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閱讀力──收集、解讀、思考、判斷能力的源頭

閱讀力──收集、解讀、思考、判斷能力的源頭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1360645
林基興/著
如何
2005年10月25日
70.00  元
HK$ 56  







* 叢書系列:HAPPY LEARNING
* 規格:平裝 / 208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HAPPY LEARNING


社會科學 > 閱讀









  「閱讀力」包括收集力、解讀力、思考力和判斷力。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資訊來源繁雜,如何從書籍、報章雜誌、網路傳媒等等介面,有效地汲取需要的訊息和知識並吸收,為自己的人生標的增加助力,一切就要從閱讀力開始!

  在本書中,作者提供多年的閱讀的樂趣、經驗和讀者分享,並提供了尋找、運用、解讀資訊的方法。於淺顯易懂的文字中,無形地提升了讀者的閱讀能力!

  古人說:「開卷有益。」今天基興的這本是「方法書」,融合他多年經驗的結果--當然,他也廣泛地參考許多先進的經驗--應可成為大眾的閱讀參考!-中研院副院長 曾志朗

  在這個資訊爆炸時代,如何從書籍、報章雜誌、網路傳媒等等多元化的媒介中,有效汲取有用的訊息並吸收,實為重要的課題,而這一切的根本,就從「閱讀力」開始!

  在本書中,作者除了分享多年的閱讀的樂趣、經驗,並在每個章節,提供了多種獨特的方法及祕訣。在輕鬆的閱讀中,無形地提升了你收集、解讀、思考、判斷這四大能力!從今天起,讓我們一起聰明閱讀。

作者簡介

林基興
  美國華盛頓大學工程與政策博士,曾在台大化工所任教,後來在行政院科技顧問組服務。二○○四年兼任公益社團「科學月刊社」的義工「頭目」。學過法、德、日、俄文,曾翻譯《模糊思考》一書,亙加體會人類思維的多變和多元化。對於宣稱「人文與科學對話」的議題,喜歡指指點點。從小就東翻西看的,年過半百已略有閱讀心得,但因古有名訓:「人之患在好為人師」,不敢隨便野人獻曝,今天卻忘情高歌了。



# 推薦序──中研院副院長 曾志朗

閱讀的樂趣
# 隔空抓樂
# 幽默人生
# 漫畫活化腦袋瓜
# 傳記:以人為鏡
# 如魚得水
# 多學外文就多開幾扇門
# 學習語言的經驗
# 深入淺出
# 無形的手
# 抽「車」!

運用資訊的方法
# 微笑曲線
# 啟發堅韌的生命力
# 縱橫職場
# 留得青山在
# 待人處世
# 文藝薰陶
# 自己來(DIY)
# 開門七件事
# 誰關心政治
# 知識的融通

尋找資訊的方法
# 上窮碧落下黃泉
# 80/20原理
# 光暈效應
# 雪球效應
# 嘗試各種管道
# 網路的魅力與虛實
# 知所取捨
# 互補的兩性世界
# 兩種文化
# 多元化

解讀資訊的方法
# 來一記回馬槍
# e世代的「相對論」
# 「模糊」的藝術
# 為何爭論?
# 批判性思考
# 塞翁失馬與得馬
# 價值判斷
# 人生到底有無意義?
# 宗教 / 鬼神
# 瞎子摸象



知所取捨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說要「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天下書。」志向崇高,但是不可行,想想天下多少語言和文字,就知該取捨。

  話說二三十年前,留學生很多,也有大規模整頓流氓的活動;有人看到朋友子孫滿堂,好生羨慕,就問他家教秘訣。得到的回答是:「管教子女要剛剛好,管得太好就會出國留學,為人作嫁,家裡只剩兩老。管得不好就會被掃黑,關到火燒島去,家裡還是只剩兩老。」

  有人說近代知識爆炸,巨量資訊快速增加中,我們需要選擇,知道取捨,否則會淹沒於浩瀚的資訊海中。但是閱讀太多會成「書呆子」,閱讀太少「照鏡則面目可憎,對人則言語無味」,好慘。

  養成習慣可節省我們許多心力,但是,當習慣成為「上癮」時就要當心了。習慣是個中性用語,自然而然地會執行某些動作或思維,「好」習慣和「壞」習慣之間包含相當的主觀價值判斷,例如有人喜歡一邊閱讀一邊聽音樂。上癮通常表示不容易有意識地停止,往往帶有負面意義,例如上網成癮者可能「強迫性地」迷於網路。

