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文茜語錄

文茜語錄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344003
陳文茜/著
時報出版
2005年12月01日
250.00  元
HK$ 212.5  







* 叢書系列:People
* 規格:平裝 / 232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People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一個人的出軌叫犯罪,一千個人的出軌就只叫現象。(愛上裴勇俊)
◎人在激情時往往不需要理由,特別是男人;等東窗事發後,卻找一堆道理自圓其說。(他是我們)
◎悲劇之後,是否仍有悲劇?就看承受悲劇的人如何處理悲劇。(悲劇之後)
◎美麗與權勢一旦結合,它就成了一種奇妙的麻醉。(高鐵的美麗傳說)
◎人要死有八百種理由;人不要死,只需一個理由,怕死。(失樂園)
◎年輕時愛情是喜劇,在一起是喜劇,分開也是喜劇;中年後,愛情註定是悲劇,給不起也放不下,在一起是悲劇,分開更是悲劇。(失樂園)
◎貧乏的本地新聞和政治剝奪我們的,不只是現在的機會,更是永遠的未來。(資訊孤島)
◎沒有自由的軀體,卻創造了真正自由的音樂。(那個誕生Jazz的地方)
◎人生永遠不會太遲,因為人生永遠不會太長。(What If)
◎羅馬不曾真正消逝,就像我們的人生;留個筆記本,等於留住了人生。(應該有一筆記本)

文茜語錄

未必專屬偉人;也可以屬於凡人。

我與毛澤東沒有任何相似之處,除了臉上那顆痣。毛主席與我嘴角下,都有顆痣;他的管權,我的管吃。誰命好?誰命大?全看個人眼光。

我的人生沒有毛主席精彩,可是「文茜語錄」勝過「毛語錄」。「偉人」的語錄聽聽就好,他自己看不透的命,要人民的命來償。我的語錄,不叫人喪命,只讓你活得「有命」。把命牢牢掌握在個人的手中,這便是「文茜語錄」。

作者簡介

陳文茜

經歷:
  2005 中天電視「文茜的世界周報」節目主持人
  2005 鳳凰衛視「解碼陳文茜」節目主持人
  2002─迄今 中視「文茜小妹大」節目主持人
  1998─迄今 飛碟電台「飛碟晚餐」節目主持人
  1998─迄今 商業周刊首席顧問兼專欄作家
   2002-2005 立法委員
  2001─2002 中天電視台「文茜小妹大」節目主持人       東海大學美術研究所兼任講師

學歷:
  1987─94  紐約新社會研究學院歷史社會學博士班
  1976─80  台灣大學法律系法學組



愛--【愛上裴勇俊】;【非道德故事】;【與妻訣別】;【傳唱祇園】;【旅行,是一首詩】
情--【我上海的一天】;【舞吧!北京】;【Art Deco上海】;【清末英語如煙】
國--【他是我們】;【悲劇之後】;【從悲劇逃向悲劇】;【從愛逃向恨】;【別干涉我】
瘋 --【失樂園】;【最後一齣戲】;【大宅,門還有】;【台北工廠】;【世紀荒唐】;【資訊孤島】;【不能參拜】
夢--【給那個一百二十歲的你】;【藝術,為什麼那麼遠?】;【觀光馬克思】;【第一份報紙】;【那個誕生Jazz的地方】;【時間底層的秘密】;【What If】;【變化】;【自然的魅影】;【還 出情人節】;【應該有一筆記本】



文茜語錄

沒有人在等待平凡,也沒有人相信平凡。(我上海的一天)

在一個幾近「死亡」的城市中,我們都像「長錯了一根骨頭」的孽種,沒得超脫。(我上海的一天)

上海不屬於任何一個文明,它永遠在過渡,從傳統過渡到現代,從沒落過渡到繁華,從一個文明過渡到另一個文明。她的周遭事物時時刻刻在變,沒有「文化的界線」,只有人性弱點的界線。上海不屬於弱者,至少不屬於捨不得割捨昔日的弱者。(我上海的一天)

權力是一線相貫的,每個階段的權力鬥爭都像宮殿的地勢,只會逐步升高,時運有曲有直、或高或低,但權力的擁有者必須

永遠站在特殊的高處,回看整體,拉出那條貫穿屬於他的一條線。(舞吧!北京)

