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學習家族治療:家族治療師的成長與轉化之旅

學習家族治療:家族治療師的成長與轉化之旅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8024885
薩爾瓦多•米紐慶,李維榕,喬治•賽門/著
劉瓊瑛
心靈工坊
2003年10月08日
140.00  元
HK$ 119  






ISBN:9868024889
  • 叢書系列:Master
  • 規格:平裝 / 400頁 / 16k菊
    Master


  • 心理勵志 > 心理諮商/治療

















      家族治療是一種藝術。每一個治療師,都要面對三個問題的挑戰:如何更有技巧來掌握家族治療的藝術?如何發揮自己的能力和特色,創造自己的治療風格?如何催化個案家庭有更好的溝通,促動家人們彼此了解、一起成長?


      身為家族治療師,最夢寐以求的就是有大師在旁督導,指點迷津。而薩爾瓦多.米紐慶絕對是家族治療領域的頂級大師,他才華橫溢,具有令人歎為觀止的洞見與想像力。本書是個百寶袋,包羅了米紐慶在思想及技巧上的種種精華。全書分為兩部份:第一部份是突破性的貢獻,米紐慶以他在這個領域的權威,針對過去五十多年來的家族治療學派,提出他個人的見解。對於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家族治療師,米紐慶也分享了自己的觀點,並提出他的解釋。


      第二個部分,我們聽到九名治療師的聲音,他們有幸親身接受米紐慶的督導,在大師的巧妙引導下,他們努力轉化自己,同時也努力轉化受他們照顧的家庭。透過這九位治療師講故事的方式,以及米紐慶對這些治療師在工作上的評論,讓我們更了解米紐慶如何協助和挑戰晚輩,幫助他們克服個人與專業成長上的障礙。閱讀這些故事,好比觀看九場大戲。戲末,老師、學生、接受治療的家庭,三方都獲得成長和轉化,徹底改頭換面。


      閱讀《學習家族治療》,就像坐在「大師的講堂」,不但可綜覽米紐慶思想的精華,更有他進行督導的具體過程及案例,讓讀者看到米紐慶的靈活手腕和魅力,他如何以堅定和誠懇的對話加入治療的過程,讓個案家庭和受督導者雙方都突破瓶頸,得以轉化和成長。有了本書,我們宛若與大師同行,在理論及實務上都將得到豐富的受益。


    作者簡介


    薩爾瓦多.米紐慶(Salvador Minuchin ,MD.)


      米紐慶是家族治療領域的大師,他是前任的費城兒童輔導診所、家庭中心總監,紐約大學精神醫學研究教授。其它著作包括:《結構派家族治療入門》、《結構派家族治療技術》、《回家──結構派大師說家庭治療的故事》等等。目前米紐慶與同為心理學家、作家的妻子派翠西亞住在麻州波士頓。


    李維榕(Wai-Yung Lee)


      李維榕是紐約「米紐慶家庭中心」的成員,香港家庭研究中心的負責人,香港社會管理與社會工作研究所的客座講師。她自1990年起便與米紐慶一起研究、工作。


    喬治.賽門(George M. Simon, MS)


      賽門是「米紐慶家庭中心」的成員,Hofstra大學婚姻與家族治療課程督導教師、紐約Dobbs Ferry兒童中心、Nassau County家庭服務協會機構人員。他自1990年起便與米紐慶一起工作、研究。







    學習家族治療的奧妙
    薩爾瓦多.米紐慶


      很久以前,一位智慧無礙的大師,津津有味聽著兩位得意門生爭辯。第一個學生以非常肯定的口氣提出看法,大師微笑贊同,「說得有理!」


      另一個學生以清晰深具說服力的態度,提出完全相反的看法。大師還是微笑贊同,「說得有理!」


      兩位學生目瞪口呆,同時抗議,「大師,我們不可能同時都對啊!」


      大師回答,「說得有理!」


      本書的作者群,就像這位大師,對於如何成為家族治療師,也有兩種不同的看法。馬思基(Meyer Maskin),這位嚴苛、才華橫溢的心理分析訓練師,常常對學生提到自己的經驗。有一次他想蓋避暑小屋,要求建築師展示過去設計過的藍圖。然後他一一實地勘察,了解房子蓋好後的風貌。馬思基說到這裡,為了增加效果,先停頓一下,然後繼續這個話題,「難道我們不應該花同樣的心力,尋找稱職的心理分析師嗎?換句話說,在一起開始艱辛的心理之旅前,難道不應該看看這位心理分析師是如何建構自己的生命?她是否充分了解自我?她是怎樣的配偶?甚至更重要的,她如何扮演父母的角色?」


      家族治療師傑?海利(Jay Haley)在臨床工作者當中,雖然也以批判的觀察者自居,卻不贊同馬思基的觀點。海利提到自己認識很多好人與優秀的父母親,可是卻只是平庸或拙劣的治療師;而他也認識一些生活雜亂無章,卻是能力超強的家族治療師。不管是個人所具的生活能力,或是經由心理分析、心理治療所獲得的自我了解,都沒有辦法增進治療師的能力,使他們成為更好的臨床工作者。海利認為,想要獲得臨床技術,必須針對治療的藝術給予特別的訓練:包括如何做計劃、如何給予指示、如何重新安排階層關係等。他覺得,唯有針對實際的治療過程提供督導,才能達到上述目的。海利也相信,想要了解家族治療師是否稱職,應該去訪談他治療過的病人;只是閱讀治療師的記錄,頂多了解他的書寫技巧,無法看出他的治療功力。


