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巴黎倫敦落拓記(修訂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8980792
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
一方山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25年11月19日
130.00  元
HK$ 110.5  






ISBN:9789868980792
  • 規格:228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 文學小說 > 翻譯文學 > 日本文學











    歐威爾的第一部著作,一九三三年出版,半自傳式遊記散文,描繪三十年代在巴黎與倫敦流浪打工的經歷,對底層社會觀察細膩,感同身受迭有建言。經濟大蕭條時期的雙城失業者眾,成千上萬在饑餓邊瀕掙扎,歐氏雖與「貧窮」有第一手接觸,行文不失幽默豁達,翔實記錄所見所聞、眾生相描繪,展露出歐氏特有的「貧窮哲學觀」??
    商品特色/最佳賣點
    《動物農莊》、《1984》作者喬治·歐威爾 (George Orwell)的第一部經典著作,對經濟大蕭條時期的巴黎與倫敦底層社會有翔實紀錄,初試啼聲之作即可讀出其中心思想、身為知識份子的良知、對後來作品的潛在影響,並有譯者導讀解析本書重點。


     





    目 次
    導讀.................................................................. 5
    再版序............................................................... 16
    第一章............................................................... 23
    第二章............................................................... 28
    第三章............................................................... 34
    第四章............................................................... 39
    第五章............................................................... 45
    第六章............................................................... 51
    第七章............................................................... 57
    第八章............................................................... 64
    第九章............................................................... 70
    第十章............................................................... 74
    第十一章........................................................... 80
    第十二章............................................................ 86
    第十三章............................................................ 89
    第十四章............................................................ 94
    第十五章…………………………… 101
    第十六章............................................................ 106
    第十七章............................................................ 110
    第十八章............................................................ 114
    第十九章............................................................ 117
    第二十章......................................................... 122
    第二十一章...... ............................................. 128
    第二十二章...... ................................................ 132
    第二十三章… ................................................ 138
    第二十四章........ ................................................142
    第二十五章........ ................................................ 149
    第二十六章........ ................................................ 155
    第二十七章........ ................................................ 159
    第二十八章........ ................................................ 165
    第二十九章...... ................................................ 169
    第三十章............................................................ 176
    第三十一章...... ................................................ 183
    第三十二章...... …………………………………189
    第三十三章...... ………………………………. 194
    第三十四章...... ................................................ 201
    第三十五章...... …………………………………208
    第三十六章...... ……………………………… 215
    第三十七章...... ............................................. 222
    第三十八章...... ……………………………… 226