北京在歷史上沒歇過,它像一個不斷得證明自己的男人,日以繼夜,無盡的操勞。(舞吧!北京)

上海,是一個為色彩而存在的城市,一個沒有顏色的中國,惟一鋪天蓋地追逐色彩的城市。(Art Deco上海)

有那麼幾十年吧,中國活在一個沒有顏色的世界裡。...時尚與顏色,不是一種想像,而是錯誤的意識型態,一個對消費主義未經反省的商品依賴。(時尚與沒有顏色的中國)

女人的服飾在左派男人的眼中,只是一種商品;在女人的心裡,它是第二個自我認同。衣服一直是女人人生戲劇中的道具,

表演著她們內心世界中的言語。(時尚與沒有顏色的中國)

沒有服裝的女人,有如失語的女人,只是在一式的衣服中,流逝她一天又一天的人生歲月。(時尚與沒有顏色的中國)

每個女人或多或少,都會在衣服裡尋覓屬於她的美麗傳奇。(時尚與沒有顏色的中國)

除了紅,中國只活在灰色、深藍的抑鬱世界。顏色從一個曾經光彩絢麗的帝國文明中,消失了。(時尚與沒有顏色的中國)

黑色是人的靈魂,在黑色還給女人後,女人衣服的形式,立即被舒展開來。(時尚與沒有顏色的中國)

白日不準,人會是假的;夜裡,人才是最真誠的自我,城市也如此。(清末英語如煙)

一個人的出軌叫犯罪,一千個人的出軌就只叫現象。(愛上裴勇俊)

我們活愈老愈知道愛情一旦墜入了現實,就不再只是愛情。最純情的愛情,永遠都是無法實現的愛情。(愛上裴勇俊)

女人活得愈長,對跨越性別這件事愈挫折。(愛上裴勇俊)

愛可能是一見鍾情,但消失時卻非常需要時間。(愛上裴勇俊)

愛上裴勇俊,不只是追逐名牌的時髦,更是集體的解放。(愛上裴勇俊)

我們被自己出生的地方牢牢限制,儘管我們稱它為「故鄉」,對它充滿了戀眷與回憶,但故鄉往往是最大的監牢。(非道德故事)

愛情本來都只是在補足自我,我們多數的人不肯承認這一點。(非道德故事)

總是異鄉,把人內心中的孤寂呼喚出來。(非道德故事)

愛情需要包裝與遮掩,沒有一個愛情純粹是交易,但它並不表示我們可以否認愛情的交易性質。(非道德故事)

一個男人一生最難的,是與妻訣別。(與妻訣別)

男人是一棵樹,女人是一枝草,樹的姿勢遼闊,它遮得了陽光,卻有時遮不住自己。(與妻訣別)

可惜,恍然大悟,生命早已過去。這是男人。(與妻訣別)

東方妻子往往是一個安靜的肉體,一個女人活在男人的身邊,像他的別冊,他很少閱讀,只記得把人生七情六慾的帳本往妻子的書庫裡堆積。(與妻訣別)

男人尤其是東方男子,往往是一個散漫而困惑的男人。他的人生充滿了裝飾性、title、掌聲、首富、名望……。(與妻訣別)

「愛」這個字框飾了太多我們認不清的事。「愛」像一棵樹,一年之中隨著季節不斷改變,每一季都有著不同的枝葉形態,但我們如此脆弱,我們總想駕馭秩序與認同,只好忽略了樹的改變,忽略了某個季節它會有樹葉,而另一個季節無葉枯木的事實。(與妻訣別)

祇園的迷人之處在此,她祥和又放縱,拘謹且煽情。(傳唱祇園)

白色面具是虛假的,正如我們的表面人生;那不經修飾的頸項,才是人類慾望之華。藝妓以絕對含蓄的意象,反差誘惑男子潛藏的情慾。(傳唱祇園)

人生的一端在居住地,另一端在原始。只有旅行,可以找到原始。(旅行,是一首詩)

旅行不同,它像朗讀一首詩,不需經歷太繁複的轉折,句子短,卻美不勝收。每一個旅行地點,都好似與妳發生戀情的某段

回憶,雖纏綿不斷但卻見好就收。(旅行,是一首詩)

真正的慾望就是離開,離開我們被限制的地點,「哪裡都好!」世界那麼大,哪裡都好。(旅行,是一首詩)

