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自退伍後投身高中數學教學,至今已逾四十年。我曾在公立高中、私立高中任教,也曾於家教班、重考班授課,並擔任臺北市高中數學輔導團輔導老師,協助大考中心解析試題,同時亦長期面對各類型學生進行一對一家教。有幸站在不同的教育現場,由各種角度觀察學生學習數學的方式,這是我教學生涯中最珍貴的體驗。
一般人多以為「數學學得好=多算多練」,然而實際觀察下來,學生的數學表現與用功程度之間僅呈中度正相關。真正能帶來進步的關鍵,在於「精確理解」與「認真思考」。練習固然重要,但若缺乏理解與思考,練習再多也只是「路過、看過、錯過」。尤其在現今的大考趨勢下,歷史、地理已難以依靠「背多分」,數學更不可能僅憑熟練與記憶取得高分。
本書可視為一本工具書。工具書並非萬能,而在於「是否適用」。這本書的定位,是為已具備基礎程度、數A五標可達頂標(15級分)的同學而設計。編寫時,我刻意不放入基本題,而將重心放在「決勝題」:全書超過一半的題目難度相當於學測最難的約五題,亦即區分13級分與15級分的關鍵題。
同學在練習時要記得:學測並不會直接考出本書的題目,但能否掌握本書題目的能力,正是學測能否獲得佳績的關鍵。遇到作不出的題目,檢討時不要只看答案,而要思考:「我要如何才能自己想出這題的解法?」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進步。
我觀察到,數學好的學生往往是「快樂地算數學」的人。他們把每道題目視為挑戰,就像闖關打電玩,有時成功,有時失敗,但過程充滿樂趣,並能從失敗中反思改進,讓自己更強大。當然,也遇過一些放棄數學的學生,因此我衷心希望同學們能在學習過程中找到對數學的熱情。
沒有任何一本參考書能適合所有人,但認真且求知慾高的學生,必能找到與自己契合的工具。願大家在準備大考的過程中,循序漸進、踏實前行,最終考上理想中的大學。
?
任維勇 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