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大阪城———天下第一名城

大阪城———天下第一名城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7247346
張雅梅
馬可孛羅
2006年8月03日
150.00  元
HK$ 127.5  







* 叢書系列:日本經典建築
* 規格:精裝 / 148頁 / 19*25.7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日本經典建築


藝術設計 > 建築 > 各式建築 > 西方建築















本書藉由一張私人收藏的珍貴史料建築圖,

帶領讀者一窺暗藏了370年未曾曝光、

屬於豐臣秀吉的大阪城的真實風貌。

  西元1583年,豐臣秀吉在賤岳會戰打敗織田軍的柴田勝家之後,成為織田信長的繼承人,正式入主大阪,統一天下。大權在握的豐臣秀吉,認清自己必須展現實力,蓋一座比織田的安土城更氣派巍峨的大阪城,於是一宗長達十年的興建工程就此展開。涵蓋本丸、二之丸、三之丸、總構的大型城廓,在戰事頻仍的歷史背景下,從備戰防禦的面向規畫興建,聘請精湛工匠和技師,結合壘石和木材,造就擁有五層樓天守、御殿、城牆、護城河的大阪城。這座展現日本本土建築技術的城廓,當時有「三國第一大名城」之稱,所謂的三國,指中國、日本和印度,足見其規模之大與氣派之豪華。

  只是在兵馬紛擾的年代,大阪城也不免成為戰火覬覦的對象,在德川家康勢力竄起之後,發動連番的「大阪冬之陣」、「大阪夏之陣」,摧毀城廓,只留下本丸殘遺。德川家康雖然重建大阪城,但是對大阪的百姓來說,豐臣秀吉苦心修築的舊大阪城才是他們心目中的大阪城。

  舊城掩藏在漫長歷史之後,真實樣貌始終無緣得見,直到從當年築城木匠工頭後裔家中找出了一張建築古圖,豐臣秀吉的大阪城才能再見天日。

  研究這團謎霧長達二十年的作者宮上茂隆,以其專業剖析這張建築古圖,實際調查考證,為世人還原舊大阪城的整體結構和建物風貌;再搭配穗積和夫花費一年才大功告成的五十餘幅插畫,當年的大阪城宛如浴火重生再現眼前。

  翻開這本書,從字裡行間、從插畫描繪,得以了解日本戰國時代背景、日本傳統建築技術、當時的社會活動、日常生活文化等,是一本值得輕輕鬆閱讀的有趣建築繪本。

作者簡介

宮上茂隆

  1940年出生於東京。畢業於東京大學工學部建築學科。本身為工學博士,並任竹林舍建築研究所之代表。作者對於大?城的建築研究已超過二十年,並陸續完成本丸地形與主要建築物的復原設計圖。在撰寫本書的時候,更特別採用一般讀者較容易理解的方式來編撰。主要論文有〈藥師寺伽藍的研究〉、〈豐臣秀吉築造大(土反)城的復原式研究〉、〈安土城天主的復原與相關史料〉等。著作方面則有《法隆寺》(共同著作)、《模型:藥師寺東塔》。另有譯作《超高樓層建築物》(草思社)。

繪者簡介

穗積和夫

  1930年,出生於東京都。東北大學工學院建築系畢業。就職於松田平田設計事務所後,獨立成為自由插畫家。之後,十分活躍於汽車、男性時尚等領域,之後,積極投入以本系列書籍為代表的,歷史上的日本建築和都市為主題插畫創作。在Setsu 公尺ode Se公尺inar和京都設計專科學校擔任講師。著有《畫出日本建築和都市風貌》(彰國社)、《成熟的男人更需要追求時尚》(草思社)、《穿衣服還是被衣服穿》(三一書房)、《汽車插圖》(David社),合著《建築的繪本——日本建築的外形》(彰國社)、《社會和生活的繪本——人是怎樣造房子的》(岩崎書店);譯作有《男人的穿著》(草思社)等。

譯者簡介

張雅梅

  畢業於淡江大學日文系。

  曾在服務業擔任過多年的行銷企劃工作,負責商品品牌形象規劃與推廣。

  譯作以大眾心理叢書及旅遊文學類居多,主要作品有:《笑笑亞洲》、《100種世界地圖的有趣看法》、《新猶太式Smart思考法》、《解讀純愛時代》等。



  前言
  昔日的大(土反)
  戰國時代出現的石山本願寺
  戰國時代的城廓 之一
  戰國時代的城廓 之二
  織田信長進京
  信長興建安土城,並將本願寺勢力逐出大阪
  豐臣秀吉取得天下,堂堂入主大阪
  豐臣秀吉著手統籌築城事宜
  黑田官兵衛負責圈繩定界
  普請工程正式展開
  採石作業
  砌石牆
  中井正吉負責設計超大型的御殿
  蒐集木材進行加工
  興建御殿
  興建天守 之一
  興建天守 之二
  天守的屋瓦與牆壁
  天守落成
  建設城邑……



