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魯迅和周作人:與君半世為兄弟

魯迅和周作人:與君半世為兄弟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88869237
冰雲
香港中和出版
2025年11月18日
237.00  元
HK$ 213.3  






ISBN:9789888869237
  • 規格:平裝 / 568頁 / 15.2 x 23 x 3.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香港


  • 人文社科 > 傳記/自傳 > 文學家









    名家評說周氏兄弟? ? ? ? ? i

    引論—不好說,說不好,不得不說? ? 1

    一、個人歷史是個人寫就,時代風潮的推波助瀾及約束遮蔽卻也至深至遠? ? ? ? ? ?1

    二、當前評價周氏兄弟環境的寬容不可以道里計,歷史資料的差異不可忽視? ? ? ?5

    三、「文」與「人」既有關聯,「文」與「人」也需剝離,偏倚一端難說公正? ?8

    四、時代主題的轉變是理解周氏兄弟的限定條件,事實是評價的核心要素? ? ? ? ? ?12

    五、多元化的理性社會氛圍中,評價周氏兄弟並非非此即彼的對立關係? ? 15



    第1章 生為兄弟? ? 19

    一、周氏兄弟自出生起,就直接徜徉在地域文化和家世淵源的海洋裏? ? ? ? 20

    二、周氏家族不是名門望族或高官巨富,卻也是當地不容小覷的大戶人家? ? ? ? ? ?25

    三、秉性、經歷、思想、年齡各異的親人,營造了周氏兄弟成長的小環境? ? ? ? ? ?30

    四、新臺門「由周家六房族共住」,周作人出生後的經歷較之魯迅坎坷一些? ? ? ?35

    五、人文底蘊深厚的地域環境,是周氏兄弟形成獨特文化氣質的溫床? ? ? ? 40

    六、紹興的飲食及風俗影響?周氏兄弟,他們對故鄉保存?留戀情懷? ? ? ? 46

    七、周氏兄弟年齡有差,一道調皮搗蛋,百草園嬉戲與「藍爺爺」啟蒙? ? 51



    第2章 墜入困頓? ? 57

    一、進入私塾是魯迅正式讀書的開始,也是養成讀書習慣及價值取向的起點? ? ? ?58

    二、「懂得許多規矩」的「長媽媽」,奇特的《山海經》,「搜集繪圖的書」? ?62

    三、魯迅被送進「稱為最嚴厲的書塾」三味書屋,周作人也進入私塾啟蒙? ? ? ? ? ?67

    四、章運水在魯迅的經歷中留下了斑斕一幕,周氏兄弟各有興致勃勃的趣事? ? ? ?72

    五、周福清科舉行賄敗露,「闖下了滔天大禍」,周氏兄弟「避難的生活」? ? ? ?77

    六、在鄉下「間或和許多農民相親近」,「『知稼穡之艱難』,並不『知稼穡』」? ? ?82

    七、周伯宜生病、治病折磨?家人的神經,魯迅藉此「看見世人的真面目」? ? ? ?87

    八、魯迅讀書興趣日益濃厚,周作人進入三味書屋,這是「正式讀書的起頭」? ?93



    第3章 走上異路? ? 101

    一、周作人在杭州府獄陪侍祖父,受教於祖父,「平日自己『用功』」? ? 102

    二、周作人和魯迅通信不斷,對時事充滿關注之情,魯迅受到欺凌壓迫? ? 107

    三、「加倍的奚落而且排斥」中,魯迅「走異路,逃異地」,進入江南水師學堂112

    四、魯迅考入礦路學堂不久,周氏兄弟懷?不同的情緒參加科舉應試? ? ? ? 117

    五、礦路學堂的學習開拓了魯迅的視野,眼見了「新黨」,他不再是鄉下少年? ?122

    六、紛擾動盪的刺激,周作人「尊王攘夷」思想萌芽,又「幾乎成為小流氓」? ?128

    七、祖父對家人「無不痛罵」,度日如年的周作人愈發嚮往新奇的外面世界? ? ? ?133

