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玉米

玉米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4442706
畢飛宇/著
九歌
2005年11月01日
250.00  元
HK$ 212.5  







* 叢書系列:九歌文庫
* 規格:平裝 / 272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
* 出版地:台灣


九歌文庫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小說















  三個女人,生長於田野,她們都夢想遠方,都渴望改變貧困的生活,她們互相接近關注卻又互相較勁刺探……。故事在玉米身上緩緩啟幕。

  本書描述玉米、玉秀、玉秧三姊妹不同人生軌跡和她們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奇特關係。姐姐玉米的個性寬闊,卻像鷹一般。她是王者,她屬於白天,她的體內有浩浩蕩蕩的長風;而玉秀和玉秧屬於夜晚、秘密的、曖昧的交雜著恐懼和放蕩。玉秀如妖精,閃爍、蕩漾,像火紅的狐狸在月光中伶俐地尋覓、奔逃;玉秧平庸,充滿體積感的遲鈍、笨重中卻又有田鼠般的敏感和警覺。

  從《玉米》裡,從激烈掙扎和慘烈的幻滅裡,可以看到「人」、「生存」的困難,更可以看到「人」在壓力下展現的勇氣與堅強。

作者簡介

畢飛宇
  一九六四年生於江蘇興化。一九八七年畢業於揚州師範學院中文系,曾任教五年,後從事新聞工作。一九九八年加入江蘇作家協會,現任雜誌社編輯。八○年代中期開始小說創作,他的文字敘述鮮明,節奏感掌握恰到好處。畢飛宇近年獲得中國作家大紅鷹獎、《小說選刊》中篇小說獎,其中《玉米》更獲中國作家協會第三屆魯迅文學獎中篇小說獎。

  作品有:《畢飛宇文集》四卷、另有小說集多部。代表作有:《是誰在深夜說話》、《哺乳期的女人》、《青衣》、《地球上的王家庄》。

  江南才子畢飛宇是「得獎專戶」相較於蘇童,莫言,王安憶等名家,「畢飛宇」對台灣讀者來說,是較陌生的名字,然而作品會說話,隨著《青衣》、《玉米》等在台陸續問世,讀者眼睛將因這位說故事高手而大亮。

  一九六四年,畢飛宇出生於江蘇興化,「江蘇多才子」,這位穿著T恤,牛仔褲的江南才子,愛踢球,愛看NBA,留短短的平頭,五官分明的臉看起來酷中帶著帥氣。他在邁入四十之齡的二○○三、二○○四年成為大陸文壇的「得獎專戶」,以〈青衣〉,〈玉米〉接連拿下了中國小說學會獎,馮牧文學獎,莊重文文學獎,第三屆魯迅文學獎。雖然一下子拿了太多文學獎的青壯作家往往容易招致側目與非議,但是只要提起由他編劇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就連台灣人也多半久仰大名。

  而這只是他在一九九四年聲名乍起的作品。當他在二○○一年四月發表〈玉米〉,便引起文學界一陣「玉米熱」,造成廣泛的討論。當〈青衣〉改編成電視劇在大陸播放,從文壇到讀者群,觀眾群,乃至於大眾傳播媒體,畢飛宇成為超人氣的偶像級作家。雖然他不上網,只把電腦拿來打字,卻有人為他設立網站,在網路上熱烈討論他的作品。

  有人把他歸類為女性作家,因為在他的作品中,總是第一眼就看到那些活生生的女子。她們的個性如此鮮明獨特,卻又總叫你想起身邊或記憶中的某個女性。

  畢飛宇筆下的女子是過日子的女子,不管是在父權的壓制下,攥緊每一分握得到手裡的權力,或是在生活的困境中,依附每一絲生存下去的可能,因著她們的性格和命運,不知不覺間就走成了一齣悲劇。也有人把他歸類為鄉土作家,因為他熱中且擅長於描寫鄉村題材。但他自己並不這麼認為:「我不是一個有故鄉感的作家。我對鄉土,更多的是借用來作為一個背景,一個拷問人性的場所。」