導讀

大(土反)城的故事是時代的一個縮影

                             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王惠君

  到過現代商業都市大阪的朋友都會注意到,在市中心矗立著展現新科技成就的超高層大樓之間,一定會吸引人目光的正是跨越時代的大(土反)城;大(土反)城使得大阪不只是一個繁榮的國際都市,也透露出大阪的文化縱深。不只是外來的觀光客,即使是在地的大阪人,儘管城廓的防禦功能性盡失,對大(土反)城卻永遠有割捨不去的濃郁情感。是誰,為了什麼原因興建了大(土反)城?大(土反)城裡面有些什麼?它和都市有什麼關係?一定是來訪者想知道的故事。

  由於像大?城這樣的城廓的興起與消逝,都是發生在日本的戰國時代(十六世紀末期);許多的城快速興建,卻在來不及記錄的情形下就因戰火而燒毀,使得許多城廓興衰的真相在塵封了數百年之後,近數十年來才由學者逐漸由遺址、文獻資料等等的搜尋分析中一步步解開。

  少數能保存下來的城,像兵庫縣的姬路城,有華麗交錯的屋頂和壯觀的壘石,被譽為日本最美麗的城,也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而其他多數難以保存原物的城廓,也在曇花一現的歷史中,留下驚豔的傳說,使得當地人一直在心中有希望重現城廓的夢想。戰後日本經濟發展之後,掀起了復原城廓的熱潮。而大(土反)城正是戰前就發起的第一個重建城廓的例子。

  大(土反)城充滿戲劇性的變化過程,先是在豐臣秀吉興建了大(土反)城之後,被德川攻破而遭燒毀,而德川家族又在原地興建超越原有建築之壯麗城廓,表現出德川家族凌駕於豐臣家族之上的威勢。在安定的江戶時代,城廓中最高大的天守閣卻因打雷引起的火災而燒毀,最後在江戶末年政權交替的混亂中,幾乎所有的建築都被燒毀。今天的大(土反)城天守閣是昭和三年(一九二八年)在市長的提議下,募得市民捐款一百五十萬日幣,以鋼骨與鋼筋混凝土重建而來。重建的建築卻是在尚存的德川時代遺址上,興建豐臣時代的建築形式,而豐臣時代的遺址多埋在現有建築之下。

  本書作者經過二十年的實際調查與考證,才將大(土反)城興建過程之謎揭開。過去這些學術成果多只以學術報告書的方式出版,一般人即使有機會閱讀也難以了解。而本書作者為使一般大眾也能理解,以較為淺顯的文字,以及容易看懂的圖繪呈現,將複雜多變的戰國歷史,以及獨特的傳統築城技術、日本空間特色,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娓娓道來,無論建城的社會經濟背景或是城廓建築之興建過程與功能,都能在輕鬆的閱讀過程中體會,使參觀過日本城廓的朋友會有原來如此的感覺,即將去日本旅行的朋友也能為深度旅遊預作準備。

  雖然每一座城都有自己特別的故事,不過從本書中,不只是能了解大(土反)城,還能了解當時日本有勢力的諸侯(大名)爭討天下的情形與戰爭方式,以及城廓建築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大?城的故事正是時代的一個縮影,日本其他的城廓幾乎都和大(土反)城一樣經歷過戰火,當時日本全國各地興廢的城廓數量與規模,會讓人深深的驚異於戰爭所爆發出來的巨大能量。

  日本的木造建築技術是由中國經朝鮮傳播而來,而像大(土反)城這樣的日本城廓建築,是因應戰爭和建築技術之發展,而由日本本土創造出來的新建築,結合壘石與持續發展而來的木構造技術,呈現出與中國或歐洲的城廓都截然不同的獨特型態。外觀是雄偉的防禦性建築,而內部仍有延續自平安時代的書院建築,以及在武士之間形成的茶室文化;在本書中也可以看出城廓建築的這兩面。

  日本建築文化和中國之間,一直有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微妙關係,這是因為日本對外來文化採取選擇性吸收以及後續的本土性發展。本書中還會看到熟悉的漢字卻代表特殊意義的日本特有建築與文化之專有名詞,像是「天守」、「天主」、「台所」、「床之間」、「押板」、「違棚」等等;漢字也是一樣,發源自中國,而在日本發生了變化,成為日本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了解這些名詞的意義,也能更進一步了解日本文化的特質。

推薦序

從豐臣秀吉的大(土反)城到我生命中的城堡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專任副教授 李清志

  人們總是說:「家,是一個男人的城堡。」以前我總是不明白這句話的真正意涵,因為關於城堡的想像或記憶,在我們的腦海中,只有迪士尼的粉嫩色彩以及樂高的塑膠質感,似乎所謂的城堡就是彩色積木的脆弱組合而已。

  有一年我工作繁亂,身心俱疲,和妻子在假期逃到大阪休息,那次的旅行並不想做任何的建築研究,純粹只是想換個城市,轉換身心的壓力;週末上午,我們為了逃避嘈雜的市井聲囂,搭JR環狀線鐵路到大阪城公園散步,占地寬廣的大阪城公園綠意盎然,漫步其間心情頓時舒緩許多。只見公園邊緣樹林間,許多流浪漢搭起藍色帆布帳棚,在如此幽靜環境中,這些流浪漢的住處,還有些令人生羨!