    八、周作人在學堂過?「自由寬懈的日子」,魯迅的閱讀習慣得到加強? ? 139



    第4章 到外國去? ? 145

    一、魯迅「到外國去」,兄弟再次離別,周作人的思想發生顛覆性轉變? ? 146

    二、魯迅在日本受到新思潮激勵,周作人深受感染,對留學日本心馳神往? ? ? ? ? ?151

    三、在南京的周作人日益不安於現狀,在日本的魯迅於失望中不斷探索? ? 157

    四、「由於愛好而讀書」,周氏兄弟筆墨生涯的起點:宣揚新知,開啟民智? ? ? ?162

    五、仙臺學醫:「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藤野先生的照顧? ? ? ?168

    六、棄醫從文:「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 ? ? ? ?173

    七、魯迅的婚姻以兩個人的終生幸福為代價,周作人東渡日本前的騷動? ? 179



    第5章 文學之路的頓挫? ?187

    一、周氏兄弟「在東京的生活是完全日本化的」,「留心文學」來「改良社會」? ? ? ? ?188

    二、伏見館到伍舍,「冷淡的空氣中」「提倡文藝運動」,「未產生的《新生》」? ? ?195

    三、周作人對小說翻譯興致勃然,成果較魯迅豐碩,思想色調較魯迅明亮? ? ? ? ? ?201

    四、在中國留學生群體中,周氏兄弟不是活躍分子,他們是早熟理智的青年? ? ? ?206

    五、周氏兄弟被章太炎出類拔萃的學識和氣度所折服,終生待之以師禮? ? 211

    六、留學日本是周氏兄弟磨礪思想的重要階段,「精神界之戰士」生未逢時? ? ? ?217

    七、「好作品」《域外小說集》「比林譯的小說確是高的多」,銷售「大為失敗」? ? ?223



    第6章 鄉梓•北上 229

    一、魯迅「不能不去謀事」,任教浙江師範學堂,周作人的生活模式受到衝擊? ?230

    二、「木瓜之役」後,魯迅隨許壽裳一道辭職,轉赴紹興府中學堂任教? ? 235

    三、周作人「遠遊不思歸」,家中生計艱難,難以維持「遊惰的生活」? ? 240

    四、魯迅不是革命戰士,革命成功後,他期待有所作為,很快即大失所望? ? ? ? ? ?246

    五、「辛亥革命」前後,周作人「在家裏閒住」,魯迅支持《越鐸日報》? ? ? ? ? ?252

    六、魯迅赴北京教育部任職,補樹書屋的住客,周作人為報紙撰稿,擔任會長257

    七、周作人主編《紹興縣教育會月刊》,主要工作是在省立第五中學任教264

    八、魯迅以教育部官員面目示人,私底下埋首古籍古碑,過?沉寂死氣的生活269



    第7章 橫空出世? ? 277

    一、周氏兄弟相聚北京,「復辟事件」的刺激:「感覺中國改革之尚未成功」? ?278

    二、加盟《新青年》,周氏兄弟開始了風姿獨特的「吶喊」,心態各有不同? ? ? ?284

    三、周作人任教北大,講授外國文學史,魯迅的《狂人日記》引起各界關注? ? ? ?289

    四、周氏兄弟是《新青年》的支持者而不是領導者,作品「特別有價值」? ? ? ? ? ?293

    五、魯迅立足於「為人生」,「顯示了『文學革命』的實績」的白話小說創作? ?298

    六、《新青年》同人中,周作人不是最為活躍的,卻是筆耕勤奮而見解獨到的? ?304

    七、周氏兄弟在《新青年》發表「隨感錄」,表達?對國民性的揭露和批判? ? ? ?309

    八、周氏兄弟相互扶持、相互謙讓,不計較名利得失,魯迅的兄弟友愛之情? ? ? ?316

    九、「詩壇寂寞,所以打打邊鼓,湊些熱鬧」:周氏兄弟的白話詩創作? ? 322