  畢飛宇幼年生長在江蘇鄉下,一九七九年十五歲返城,一九八三年考入揚州師範學院。畢業後曾經在南京的鄉間任教五年,而後在《雨花》雜誌,《南京日報》任編輯。他在一九八○年代開始創作,青澀時期碰碰撞撞,他故意寫得很怪,很難懂,「彷彿不是我畢飛宇寫的,是德語,法語讓我給翻譯過來的。」他在摸索中開始書寫女性,書寫熟悉的鄉村人事,書寫權力與社會把人異化的程度,也曾求好心切而用力過猛。直到〈玉米〉,他覺得找到了自己說話的方式。然後,「它們就不斷地獲獎了」。而我們則讚嘆地看到他「字字句句都閃著金光」。

  十幾年的創作生涯,畢飛宇創作近百篇中短篇小說,及幾部長篇小說。在大陸集結出版的有《慌亂的指頭》,《祖宗》,《輪子是圓的》,《黑衣裳》,《青衣》以及《玉米》等。長篇小說則有《上海往事》(電影「搖啊搖,搖到外婆橋」),《那個夏季那個秋天》及最近發表的《平原》。——編 者



以肉體殉祭
——讀畢飛宇的《玉米》郝譽翔

  對台灣讀者而言,畢飛宇是一個相當陌生的名字,但在中國大陸,他卻是當代炙手可熱的小說家,而且頗有扶搖直上的趨勢。

  張藝謀的電影《搖啊搖,搖到外婆橋》以及正在熱播中的大陸電視劇《青衣》,都是改編自畢飛宇的作品。影視傳播大大增長了他的知名度,而獲得魯迅文學獎的肯定,更加奠定了他在文壇上的地位,這使得畢飛宇成為少數可以兼顧市場性與文學性的作家之一。

  畢飛宇的小說之所以屢受影視劇的青睞,就在它具有一定的通俗性格,不但非常好讀,情節緊湊,充滿了戲劇的高潮,而且更重要的是,他筆下的人物鮮活又分明。大陸小說向來與台灣最大的區別便是:台灣的小說總喜歡引經據典,挪用理論,而大陸的小說則要樸素許多,著重在人物和故事的鋪排。畢飛宇尤其如此。比起王安憶、蘇童或余華,畢飛宇的小說又更加貼緊人物去寫,完全不操作一絲的概念,而光憑人物的內在力氣去發展。他甚至很少花費筆墨去描寫風景,或者時代,而只是專寫人物,專寫人的活動,人的作為,人的想法,人的愛恨。又由於畢飛宇小說中的人物多是平民老百姓,他們的想法多半是單純的,每天光繞著柴米油鹽生存的基本條件打轉,而缺乏深一層的性靈或哲思。也因此,他的小說特別容易被社會大眾所接受,心有同感,因為它簡直就是現實生活的翻版,瑣碎、平凡,卻又真實到令人怵目驚心。

  畢飛宇一如他的好友蘇童,都是南京作家,也都擅長描寫女性。他們兩人的小說面貌之相似,甚至曾被混合在一起,編成了一齣戲劇。讀畢飛宇的《玉米》,常會讓我想到蘇童的《紅粉》,以及也是被張藝謀改編成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的《妻妾成群》。在畢飛宇和蘇童的小說中,男性角色多是刻板而平面的,不是高高在上、面無表情的威權家長,要不就是稚嫩單純的青年,缺乏複雜的內心世界,以致於這些男性角色都無甚可觀。而畢飛宇和蘇童寫得最精彩的,卻都是女性角色,寫女人的表裡不一,撒謊嫉妒,勾心鬥角,愛恨慾念,飢渴與匱乏,憐憫與兇殘,無一不寫得淋漓盡致,相形之下,男人的世界遂顯得單調到了極點。

