲學。有親切易懂的教材與教案,就代表有能學又值得學的哲學。不過筆者這裡又偷偷加了一個概念,兒童哲學就算能學,﹁值得﹂學嗎?這是下一段的討論主題。  



      兒童學哲學是要做什麼?



      現代世界是一個忙碌的工商業世界,反映在教育上,講求速成、喜歡競爭、渴望答案、以短期實效為依歸。這創造了現代世界巨量的生產力,永久改變了地表的風貌。



      實效教育有很多好處,就像肉有許多蛋白質與營養素,能促進發育,使人骨肉強壯。但光只吃肉對健康絕對不是什麼好事。兒童哲學是一種思考教育,講求看得長遠、想的透澈。它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補強短視近利的實效教育流失的養分。



      實效教育的壞處就是一種以﹁感覺﹂為自我的思考習慣。想像一個難以受眼前痛苦的孩子,你無法改變他的處境,唯一的安慰手段就是請他看遠一點,痛苦不會永久,未來好處多多。可是如果他的回應是我現在就是痛,就是受不了,想以後幹嘛呢?狀況就會導向無解。放棄了思考,當下的痛苦將會是永恆而且毫無意義的。想一想以後,理性的思考可以安慰自己,讓痛苦變成暫時的、可理解的。



      兒童哲學想在感覺的自我之外建立一個「理性的自我」,理性的自我不一定對,但可以提供雙向檢查的機會。如果大家記得前一段窗子的比喻,我想請大家用這個角度來想一想。為什麼我們要花心力去看現實世界背後的東西?



      首先是滿足天生的好奇心,自由好奇的人類常常想東看西看,即使沒有特別好處,但就是感到好奇。其次是你可以在攀爬過程中變得強壯有力,有些小窗特別精緻,甚至可以啟發美感。



      但最重要的一點是這種表面上如何,真正的樣子又是如何的結構,本身就是思考的基本姿勢。思考就是不能照單全收,認為表面上如何就如何,要經過推敲判斷去發現背後的真相。在哲學課的每一刻,都充滿理性自我的思考訓練。



      學哲學可以加強思考,讓人更深思熟慮,看穿紛擾的世界。優質思考能幫你說得清、聽得懂、想得透,甚至看得開。這些不是分開的能力,而只是升級的思考在不同活動中的表現。以教育一個成熟的人類來說,應該是值得的。



      關於本書



      本書是希臘哲學史,特點是「短」,每個故事都只有四百至八百字,呈現某個哲學家或學派的理念。遇見理念後可以看看哲學歷史,瞭解這屬於哪個哲學家,然後自然前進。家長們可以陪著孩子一起念故事,讀歷史,思考反省,然後下一篇。



      本書的書名「斐羅與蘇菲」連起來剛好是哲學「Philosophy」一字,這是個諧音梗。姐弟倆在立場上也不同,充滿熱情與創造力的蘇菲比較像柏拉圖,冷靜犀利的斐羅像亞里斯多德。其實這也只是一種假定,即使這些哲學家在歷史上不完全是這樣,這種思考風格的對立依然是種值得注意的有趣景緻。



      順利的話,這本書還會有續集,希望大家喜歡。




    其 他 著 作
    1. 豪哥的哲學課(古希臘篇):寫給全年齡的哲學入門故事集
    2. 兒童基本邏輯教材
    3. 兒童哲學:基礎理論、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