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圖解通訊科技

圖解通訊科技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7763884
井上伸雄/著
王政友
世茂
2002年8月09日
60.00  元
HK$ 51  






ISBN:957776388X
  • 叢書系列:科學視界
  • 規格:平裝 / 176頁 / 16k菊
    科學視界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電機資訊類 > 電信/通訊











    在今日資訊發達、傳遞快速的現代,無論任何通訊系統,其間的原理並無不同,只是應用方式或新技術組合方法上稍有差異而已。書中就一般人希望理解的通訊結構與原理部份作深入淺出的介紹,再配合詳細的圖解加以說明,讓眼睛看不到的電波訊息藉上述方式能夠清楚的傳達給讀者,咸信在閱讀完本書之後,必然能建立一相當的基礎,進而對生活周遭的科技產品有更深的認識。







    第1章通訊之基礎知識


    使用電傳遞信息:在通訊或廣播中,皆將聲音或影像轉變為電訊號
    電訊號之頻率:一秒鐘內的電壓振動次數
    電磁波的種類與頻率:依應用目的而決定所使用的頻率
    類比與數位:兩種資訊的表示方式
    將類比資料數位化:利用一組由"1"與"0"組合成之符號表示電壓的大小
    形形色色之資訊:聲音、資料、傳真、影像之性質
    數據訊號之表示方法:以8位元或16位元表示一個字元或符號
    聲音與影像之數位壓縮:降低數位化資訊之位元率
    電話機之結構:轉盤撥號方式與按鍵方式
    影像終端──傳真與電視:將平面之文字、圖形或繪畫分解成線條再逐一傳送
    通訊上使用之電纜(1):銅線電纜:絞線對與同軸電纜
    通訊上使用之電纜(2):光纜
    如何使訊號傳送得更遠:調制與多工
    類比傳送方式與數位傳送方式之差異:數位傳送方式可以獲得較高的品質
    光纖傳送之原理:將電訊號轉變為光訊號後再予以傳送
    以電磁波傳送訊號的無線電通訊:由天線發射電磁波,並由天線接收
    交換機之功用:根據撥號盤所撥之號碼選擇並連接對應之線路
    通訊時必須具備的控制訊號:終端與交換機間的連繫
    訊號之同步:確實使訊號頻率一致
    適於電腦通訊之封包通訊:將資料分割後再逐一加以傳送
    在多媒體中相當有效的ATM52:將全部之資訊分割成為相同之Cell,然後再予以傳送交換
    通訊網路之構造:如何能夠簡單地與任何人通訊
    電話號碼的決定方法:容易記憶且長期使用
    【專欄】遵守通訊協定


    第2章各種通訊之最新常識


    愈來愈方便的電話服務:交換機帶來了新的電話服務
    「Call back」之電話服務:撥國際電話時,使用從美國打回來的方式更為經濟
    顯示發話者之電話號碼的通訊服務:鈴響便可獲知自何處來電
    CTI、高度的電話對應服務:發揮Telemarketing之威力
    朝向更高速、高品質發展之傳真:今日已進入利用電話網之G3傳真的全盛時期
    愈來愈高速化之數據通訊:伴隨著電腦高性能化而來的發展
    專線的用法:高速、高品質、可信度高、定額費用為其特色
    辦公室中之通訊:辦公室自動化(OA)
    語音郵件與電子郵件:利用郵件箱,不在場時也能夠收發資訊
    Connection型通訊與Connectionless型通訊:此後類似網際網路之通訊勢將更
    為盛行
    多樣化的行動通訊:任何時刻、任何地點皆能夠與任何人通訊
    什麼是多媒體通訊:利用各種資料媒體之組合
    從視訊會議以迄多媒體會議:使用個人電腦的視訊會議已悄然登場
    什麼是On Demand服務?:在喜愛的時間擷取喜愛的資訊
    逐漸登上檯面的個人通訊:擁有個人號碼(個人ID)的時代
    【專欄】通訊是否已克服了時間與距離?


    第3章網路之架構


    電話網路:交換機與傳送線路之組合
    國際通訊網路:利用海底電纜或通訊衛星與國外連結
    為數據通訊而發展之網路:可分為迴線交換與封包交換兩類
    ISDN(1):利用一種網路進行所有的通訊服務
    ISDN(2):屋內配線將有所改變
    B-ISDN(寬頻ISDN):使用於電視或超高速之數據通訊
    智慧型網路(IN):利用電腦控制網路
    行動通訊之網路:利用攜帶終端與電波進行訊號之傳遞
    LAN (Local Area Network):區域內之電腦通訊網路
    連結LAN與LAN之網路:透過路由器藉數位線路連接
    何謂私人網路:公司企業借用專線建構私有之網路
    何謂VPN(虛擬私人網路):利用電話網建構私人網路
    個人電腦通訊系統:電子郵件或佈告欄
    【專欄】ISDN與INS網路