  老實說我到大阪許多次,卻從未好好去端詳過這座城堡,這次我們悠閒地漫步園區,穿過護城河上的極樂橋,進入城內開始登坡,路邊草地上散落著大大小小的城牆石,石頭上還刻印著不同姓氏,代表著負責採石的工人;我慢慢發現想攻入這座城堡真的是不可能的任務,因為登上石牆遠眺之際,我才驚覺這些石頭的巨大與堅固,而置身其中所鑿出的槍眼後,又是何等的安全,有著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氣勢。歷史上記載著,這些巨石有一部分是由瀨戶內海的小豆島運來的,當時運送巨石的船隊,揚著帆從大阪灣一路進入運河而來,最高紀錄一天就有一千艘船進入,動員的石匠更是不可勝數,才能塑造出如此一棟巨大堅不可破的城堡。

  用手撫觸著城牆的巨石,我甚至感受到一股強大的力量,一種讓人重拾信心的能量;我才了解原來真正的城堡,是如此的厚重與堅實,是充滿穩固與安全,原來這才是所謂「家」的感覺。我想到外公最喜歡的聖詩「上主是我堅固保障」,其原文詩歌歌名是「A Mighty Fortress Is Our God」,講的就是上帝信仰正如一座堅固城堡,是我們可以倚靠藏身之處。大衛王在詩篇中也曾寫道:「耶和華啊!我投靠你……求你作我堅固磐石,作拯救我的保障;因為你是我的巖石,我的山寨……」過去這些創作者一定也都感受過石頭城堡的力量與保障,才能寫出這樣的詩歌。

  所有的人,不分男女,都試圖為自己以及自己的家人建造城堡,豐臣秀吉動員成千上萬工匠為他建造大(土反)城,而後代的大阪人,安藤忠雄,也創造出另一個現代清水混凝土的住家城堡,「住吉的長屋」。「住吉的長屋」是一座狹窄的老舊街屋,安藤忠雄在設計時,以盒子般的清水混凝土牆將住家與四周混亂的環境分開,在住家中間創造了一個天井,天井中央種了一棵樹。房屋雖小,卻十分有安全感,猶如一座現代的方形城堡,居住其中,隔絕了塵世的一切喧囂,但是自創的中庭天井,卻讓身在城堡中的人們,仍舊可以享受自然界的陽光、風雪,以及夜晚的月光,中庭的小樹同樣在春天萬物復甦之際,帶來新綠的訊息。

  《大?城》這本圖文並茂的的有趣書籍,帶領我深入體會當年建造城堡的費心費力,也讓我重新去思考城堡對人類的另一種意義。德川家康雖然昭告天下不得再建造新的城堡,但是直到如今,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活中試圖建造屬於自己可以安身立命的城堡空間;這樣的努力與嘗試,相信將永遠繼續下去,而大阪城的偉大建築表現,也將是我創造自己城堡時,心中長存的參考藍圖





* 讀者評鑑等級:

4顆星
* 推薦人數:1,共有1位網友寫書評。
*

我要寫書評

1.
Hugh
/ 台灣台北
2006.08.09看Hugh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4顆星
本書的作者宮上茂隆肯定讀過大衛•麥考利的"城堡", "城市", "金字塔"...等著作, 因為整本書的架構與麥考利這些書籍幾乎完全一樣, 只是本書的作者不是像大衛•麥考利一樣描述的是一個虛構的建築物, 豐臣秀吉和大阪城都是曾經真正的存在過的, 所以宮上茂隆在很多地方可以告訴我們更多的細節及一些他眼中的豐臣秀吉, 就我而言, 這是一本讀起來十分輕快而且有趣的書.

本書的繪者穗積和夫所繪的插圖, 風格清晰為本書增色不少, 美中不足的市他在後記中提到他所繪慕府軍所用來轟擊大阪城的炮是佛朗機, 佛朗機是明末流傳到東方的一種火炮, 其特徵是炮身及炮膛是可分開的兩件式, 但穗積和夫所繪的確是像袁崇煥所使用的紅夷炮, 其炮身及炮膛是不可分開的1件式, 就宮上茂隆所描述的射程及年代的推算, 穗積和夫所繪的炮是正確的, 只是名稱錯了.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