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伶人往事:寫給不看戲的人看

伶人往事:寫給不看戲的人看
9789571345192
章詒和
時報出版
2006年7月20日
360.00  元
HK$ 306  






* 叢書系列:People
* 規格:平裝 / 352頁 / 25K / 普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People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章詒和自小愛看戲,常和父親章伯鈞、母親李健生,一起去戲院看戲。舞台上的名角兒又唱又做,載歌載舞滿場飛,手掏翎子,露出雪白的雙臂……,太美了。這些名角,反串青衣旦角無論身段、唱腔、做功等等,除了與生俱來的天賦還有扎扎實實地功底。

  「過去看戲是享受,是歡樂。而如今所有的文化都是消費,一方面是生活走向,一方面是藝術消亡。」章詒和語重心長地感歎。每每回憶如煙往事,常常泫然欲泣。在被電視小螢幕取代的消費時代浪潮的席捲下,這些伶人曲藝多已凋零式微。

  這本書是寫給不看戲的人看的,章詒和著墨在於人,而非藝。這些藝人久歷世故,多少帶著一點勢力,但他們又都能在衣食勞碌之中,存留一份真情。這也是最可貴的地方。

  章詒和的文字筆力萬鈞,情感真摯動人,有時冷冽,有時熱情,隨著她的敘說,每個人物鮮明彷彿歷歷在前。

作者簡介

章詒和

  1942年生於重慶,中國戲曲學院畢業,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著有:《往事並不如煙》、《一陣風,留下了千古絕唱》。


# 盡大江東去,餘情還繞。 --尚小雲往事
# 可萌綠,亦可枯黃 --言慧珠往事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楊寶忠往事
# 留連,批風抹月四十年 --葉盛蘭往事
# 梨園一葉 --葉盛長往事
# 一縷餘香在此 --奚嘯伯往事
# 細雨連芳草,都被他帶將春去了 --程硯秋往事



  我在劇團被管制多年,喪失人身自由的日子也是從劇團開始,可算得嘗遍酸甜苦辣。然而,舞臺和藝人始終是吸引我的,這吸引力還很強烈:看了電影《霸王別姬》,自己就想去編個“姬別霸王”;讀了小說《青衣》,也想去學著寫個中篇。連題目都想好了,叫“男旦”。

  過去看戲是享受,是歡樂。而這些自以為享受過的歡樂,現已不復存在。如今所有的文化都是消費,一方面是生活走向審美;另一方面是藝術消亡。當然,我們的舞臺仍有演出,演新戲,演老戲或老戲新演,但大多是期待而去,失望而歸。中國文化傳統與革新之間的斷裂,在戲曲舞臺和藝人命運的身上是看得再清楚不過了。

  別說是京劇、昆曲,我以為自上個世紀以來,整個文化是越來越迷失了方向。數千年積澱而成、且從未受到根本性質疑的中國文明,在後五十年的持續批判與否定中日趨毀損。去年,北京編演了一出有關梅蘭芳生平的新戲,僅看電視轉播,便驚駭萬狀。去聖已遠,寶變為石。晚清人士面對華夏文明即將崩塌之際,曾發出的“三千年未有之變局”的驚呼,何以如此悲絕?

  或許正如臺灣學者(王德威《後遺民寫作》)所言:“他們已經明白‘現代’所帶來的衝擊是如此摧枯拉朽,遠甚於改朝換代的後果。這也間接解釋何以民國肇造,有識之士儘管承認勢之所趨卻難掩一股強烈的失落感覺。他們在民主維新的風潮之後,看到一片龐大的文化、精神廢墟。‘憑吊’成為時代的氛圍。”如此看來,京劇《梅蘭芳》的演出也許是成功的,倒是個人的觀劇心理出了問題。

  文化上何者為優,何者為劣,早已不堪聞問。在主流意識形態的操控下,誰都難以成為獨立蒼茫的梅蘭芳。從老宅、年畫到京劇、皮影,任何對民間文化藝術的振興、弘揚似乎都是一種憧憬或空談。東西方文化相遇,某些方面可以交融、互補,而某些方面則完全是對立、衝突。幾個回合下來,博大精深的傳統藝術,正以令人炫目的方式走向衰微。

  其從業者只能在背棄與承續、遺忘與記憶之間尋求折中之策、苟且之法。這大概也算得是文化現代性之兩難的生動顯現。那麼,我們還能做什麼?還有什麼可做?恐怕有朝一日,中國舞臺真的成了“《長阪坡》裡沒有趙子龍,《空城計》裡沒有諸葛亮。” 當然,繼承傳統文化的難題也非中國所獨有。