    第4章網際網路──現今熱門的通訊系統(Ⅰ)


    何謂網際網路:依次將網路相互連結
    網際網路之位址:將位址附加於資料之前端,然後一併傳送
    網際網路能做些什麼?:各種功能與服務
    與個人電腦通訊不同之處:網路具有完全公開的特性
    透過網際網路擷取資料:專線連接與撥接
    何謂企業網路:將網際網路之技術應用於公司內
    網際網路電話:以低廉之電話費用與世界各地通話
    開放型電腦網路(OCN):為電腦通訊而發展之新式網路
    【專欄】網際網路之歷史


    第5章行動電話與PHS──現今熱門的通訊系統 (Ⅱ)


    行動電話與PHS之不同:高速移動下能夠通訊者為行動電話,費用低者為PHS
    行動電話之接通方式:利用專用之交換機建構行動通訊網
    PHS的連結方式:使用無線連結電話網之交換機與行動終端
    無線電波之使用方法:從許多頻道中選擇其一
    使用於數據傳送:PHS可以獲得高速之傳送
    【專欄】Mobile之全盛時代


    第6章 CATV──現今熱門的通訊系統(Ⅲ)


    CATV的架構:利用同軸電纜將電視節目送至各個家庭
    多頻道CATV:使用光纖與數位方式可以播出更多頻道
    雙向CATV:利用CATV線路進行訊號的雙向傳送
    CATV電話:建構新的市內電話網
    利用CATV對網際網路進行資料的高速擷取:利用纜線數據機可獲得10M
    bit/sec以上之傳送速度
    【專欄】通訊與廣播已無差別存在


    第7章衛星通訊──現今熱門的通訊系統(Ⅳ)


    使用人造衛星之通訊與廣播:使用於國際通訊或電視廣播
    各種衛星之軌道:同步軌道、中高度軌道、低高度軌道、長橢圓軌道
    衛星通訊之使用法:具有地面通訊所缺乏的許多特長
    通訊衛星系統之架構:接收地面之電波再將電波送回地面
    使用衛星之行動通訊:利用多數之低、中高度衛星與行動終端進行通訊
    衛星廣播:利用BS(廣播衛星)與CS(通訊衛星)進行電視之廣播
    【專欄】 衛星通訊之夢想







      我們經常可以聽見「通訊的原理相當難懂」的說法。的確,通訊並不若鐵路一般,能夠在地圖上描繪出其經過的路線,或由雙眼直接看見在鐵路上行駛的列車。通訊應用的是雙眼所無法得見的電訊號傳遞訊息,對於一般人而言,通訊網路仍然是一門較不易為人所理解的學問。譬如,人的聲音或電視的影像究竟是如何轉換成為電訊號之後再加以傳送,便相當不易為人所理解。


      如今,通訊的領域又加上了網際網路、行動電話及衛星電話等,種類較以往更多樣化。新聞或一般雜誌上也經常地出現有關於通訊的消息,而書店的書架上更是擺滿了許多與通訊有關的書籍。


      本書擬就一般人認為較難於理解的通訊架構與原理作深入淺出的介紹,搭配詳細的插圖加以說明。雖然這種無法以雙眼看見的電磁訊號難以利用插圖使讀者獲得瞭解,但本書確已竭力設法使讀者能夠藉由圖片與相關的說明理解其中的原理。


      讀者欲瞭解各種通訊的架構與原理時,可先針對其中諸如電話的原理等進行探討。若能夠瞭解電話的架構,那麼,其餘的網際網路或行動電話等,也可依此類推地輕易理解。若能夠瞭解聲音究竟是如何的轉變為電磁訊號、經過何種迴路傳送至對方等問題,讀者一定會因其中的原理簡單易懂而感到意外。


      令人感到通訊不易理解的另一個原因則是,其中牽涉了許多數字及令人難懂的單位。雖然在通訊的領域中,確實是有一些重要的數字與單位需要熟記,但若能夠把握其正確的意義,其實並不若想像中的困難。本書將儘可能針對通訊中經常使用的數字或單位作詳細的解說。


      近年來,每年皆有新的通訊產品問世,只是無論是哪種通訊系統,背後的原理並無不同,只是應用的方式或新技術的組合方法上稍有差異而已。因此,在本書中將對基本的通訊網路作詳加解說,俾使初學者也能夠有所理解。至於實際的網路如何應用?網際網路與先前的電話網路有何不同?行動電話或PHS何以能夠在行動中通訊?而如何利用相距數萬公里在高空中繞行地球的人造衛星進行通訊等等的原理,本書中也將以易於瞭解的方式加以說明。


      限於篇幅,本書無法針對所有的通訊方式作詳細的介紹。即使讀者對以往使用的通訊方式並未深入瞭解,咸信在閱讀本書之後,必然能夠建立相當的基礎,進而能夠研習其他探討更深一層原理的相關書籍。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