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社會情緒學習導論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447819
李佳宸,陳學志,吳怡萱,張雨霖,蔡孟寧,陳姵臻
心理
2025年11月03日
93.00  元
HK$ 88.35  






ISBN:9786267447819
  • 叢書系列:教育現場/行動研究
  • 規格:平裝 / 232頁 / 17 x 23 x 1.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教育現場/行動研究


  • 親子教養 > 生活教養 > 情緒溝通









    第一章 社會情緒素養的重要性

    第一節 比IQ更重要的事

    第二節 從本能反應到三思而後行:情緒的被動與主動

    第三節 教育只教知識而不教心識,則一「識」無成



    第二章 社會情緒學習的內涵

    第一節 什麼是社會情緒學習?

    第二節 社會情緒學習的理論基礎

    第三節 探索社會情緒學習的源流

    第四節 社會情緒學習的核心概念

    第五節 社會情緒能力評估工具



    第三章 國際間社會情緒教育成效

    第一節 社會情緒教育成效研究

    第二節 外國政府推行社會情緒教育的情況

    第三節 國外經研究證實有效的社會情緒課程方案



    第四章 臺灣情意教育現況與省思

    第一節 臺灣108課綱中的社會情緒元素

    第二節 跨文化比較與省思

    第三節 國內推行社會情緒教育的機構與課程

    第四節 社會情緒教育與發展研究中心



    第五章 社會情緒教育推動策略

    第一節 生態系統觀:系統合作

    第二節 輔導策略應為全校性推動,全體教職員同行

    第三節 知練用培:社會情緒能力訓練模型

    第四節 適用於SEL的教育技術和方法

    結語

    附錄:情緒練習活動

    參考文獻



    ?









      臺灣學生的數學表現在「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等國際評比的世界排名一直名列前茅,反映臺灣學生在學業成就上的優勢。然而,如果觀察其他幾項指標,卻能發現一項驚人的反差:我們的孩子很會算數,可是也很怕數學,不少人說自己不喜歡學數學,學起來很有壓力。這不是單一現象,而是一種集體的學習經驗,考試分數高,卻情緒低落;成績良好,學習過程卻很痛苦。



      而造成這樣反差的原因,也不難理解。長久以來,我們的教育太過著重在傳統認知能力的發展,把重點放在學科知識、考試技巧、成績表現這些「硬實力」。但人生要過得幸福,真正需要的是更多不會出現在考卷上的能力,例如:如何管理情緒、怎麼跟別人合作、怎樣在壓力下還能保持平靜。這些「軟實力」,其實才是支撐一個人過得幸福、活得快樂的關鍵。但它們不會自動生成,也不是靠填鴨式教學就能學會的,而是需要日常中一點一滴、有意識地去練習與體會。



      其實,上述覺察和管理個人、他人情緒的能力,孩子不是學不來,而是他們很少被教導「怎麼面對壓力」、「怎麼表達感受」、「怎麼和別人好好相處」等技能。然而,這些看不見的情緒與關係能力,在我們的教育體系中往往被忽略。雖然十二年國教課綱提到「自發、互動、共好」,綜合活動領域也納入了情緒與人際的教學元素,但整體仍偏向片段與零散,尚未形成系統性的培養架構。也因此,提倡「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SEL)不只是流行,更是我們的教育當下迫切需要補上的一塊拼圖。



      相較於國內對於SEL的推動剛掀起浪潮,在國際上SEL早已成為許多國家的教育政策重點,不僅有成熟的推動策略,也已經建置完整的課程、教學指引與評估機制。這些差異提醒我們,若想讓孩子在學業之外也能成為心理健康、懂得與人共處的個體,就需要認真看待SEL在臺灣教育中的角色。



      在推動SEL的過程中,我們也常聽見一些誤解,認為社會情緒學習就是讓學生「快樂學習」,甚至覺得這會讓教室失去紀律、學生想怎樣就怎樣。但事實恰恰相反,SEL的目的不是一味迎合孩子的需求,而是教孩子面對情緒。我們希望孩子不是只在順境中開心,而是能在逆境中,也懂得如何穩住情緒、照顧自己。SEL追求的不是「快樂學習」,而是「學會怎麼快樂」,是養成面對壓力、衝突與挫折時,依然能站穩腳步、做出負責任選擇的能力。



      本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催生出來的,過去幾年,我們在臺灣師範大學成立了「社會情緒教育與發展研究中心」(Social Emotional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Center),簡稱SEED中心,一路從理論探究、量表編製、課程研發、教材設計、教學實驗,到與教師共同研習,累積了不少實作與對話的經驗。這本《社會情緒學習導論》,是把我們這段時間的思考與實作策略整理出來,從SEL的基本概念、核心能力、背後的心理學理論,到實作成效及國內外案例,並聚焦臺灣現況與發展,彙整成一本結合理論、策略與實務觀察的「社會情緒學習指引」,希望能成為教育現場的工具書,也是一張可以依循的地圖。在本書中,我們也特別設計了一些簡單的小活動(見附錄),幫助讀者更認識自己的情緒腳本、了解每個情緒背後的需求,以及在情緒特別強烈的時候,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自己穩定下來、照顧好身心。這些練習不難,也不需要太多時間,只要願意試著做做看,相信會對自己的情緒世界多一份理解與掌握。



      我們不只是想提供一套理論或教材,而是想陪讀者一起看見,那些我們以為「改不了」的想法、情緒、行為,其實是可以被理解、被接納、被慢慢轉化的。就像在馬戲團裡那頭從小被細繩拴住的大象,儘管長大後早已有力氣掙脫繩索,卻因為過往的經驗,始終不敢試著離開束縛。很多孩子(也包括我們自己),可能都曾被「我就是這樣的人」這種想法困住。SEL 的意義,正是幫助我們重新認識自己、重新相信自己,也重新選擇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希望這本書能陪你走一段認識SEL、理解SEL、實踐SEL的路。



      我們相信,當對方感受到我們真實的關心,他們才會敞開自己,願意學習那些關於情緒、關係、人生選擇的重要功課。正如那句常被引用的名言:「孩子不在乎你懂多少,除非他們知道你有多在乎他們。」不論你是老師、家長、輔導工作者、研究者,或只是對教育有期待的讀者,我們都誠摯邀請你翻閱這本書,願它不只點亮一些想法,也喚醒你心中那頭早已準備好要擺脫限制、為自己開拓前程的大象。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