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書導讀
善意與愛的美好漣漪
黃筱茵(本書譯者•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兼任講師)
兒童繪本裡常重複出現某些主題,其中一個歷久彌新的重要主題,就是引導孩子主動付出愛與關懷。珍貴的童年時光悠悠流過,如果孩子得以慢慢學習關心他人、觀察理解對方的感受與需求、樂於伸出援手,就能學到生命旅途中最寶貴的一課:每個人難免都會受挫或難過,但是我們可以互相體諒、相互幫忙,用愛的語言和行動面對一切。就像瑪雅,她用心察覺周遭的人的各種需求,讓大家都笑逐顏開。瑪雅散播了愛的種子,她經過的地方,都變得明亮溫暖。
這則故事最動人的地方,在於故事才開場不久,瑪雅就遇到了生活中的挫折。她原本滿心期盼在天氣剛剛好的時候,穿上自己最喜愛的毛衣,沒想到才穿上寶貝毛衣不久,毛衣就被貓咪拉到綻線。不過瑪雅非但沒生氣或責怪造成這種場面的貓咪,還告訴自己……毛毛很開心耶,那我也很開心。瑪雅正向看待事物的心理韌性,並且更進一步悉心觀察留意身旁人事物的反應與需要,使她所在的世界充滿善意的互動,到後來車上的老婆婆發現瑪雅冷得發抖,也主動幫助瑪雅,這種愛的循環真是令人讚嘆又感動呢。
我們每個人啊,不論原本處在何種境況,都可以用各自的方式表達善意與關心。愛的力量往往超出所有人的想像,可以克服生命中種種困難,更可以翻轉冷漠的社會關係,創造出一圈接一圈善意的漣漪。不僅如此,在愛的網路裡成長的孩子,終其一生都能感受到周遭豐盛的愛,也能讓愛的美好心意照亮自己身邊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