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歷史大追問(中華篇)(圖文版)

歷史大追問(中華篇)(圖文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7081407
姚博
菁品文化
2006年8月09日
100.00  元
HK$ 85  







* 叢書系列:探索歷史
* 規格:平裝 / 336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探索歷史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其他









■撥雲見日
  人類已走過了漫長的歷程,既創造出了輝煌燦爛的文化,又留給後人無數的未解之謎。古往今來,那些驚天動地的偉業,那些慷慨悲歌的豪傑,那些可歌可泣的傳奇,那些悲歡離合的人生……有多少人能說得清道得明,從而引領人們更有興致去苦苦探尋。

■ 歷史留下的智慧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瞭解社會的演變之跡,把握未來的前行方向。歷史中蘊含有豐富而深刻的知識、哲理和智慧,這是它具有長久魅力的原因之所在。

■歷史的大眾化與通俗化過去的專門史書規模太過浩繁,文字偏於艱深,而今人的研究成果又學究氣過濃,使那些真心喜愛歷史的人們對它敬而遠之,望而卻步。所以,歷史的大眾化和通俗化就成為一種時代的需求;反過來,歷史學人因而也有了更加廣闊的用武之地。已經有很多人在向這方面努力,而本書的編寫仍是一種嘗試,希望有更多更適合於大眾的通俗歷史作品問世。

■去偽存真
  全書分(中華篇)與(世界篇)二冊,遴選了三00則古今中外的歷史疑案,既注意一定的細節描述以強化趣味性,更注重嚴肅的分析論證以加重科學性。需要說明的是,很多有價值的探索不是本書作者研究成果,而是包容了許許多多歷史學人的心血,作者在這?所做的僅僅是把它們彙於一編。

