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定價217.00元
8
折優惠:
HK$173.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對現代的觀察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7174024
魯貴顯
左岸文化
2005年8月01日
67.00 元
HK$ 56.95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人類的經典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2.5*18.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人類的經典
分
類
社會科學
>
總論
同
類
書
推
薦
理想主義重建是否必要?如何可能?
香港志: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志(一套2冊)
失控的轟炸:人道與人性的交戰,造就二戰最漫長的一夜 (含8頁珍貴歷史圖片)
進步的密碼:由社會發展的動態規律,解碼人類社會的終極奧義
超越天啟:疫病、全球化、人類世
內
容
簡
介
「後現代」這樣宣佈在過去至少有個貢獻。它讓人們知道,現代社會不再信任它自己的自我描述的正確性。後現代這個詞或許只是想對現代做出一個另類的、較有變異的描述,而且,這個現代只能以否定方式,將它自己的統一想像成「大敘事」的不可能性。我們可能樂於承認,在社會裡不存在著一個具約束力的對社會之再現。但這應該不會就是終點,反而是一個起點,去反省系統自我觀察與自我描述的形式。自我觀察與自我描述必須在系統本身的一個過程中被提出並執行,這個過程自己又會再度地被觀察與描述。本書相信,我們能說出一些明確的看法;而且,系統理論的工具素材都已經在手上,我們只需將它們應用到「現代的觀察」這個論題上。
作者簡介
魯曼(Niklas Luhmann, 1927-1998),德國知名的社會學家。1927年生於下薩克森邦的呂內堡(Lueneburg)。15歲時受到徵召,在二次大戰期間服役於德國空軍,擔任地勤助手,之後曾受被盟軍所俘住過戰俘營至1945年9月。1946年在佛萊堡(Freiburg)大學就讀法律系,畢業後通過兩次國家考試後服務於行政機關。1961年申請行政人員進修組織課程的獎學金,至美國哈佛大學跟隨派深思(T. Parsons,美國社會學結構功能論大師)做客座研究一年。返德後任教於德國斯拜爾(Speyer)行政高等學校,1967年於明斯特(Muenster)大學先後提出博士論文與教授資格論文。1968年起任教於新成立的畢勒菲德(Bielefeld)新制大學社會系,1993年退休。
1998年11月6日逝世。在社會學上,盧曼一般被視為新結構功能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著作繁多,至少有59本專著以及兩百多篇文章。他擅用抽象度極高的概念與文字,而營造出複雜又辯證的理論體系,在1969年著手建立研究計畫時,就定下了30年的期限,並將理論分成三大部份:一是系統理論的「導論」,即1984年出版的《社會系統》一書;二是社會諸不同系統的「各論」,如《社會中的藝術》、《社會中的政治》、《社會中的法律》、《社會中的科學》、《社會中的經濟》等;三是對現代社會之重要功能的整體性分析,即《社會中的社會》一書。
譯者簡介
魯貴顯,德國Bielefeld大學社會學學院博士,現任教於輔仁大學社會系。譯有《盧曼社會系統理論導引》、《生態溝通》(合譯)。
目
錄
前言
# 第一章 現代社會的現代
# 第二章 歐洲的合理性
# 第三章 偶連性作為現代社會的固有值
# 第四章 對未來的描述
# 第五章 無知的生態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