每次巧遇都已預言了道別,人生總在驚喜與悲傷交替之中,創造各種可能性。(旅行,是一首詩)

全世界每一個城市都有它的定律與固執,拒絕改變。我們長期生活其中,連想像式的逃脫都做不到。(旅行,是一首詩)

你可以擷取人生美好的段落,到一個城市選擇妳想要的角落。(旅行,是一首詩)

人生不需要太多的回憶,只需不段地選擇、探索、選擇。那些命定的禁錮,彈指之間,即解開了。(旅行,是一首詩)

波特萊爾視旅行為一種標記,代表著高貴的、追尋的靈魂。(旅行,是一首詩)

移動的樂趣,已超越目的地本身,成了旅行中最大的快樂。(旅行,是一首詩)

人不快樂的原因就是把自己關在一個跑不掉的地方。(旅行,是一首詩)

或許我們注定在某一個可怕的城市中生活,但不表示我們命定絕望,總有一些可能性,總有。(旅行,是一首詩)

突然理解美國人熱愛柯林頓的理由,因為他是真正完整的人,太像我們自己。(他是我們)

人在激情時往往不需要理由,特別是男人;等東窗事發後,卻找一堆道理自圓其說。(他是我們)

英雄只能在現實和叛逆中擺盪,時而做出妥協,時而又彼此衝撞。(他是我們)

政治裡所有的戲都是假的,凡是帶上愈抒情面具的政治,就愈作假。(悲劇之後)

悲劇之後,是否仍有悲劇?就看承受悲劇的人如何處理悲劇。(悲劇之後)

面對痛苦最快的方式,總是逃避,於是我們只好選擇複製痛苦,也創造另一個痛苦,從一個痛苦逃至另一個痛苦,直至那個痛苦巨大到我們無法承受為止。(從悲劇逃向悲劇)

除非我們勇敢認知,我們不願永遠活在悲劇之中,我們才能真正逃離仇恨,逃離悲劇。(從悲劇逃向悲劇)

每個開始,畢竟都只是續篇。(從愛逃向恨)

「愛國主義」,原來都是受了傷的民族精神。(從愛逃向恨)

歷史只有開始,沒有結束。(從愛逃向恨)

就像所有普通戀人的情愛關係,我們閱讀當代歷史,赫然發現在愛與恨之間,集體的國家和脆弱的個人竟然一樣不能自拔。(從愛逃向恨)

集體保障不了更多的思考,反而只是助長渲染式的政治情緒。(從愛逃向恨)

黑格爾說的,第一次的悲劇,是美學形式的;續篇,人性的拙劣就出現了。(從愛逃向恨)

昔日的紐約死了,而賓拉登卻活了,成了一個永遠不可能死亡的精神象徵。(從愛逃向恨)

沒有完全過去的人,也沒有完全斬斷過去的事件。(過不去的權力)

最想要權力的,最終,還是失去了權力。(過不去的權力)

未出鞘的寶刀,才是好刀。(過不去的權力)

統治者惟一的快感就是這種君臨天下的感覺。你高高在上,卻看盡他人的各種百態,其他人都是透明的,只有你是隱秘的。(過不去的權力)中國的民族主義並非純然只為了保護本身的政治經濟利益,她有太多歷史的回憶, 恨沉澱其中。那些綿長的百年之恨,塑造了今日悲劇中站起來的帝國。(危險的漩渦)

聰明人都知道,某些往事,不能再提。誰提,誰掀起,誰就承擔那理性的缺口,如火山爆發,面對一切的災難。(危險的漩渦)人總有太多盲點,尤其是管理眾人的政治,盲點最大也最無法避免。(危險的漩渦)

沉痛的中國,蓄勢待發。世界都知道,它是憤怒也是欣欣向榮的獅子;重新站在世界舞台的高處,等待擄獲它的獵物。(危險的漩渦)

美麗與權勢一旦結合,它就成了一種奇妙的麻醉。(高鐵的美麗傳說)

愛國可以不計代價,愛國可以包庇弊案,愛國可以給予一切特權,愛國可以掏空國庫,可以免稅,可以讓發國難財的人致富。(高鐵的美麗傳說)

干涉是一種政治,更是一種道德;它往往以慈悲的形式出現。...不只個人驚覺不了干涉者的慈悲陰謀,國家更脫離不了。(別干涉我)