  因此讀畢飛宇,往往誤以為他是一個女作家。或有人說,畢飛宇正是南方文學的典型代表。早從詩經、楚辭以來,中國文學便有了顯著的北、南區別,北方的文風是樸素的,直接的,豪放爽朗的,而南方的則偏於陰柔的,綺麗的,多幻想的,纖細而敏感。不管畢飛宇本人同不同意,他的小說竟在有意無意之間又印證了這項南北文學差異的理論。雖然將文學分成南、北的說法,有將創作化約成為地理區隔的危險,不過,這卻很可以說明,畢飛宇的小說確實其來有自,他總是讓我們想起了蘇童、張愛玲、《海上花》、白先勇,甚至是曹雪芹的《紅樓夢》,一樣的風花雪月,一樣的細緻人情。但若要進一步追究,便會發現畢飛宇與蘇童、張愛玲、《海上花》的血緣仍然是靠近了一些,而距離白先勇、曹雪芹卻較遠,何以見得呢?

  在曹雪芹和白先勇的小說中,都具有一種強烈的反陽剛、反威權的特質,因此他們是愛美的,天真的,不世故的,他們筆下的女人是水做成的骨肉,不容男性世界將之污濁。然而畢飛宇的小說卻是世故的,他很清楚知道,這個世界的生殺大權仍是牢牢掌握在男性的手中,而女人畢竟只是配角罷了。《玉米》中的三姊妹玉米、玉秀與玉秧,無異是中國古代妻妾的現代版本,她們閉鎖在狹窄的臥室�後宮中,彼此無情廝殺,只為了在男人的鼻息之下爭奪一點點生存的位置。從張愛玲〈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蘇童《妻妾成群》中的頌蓮,到畢飛宇《玉米》中的玉米,她們和姊妹密友之間最常出現的相互稱呼,竟是咒罵「賤人」。這些恆常處在競爭狀態中,沒有一秒不在算計利弊得失的女人們,有著一張青春美麗的臉龐,卻有著一顆最最蒼老的、世故的、冷酷的心。

  當一切生活的資源都被男性壟斷時,女人只能學會早熟,學會了如何去戰鬥,但可悲的是,她們的唯一武器便是自己的肉體。在《玉米》的三姊妹中,唯一努力追求愛情的是玉秀,但她的下場卻也最悲慘,到頭來落得什麼都沒有。而長在八O年代的玉秧年紀最小,吃的苦也最少,但卻是三姊妹中最為世故老成的一個,早早便知道如何運用自己的身體去交換權力。相對於這些精明老練的女人們,男性則是一群極度僵硬的、壓抑的、貧乏的弱者,表現出來的便是性的飢渴和無能。〈玉秧〉中描寫魏向東跪倒在玉秧面前,嚎啕大哭的一段,徹底暴露出男人的空虛醜態。或許畢飛宇正是要藉此暗示中國大陸當代的悲劇情境——在一個道德規範高度僵化的社會中,人性如何被扭曲成為畸形與變態。

  也正是如此,大陸當代的情慾書寫其實和台灣大不相同。台灣的情慾書寫自九O年代以後蓬勃發展,宛如一場慾望狂歡嘉年華會,解構再解構,一切體系於此紛然潰散。朱天文《荒人手記》打造陰性的美學國度,舞鶴《鬼兒與阿妖》光怪陸離,摧毀道德莫此為甚,而李昂《北港香爐人人插》則從情慾角度改寫台灣民主政治運動史。但反觀大陸的情慾書寫,卻是籠罩在一套堅固的男權體制之下,而這體制絲毫沒有動搖。新社會與舊社會並無區別,因為女人仍然是被男性置於掌中賞玩,雙腳纏裹,獻媚做作罷了,她們只能燃燒自身的肉體,以此殉祭,或者更殘酷的是:以此來擊倒另外一個女性。於是《玉米》中的情慾,宛如一場生存與死亡的戰鬥,無關肉體的歡愉或是解放。而男人,則從頭到尾始終是一副事不干己的模樣,冷眼旁觀。