  人們傾向於閱讀和自己的職業、興趣、生活環境等相關的刊物,因此,看看她的書物就知她的職業和性向。就像有人說,要多了解一個人,就看她教什麼朋友。在好的觀點,這是「深化」能力,就像今天專業競爭力所需。但從另一角度看,光只閱讀原屬於自己領域的書刊,可能「窄化」自己的視界,有時需要出去「不一樣」,增加生活經驗或刺激靈感。問題是:要「分心」到什麼地步呢?類似的例子是,現在的學校有些講究傳統,聘用自己學校畢業生,但這會造成「近親繁殖」,可能導致嚴重疾病(遺傳缺陷)。也有的學校只聘用外來者,以便增長「生物多樣性」,適應多元變遷的社會,但是這可能導致意見或爭論太多,甚至無法動彈。因此,兩極間的取捨就很重要。

  約四十年前,尚無網際網路普及應用,我曾經要找南北極探險的資訊,花許多時間在本校圖書館後,就到外校去,又上中央圖書館等公家單位。有一天,忽然想到,花費這麼多時間和物力,有完沒完呢?

  最近,我蒐尋各國的「創新系統」,網路上的資料非常多,有時碰到還碰上讓自己驚喜的意外資訊(像是以聲波而非傳統冷煤製造冷凍環境),讓我一直工作,許久才覺察脖子酸和下身疼痛。而回顧所找到的數百項資料,讓我有氾濫成災的感覺。為何沒事先(或在某個階段)設定尋找時間和取捨標準,現在才恍然「過猶不及」?

  有人說:「上天是公平的,不論誰的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時。」需要多一點時間作某事,就要犧牲(挪用)一點其他事的時間。我年輕時喜歡看傳記書,有一則故事提到,艾森豪總統唸西點軍校時,無論怎麼勤勞唸書就只是考第二名,有一天晚上,他熄燈要睡覺了,忽見第一名同學的室燈還亮著,原來人家更用功呢!於是艾森豪開燈繼續讀書,終於榮登榜首。善用零碎時間也是「成功的秘密」。我有一位同事在召開行政院科技顧問會議時,負責陪同科技顧問夫人,她告訴我這些老外在車上時經常看書!

  市面上關於管理時間的書很多,像是《做時間的主人》(working smart)。美國艾森豪總統大量授權,只處理緊急和重要的事。他發現緊急和重要的事很少同時出現,因此他不必像無頭蒼蠅般忙得團團轉。

  人生事件是否「無為而治」或「積極進取」,依個案而定。想想美國名醫湯姆斯(Lewis Thomas)所說:「給予出充份的時間,人會在沒有醫療的情況下,從大多數折磨我們的病痛中恢復。」人的所學「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適宜與否,也依個案而定。話說古代一位學究搭船過河,他問擺渡者是否念過書,回答是沒有,學究說:「那你的人生去了一半。」船行到半路突遇大風而翻覆,擺渡者問學究是否學過游泳,回答是沒有,擺渡者說:「那你的人生去了全部。」

  既然是在總固定量中挪用時間,難免會犧牲一些東西,有人因為努力讀書而失去視力,甚或健康;有人因為鑽研而成為專家之時,也成「怪人」。一個極端特例是,幾年前美國的信件炸彈客(univ bomber),曾是哈佛大學數學教授,鑽入某些觀點,卻發展出反社會的行為。

  今年三月,名作家郭強生的大作《林肯翻案》中提到,美國有一周刊報導林肯形象被顛覆,之前大家認為林肯刻苦自學有成和至高人道精神等,但是新資料顯示他早期如卑鄙的訟棍,又黑函攻擊對手等。正反文獻均呈,有時難以取捨,難怪「羅生門」已成流行語。

  演講專家黑幼龍在他大作《聰明擁有說服力》中,提到「七乘七」原則,意指演講的投影片內容應該簡潔,一張投影片最多七行,而一行最多七個字,這樣子聽眾才不會疲於奔命地讀字。英文有句名言:”Brevity is the soul of wisdom.” (簡潔是智慧的表徵。)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