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馬其昶《毛詩學》析論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3863057
莊文龍
萬卷樓
2025年10月01日
120.00  元
HK$ 102  






ISBN:9786263863057
  • 叢書系列:漢學研究叢書.文史新視界叢刊
  • 規格:平裝 / 228頁 / 17 x 23 x 1.1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漢學研究叢書.文史新視界叢刊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文史哲類 > 中文 > 經學









    圖版 Ⅰ

    如蝶振翼──《文史新視界叢刊》總序一 車行健 Ⅴ

    總序二 劉芝慶、邱偉雲 Ⅸ

    李序 李雄溪 XI

    許序 許子濱 XIII

    第一章 導論 1

    第一節 論文緣起 1

    第二節 研究回顧 3

    第三節 章節安排 10

    第二章 馬其昶著述及《毛詩學》之版本、體例 11

    第一節 馬其昶著述考略 11

    第二節 《毛詩學》版本考略 16

    第三節 《毛詩學》體例簡介 23

    第三章 《毛詩學》之《詩經》學觀點 27

    第一節 首序為國史所題,後序皆毛公所著 27

    一 小引 27

    二 國史作《序》說之質疑與馬其昶之實際論述 29

    三 子夏作《序》及衛宏作《序》說辨疑 31

    四 「首序乃國史舊題,後序乃毛公所著」說可取處簡析 34

    五 小結 38

    第二節 《序》、《傳》義無不合 39

    一 小引 39

    二 標舉毛義 41

    三 申補《序》、《傳》 42

    四 補正《箋》、《疏》 43

    五 折合《傳》、《箋》 45

    六 篤信《序》、《傳》論述評 46

    七 小結 52

    第三節 詩者各自為體而非輕重相次 52

    一 小引 52

    二 風雅頌依類劃分與體製差別 53

    三 「詩者各自為體而非輕重相次」說述評 57

    四 小結 58

    第四節 詩有不入樂者 59

    一 小引 59

    二 「《詩》有不入樂者」說述評 60

    三 小結 65

    第五節 鄭聲淫非謂鄭詩淫 65

    一 小引 65

    二 「鄭聲淫非謂鄭詩淫」說述評 66

    三 小結 68

    第四章 《毛詩學》與清代《詩》疏之釋詩理念 69

    第一節 《毛詩學》治《詩》理念比較 70

    一 小引 70

    二 同於三疏 71

    三 異於三疏 77

    四 小結 83

    第二節 《毛詩學》說《詩》按語述評 84

    一 《毛詩大序》「憂在進賢」言其行之優裕和樂 84

    二 《周南.關雎》非刺詩而三家大義並同於毛 86

    三 《周南.漢廣》「無求思者」猶言無求之者 90

    四 《周南.汝墳》魯、韓兩家釋「父母孔邇」與毛同 92

    五 《召南.采蘋》詩意是美大夫妻能循法度 96

    六 《王風.丘中有麻》「彼留之子」為子嗟 96

    七 《魏風.陟岵》「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無已」當以「子」、「已」為句 98

    八 《小雅.鹿鳴》「君子是則是傚」謂君子可為人則效 100

    九 《小雅.采薇》非託物以起興 104

    十 《小雅.南有嘉魚》前二章為賦,後二章為興 105

    十一 《小雅.節南山》「方茂爾惡」即「惡怒是違」之「惡」 107

    十二 《小雅.四月》「爰其適歸」之「爰」為「哀也」 110

    十三 《大雅.大明》分章當從朱子 113

    十四 《大雅.民勞》「王欲玉女」言王珍視女若玉也 115

    十五 《商頌.那》「於赫湯孫」《孔疏》申毛失之 118

    十六 小結 121

    第五章 《毛詩學》與桐城派之治學精神 125

    第一節 小引:力守家法與「以經為本」的為學為文觀 125

    第二節 分析辭章結構的釋《詩》方法 126

    第三節 注重誦讀效果的讀《詩》方法 130

    第四節 不避漢宋門派的釋《詩》理論 135

    一 兼採三家 140

    二 兼採鄭孔 142

    三 不避漢宋 142

    四 不囿門派 143

    五 不囿舊說新解 144

    第五節 小結:經學與文學治《詩》的兩面性 146

    第六章 結論 149

    參考文獻 155

    附錄一 馬其昶論辨文淺析 169

    附錄二 「君子是則是傚」解 183

    附錄三 《魏風.陟岵》「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無已」注譯本斷句、標點及排版小議 193

    後記 201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