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意蓊鬱、優美壯麗的山景有如派皮上的奶油,百年來吸引人們前往泡湯、踏青和度假,然而若以歷史為刀刃,切開外層甜美的奶油,會看見層層疊疊的內餡中,有著錯綜複雜的痕跡隱身其中。
每一層,都是國家政權介入實體空間後,所留下的獨特風味。
小心翼翼地切開這塊派,邀請讀者一同品嚐其中豐富的層次:不管是日本時代的殖民現代性、戰後黨國的威權佈局,甚至在不經意當中,品嚐到夾雜著在地記憶的酸甜與國際角力的辛辣,透過不斷交織、彼此迭代的積累,讓不同的文化層次能夠彼此共存,甚至體現在單一建築物當中。
因此,可以看見「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從泡湯眾樂園到教育殿堂、「士林官邸」見證熱帶作物經濟野心也經歷過反共光陰、「草山行館」從接待所、避暑行館到向眾人敞開大門、代表黨國時代肩負復興大業的「中山樓」與「革命實踐研究院」、移植美國郊區式樣的山仔后「美軍宿舍群」??等等演進,這些建築物並非橫空出世,而是隨著不同政權、人群甚至是國際趨勢層層疊加形成。
每棟建築物在空間和時間的交錯下,在在彰顯出草山地區被國家權力運用和支配的結果,一起翻開書頁,以歷史為盤皿、政權為刀叉,開始閱讀這塊草山千層派!
?
拿起盤叉,有滋有味推薦!
踏著故事走入繚繞氤氳,探尋木漏間的歷史身影,欣賞山林與城市交會的人文風景。——凌宗魁 (建築文資工作者)
?
這本書透過幾個角落、幾棟建築、幾則豐富的故事,帶你一探陽明山的日常史,也帶你一窺近代臺灣的幾個關鍵時刻。——張家綸 (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助理教授)
?
「奧座敷」是能夠放鬆身心的所在,對我來說,北投與草山,帶有這樣的意象。且仍保存許多日本時代的重要建築,本書完整呈現了建築風貌,邀請一起走向臺北的「奧座敷」,展開一趟深度歷史之旅。——野島剛 (新聞媒體工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