作者簡介

■姚 博

  國立大學歷史系畢業。憑藉多年搜查與深入研究,出版本書。





?
.中華篇.
  1.「中國」一詞緣何而來?
   2.北京猿人頭蓋骨今安在?
  3.陶器上的幾何紋有何含義?
  4.女媧補天是怎麼一回事?
  5.「三皇五帝」包括哪些人?
  6.「堯舜禹禪讓」是真的嗎?
  7.國家起源於夏朝、商朝還是更早?
  8.灶神的原型是誰?
  9.漢字究竟產生於何時?
  10.十二生肖是否起源於中國?
  11.商朝為什麼要頻繁遷都?
  12.「商人」之稱的由來怎樣?
  13.誰最早發現了畢氏定理?
  14.「九鼎」究竟流落到何方?
  15.「八卦」到底象徵什麼?
  16.誰創造了三星堆文化?
   17.「牛郎織女」傳說可信嗎?
  18.傳國玉璽今何在?
  19.《山海經》這部書奇在哪裡?
  20.南方何以出現絕壁懸棺?
  21.介子推究竟隱居於何處?
  22.孔子到底是不是私生子?
  23.「臥薪嚐膽」的故事是否真實?
   24.西施最終的結局怎樣?
  25.端午節究竟由何而來?
  26.中國何以有「支那」的別稱?
  27.皇位是怎樣繼承的?
  28.皇帝是怎樣處理國政的?
  29.皇帝到底有多少後妃?
  30.歷史上何以會出現宦官?
  31.徐福東渡日本是真是假?
  32.孟姜女哭長城可信與否?
  33.秦始皇築長城是功還是過?
  34.秦始皇是否「焚書坑儒」?
   35.泰山無字碑究竟為誰所立?
  36.秦始皇陵何以要坐西向東?
  37.誰是兵馬俑的真正主人?
  38.趙高為什麼要禍亂秦朝?
  39.項羽何以楚漢之爭中失敗?
  40.項羽為什麼至死不肯過江東?
  41.呂後在漢初扮演了什麼角色?
  42.韓信到底為什麼被殺?
  43.李陵何以要投降匈奴?
  44.南方古越族是怎樣消亡的?
  45.銅奔馬的造型到底象徵什麼?
  46.王昭君是自願出塞和親的嗎?
  47.算盤究竟起源於何時?
  48.中國的火葬方式由何而來?
   49.造紙術是不是蔡倫發明的?
  50.貂蟬是怎樣的一種身份?
  51.劉備是否「三顧茅廬」?
  52.赤壁古戰場究竟在哪裡?
  53.曹操為什麼會兵敗赤壁?
  54.蔡文姬是不是蔡邕之女?
  55.曹操為什麼要殺孔融?
  56.曹操死後埋葬於何處?
  57.關羽是「大意失荊州」的嗎?
  58.諸葛亮為什麼要「揮淚斬馬謖」?
  59.「木牛流馬」究竟為何物?
  60.古代文人為什麼愛竹?
  61.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在哪裡?
  62.書聖王羲之何以喜愛白鵝?
  63.《蘭亭序》是王羲之的親筆嗎?
  64.花木蘭替父從軍是真人真事嗎?
  65.誰最早發明了紙摺扇?
  66.隋煬帝為什麼要開鑿大運河?
  67.基督教是何時傳入中國的?
  68.觀音菩薩到底是男還是女?
  69.佛教中的舍利子究竟為何物?
  70.「玄武門之變」是誰釀成的?
  71.唐太宗是不是篡改過國史?
  72.唐太宗是否真心信任魏征?
   73.上官婉兒何以不記恨武則天?
  74.武則天墓前為何要立無字碑?
  75.唐玄宗何以被奉為「梨園領袖」?
  76.高力士是不是一個反面人物?
  77.何處是一代詩仙李白的故鄉?
  78.李白果真死於捉月溺水嗎?
  79.酒鄉「杏花村」究竟在哪裡?
  80.楊貴妃為什麼沒有被立為皇后?
  81.楊貴妃最後的歸宿怎樣?
  82.婦女纏足的惡習始於何時?
  83.對聯究竟是怎樣起源的?
  84.契丹貴族何以把亡者製成木乃伊?
  85.楊業被俘後是否向遼國乞降?
  86.「燭影斧聲」是怎麼一回事?
  87.趙光義與「金匱遺詔」有關嗎?
  88.王安石變法為什麼會失敗?
  89.猶太人於何時來到中國?
  90.李師師晚年漂泊到了哪裡?
  91.秦檜為什麼要私通金國?
  92.《滿江紅》是否出自岳飛之手?
  93.誰是害死嶽飛的真正元兇?
  94.李清照晚年當真改嫁了嗎?
  95.土司制度到底形成於何時?
  96.白蓮教是一種什麼樣的宗教?
  97.「梁祝故事」是真人真事嗎?
  98.怎樣看待成吉思汗的南征與西征?
  99.馬可.波羅是否來過中國?
  100.《西廂記》究竟出於何人之手?
  101.香港是什麼時候得名的?
  102.建文帝後來何以銷聲匿跡?
  103.明成祖朱棣是馬皇后所生嗎?
  104.鄭和為什麼要七下西洋?
  105.北京故宮緣何又稱紫禁城?
  106.明朝沿海何以會出現倭患?
  107.「紅丸案」的幕後主使是誰?
  108.施耐庵究竟是何方人氏?
  109.《金瓶梅》的作者到底是誰?
  110.《白蛇傳》的傳說從何而來?
  111.牛金星何以要投奔李自成?
  112.李岩是不是一個虛構的人物?
  113.李自成為什麼不攻取江南?
  114.吳三桂緣何要投降清朝?
  115.李自成果真死於九宮山嗎?
  116.張獻忠是否濫殺過四川人?
  117.農民何以喜歡「平均主義」口號?
  118.陳圓圓是怎麼度過餘生的?
   119.努爾哈赤死於傷情還是疾病?
  120.孝莊太后是否下嫁於多爾袞?
  121.順治最後到底出沒有出家?
  122.康熙是病死的還是被毒死的?
  123.雍正為什麼要殺年羹堯?
  124.雍正猝死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125.乾隆究竟是不是漢人之後?
  126.香妃生於何鄉,魂歸何處?
  127.和珅何以會受到乾隆的寵倖?
  128.大渡河兵敗後石達開為何投降?
  129.太平天國的窖藏珠寶下落何在?
  130.誰引英法聯軍焚燒了圓明園?
  131.剛剛成年的同治何以暴亡?
  132.慈安太后是不是慈禧害死的?
  133.鄧世昌是怎樣以身殉國的?
  134.怎樣看待左宗棠的歷史功過?
  135.光緒何以要支持維新變法?
  136.康有為有過捕殺慈禧的企圖嗎?
  137.袁世凱告密與戊戌政變有關嗎?
   138.譚嗣同緣何要坐以待斃?
  139.張謇為什麼提倡「實業救國」?
  140.誰最早發現了甲骨文?
  141.珍妃為什麼被溺死於井中?
  142.光緒何以猝死於慈禧歸天之前?
  143.忠君是否就是愛國?
  144.歷史上是否有為民請命的「清官」?
  145.中國封建社會何以會長期延續?
  146.何以解開袁世凱猝死的謎團?
  147.小鳳仙的身世和歸宿怎樣?
  148.王國維何以要投昆明湖自殺?
  149.川島芳子究竟是怎麼死的?
  150.汪精衛是蔣介石派人暗殺的嗎?

