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消費文化與流行空間的日本近代史套書:土產物語+三越誕生

消費文化與流行空間的日本近代史套書:土產物語+三越誕生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9671502
鈴木勇一郎,和田博文
劉淳,陳令嫻
這邊出版
2025年11月19日
290.00  元
HK$ 246.5  






ISBN:9786269671502
  • 叢書系列:邊年
  • 規格:平裝 / 584頁 / 14.8 x 21 x 3.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邊年


  • 人文社科 > 歷史 > 亞洲史 >















    《土產物語:從伊勢赤福到東京芭娜娜,細數日本土產的前世今生》



    導 讀 美食與空間的移動記憶�陳靜寬



    給臺灣讀者的話



    序 章 土產的起源與土產文化

    日本特殊的土產文化�日本獨有的「名產鐵路便當」

    「土產」與「souvenir」�土產研究概觀

    神社佛寺與土產的起源�「名產」與「土產」

    「故事」的起源──「名產沒一個好吃」的理由

    所謂「與土地的淵源」



    第一章 鐵道與近代土產的登場

    清河八郎的「土產宅配」�鐵道開通與名產的演變

    安倍川餅與醃山葵�明治時代東海道線各站的名產

    交通系統的演變與名產的興衰�站內銷售與「站內店」

    鐵道弘濟會成立�旅遊指南與土產

    黍糰子與吉備糰子�中日戰爭與鐵道運輸

    透過銷售策略形成固定的商品形象�羽田穴守稻荷、門前町與土產的興衰

    京阪電鐵與香里園�八橋成為主流點心的漫長歷程

    正牌老店之爭所帶來的效應�五色豆與政岡豆

    古典而新潮的鎌倉�「異國風情」的鴿子餅躋身名產之前



    第二章 近代參拜伊勢神宮與赤福

    參拜伊勢神宮是近世一大娛樂

    萬金丹、伊勢曆、菸草盒──從「宮笥」到「土產」

    赤福的誕生�呈獻給明治天皇的赤福�修建為「神都」的伊勢神宮

    宣傳與改良�參宮急行電鐵開通拉近了與神宮的距離

    從《伊勢參宮要覽》中看到的參拜者心聲�畢業旅行與伊勢神宮

    畢業旅行的土產�「將伊勢物產一網打盡」的「百貨式大物產館」

    伊勢──整備大型土產店的先驅�經濟高度成長期的盛況與後續的演變

    赤福的現代化之路�超越赤福的生薑糖�近鐵電車與站內銷售

    改良保存方法、擴大事業版圖,成為代表伊勢的企業�衰落與復興



    第三章 博覽會與名產

    博覽會、共進會、商品展示所�「地方特產店」的起源

    江之島貝殼工藝的興衰�江之島與鎌倉的融合

    淪為「待宰肥羊」的顧客�努力做到「收費透明化」

    管制劣質商品與改良名產�鐵道院的名產評鑑

    博覽會與創造名產�奈良的商品宣傳

    大阪電氣軌道開業與打造橿原名產�日本旅行與JTB

    「吸引外國旅客」與改良土產�全國點心大博覽會

    大垣的柿羊羹�內國勸業博覽會中登場的競爭對手與努力改良

    激烈競爭後登上主流寶座的土產�瞬息萬變的環境中



    第四章 帝國日本的擴張與名產的普及

    誕生於近代後期的宮島工藝品�「飯杓是克敵利器」

    隨著戰爭興起的商業入門書�「軍事都市」所誕生的「軍人土產」

    明治時代宮島土產的主角是手工藝品

    創造的故事──紅葉饅頭與伊藤博文傳說

    史料中的紅葉饅頭�媒體引領的風潮

    香蕉與北海道�木雕熊成為名產之前

    新領土臺灣與土產�並沒有「鄭成功月餅」與「孫文餅」

    東亞與土產文化�機械化與大量生產

    誕生於明治時期的名產小城羊羹�眾多追隨者的努力

    生產邁向現代化與統一商標�欠缺歷史由來的發展與日後演變

    誕生於成田山新勝寺門前町的糕點�開始製作羊羹的米屋

    城田町的主要產業�守護國家、祈求戰勝的寺廟

    在戰地大受歡迎的慰勞品�戰時體制下各地增加的觀光客

    砂糖、白米供給減少與海外需求急速下滑

    戰後的成田米屋──進駐鐵道沿線販售、參加銘?展、著眼自衛隊

    機械化與統一化的兩難�老雜誌《旅》提出的問題

    增殖的「鐵路貨」�工藝品的式微

    「地區限定商品」普及背後的「安心感」



    第五章 溫泉觀光與土產

    提供長期住宿的溫泉療養地�昭和時期展開的觀光化

    依然遙遠的伊香保溫泉�文學作品中的伊香保

    溫泉饅頭的誕生�尚未成為土產中的主角

    陸軍特別大演習與昭和天皇�道後溫泉與松山的交通

    道後煎餅與溫泉煎餅�少爺在哪裡吃糰子?