    第8章 傲視文壇? ?331

    一、魯迅的思想論文想給來者「微末的歡喜」,周作人的長短文章極具建設性? ?332

    二、「五四」運動掀起的風潮波及全國,魯迅有所關心和詢問,心態與眾不同? ?338

    三、周作人作為北大教授,關注、參與「五四」運動,並未深度介入? ? ? ? 344

    四、「與世界名著分庭抗禮」的「高超的藝術底作品」—《阿Q正傳》? ? ?349

    五、周作人耕種「自己的園地」,「藝術當然是人生的」,「藝術是獨立的」? ?354

    六、「我是喜歡平和的」,追求「人的生活」,揭示「中國的國民性」? ? 361

    七、「弄文罹文網」,魯迅轉變為積極關注時事,周作人無法擺脫矛盾情緒侵蝕369

    八、「別求新聲於異邦」:20世紀20年代前期周氏兄弟的翻譯成果及其特色? ? ? ?375

    九、印象式的深刻:周氏兄弟聲名鵲起後,社會各界的認知和評價 383



    第9章 共同的朋友? ? ? ? ? 389

    一、蔡元培是魯迅心懷敬意的「前輩」人物,「影響到魯迅生活頗深」? ? 390

    二、在周作人看來,蔡元培是「端正拘謹不過的人」,「知識階級裏少有」? ? ? ?395

    三、「我佩服陳胡,卻親近半農」—周氏兄弟和陳獨秀的交往限於公事? ? 400

    五、周作人和陳獨秀在1922年發生過一次較有影響的思想爭論? ? ? ? ?406

    五、相互讚賞、敬重而始終有?難以明言的距離:魯迅和胡適的前期關係? ? ? ? ? ?412

    六、周作人和胡適相識早於魯迅,交往更加頻繁一些,交情更加深厚一些? ? ? ? ? ?418

    七、從泛泛之交到「講話也極不拘束」:周氏兄弟和錢玄同的前期交往? ? 425

    八、「多談閒天」:周氏兄弟「親近」「天真爛漫」、「不裝假」的劉半農? ? ? ?430



    第10章 育人.出版? ? ? ? ?437

    一、「沸騰?青春的熱情和蓬勃的朝氣」:魯迅在北大等校的兼課及風格? ? ? ? ? ?438

    二、「開口只是娓娓清談」:周作人在北大等校的授課及並不盡如人意的效果? ?444

    三、「尤其怕的是演說」:魯迅生平所作講演並不算少,

    另一場合的育人和社會活動451

    四、「說話本來非我所長」:周作人「講演如同寫作」,「表達思想和學問」? ?458

    五、魯迅從事編輯出版活動親力親為,精彩見解層出不窮,貫穿?良苦用心? ? ? ?464

    六、「衝破」「生活和思想界的昏濁停滯的空氣」:

    周作人在編輯出版方面實踐豐富、一絲不苟? ? ? ? ?473



    第11章 兄弟失和? 483

    一、搬入八道灣,一家人同住願望實現,「兄弟怡怡」,又埋下了隱患? ? 484

    二、兄弟合住局面並未維持太久,兄弟遽然失和,終生未能化解恩怨? ? ? ? 490

    三、魯迅沉默以對,周作人「不辯解」,各家說法試圖破解兄弟失和謎團? ? ? ? ? ?496

    四、兄弟失和「起源於家庭間的糾紛」,是生活矛盾積累和爆發的結果? ? 503

    五、大家庭模式的弊病也是失和主要因素,對兄弟之情斷絕的傷痛和無奈? ? ? ? ? ?508

    六、魯迅和周作人失和後不斷獲知對方消息,仍然有?直接、間接的聯繫? ? ? ? ? ?513

    七、不約而同地迴避在公開場合談論對方,私底下對對方各有關注和評說? ? ? ? ? ?519

    主要參考及徵引文獻? ? ? ?527

    後記? ?539




    其 他 著 作
    1. 魯迅和周作人:與君半世為兄弟
    2. 魯迅和周作人:與君半世為兄弟
    3. 裝蒜三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