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定價127.00元
8
折優惠:
HK$10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中國民間肖像畫 (合訂本)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0010311992
漢聲雜誌社/著
英文漢聲
1994年3月31日
382.00 元
HK$ 382
詳
細
資
料
* 規格:精裝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分
類
藝術設計
>
繪畫
>
畫冊/繪畫集
同
類
書
推
薦
極致浮世繪:從江戶到明治時代,日本美學的再發現!(隨書加贈《宮本武藏之鯨退治》書衣海報)
波隆那國際插畫展年度插畫作品2020
平成假面騎士怪人設計大圖鑑:完全超惡
可愛洋服穿搭集 : 小學女生篇
護生畫集
內
容
簡
介
【編排和內容】
《中國民間肖像畫》一開場,便以連續31頁的篇幅,展現畫師如何以炭筆畫法,一筆一畫還原五十年前斑駁老相片裡的主角。隨著動筆開眼、塗刷雙眉、完成鼻子、唇形和嘴巴、勾勒輪廓(圖1)……相片裡的人彷彿穿越時空,鮮活地浮現在畫師的畫布上。
1992年,漢聲編輯在南京發現了一部清末民初的肖像畫稿──《追容像譜》,裡面收藏了數百幅毛筆繪成的人像寫真。無疑的,它是當年的民間畫師出於職業需要而彙集成冊的。當我們看到這套很可能是目前世上僅存的一套中國民間肖像畫譜時,內心興奮又激動。翻開一頁又一頁散發歲月芬芳的裱褙冊頁,一張又一張中國面孔逐次展現;眾多熟悉的容顏底下,其實正藏著中華民族重視家庭倫理、敬祀祖先而益發醇厚的文化傳統。經過年餘的策畫和採訪,這本《中國民間肖像畫》終於誕生。
在《中國民間肖像畫》中,我們把豐富的內容調分為上、下兩卷。
上卷以論述為主,內容包括:以十一天時間,同一地點現場記錄一幅肖像畫的誕生過程;報導台灣曾經營有五十年之久的老畫室──「一筆畫室」(圖2);詳述肖像畫在中國人物畫領域中的地位,以及發展歷程;包括大陸和台灣十五個城市肖像畫店的第一手田野調查實錄,例如1993年台中市平等街的「大森畫廊」(圖3)。
下卷是珍貴的《追容像譜》,以原大尺寸、七色印刷,展現近二百幅頭像(圖4),讓讀者親眼目睹民間畫師繪存的珍貴面容記錄。
【肖像畫的由來】
炭精肖像畫,又稱「擦筆畫」,是西洋攝影術傳入中國後,在民間激發的新畫種。二十世紀初年,中國各城市都有了照相館。人像照出現,刺激人們對紀念像的大量需求。由於早年攝影不普及和技術上的種種不便,摹倣相片的炭精肖像畫應運而生。
推溯肖像畫的淵源,中國古代本就有「成教化、助人倫、鑒善誡惡」的肖像,如西漢宣帝時畫名臣圖像於麒麟閣、唐太宗時的凌煙閣畫像、唐人陳閎所畫「八公圖卷」屬此類肖像。更享盛名的有唐代閻立本繪「歷代帝王圖卷」。這種宮廷的肖像畫,慢慢也在民間,特別是官宦權貴和富有的家庭中流傳開來。
由於千百年師徒相承,中國傳統肖像畫在民間畫師手中,累積出完整的表現技術。毛筆、水墨丹青、絹帛、宣紙,加上中國人對容顏講究的審美觀,使傳統肖像畫達成一種以輪廓線為主、雖加談墨皴擦卻不重真實光影的表現法。這種畫法使肖像容貌顯得天朗地清,一幅開闊雍容、有福氣的模樣(圖5),深得民間百姓喜愛。清末之後,攝影漸趨普遍化,民間肖像畫興起了模仿人像攝影效果的炭精擦筆畫。在民國初年至今的擦筆肖像畫中,我們可以看到更形精確的形貌,以及現實光影所烘托出的臉部骨肉凹凸效果。
【一個感人的故事】
對於肖像畫,漢聲發行人黃永松談到一個感人的真實故事:
有一位老兵回鄉探親時,才發現思念多年的母親已亡故,悲慟之餘,只找到一張姨媽的相片,他就拿著姨媽和自己的相片到「一筆畫室」,要求畫師將姨媽和自己的像畫在一起。(圖6)老兵對此事非常重視,每隔一、二天就親至畫室與畫師討論細節,畫像完成時,老兵對著畫像,當場痛哭流涕。
黃永松表示,容顏是大家共同熟悉的標誌,在製作這個專題的過程中,老兵的故事給他很深的感觸。漢聲製作《中國民間肖像畫》這個專輯,希望從社會學、文化人類學甚至體質人類學的新角度,來看這些古老的東西,使這些東西不但歷久,而且彌新。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大過雞年
2.
大過雞年海報(筒式)
3.
吉祥如意
4.
剪花娘子 (上、下冊)
5.
吉祥百圖 (合訂本)
6.
陜北剪紙:黃土高原母親的藝術(一套三冊)
7.
綿綿瓜瓞 (上、下冊
8.
中國傳統婦女的梳子
9.
樺樹皮文化
10.
燈取罐.喜雞.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