    道後溫泉何時開始賣糰子?�遠離東海道

    東海道本線來了,團體客來了

    熱海的魚乾──欠缺歷史由來的名產

    別府溫泉的躍進�有馬溫泉和別府間的技術轉移

    溫泉相關的名產�流行作家所購買的商品

    戰後的「慰勞旅行」與夜晚的街道



    第六章 現代社會的變遷與土產

    休息站登場�土產店+餐廳=休息站

    高速公路的急速建設�服務區賣場獨佔經營

    上行與下行販賣不同的商品�道路公團民營化與土產多樣化

    在變化中求生存的荻野屋釜飯�高速交通設施帶來的改變

    初期乏人問津的萩之月�用於機上餐點,獲得電視節目介紹

    靠經營形象一炮而紅的白色戀人�小雞饅頭的創業傳說

    地區性與「銘?」地位�全國性鐵道與國際性機場

    長年缺席的東京土產代表�觀光會館計畫與地方特產店

    兼具現代性與普遍性的街道�配合東京車站與羽田機場的發展

    香蕉與「東京芭娜娜」�垃圾土產與三角旗

    從團體旅遊到個人旅行�土產「紀念品化」?

    東京迪士尼最熱賣的商品�分送土產是根深柢固的習慣

    對土地的刻板印象與土產�土產銷售策略所呈顯的現象



    終 章 近代的國民經驗與土產



    後記

    原註



    《三越誕生:帝國百貨與近代化的夢》



    導 讀 歷史與文化的百貨公司──寫在《三越誕生》前面

    ──李衣雲�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授



    序 章 目標是成為日本的哈洛德百貨──百貨公司宣言與「學俗合作」



    第一章 邁向遠東帝國與百貨公司之路

    1 從三井吳服店到三越吳服店

    2 日俄戰爭的戰況與國粹主義

    3 三越的凱旋門與三笠艦材製成的紀念品

    4 英日同盟更新與印製明信片

    5 列強的皇室、高官與軍人造訪三越

    6 來自殖民地與半殖民地的客人



    第二章 赴西方考察與組織流行會的功能

    7 費城、芝加哥與倫敦的百貨公司

    8 搭乘西伯利亞鐵路前去採購歐洲的商品

    9 三越創辦文化人的流行會

    10 從柏林回國的巖谷小波與從巴黎回國的久保田米齋

    11 新渡戶稻造的流行觀與坪井正五郎開發的新玩具

    12 帝國劇場開幕與流行會評選服飾



    第三章 創造文化的百貨公司

    13 光之魔術──東京勸業博覽會與三越吳服店

    14 土藏式兩層樓店鋪與森鷗外的〈三越〉

    15 西服�洋傘�拐杖�帽子�鞋子

    16 聆賞音樂、相親、擺脫家事的束縛──休息室與餐廳

    17 文藝復興風格的三層樓臨時門市與都市景觀

    18 家庭相簿──一小時照片�彩色照片�輪轉印刷照片

    19 三越少年音樂隊與都市空間中的西洋音樂

    20 電話銷售員�汽車�跑腿男孩



    第四章 時尚的發源地

    21 在三越享受視覺饗宴後才打道回府──文學表述中的三越

    22 從元祿風到桃山風──和服的時尚

    23 始於紐約的尾形光琳風潮

    24 三越面紗與夏目漱石的〈虞美人草〉浴衣

    25 來自倫敦的西服部主任亞歷山大.米契爾

    26 西式房間、和洋折衷的房間裝飾與杉浦非水、橋口五葉的商業藝術



    第五章 日本近代的「兒童」與「新女性」

    27 兒童博覽會的國際性與對地方的影響

    28 桃太郎與海事思想

    29 兒童用品研究會、玩具會與尚武精神

    30 宿舍、教育與運動會──店員的福利

    31 國木田獨步的遺孀治子與「新女性」

    32 東京大正博覽會──《東京三日遊導覽》



    終 章 「東洋第一」的百貨公司落成與獅子像



    後 記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