    治療師成長的起點


      在這裡,我們發現自己陷在無所適從的困境當中,因為就像前面提到的大師故事,兩方意見絕對不一樣,我們也都同意他們的說法。我在以前的著作中提到,如何運用自我的不同層面,去回應病患的不同需求。從這些經驗當中,我體會到,這些家庭對我造成了許多影響,而這也連帶影響我對他們的反應。所以在治療的層面,絕對需要充分的自我了解。不過海利認為,治療性的反應不是由自我了解所引導,而是藉由了解家庭功能運作的過程,以及指向改變的介入行動所指導。我同意海利的看法!


      許多家族治療派別,為了避免陷入這種矛盾困境,往往要求接受訓練的學生,必須同時接受心理治療,事實上,這也是一些歐洲國家在核發家族治療師證照時要求的條件。我們都記得早年薩提爾(Virginia Satir)提出的家庭重塑策略,以及鮑文(Murray Bowen)要求學生改變與原生家庭的關係等做法。華特克(Carl Whitaker)習慣邀請學生與他們的配偶參與治療,並視之為訓練的一部分。若將時間再拉近點,也可以發現阿彭提(Harry Aponte)和安東爾菲(Maurizio Andolfi)發展的一些督導技巧,也無不指出治療師自我了解的重要。


      面對此一困境,我們的策略是在督導中仔細檢視治療師所偏好的風格,也就是指,他(她)處在各種不同情境時,習慣使用的窄化的預期反應。某位治療師可能非常強調內容部分;另一位治療師可能會以某種特定的意識型態,譬如女性主義,來解釋個案家庭的行為。有時治療師的風格與他的基本性格特徵有關,譬如逃避衝突、官僚姿態、害怕直接面質、只專注情緒或只重視理性、或期待圓滿結果。不過大部分時候,治療師的風格呈現的是治療師本身比較不容易看到的部分,就像拘泥小節、保持冷漠、講話過於委婉、太囉唆、說教或沒有自己的想法等。


      因此,兩位治療師對於同一家庭的狀況,即使存有相同看法和共同的治療目標,結果卻可能會有完全不同的治療方式。這種風格上的差異,對治療過程造成重大的影響;其中有些方式明顯優於其他。因此我的督導是先幫助治療師了解自己所偏好的風格。在其所習慣的反應當中,哪些是治療時最常用到的?我接受這些不同的風格,這不是問題,但那還不夠。治療師的風格使她走到目前的位置,可是這一切都還有成長的空間。譬如以談話內容為重點的治療師,可以學習將焦點轉移到家人的互動關係;至於沉迷於故事情節的治療師,則可以學習使用不連續的處置技巧,退出觀察、發現模式。


      無論一開始是什麼風格,都可以成為治療師成長的起點。我們挑戰治療師,希望她能擴展自己,從各種不同觀點來回應家庭的需求。這個目標是希望臨床工作者能夠自行運用不同方法,促進療效並且兼顧自發性。


      華特克是一位靈活、富有個人特色的治療師,他在教學中強調,協助家庭時,應該要能採取各種共通的角色功能。他很喜歡告訴學生當他是小「女」孩時所發生的故事。我們在指導學生時,可以自由自在千變萬化,但也要能同時保持真實。


      成功的督導是造就出與督導者風格不同的治療師,同時又能讓治療師在接受督導後確實有所改變;主要的竅門在於,這個自我轉化的過程當中,能夠尊重、不涉入被督導者的個人隱私生活。


    關於本書


      我們將本書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探討不同的家族治療理論,並描述其中的介入型治療模式,我們以這個模式作為督導治療師的依據。本書的這一部分由三位作者共同撰寫,這三個人對家庭和家族治療的觀點是一致的。書中所稱的「我們」指的就是這三位作者。至於治療互動及督導內容的討論,指的是米紐慶的工作部分,因此書中若使用「我」,指的就是米紐慶。


      第二部分則是回應海利的觀點:想知道治療師的工作是否成功,最好的方法就是訪談被他治療過的家庭。在米紐慶負責的進階訓練課程中,九位受督導者會談論他們接受督導的經驗,以及這個經驗對治療實務的影響。在內容的呈現上,這些作者(受督導者)會先談一段他們在原生家庭的成長經驗。我們都接觸過這九位家族治療師,他們都是相當優秀的治療師,並為許多家庭提供治療。從他們的表現可以輕易看出,每一位的風格都與米紐慶迥然不同。


      督導者和被督導者都處於相同的經驗中。他們致力於創造具有綜合性觀點、有彈性、有回應的成功治療性經驗。這樣的督導經驗,對每一個人都產生影響,老師不只從知識面回應學生的需求,同時也是這個學習改變的行動中積極的參與者。最終,督導者和學生都獲得學習。


      我們期待本書所探討的專業理論及臨床經驗,能夠讓讀者了解學習家族治療過程的奧妙!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