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由九位長期從事實驗心理學教學的教授,或者是在某一領域獲得博士學位的年輕學者共同編寫的。共分為十四章,各章的執筆人如下:第一章、第三章、第五章、第八章、第十章、第十一章:朱瀅(北京大學心理學系);第二章:郭春彥(首都師範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第四章、第七章:金志成(東北師範大學心理學系):第五章聽覺部分:楊玉芳(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第六章:吳豔紅(北京大學心理學系);第九章:崔耀(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第十二章:耿海燕(北京大學心理學系);第十三章:韓玉昌(遼寧師範大學教育系);第十四章:卓彥(中國科技大學北京認知科學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北京醫院腦認知成像研究中心)。這本書的出版正值世紀之交,以生命科學為帶頭學科的21世紀就要到來了。此書試圖反映處在世紀之交的心理學的變化。現在,許多心理學家都已體認到,必須放棄這種觀點:認知的研究可以脫離腦的研究而進行。當前心理學研究的一個基本事實是:人們正在用心理事件與腦功能的概念取代心理與電腦程序之間的類比,心理學正處在認知神經科學的發展階段。為了反映處在世紀之交的心理學的變化,我們在記憶一章中,介紹了認知神經科學關於記憶的研究(雖然還很不足),在視覺、知覺、注意和思維等章節中也增加了有關內容。意識問題是最深奧的科學之謎,心理學家常常把意識問題與21世紀連結起來,認為意識問題是理解心理學的核心問題。由於現在已有可能對它進行實驗研究,包括使用各種腦部認知功能成像技術來進行研究,所以我們就專門寫了「意識」一章。腦認知成像技術對於認知神經科學的意義,可以用天文望遠鏡之於天文學或者顯微鏡之於生物學來類比,因此我們也設了專門的一章來介紹它。實驗心理學的教學目的在於訓練學生去理解心理學的研究,或者說,為學生讀懂心理學實驗報告、學會做心理學實驗打好基礎。教師掌握了這一點,在教學內容上就不會與其他心理學課程重複。學生逐漸領會了這一點,在學習上就會有所側重,學得也更主動些。由於我們業務水準的限制,而且,參加寫作的同志都是忙人,本書是一本匆忙寫成的書,書中的錯誤和缺點一定不少,誠懇希望讀者批評指正。本書得以出版,要感謝北京大學出版社。該社以發展學術為己任,出版了不少心理學書籍,為心理科學的繁榮作出了可貴的貢獻。北京大學出版社的編輯朱新 、張仲鳴和劉瑞雯等為本書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勞動,他(她)們的精雕細刻使本書增色不少,對此我們表示衷心的感謝。紐西蘭惠靈頓Victoria大學心理系教授伍錫洪為本書的寫作提供了他自己的研究報告,留美心理學博士范津提供了兩本1997年英文版的《實驗心理學》,汪慧麗女士為本書的出版做了許多工作,我們對他們的熱忱幫助深表感激。 朱瀅於北京大學燕北園 199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