top

  人類已走過了漫長的歷程,既創造出了輝煌燦爛的文化,又留給後人無數的未解之謎。遊走在撲朔迷離的歷史長廊,不禁令人平生出無盡的感慨。古往今來,那些驚天動地的偉業,那些慷慨悲歌的豪傑,那些可歌可泣的傳奇,那些悲歡離合的人生……有多少人能說得清道得明,從而引領人們更有興致去苦苦探尋。

  泛舟史海,總讓人覺得浩瀚無垠,難以下手做些什麼。歷史要講的畢竟是過去的事情,很多已經距離當代十分遙遠了。然而,很想給大家嘮叨一句老話,歷史是不應該忽視和忘記的。實際上,文化的傳承,與血緣的傳承,在道理上是一致的。忽視和忘記血緣傳承,親族就一定會說你不孝;忽視和忘記文化傳承,歷史就一定會說你背叛。任何一個有血性的人,一定不希望成為親族和歷史的不肖子孫。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瞭解社會的演變之跡,把握未來的前行方向。歷史中蘊含有豐富而深刻的知識、哲理和智慧,這是它具有長久魅力的原因之所在。遺憾的是,過去的專門史書規模太過浩繁,文字偏於艱深,而今人的研究成果又學究氣過濃,使那些真心喜愛歷史的人們對它敬而遠之,望而卻步。所以,歷史的大眾化和通俗化就成為一種時代的需求;反過來,歷史學人因而也有了更加廣闊的用武之地。已經有很多人在向這方面努力,而本書的編寫仍是一種嘗試,希望有更多更適合於大眾的通俗歷史作品問世。

  全書分(中華篇)與(世界篇)二冊,遴選了三00則古今中外的歷史疑案,既注意一定的細節描述以強化趣味性,更注重嚴肅的分析論證以加重科學性。需要說明的是,很多有價值的探索不是本書作者研究成果,而是包容了許許多多歷史學人的心血,作者在這?所做的僅僅是把它們彙於一編。當然,歷史早已蒙上了厚重的塵埃,歷史學人們的探求更多的是一家之言。思考的角度不同,採信的材料不同,所用的方法不同以及所持的觀點不同,必然會造成一種百家爭鳴的面貌。而這種百家爭鳴的面貌,正應該是我們最希望看到的。這是因為,一方面,我們可以開闊視野,從中受到有益的啟示,體味探知的精神;另一方面,又促使我們下一番撥雲見日、去偽存真的功夫,以尋求更為可信的結論,從而更完整而深刻地認識歷史。




其 他 著 作
1. 發明與發現(三)(圖文版)
2. 歷史大追問(世界篇)(圖文版)
3. 發明與發現(二)(圖文版)
4. 發明與發現(一)(圖文版)