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如何激勵孩子的勇氣?
1 沒有百分之百消極、畏縮的孩子
怕生的孩子也能找得出百分之一的積極性/怕生是想引起母親注意的手段之一/讓缺乏勇氣的孩子知道有人會幫助他
2 小孩子犯錯時「不罵自明的教訓法」
不要責備說謊的小孩/常挨罵的孩子,經常是「在家稱龍,出外變蟲」/請對孩子說:「就算失敗了,也無所謂」
3 負面的性格也有正面的意義
怕生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過程/怕生的孩子懂得走在人生的安全範圍內/母親本身何不試著想想保守、消極的好處呢?
第二章 如何消弭孩子的叛逆性?
4 改變說話的方式
不要說「你給我……」/請使用拜託的語氣
5 與其下冰冷的命令,不如把自己的感受告訴他
不要老是玩電視遊樂器,到外頭玩耍會更好/知錯比說「對不起」重要/如果母親難過的話,孩子也會跟著難過
6 如果是自己不對,也要向孩子道歉
看到母親道歉的態度,孩子也會模仿/孩子要哭,就讓他哭吧!/「反抗」證明孩子很有精神,很有活力
7 鼓勵孩子遠勝過責備孩子
與其訓斥孩子,不如鼓勵孩子/做媽媽高興的事最好/口出「臭媽媽」的不禮貌行為,其實是愛媽媽的表現/溫柔對待比憤怒斥罵更具衝擊性
第三章 如何讓孩子不怕上學?
8 積極地教導孩子做家事
幫忙做家事是孩子必須學習的基本教養/讓不去上學的孩子幫忙做家事
9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是第一步
交不到朋友的孩子,缺乏良好的親子關係/毋需擔心孩子不去學校/「相互比較」下成長的兄弟,永遠有吵不完的架
第四章 如何幫助孩子建立人際關係?
10 教他「要領」,而不是強迫他
教導孩子「邀人的方法」/會哭鬧的孩子不一定有糖吃/以交涉的方式來處理孩子的要求/跟電視兒童交涉每天看電視的時間/如何和吵著要錢的孩子交涉?
11 確實遵守親子之間的約定
三種容易被孤立的孩子類型/說到就要做到
12 讓孩子自己解決
即使孩子不擅與人交際,也不要插手/孩子之間的問題,交給他們自己去解決/教育出一個見義勇為的孩子
第五章 如何教育孩子接受規勸?
13 不要制止孩子的行動,讓他親身去體驗
不要怕孩子在雨中玩成落湯雞/媽媽從來不帶我出門/必須讓孩子對自己的晚睡負責/讓孩子體驗「被欺負」的感覺
14 好言相勸勝過體罰
到了上小學的年齡以後,應該用言教/跟孩子談他拿手的事,他就會變得信心十足/母親應該把老師好的一面,告訴不喜歡老師的孩子
第六章 如何教導孩子喜歡讀書?
15 不需要逼孩子唸書
除了唸書以外,孩子還有很多「學習場所」/只需教孩子兩件事:不要麻煩別人以及處理自己的日常生活
16 與其強迫他坐在書桌前,不如因材施教
沒有辦法久坐書桌前的孩子/即使孩子只坐在書桌前幾分鐘,也要嘉勉他/既然孩子不唸書,就告訴他:「你不用唸了!」/即使孩子考試成績不佳,媽媽也要知道並鼓勵他/要不要去補習由孩子決定
17 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的孩子比較
當孩子成績不佳時/基本上,「競爭」和「競賽」是不一樣的
第七章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18 母親不需把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
不要理會經常遲到和老忘東西的孩子/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帶手帕、衛生紙,並不會帶給他人困擾/替吃得少的孩子準備越多,反而讓他更沒有食欲/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吃下自己不喜歡的食物
19 如果孩子做得很好,應該給他實質的鼓勵
孩子如果做了「理應去做的事」,也需給予鼓勵/媽媽陪著不愛刷牙的孩子一起做/不妨在週末看電視到深夜
20 孩子再小,也要讓他管理自己的錢財
錢請放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父母不需要干涉孩子如何使用零用錢/孩子幫忙做家事,就給他零用錢
第八章 父母應該教給孩子的事
決定孩子性格的關鍵之一──遺傳
決定孩子性格的關鍵之二──環境
父母應該教給孩子的事(1)──共同體感覺
父母應該教給孩子的事(2)──責任感
父母應該教給孩子的事(3)──尊敬
父母應該教給孩子的事(4)──社會性
父母應該教給孩子的事(5)──生活力
幫助孩子人格形成的具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