    再版序
    書賣得差不多了,浮現再版的時機。
    翻譯文筆備受讚賞,感謝各方鼓勵,譯者終究只能努力做到稱職、不辜負原著。
    趁著修訂之便,重溫經典,純粹以讀者的立場,補充一些讀後感,算是餘韻未了吧!
    在【導讀】中已提過,歐氏面對貧苦困頓的處境,心態是健全客觀的,行文走筆「毫無自哀自怨的成份」——忍不住揣想,換作中國傳統文人,身陷相同際遇,搞不好就會捶胸頓足,哀嘆生不逢時、命運多舛之類的,酸氣沖天!
    讀到歐氏在巴黎如何學習與「貧窮」相處, 尤其在處理簡陋的飲食,衰運如影隨形,老是與挨餓者過不去:
    「你花了最後的八十生丁買了半公升的牛奶,放在酒精燈上煮熱。正滾沸的時候,有隻臭蟲爬上你的手臂;你用指甲一彈,它往下一墜,撲通!剛好掉入牛奶裡。你一點法子也沒有,只好把牛奶倒掉,什麼也沒得吃。」(見32頁)
    上述這細節倒讓我頗為吃驚,為何要將牛奶倒掉呢,將蟲子剔出來,捏著鼻子也能喝下去吧——可見歐氏還是挺有些「名士派」習氣,抑或是挨餓卻未至生死交關吧!
    閱讀《巴黎倫敦落拓記》需要將時代背景牢記在心——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男士普遍戴帽、穿有活動領子的襯衫、剪俐落短髮、臉面光潔,而質地佳的外套衣褲鞋帽送到當鋪還能換點錢的——特別是英國,依然階級森嚴(詳見第三十五章,老士兵管理員將歐氏歸類為「紳士」而給予特殊待遇),各階級自有其衣著辨識度,難怪歐氏亟於典當換些舊衣物,以便融入低下層民眾。
    歐氏碰見在英倫領微薄退休俸的老人,詢問他如何籌謀生計,即便已在挨餓邊瀕,老人還是得極力維持基本門面:
    「哪,床位一晚九便士——一個禮拜便是五先令三便士。然後週六花三便士剃臉——那就五先令六便士了。然後每個月理髮一次六便士——等於每週又得花三便士。大概也就只剩下四先令四便士 買食物與煙草。」(見146頁)
    僅靠最基本的麵包、人造奶油與茶維生,已無餘裕顧及其他,歐氏大為感嘆道:
    「每週十先令的收入,還花錢去剃臉——聽起來很嚇人。」(見146頁)
    然而就像歐氏在巴黎捱窮時,想省些費用,卻不得不花錢讓自己符合儀容守則:
    「??你的頭髮長得該去修剪,你嘗試自己動手,後果極為恐怖,最後你還是不得不去找理髮師,花掉一天買食物的費用。」(見31頁)
    《巴黎倫敦落拓記》有頗多篇幅描繪眾生的衣著裝扮——可能也因?歐氏頻在兩地典當衣物,需要闡明相關細節——單是外在形貌上的潰敗,即已跨入非常規存在之群體。
    根據歐氏的觀察,英國的遊民分兩種,一種是根深蒂固的「資深」流浪漢,另一種則是因變故墜入風塵、不得不流落街頭,不管有意識或無意識,後者還是默默在抗拒厄運,以一己的方式守住「底線」,譬如歐氏以略帶嘲諷的筆調形容其同伴柏迪:
    「他的衣著比大部份遊民體面,穿件斜紋獵裝外套與舊禮服長褲,穗帶依然縫著。很明顯那穗帶在他心目中其實是尊嚴殘存的屑片,只要一鬆脫,他就小心再縫回去。」(見161頁)
    其實與前述的理髮、剃臉修容相比,彼此也不過就是五十步笑一百步,縱使淪落低下層,剝除無謂的「偽裝」後,還是得極力守住最基本的社會規範。
    倘若讀者穿越時空回到本書撰寫之年代,剛好流落英倫街頭夜晚無處可投宿,如果懷有微薄的盤纏,請參閱第三十七章,歐氏詳列「最低消的過夜住宿設施」,林林總總、奇奇怪怪的設施,離「舒適」絕對有一大段距離,結論是經營者的利潤卻極佳。
    如果身無分文,就只能借宿公營臨時救濟所,此為眾多遊民長期仰賴的福利機構,卻有項不近人情的規定,遊民只能留宿一夜,翌日清早必須離開。而眾多遊民基本上無家可歸,只能三五成群往下一個目的地前進,當然也僅能靠步行??,週而復始,形成一種極其荒謬的社會現象。
    作者繼續解釋道,「但他們必須不斷地遷徙,因為一個月之內若你重覆同一家救濟所,或是到倫敦任何兩家救濟所超過一次以上,就會遭拘禁一星期。」(見156頁)
    歐氏親身體驗多處臨時救濟所,見證諸多不合理措施(在道德觀的綁架下,防範加?罰為其底線),歐氏紀錄遊民窘境,針貶弊政,也提出了改善方案。
    《巴黎倫敦落拓記》倫敦篇可視之為報導文學,幾乎是「歷史文獻」的存在,反映該時代的血淚風貌,讓人不禁好奇,將近一個世紀後,不知這些福利機構狀況如何?
    最後想提一下法國貨幣單位,當時使用的是法郎(Franc fran?ais),一法郎兌換一百生丁(centi?me)——centi?me一字本身即含有「百」(cent)之涵義,「生丁」為約定俗成音譯。
    若譯作「分」似乎較符合中文使用習慣,然而再細想,通常是十分兌換一角或一毫錢之類的,似乎也不是完全契合——況且「法郎」與「生丁」之間還有個單位「蘇」(sous),一法郎兌換二十蘇,一蘇等於五生丁——考慮再三,決定不修改了,保留一點異國情調吧!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