  畢飛宇曾經說,《玉米》的第三部分〈玉秧〉背景設在八O年代,是因為文革雖然已經過去了,但文革的方法論就是尋找敵人,而不可兼容的人際,正依舊是中國人在一九八二年的基本生存法則。此話誠然。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監視,控制,傾軋,以致慾望無法獲得正常的抒解,所導致的種種猥褻與變態,是否仍然殘存至今天呢?這恐怕是畢飛宇小說最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





* 讀者評鑑等級:

5顆星
* 推薦人數:4,共有4位網友寫書評。
*

我要寫書評

1.
camille
/ 台灣台中
2009.12.23看camille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畢飛宇的文字洗練幾無贅詞,他筆下的女主人翁所說出的話,更是短短幾字就能見血封喉的那種犀利法。以玉米三姐妹為主的這本書,姐姐玉米及玉秀,長相拔尖頭腦不差,她們冷眼看世事,分析利害得失,身體也成為交換權力的籌碼。老么玉秧,長相最為平凡無奇,靠著背背背,背書背出了一條和姐姐們不同的路,但不代表她不懂得玩弄權力遊戲。呃對了,此書的情慾書寫很直接,不過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不怕不怕!

這是一本易讀的通俗小說,有許多辛酸處,辛辣處,又在辛酸中透著頗堪玩味的諷刺及詼諧。作者身為男性,卻對女性心理有出人意表的細膩書寫,讀後沈吟良久。
原文載於:http://tw.myblog.yahoo.com/camille-tsai/article?mid=39031& next=38801&l=f&fid=36
2.

/ 台灣台北
2006.10.15看黯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在我通勤時看完的一本書

這本書的風格 我很喜歡
儘管是個大陸作家
但言辭犀利 毫無贅字
辛辣的要你知道什麼是現實
什麼是社會 什麼是中國傳統共產社會
而在那時代的女人
又該怎麼生存
有野心的 有企圖的 有把柄的 各要有各的生存方式
但共通的 就是要會忍

雖然故事本身該是辛酸的
但在很多地方又被作者描繪的忍不住讓人笑出了聲
看完讓人覺得意猶未盡
還可以再看玉米2的感覺
3.
琇伊
/ 台灣台北
2006.01.05看琇伊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整本書分述三個女人的故事,姊妹之間的微妙較勁是最吸引人的,完全可以一氣呵成看完全書,直呼過癮,猶如看了一場動態電影,可以把女人的心思細膩刻畫的如此生動寫實真是高段的作者啊!
4.
玉米花
/ 台灣台北
2005.12.09看玉米花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玉米》寫的是王家三個女子的故事。玉米是老大,玉秀是老三,玉秧則是老七。

三個個性不同的女子被畢飛宇寫來,細膩得看不出是出自一位男作家之手。畢飛宇最令我讚嘆地,是他運用語言的能力,幾個字就將場景心情的味道表現出來。雖然書中運用了大量的俗語,但卻不妨礙閱讀,甚至更增加了形容的準確度。看看以下這段:

麥子們都返青了。它們一望無際,顯得生機勃勃。不過細看起來,每一片葉子都瑟瑟抖抖地,透出來的還是寒氣。春天裡最怕的還是霜。只要有了春霜,最多三天,必然會有一場春。所以老人們說:「春霜不隔三朝雨」。雖說春雨貴如油,那是說莊稼,人可是要遭罪。雨一下就是幾天,還不好好下,霧那樣,沒有瓢潑的勁頭,細細密密地纏著你,躲都躲不掉。天上地下都是濕漉漉的,連枕頭上都帶著一股水氣,把你的日子弄得又髒又寒。

春雨綿綿的無奈就在這段文字中出現了。也像這文字一樣,一層層地,畢飛宇為我們揭露了玉米一家的故事。如果你想找得是個愉快的閱讀經驗,我想,《玉米》是個不錯的選擇!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