  藝人,是奇特的一群,在創造燦爛的同時,也陷入卑賤。他們的種種表情和眼神都是與時代遭遇的直接反應。時代的潮汐、政治的清濁,將其托起或吞沒。但有一種專屬於他們的姿態與精神,保持並貫通始終。伶人身懷絕技,頭頂星辰,去踐履粉墨一生的意義和使命。春夏秋冬,周而復始。僅此一點,就令人動容。這書是記錄性的,是寫給不看戲的人看,故著墨之處在於人,而非藝。

  知道的,就寫;知道多點,就多寫點。即所謂“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正因為奇特,他們也就有可能成為審視二十世紀中國式人生的一個觀察點。書中的?述與詮釋,一方面是為我的情感所左右,另一方面也是我所接觸材料使然。某種程度的偏見是有的。我喜歡偏見,以抗拒“認同”,可怕的“認同”。

  書名就叫《伶人往事》吧。和耀眼的舞臺相比,這書不過是一束微光,黯淡幽渺。每晚於燈下憶及藝人舊事,手起筆落間似有餘韻未盡的悵然。它和窗外的夜色一樣,揮之不去。

  有人說:你寫的東西,怎麼老是“往事,往事”的?是呀,人老了,腦子裡只剩下“往事”。歷史,故事矣。故事,歷史矣。我們現在講過去的故事,要不了多久,後人也會把我們當作故事來講述。恍然憶及從前逛陶然亭公園的情景。初春的風送來胡琴聲,接著,是一個漢子的歌吟:“終日借酒消愁悶,半世悠悠困風塵……”

  我聽得耳熱,他唱得悲涼。

                                    2005 年11月於北京守愚齋





* 讀者評鑑等級:

5顆星
* 推薦人數:1,共有1位網友寫書評。
*

我要寫書評

1.
mi_blue_k
/ 台灣台北
2008.06.30看mi_blue_k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戲曲在中國的發展具有其傳統文化的面向
唐詩宋詞元曲..到後來發展的京劇 崑曲
伶人是表現戲曲最關鍵的所在
伶人們的歌詠 表情 身姿 手勢
章詒和指出其道出了人類靈魂中的一切深淺不同的歡樂 憂愁 憤恨 哀傷 痛苦和惆悵來
章詒和∼伶人往事∼
可以說是近代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她記述了歷史 
記述了中國傳統與西方藝術融合的歷程 
更重要的 
其文字的感度 將伶人的情與義 活靈活現的躍於紙上
述到悲情處 令人動容 
也對現今的戲曲藝術作出了批判
章詒和說∼原來今天的藝術 不再是過去的玩意兒 而是國家的宣傳工具了∼
藝術成了附庸 
歌頌著政治偶像 
政治無可不入的進入所有人的生活

閱讀這本書
對京劇沒有概念的我
並不因此構成阻礙
深深的誘發我對京劇的興趣
文字洗瀲精闢 語氣緩緩述說著那些往事
書中記述了七位伶人的情與義 
在反右的年代 在文革時期
舊的 永遠是被批鬥的一方
人情冷暖 世態炎涼
人們的無知
不因其盲從而稍有警惕
往往順其勢 發展出一種令後人難以想像的氛圍
我們都在寫歷史 都活在歷史中
只是我們不知道 也認不清
∼親密與仇視 讚美和污蔑可以在瞬間轉換 而操縱轉換的槓桿就是那無所不在的政治支配力以及人類趨利避害的本能~

這是人們的盲
大眾的迂
看著這七位伶人的故事
情與義 又有誰與共 ?
七篇中 言慧珠的自縊 讓人不捨
一代紅伶 就這樣去了
在這樣年代她是個悲劇
沉默的人們 期待仁慈 卻習慣於殘忍
章詒和說 言慧珠這樣的女人"活得美麗 死得漂亮""一片葉 一根草 可以在春天萌綠 亦可在秋季枯黃 前者是生命 後者也是生命 "
我欣賞著這樣的美麗
悲劇能給人們帶來怎樣的啟示?





其 他 著 作
1. 總是淒涼調
2. 四手聯彈
3. 這樣事和誰細講
4. 可萌綠,亦可枯黃
5. 五十年無祭而祭
6. 一半煙遮一半雲埋
7. 雲山幾盤,江流幾灣
8. 順長江,水流殘月
9. 伶人往事•寫給不看戲的人看
10. 往事並不如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