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福爾摩莎素描《甘為霖牧師台灣筆記》

福爾摩莎素描《甘為霖牧師台灣筆記》
9789578014916
許雅琦,陳珮馨
前衛
2006年5月31日
350.00  元
HK$ 297.5  






* 叢書系列:台灣文史叢書
* 規格:軟皮精裝 / 352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台灣文史叢書


人文史地 > 台灣史地 > 通史









  本書由甘為霖牧師親筆記錄他自1871-1915年前後44年間在台灣的宣傳事工,及他在台灣的所見所聞和感觸。他千里跋涉,翻山越嶺深入台灣內山地帶,親身接觸不為人知的平埔族和高山原住民世界。

  他也歷經1874年日軍襲台的「牧丹社事件」、1884~85年法軍封鎖北台灣、1895年日軍登陸台灣攻防戰,詳細觀察記載戰火兵燹下的台灣社會種種....翻開這本書,就像翻開了歷史,體驗著19世紀末葉到20世紀初期的台灣社會風貌。

作者簡介

甘為霖(William Campbell,1841-1921)

  蘇格蘭人,由英國長老教會選派至台灣宣教。1871年底抵達府城,隨即巡訪全台。日本據台,甘為霖說服總督官辦盲校,即今台南啟聰學校前身,於是停辦訓瞽堂,潛心著述。除了1903年於倫敦出版英譯的《荷據下的福爾摩莎》外,還配以英文和荷文,整理1650年倪但理所譯的《新港語馬太福音》和1661年維爾崔希編的《虎尾壟基督教教導》兩書。1913年編成《廈門音新字典》名著。另外,他也整理南部教會史料,著有《台灣佈教之成功》、《台南教士會議事錄》(Handbook of the South Formosa Mission)二書。1915年7月日本政府頒給他「勳五等雙光旭章」,以表揚他創設盲人教育機關之功績,9月加拿大多倫多克納斯神學院頒給他名譽博士學位,表揚他在歷史、語言及宣教方面的貢獻。1917年回英國。除中間曾有兩年回國外,他在台宣教共44年。1921年逝世,享年81歲。





* 讀者評鑑等級:

4顆星
* 推薦人數:2,共有2位網友寫書評。
*

我要寫書評

1.
陳中陵
/ 台灣台北
2006.06.29看陳中陵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甘為霖牧師(William Campbell,1841-1921),早期來台的英國長老會宣教士,其半生(1871-1917,扣除其中兩年回國述職,在台時間共計44年)奉獻給台灣這塊寶島,為神國的福音宣教。在台時間,僅次於同一時期的巴克禮牧師(在台時間60年)。甘牧師的獻身,實為實踐異文化宣教的典範。
近年來,有關對甘牧師的著作與研究,不斷被翻譯為中文或出版,從《荷據下的福爾摩莎》(前衛出版)、《台南教士會議事錄》(人光出版),到林昌華牧師撰寫〈甘為霖牧師:十七世紀台灣教會史研究者〉(台灣風物54卷1期),以及潘稀祺牧師《台灣盲人教育之父:甘為霖牧師傳》(人光出版)等,逐漸顯示了甘為霖牧師逐漸被教會界,甚至學術界所回憶並紀錄。
今年(2006年)適逢甘牧師逝世85周年,前衛出版社推出《福爾摩莎素描:甘為霖牧師台灣筆記》,將甘牧師的著作翻譯為中文。誠如本書所言:「『南甘為霖,北馬偕』,十九世紀末來台的傳教士們對於台灣的奉獻與建設,透過本書的紀錄,帶讀者一起回到那個古樸原始而正要起步的台灣。」由此可以預見,「甘為霖學」正要逐步興起,不但是為了追述一位宣教士的宣教足跡,更藉由甘牧師筆下的台灣,對認識百年多來的台灣教會歷史,提供認識與研究的參考。
本書的英文版於1915年出版,其寫作目是為了讓英格蘭長老教會的年輕人
,得以認識他所宣教的遙遠國度──福爾摩莎。因此甘牧師筆下的台灣見聞,充滿了生活札記式的紀錄,不但淺顯易懂,更藉由50章的獨立記述,串起他在台灣生活40多年來的點點滴滴。他的用意,乃是為了使故鄉的青年人,挑旺他們對宣教的熱誠與心志。甘牧師雖然不能回國講述宣教甘苦,但藉由文字出版,同樣使教會的青年信徒,一起神遊他所服事的異文化國度。足見甘牧師用心良苦。
在本書中共分為50章,但亦可簡要分為四大主題:
1.宣教踏查:甘牧師於1871年首次造訪福爾摩莎以來,即以此為第二故鄉。他積極領人歸主,足跡從北到南(從淡水到屏東),深入埔里山區,他是第一位到日月潭的宣教士。更遠赴澎湖、蘭嶼,一路上詳實紀錄,與其他宣教士一同開拓福音禾場,文中也提到他與馬偕(北部加拿大教會宣教士)合作的紀錄,故不單記錄甘牧師的宣教開拓,也一起見證其他早期宣教士篳路藍縷的創業歷程。
2.台灣紀實:甘牧師在台期間,經歷清日政權的交替,也因此對於當時影響台灣社會的重大事件,著墨頗多,諸如牡丹社事件、法國封鎖北台灣、台灣成為中國行省、日清戰爭以及日本對台殖民政策,甚至1906年的嘉義大地震,造成數千人的死傷,甘牧師均予以記載。因此他在紀錄宣教的同時,亦清楚交代當時台灣社會的政經局勢與發展,以作為宣教策略與行動的參考。
3.信徒團契:對於台灣本地信徒,甘牧師也有幾章專論,通過與信徒平日之間的互動,使我們了解當時早期信徒的宣教角色,從僕人助手的身分,漸進擔負起獨立傳道的任務。另外,甘牧師也記錄與其他宣教士的革命情感
,如涂為霖牧師(Rev. W. Thow)與宋忠堅牧師娘(Mrs. D. Ferguson)的過世
,他也為文表達他的失落與哀傷。
4.生活經歷:百年前的台灣社會,生番與平埔番等原住民,仍未接受西方社會
的生活模式,因此吃鼠肉、猴肉,甚至人肉的飲食習慣,相當普及,甘牧師對此相當排斥,甚至要求教會信徒不准存有如此原始的飲食方式。另一方面
,對於長期旅外的生活,甘牧師不但常遇天然災害的侵襲,更時有生命安全的威脅,白水溪的驚險脫逃即是著名的一例。
美中不足的是,本書缺少一張地圖表,書中的若干地名(不是舊稱,就是小
地方),實在不清楚位居何處,因此可能還要配合《台灣古早教會巡禮》(人光出版),才能對甘牧師當年的足跡有較明確的地理認識。最後,甘牧師的《福爾摩莎素描》一書,對於歷史學界來說,可以看出一位專研台灣史學者的用心紀錄;而對於基督徒來說,更可以看出一位宣教士的辛勞與倚靠神的心志。
2.
鄭浚豪
/ 台灣台南
2006.06.16看鄭浚豪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4顆星
甘為霖牧師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早期的宣教師,在早期的台灣社會中,甘為霖牧師的身分是特別的,同時也以第三者的角度來記述在台灣的生活.使筆者能有多一份資料可看見早期的台灣生活和宣教的困難.筆者認為此書的資料都是珍貴和有趣的.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雖然譯者有將羅馬拼音的字母列出,但是卻沒有將母音的記號標出.導致讀者無法讀出正確的台語,甚至無法瞭解部份的字意.
總而言之,該書仍是一本值得研究或是想要瞭解早期台灣資料的一本好書.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