慈悲者的干涉,永遠是最可怕的干涉。(別干涉我)

那個年代,我們活得澎湃,創作者作的盡致,一切都在「向前走」。那個年代,我們不需要意識形態,只需要一種信仰,對自己和對這塊土地的信仰。(台客抓狂)

我們比以前更會喊口號,也更被容許喊口號;可是無論製造口號或呼喊口號的人,都早已不信他們口中喊出的口號。(台客抓狂)

我必須告訴人們,人要死有八百種理由;人不要死,只需一個理由,怕死。(失樂園)

年輕時愛情是喜劇,在一起是喜劇,分開也是喜劇;中年後,愛情註定是悲劇,給不起也放不下,在一起是悲劇,分開更是悲劇。(失樂園)

痛苦,本是悲劇,人生的大課題;可是痛苦,在我們的媒體眼中,卻是個大賣場。(最後一齣戲)

每個時代都會應運而生一些經過包裝的當代道德,透過集體性的殘忍儀式,滿足人們心中虐待的需求。(大宅,門還有)

滾滾而來的他人八卦,既不好笑,也不營養;但舉台上下,卻不由自主的陷入歇斯底里的亢奮中。(大宅,門還有)

做為她或他人風暴的旁觀者,已是一種典型的現代電視經驗。這經驗由近幾年來一種名為「記者」的特殊虐待者奉獻給我們。...我們現代人的歷史記憶已是這麼記載著,二○○一年璩美鳳、二 ○○三年薛楷莉、二○○四年陳勝鴻、二○○五年夏褘。(大宅,門還有)

高架橋橫越台北市東西,像繫於女體上的腰帶,但它是個世界上最不絢麗的配件腰帶。(台北工廠)

台北人喜歡溜躂裝潢良好的餐廳或夜店,待在家裡的時間愈來愈少。……幻惑虛容的外表,是台北人自我安慰的唯一方式。(台北工廠)

北海岸之美、台北盆地之美,被我們當代台灣人徹底毀了。這種罪過,比中國侵台還賣台。(台北工廠)

我找個難聽的比方,就算拍A片的內容與情節,都比我們目前的新聞報導專業且費心思。(世紀荒唐)

說是市場過度開放與惡性競爭,但也得有一群夠沒水準與瘋狂的讀者,才足以成就這種「世紀荒唐」。(世紀荒唐)

貧乏的本地新聞和政治剝奪我們的,不只是現在的機會,更是永遠的未來。(資訊孤島)

在紫禁城的蓬勃朝氣中回頭看台灣的下一代,等他們長成了世界將更無情。他們得和印度人、巴西人、大陸人、韓國人、香港人...競爭。(資訊孤島)

如果她不生在台灣,在歐洲、在美國、在紐澳...,她雖經歷無情的父親,卻可得到有情的社會。(祭天現代版)

總得等到一個小生命平白被剝奪,當官的才會知道人民交給他們的權力,多麼慎重;那不是榮華富貴的權力,而是把生命和健康交給當官者的權力。(祭天現代版)

戰爭中的士兵個個心靈都是殘缺且破碎的,這是戰爭最病態的面相。(不能參拜)

婚姻契約應該是一紙類似「中程協議」的玩意兒,婚姻只保證「三十年不變」。(給那個一百二十歲的你)

人生最怕的,還是沒有想像。(給那個一百二十歲的你)

時間並不等同於機會,有的時候它只意會著折磨。(給那個一百二十歲的你)

把台灣的藝術節辦起來,為什麼那麼難?難道只要出生台灣的藝術家,非得命定式的孤獨狂舞,直至他的舞姿,全盤消失為止?(藝術,為什麼那麼遠?)





* 讀者評鑑等級:

3顆星
* 推薦人數:1,共有1位網友寫書評。
*

我要寫書評

1.
江康寧
/ 台灣台北
2007.08.30看江康寧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3顆星
陳文茜,一個特立獨行的女人,她說:「語錄,語錄,未必專屬偉人,也可以屬於凡人」想知道她的語錄是什麼嗎?文中以特有的新聞敏銳度,冷眼觀察現今社會各式樣貌,如「最後一齣戲」中,提到倪敏然自殺事件,人生到底要如何扮演你的角色,如何完美退場,我們哀悼的眼淚是為了倪敏然還是自己而流.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